1984年张爱萍访问美国,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公请辞,这是为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行1984 1984年张爱萍访问美国,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公请辞,这是为何?

1984年张爱萍访问美国,回国后却主动向邓公请辞,这是为何?

2024-06-29 0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6月,国防部长张爱萍携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并成功的与美国签署了军事合作方面的协议。

这看起来是一次很成功的外事访问,可回来之后,张爱萍的反应却很不寻常。

他竟然直接找到邓公说:“我这国防部长该撤!”

张爱萍

身负重任

张爱萍这个辞职的举动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明明去美国之前还风平浪静,怎么一回来便要提辞职了?难道在美国发生了什么?

正在这个时候,美国方面的消息也传来了,工作人员给邓公带来了几份西方媒体的报道,上面的标题赫然写着《张爱萍大闹美国国务院》。

难不成,张爱萍真的惹出了外交事故?

张爱萍的确是个火爆的人,很多人都说,他的性格和他文雅的名字是反着来的。

叶剑英元帅评价张爱萍“全身都是刺”,邓公也说他常常令人“措手不及”,张爱萍则自嘲说,自己的性格是“又臭又硬”。

不过,虽然张爱萍脾气爆,直来直去,但这并不完全算一个缺点。

作为将领,张爱萍依旧是十分优秀的,而且,虽然都说他容易冲动,可在大事上,他一向都非常理智,更是能在危机时刻挑大梁的人才。

张爱萍事事以国家为先,也从来不怕为国家大事得罪人。比如,1957年的时候,随着战火消弥,军队人员明显出现了超编的情况,所以,国家不得不考虑裁军。

可是一旦裁军,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强烈反对,这个烫手的山芋没几个人有勇气接,但张爱萍却毫不犹豫的顶了上去。

为了使裁军工作能顺利完成,张爱萍磨破了嘴皮子,凡是有不同意的,张爱萍便耐着性子一遍一遍的到家里去劝,再劝不动就召开会议。

有时候,几方人说到气头上,在会议室里吵起架来也是常有的事情,张爱萍自然也就挨了不少的骂。

可即便如此,对这项工作,张爱萍却从来没有退让过,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总算把裁军的事情办完了。

后来大家提起这件事情,对张爱萍大多还是佩服。

因为,这件事情他办的雷厉风行,没有使国家的利益受损失,而且,他裁军虽然严厉,却从来不屑于在背后搞小动作,所有的政策都是堂堂正正发行下去的。

正因为他的做派光明正大,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他的意见。

1958年5月,毛主席把更大的担子交给了张爱萍,那就是让他负责原子弹研发的相关事宜,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百年大计。

任务重大,所以,当时张爱萍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抱怨过一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和众多的科学家们一起生活在茫茫戈壁滩,为国家的军工科研事业呕心沥血,耗尽了自己最好的精力,终于促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张爱萍和国防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80年代,他依然在主抓这项工作,著名的秦山核电站也是在张爱萍的一再坚持之下,才建造完成的。

最初,张爱萍提出自主建设核电站的时候,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因为,80年代,我国和外部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关于核电站的很多装备,也都可以选择从法国等地引进。

所以,很多人就觉得,既然能轻轻松松买下外国的装备,又为什么要自己耗费人力物力再去研究呢?

可张爱萍一听到这种论调,当时就发了火,他说:“我们已经有了先进的核武器,要利用起来,这件事关系到我们的能源战略,秦山核电站是我们的自主项目,绝对不能废弃,我们必须要学会自力更生,一定要搞自主研发。”

张爱萍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他有着比旁人更先进的战略眼光。

他早早就预料到,随着人类资源争夺的加剧,核电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对于这样一份资源,我们绝不能够单纯的依赖国外。

否则,将来一旦战争打响,我们立刻就会被人卡脖子。

再说,技术的进步是在一次次实践当中完成的,如果我们自己不去造核电站,一味的购买外国装备,那我们的技术迟早会被别人甩在后头。

用张爱萍自己的话说:“技术不能一直靠引进,否则不可能得到发展,必然一直受制于人。”

也幸而有张爱萍这位掌舵人,我国的核能技术才能够一直发展,也让后人不再惧怕来自西方的资源威胁。

由于张爱萍突出的个人能力以及贡献,所以,在改革开放时期,张爱萍被任命为了国防部长,成为了邓公的左膀右臂。因此,他也承担起了更多国际舞台上的任务。

外交博弈

80年代的中国,有一项最重要的外交关系,那就是与美国的关系。

在70年代,中美迎来了破冰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之间的相关合作越来越多,几乎每年都会互相进行国事访问。

1983年9月25日,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又带着美国代表团前来访问中国,这次访问事关重大,因为,温伯格是来找中国谈军事方面的合作的。

军事在国家发展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此之前,中美虽然有合作,但始终没有谈及军事,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国家机密。

不过,随着中美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军事合作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既然对方派出了国防部长,所以,中国方面自然也就派出同为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对温伯格一行人进行接待。

这次见面多少有些不愉快,因为,美方代表团的态度仍是高高在上的,对于即将到来的合作,他们更是存在很多犹豫。

不过,张爱萍是一个具有外交智慧的人,对于谈判的主角温伯格,张爱萍选择用共同的战斗经历来拉近距离。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二战期间走出来的老兵。

果然,一谈起过往的光辉岁月,温伯格的表情明显放松了下来,两个人越谈兴致越高。

可是,美国人对于中国傲慢的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更改的。

在谈判的过程中,美国代表团还是处处强调自己崇高的军事地位,希望能让张爱萍低头。

但张爱萍也不甘示弱,他当场反击,问道:“如果有一天,美国人到亚洲发动战争,你们觉得中国人会在其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这句话让温伯格顿时哑口无言,他愣了几秒钟,才回答道:“中国是站在举足轻重的位置的。”

温伯格不得不承认,张爱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所以,虽然这次会谈气氛一度紧张,可是,温伯格还是毫不掩饰对于张爱萍的欣赏。

并且,他也转达了美国政府的意见,邀请张爱萍于1984年前来美国进行访问,顺便把合作的事情正式确定下来。

当然,谁也没想到,最后,事情会演变成张爱萍大闹美国国务院这种爆炸性新闻。

美国之行

1984年6月,张爱萍和中国军事代表团开始了这次美国之行。

最初气氛还算融洽,前来迎接张爱萍的正是上次见过面的温伯格。

由于见识过了张爱萍的能力,所以,温伯格这次一改往日的傲慢,表现的十分友好。

而且,温伯格还十分有心的安排了五名美国老兵,参与对张爱萍的接待。

这五名美国老兵当年在中国执行过战斗任务,不幸负伤。当时,是张爱萍发现了他们,给他们治好了伤,还送他们回到了美军的营地,所以张爱萍是这几名士兵的救命恩人。

五名士兵非常真诚的,对张爱萍当年的救命之恩表达了感谢。

其中一位又悄悄提醒张爱萍说:“要小心些,国务院里的那些人可不好对付……”

其实关于这一点,温伯格一路上也跟张爱萍说过,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并不是一条心。

温伯格跟张爱萍强调,国务院里那些人很是难缠,而且,许多人对中国抱有仇视情绪,张爱萍到国务院去访问,难免要经历一番唇枪舌剑。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爱萍事先已经翻阅了美国国务院的资料,在第二天前往国务院与里根总统等人会谈的时候,一切还算顺利。

双方就最主要的核能问题进行了商榷。

可是,正当双方商定合约中的细节时,美国副国务卿突然向张爱萍发难:“我们在巴基斯坦的大型铀厂里发现了中国人,不知道张将军作何解释?”

这个问题一出,国务院热闹起来,不少官员紧随其后,对中国横加指责。

要知道,当时国际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论调,那就是中国在帮助巴基斯坦研制核武器。

而且,张爱萍很清楚,这谣言就是美国人传出来的。

现在,他们在国务院当着众多官员、记者的面,又向张爱萍提出这个问题,这明显就是在铺设陷阱。如果张爱萍被这个问题问住了,那他们立刻就会大肆渲染,力求坐实中国的罪名。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陷害,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张爱萍十分愤怒。

不过,他还没有立刻发作,而是果断的站起来指责对方说:“如你们所说,此事若是真的,那么,请问你们在发现这名身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时,为何不当场叫住此人盘问?你们今日才来问责,显然不符合美国人一贯的作风。”

对方没想到,张爱萍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够条理清晰的指出美国的错误。

所以,一下子也不知该如何接话,只能尴尬的将此事揭过。

拂袖而去

可是,事情还没完。

第二场会议上,美国副国务卿达姆继续揪住这个问题不放。这次,他不再谈什么巴基斯坦工厂,而是直接挑明说,美国掌握了中国协助巴基斯坦研制核武器的“证据”。

虽然他并没有把这所谓的证据拿出来,可是,众口铄金,只要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口诛笔伐,美国的目的就达到了。

对于这种诬陷,张爱萍自然不能置之不理。

他据理力争,并对美国提出,如果怀疑,尽可以自己去查,而不是在这里咄咄逼人。

美国见张爱萍不肯服软,于是又拿出了会议记录,要求张爱萍在上面签字。

张爱萍拒绝了签字,他奋而起身,对在场的美国人说道:“我方本是出于友好的态度前来访问的,却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这真的是不可理喻。”

说罢,他把那几份所谓的文件,直接摔在了美国副国务卿面前,拂袖而去。

张爱萍这个反应出乎美国人的意料,他们本来觉得,张爱萍多半会在他们的连串逼问之下,稀里糊涂承认这件事情。即便张爱萍不松口,只要人还在场,记者总能做一些文章。

可万万没想到,张爱萍如此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反而让美国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把长期演下去。

况且,张爱萍是来谈军事合作的,这次合作对美国同样意义重大。

所以到最后,里根又不得不派人把张爱萍劝回来,双方总算在军事合作协议上签署了名字。

不过,一想到自己在张爱萍面前丢了面子,美国人还是愤恨不已。

所以,张爱萍刚刚离开美国,西方各路媒体就急速的跟进。

很快,关于张爱萍大闹美国国务院的新闻,便出现在了全世界的报刊上。

张爱萍当然不惧怕美国的威胁,不过他也深知,在外交场合直接拂袖而去,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也很担心因此给中国的外交带来麻烦。

所以,思来想去,脾气耿直的张爱萍直接向邓公请辞,决定一力承担责任。

不过,邓公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却哈哈大笑,并直夸张爱萍做得好。

在外交场合上,一味的退让有时并不能获得成功,而张爱萍的愤怒,却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参考资料:

张胜《张爱萍人生记录》

东方鹤《张爱萍传》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