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拉贝:是纳粹,却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下25万中国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电影有吗 约翰·拉贝:是纳粹,却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下25万中国人

约翰·拉贝:是纳粹,却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下25万中国人

2024-07-10 18: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882年11月23日,约翰·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他的父亲是一名船长。

1896年,拉贝的父亲病逝。初中毕业后,拉贝不得不中断学业,在一家出口商行当伙计,后前往非洲东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的一家英国公司工作数年。

1908年8月2日,约翰·拉贝从德国汉堡启程,8月18日到达北京,未婚妻道拉(多拉·拉贝)也随后来到北京,他们在北京结为伉俪。

1910年10月,约翰·拉贝在北京结婚。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收集了大量有关北京的照片和绘画,并附以对近代北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详细记录。

在拉贝自家的花园中亦庇护了600名左右的难民

1911年,约翰·拉贝应聘到位于北京东城苏子胡同的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做会计兼文书。先后在北京、天津分公司工作,期间曾短暂回国。

1931年11月,约翰·拉贝任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开始书写《拉贝日记》。

1934年,约翰·拉贝主动在南京他的住处附近建造了一所德国学校。

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拉贝带着头盔办公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袭击南京时,约翰·拉贝在南京的住所(同时也是办公地)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作为南京安全区收容难民的25个国际安全区之一,保护了600多位难民。作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的拉贝和其他国际友人一同,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其负责的一片3.88平方公里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拉贝与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部分成员

1938年4月南京难民区国际救济委员会全体职员合影

此时拉贝已经回国

1938年的新年,难民收容所的难民们在约翰·拉贝宅邸的院子里排队向拉贝三鞠躬,献给他一块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的大红绸布。同年2月拉贝离开南京,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拉贝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国民政府授予拉贝三色彩玉勋章,编号98。

南京拉贝故居与拉贝雕像

约翰·拉贝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捍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记录了日军暴行的500多个惨案;他带领他的委员们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特别是历尽艰辛,从上海搞来了能预防脚气漫延的蚕豆。难民们对他顶礼膜拜,称他为“活菩萨”。为表达对拉贝的敬意,麦卡勒姆牧师专门谱写了一首《南京难民合唱曲》,歌词幽默中隐匿着辛酸:我们要蚕豆做早饭,我们要蚕豆做午饭……开始,难民们都不知道他是拉贝,都称他爱得培先生,他尽自己的所有能力保护了25万难民,供他们吃喝住。他对妇女儿童非常关爱,对敌人却相反。一次,难民区围墙翻进一个身配刺刀的日本兵,难民们大惊,急忙呼喊拉贝,拉贝急忙赶来,对日本兵大加斥责,日本兵连连认错,准备从大门出去,拉贝命令他重新翻围墙出去。难民们得到他的关怀,还经常得到食物 ;孩子们常常得到礼品。

1938年2月,西门子总部迫于压力召回了拉贝。4月15日,约翰·拉贝回到德国,连续举行报告会。6月8日,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但报告当时没有公开(一般认为,由于德日为盟国,故德国当局禁止他发表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之后,他甚至一度被盖世太保逮捕,同时带走了6本日记和约翰·马吉拍摄的影片胶卷。

南京国际安全区总部成员

左三为拉贝,时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

1941年开始,拉贝开始在德国整理日军暴行。但这些真贵的记载,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拉贝日记》才最终以德文、中文、英文和日文出版。

战后从1945年起,由于约翰·拉贝的纳粹党员身份,直至1946年被甄别为非纳粹分子之前,不再是西门子公司的职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

拉贝家的纳粹旗帜

1946年6月,在证实没有犯错之后被同盟国去纳粹化和释放,但拉贝只能在西门子公司担任办事员和译员,生活拮据,拉贝一家住在西门子城一间小房子里。

拉贝与家人

1948年,拉贝生活艰难到了仅能给孩子煮菜汤、大人啃干面包、全家一度濒临饿毙的地步。消息传来,不几日,南京市民募捐1亿元,经国民政府批准按市价2000美元转汇至德国援助拉贝。

晚年拉贝和妻子

1950年1月5日中午,拉贝在柏林的公司突然中风,晚上去世。日记资料由他的孙子保存。亲人将他安葬在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墓地。后墓碑存放在柏林外孙女的车库里,中国驻德国大使请求将这块墓碑赠送给南京。1997年,约翰·拉贝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

拉贝的墓碑

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保存

1996年,《拉贝日记》在美籍华人张纯如女士¹及邵子平博士²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12月13日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外孙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日记中记述了城区内的600多个案例,很多可与其他资料互为佐证,如幸存者李秀英等。

1997年8月,在整整60年之后,时隔南京大屠杀一个甲子轮回,《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得以公开出版,著名史学家胡绳作序;当年底,在前德国驻华大使埃尔文·魏克德先生的努力下,德意志出版社(DVA)出版了拉贝日记的德文版。(无论是德文版还是英文版、日文版,都是日记原文的部分节选,章节选择略有不同,而中文版出版的则是日记全本。)

《拉贝日记》共有20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为其中的10本。是他在1937年(丁丑年)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撰写的日记,2460页,名为《敌机飞临南京》“战时日记”,记录了他亲身经历的这一段历史。

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梁怡发表的文章《南京大屠杀见证者约翰·拉贝眼中的老北京》称他为“南京的辛德勒”“他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人,被南京视为仁爱的典范”。人民画报社发表专题文章《约翰·拉贝:“东方的辛德勒”》评价他为“南京大屠杀中的洋菩萨”。文中还提到2009年在中国网友票选的“十大国际友人”中,拉贝名列第二位,仅次于白求恩。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汤道銮在接受拉贝和平奖时说道:“他是个好人,他知道人的尊严。”

托马斯·拉贝在祖父的纪念铜像前

2013年12月,拉贝墓园由南京市政府修缮完毕,坐落于德国首都柏林西郊,而修缮后南京市政府更是支付了墓地四十年的租金。纪念碑上这样写着:

感恩永远铭记拉贝先生的国际人道主义善举!

2015年1月5日,杨惠群总领事出席悼念约翰·拉贝活动时评价他为“南京好人”,称“他崇高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佩”。

2018年8月14日,约翰·拉贝的墓地被柏林市政府列为柏林市荣誉纪念墓地。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拉贝之孙向中国求助,南京市政府筹集的30000只口罩、620瓶抗疫药品和200套防护服,随即送抵德国。

托马斯·拉贝夫妇在海德堡接受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物资捐赠

文中注释:

①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祖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新渡口街道。

张纯如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她善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其《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等作品。特别是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立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张纯如塑像

②邵子平,美国“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会长来自台湾,是南京大屠杀铁证“马吉影片”和《拉贝日记》的主要发现者。

2019年今年年初,邵子平领到南京为其特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和居民身份证。3月,台湾当局宣布注销他的台湾户籍。

2020年7月,邵子平获得“南京好市民”荣誉称号。

编辑|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