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被击毙后,粟裕为何下令部队搜山?和一个危险信号有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灵甫被击毙是在哪一场战争中 张灵甫被击毙后,粟裕为何下令部队搜山?和一个危险信号有关

张灵甫被击毙后,粟裕为何下令部队搜山?和一个危险信号有关

2024-07-13 1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是,蒋介石的第74师依旧步步紧逼,为了消除这种威胁,我军只得派出五个纵队,希望能一举拿下张灵甫。

张灵甫是于1903年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穷,张灵甫直到十一岁才算是正式进入学校学习,后在其18岁那年进入西安省的第一师范学院念书。

1925年时,在学校念书的张灵甫感觉师范学院并不能满足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于是张灵甫在和同学们沟通之后一伙人一起赶赴河南,进入到了当时的国民党第二军的军官训练营学习,之后又被推荐到黄埔军校作为第四期入伍生深造。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张灵甫进入到王耀武的第51师,并逐渐成为王耀武手下的得力干将,在王耀武的带领之下,张灵甫参加了很多抗日战争,在战场上,张灵甫英勇作战,在很多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张灵甫在王耀武的力荐之下成为了第78师的师长,第78师是国民党中战斗最高的几只队伍之一,张灵甫能担任这支队伍的师长,可见其能力有多么被蒋介石器重。

山东战场

但是由于张灵甫在山东战场上喜欢特立独行,所以导致其与国民党之间有着小的间隙。

当时我军负责山东战场的粟裕就是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决定,

他认为张灵甫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并以此采取了非常大胆的行动,要一举消灭第74师,以及第74军的首领张灵甫。

为什么说粟裕这一举动是非常大胆呢?首先,张灵甫率领的第74师的战斗力很强,并且完全装备美式先进设备。这只队伍就相当于蒋介石的御林军一般,而指挥官张灵甫也不是吃素的,乃是一员猛将,所以说此举非常危险的。

但是,粟裕坚持认为现在消灭张灵甫的决定是最正确的。如果他们此举成功了,那么他们就可以将此刻被动的局面变为主动的,不仅能够鼓舞士气,也能够给蒋介石的部队一个下马威。另外,蒋介石的包围策略也将破灭,原本的战略意图也将无法实现。

为此,粟裕动员了手下所有能调动的部队,大约有15万人。并以此开始了对第74师的包围,并额外派出了一支部队,用来封锁了前来支援张灵甫的第25和第83师,同时也拦截了张灵甫到垛庄的退路。

经过一番激烈的进攻,张灵甫无奈只能撤退到孟良崮。

由于孟良崮地形因素,张灵甫部队里的美国先进设备无法很好地发挥出威力。在没有粮食和水,也没有外部增援的情况下,张灵甫和其部下刚开始还负隅顽抗,可是这种抵抗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我军的围困了他们三天三夜之后,终于成功将张灵甫击杀,至此我军在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粟裕和其他人得知孟良谷被捕后,他们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场惊险万分战斗也终于算是告了一段落。

战场插曲

就在我军消灭了第47师,以为告了一段落的时候,我军的电台却从还是从孟良崮的山区方向检测到了国民党电台的信号,并且这个信号还在不断的向蒋介石、汤恩伯等人发送求救信号。这一发现令电台的负责人疑惑不已,并立即向上面汇报了这一奇怪的发现。

粟裕和其他军官在接到消息之后立即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在他们所不知道的黑暗地方还隐藏着一群敌人,如果对这群敌人放任不管,那么我军在之后的局面将会变得非常被动。

在想到这件事的危害性之后,粟裕立即派人计算了在战场上被俘以及被杀死的第74士兵数量。从下级报告的数据来看,这显然与原本74师的数量不符的。

经过一番计算,

发现第74师有将近6000多人不知踪迹

粟裕接到数据后,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打扫战场,着重搜索山区里之前忽略的地方。

果然,经过仔细的搜索,我军在孟良崮的山区内又再次成功俘虏了6000多人。

据他们讲述,这伙人是在得知张灵甫被我军击杀之后,了解到败局一定。因此他们连忙躲藏了起来,等待增援部队的到来,并企图在我军撤退后悄悄地从我军后方溜走。

孟良崮一役的胜利,使我军成功打乱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计划。同时,第74师的败亡也震惊了蒋介石,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王牌之师竟然会被被消灭。这场战斗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一战之后,我军逐渐控制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为以后的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小结

粟裕在战场上的胜利并不是偶然得来的,他的一切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再加上他在战场上能够及时洞悉战局,所以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样,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在执行这项计划的过程中,要足够的冷静和沉着,不能因为一小点变故就自乱阵脚,而是想办法解决变故,让事情重新回到正轨之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