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开枪射杀二太,还曾2次对妻动杀心,四太却为他守寡70余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灵甫的几任妻子简介资料大全 张灵甫开枪射杀二太,还曾2次对妻动杀心,四太却为他守寡70余年

张灵甫开枪射杀二太,还曾2次对妻动杀心,四太却为他守寡70余年

2024-07-14 0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36年的一天,张灵甫和二太太吴海兰从西安城回老家大东村,佣人王生文拿着脸盆去门口的大缸打水给两人洗脸,王生文正舀着水,突然听到后院传来一声巨响,但她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随后,王生文端着一盆水往后院走,刚准备开门,门就被张灵甫推开了,她打了一个趔趄,水洒了一地,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张灵甫又重重地关上了门,王生文觉得莫名其妙,抬头往门缝看了一眼,吓得浑身发抖。

  只见二太太吴海兰趴在韭菜地上,身体朝下,背部流血不止,她试图起身,却在挣扎了几下后再也动弹不得,一旁的张灵甫冷眼看着这一切。

  这时,张灵甫的原配妻子邢勤英闻声而来,当她看到这残忍的一幕,吓得大叫起来,张灵甫烦躁地威胁道:“赶紧给我回去,再敢出来,连你一起打死。”

  邢勤英被吓得不轻,本来就行动不便的小脚直接瘫软在地,连滚带爬退出了后院。

  两年前,张灵甫娶了17岁的吴海兰,谁也没想到,短短2年后,年仅19岁的吴海兰就死在了丈夫的枪下。

  张灵甫被捕后,对杀妻的原因只字不提,在杀害吴海兰后,张灵甫还曾对两任妻子动过杀心,第一次是在原配邢勤芳撞破他杀害吴海兰是,第二次是第三任妻子高艳玉的孩子去世时。

  

  可就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男人,在去世后,最后一任妻子王玉龄为他守寡70余年,还称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对张灵甫说一句我爱你。

  张灵甫长得高大帅气,还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何却屡次对妻子动杀心?王玉龄又为何愿意为他守寡70余年。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令人唏嘘的4段婚姻。

  1、官至团长欲与原配离婚,舅舅监督两人同房40天

  1903年,张灵甫出生在陕西省长安县大东村的一户农人家里,2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本想把张灵甫送人,幸好舅舅把他接回家抚养。

  一年后,父亲续弦又生了2个孩子,对于张灵甫的关心自然有限,张灵甫学习成绩很好,曾考入北大,可父亲却以无力承担学费为由劝他退学。

  张灵甫只好改读了师范,毕业后回乡教书,可他终究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后又考取了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凭着出众的军事才能,以及杀伐果断的性格,张灵甫很快就升了排长,北伐结束后,他又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中升迁至师长。

  

  张灵甫从小就缺乏家庭温暖,内心没有安全感,这导致他性格偏激易怒,嫉恶如仇,手下的士兵们私底下都叫他“张判官”。

  正是因为偏执个性,才能让张灵甫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国民党战将,但也是这种个性,导致他在婚姻中只顾自己的需求,无法共情妻子的需求,最终酿成悲剧。

  21岁那年,在父母之命下,张灵甫娶了同村的小脚女人邢勤英。结婚一年后,张灵甫就弃文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这期间的学费由父亲和岳父共同承担。

  丈夫离家那些年,邢勤英在家尽心侍奉公婆,和妯娌和睦相处,很受张家人的喜欢。邢勤英不识字,每当思念丈夫时,只得求侄儿张居敬给丈夫写信,一开始张灵甫还偶尔回信,到了后来,几乎就不回信了。

  直到1933年的一天,张灵甫突然写信回家,提出要离婚。那时,邢勤英已经29岁,结婚10年来,她一直没有生育,丈夫官越做越大,要娶新人她拦不住,可她不愿被休,思来想去,只得求助舅舅滕益。

张灵甫和邢勤英

  张灵甫虽个性乖张,但对抚养他长大的舅舅非常敬重,得知张灵甫要休妻,滕益带着邢勤英赶了15天路,杀到部队。

见到张灵甫后,滕益强压着怒火说:“我们一家吃尽苦头养大了你,你岳父又供你念了黄埔军校,如今你竟然要休妻,你说这是什么道理?” 张灵甫自知理亏,垂头小声道:“强扭的瓜不甜,勤英不识字,是个小脚,一起生活不光说不到一块,遇有场合,也带不出去。时代变了,现在国家提倡婚姻自主。” 舅舅气愤地说:“强扭的瓜不甜,婚姻自主,你早干啥去啦?小脚有什么错啊?你娘就是小脚!” “舅,你说得都对,可时代变了,我又是公家人·····”张灵甫还想狡辩,舅舅却不愿再听,直接命令道:“啥都不说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跟她生一个娃,其他随你。”

  那之后,滕益每天晚饭后,都监督着外甥、外甥媳妇进同一间房,在他的监控下,两人同房40余天,直到部队换防要去四川,滕益才带着邢勤英回了家。

  回去之后,邢勤英还真怀孕了,不久就生下儿子张居礼。那之后,邢勤英看着丈夫娶了一任又一任妻子,她不仅不敢抱怨,还得帮其他女人带孩子,真正活成了“工具人”。

邢勤英和张居礼、张清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当较低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倾向于寻求较高需求的满足。这一理论,放在婚姻中,也同样适用。

  张灵甫之所以愿意娶邢勤英,就是为了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即性、传宗接代的需求,如果他一辈子都窝在乡下教书,两人自然能够白头偕老。

  可随着张灵甫步步高升,他的需求开始变化,产生了第二层次的安全感需求。

  张灵甫是农家子弟,毫无背景,他需要一个“贤内助”来帮自己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巩固自身地位。

  在和舅舅对话时,他强调自己是“公家人”,邢勤英一方面是小脚,一方面又不识字,无法成为自己官场上的助力,所以才想方设法想要离婚,娶一个能帮自己获得更多安全感的妻子。

  2、为求贤内助娶17岁吴海兰,3年后却开枪杀娇妻

  1934年,张灵甫在中央军第1师独立旅1团担任团长,并奉命驻扎广元县城。在广元城里,有一条打铁街,这天,张灵甫带着副官王志强来购买马匹的挂杖,却被街上一位妙龄少女吸引了目光。

吴海兰画像

  这位少女是街上吴铜匠的女儿,名叫吴海兰,今年16岁,高小毕业后,因家里没钱供她继续读书,就留在店里帮忙。

  吴海兰读过书,长期在父亲店里帮忙,是个大方的女子,张灵甫认为这样的女人一定能帮自己和那些官太太斡旋。

  这天中午,张灵甫整理军容,备好酒菜,在王副官陪同下,郑重其事地接待了吴家夫妻和吴海兰,双方其乐融融,吴海兰见了张灵甫后,也非常满意。

  1934年初秋,两人正式结婚,很快,吴海兰就怀孕了,可这时,张灵甫却以安胎为由,送她回了老家大东村,还派了一个连长的妻子去照顾。

  1935年夏,吴海兰生下一名女儿,取名张清芳,女儿8个月大时,张灵甫才回家探望,还特意带着吴海兰、邢勤英及一双儿女进西安城游玩,第一天,吴海兰将女儿托付给邢勤英照顾,自己陪着丈夫走亲访友,晚上,夫妻俩还听了秦腔戏。

  到了第四天,张灵甫吩咐勤英带着两个孩子先回东大村,自己和海兰在西安再住一天,次日再回老家拜见父亲和继母。

  可这天,两人并没有一起出游,张灵甫白天在外办了一天事,晚饭时才回家,随后就一直在写信,吴海兰见状没好气地说:“出去了一天,回来又没完没了地写,还让不让吃饭啦?”

  张灵甫在外听了一些关于妻子出轨的流言,心情正烦躁,随手就摔了一个铁制茶缸,吴海兰也不甘示弱,拿起茶杯就摔在地上,张灵甫干脆一脚踢翻桌子,饭菜泼了一地。

  争吵声一浪高过一浪,张灵甫命令吴海兰:“以后再也不许穿得花枝招展出去,否则打断你的腿。”

  吴海兰冷哼道:“我哪里穿得花枝招展了,你别血口喷人。”

  张灵甫说不过妻子,干脆把她的衣服全都丢进火盆里烧掉,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堂兄张德甫劝住了。

  次日,张灵甫带吴海兰坐马车回东大村,刚一进门,张灵甫就说要吃韭菜饺子,还指定要吴海兰亲自做,虽然不情愿,但吴海兰还是来到后院的菜地割韭菜。

  紧接着,就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个场景:张灵甫趁吴海兰在割韭菜的时候,从背后开了一枪,吴海兰挣扎几下后便去世了。

  

  一个堂堂的军官,难道仅仅凭着几句流言,就相信妻子和别的男人有染,进而愤怒杀妻?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初,吴海兰刚嫁给张灵甫时,是随军走的,可吴海兰的一个亲戚是共产党,经常来刺探情报。

  吴海兰年纪小,没心眼,很快就被这个亲戚拿走了不少文件,偏偏她又藏不住事,不经意间又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

  张灵甫深知,这件事如果被告上去,自己可是百口莫辩,于是趁着吴海兰怀孕赶紧将他送回老家大东村,以免犯下大错。

  吴海兰回老家后,见丈夫迟迟不来看望,便以为丈夫冷淡自己,再加上她从小在城里长大,哪里受得了乡下的生活,三天两头就往西安城跑,打麻将、看电影,也接触了不少男人,那天外出,张灵甫正是听了一些流言,才和吴海兰吵架。

  第二天回村途中,马车在北门外津河边停了下来,张灵甫让吴海兰和自己一起下车,去祭拜生母滕叶,吴海兰前夜刚和丈夫吵了架,又耍起了脾气,硬是不肯下车,几件事相加,彻底惹恼了张灵甫,这才痛下杀手。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张灵甫娶吴海兰是为满足第二层次的安全感需求,他需要一个上得厅堂的妻子来撑门面,可吴海兰先是疑似通共,后又疑似出轨,还不愿去祭拜张灵甫生母,这彻底破坏他的安全感,最终酿成了悲剧。

  此外,两人的矛盾之所以这么大,还因为他们均不擅于沟通,当初吴海兰泄露机密文件时,张灵甫就应该把事情的要害说给妻子听,而不是什么都不说直接把她送回老家。

  吴海兰回老家后,以为自己被冷落,她非但没有主动和丈夫沟通,反而“破罐子破摔”,放纵自己去城里寻开心,导致夫妻间的矛盾更深。

  3、杀妻后坐牢一年被大赦,出狱后娶29岁富家千金又酿悲剧

  吴海兰去世后,其父吴正有来张家讨说法,此时,张灵甫早已回到部队,父亲张鸿恩愧疚不已,拿出200块银元给吴正有,可吴正有却不愿收,并到处喊冤:"军界包庇张灵甫!"

  那时宋美龄正在开展“女权运动”,在有心人的引荐下,吴正有将一纸诉状呈交西安市妇联,最终惊动了宋美龄,南京方面只得勒令张灵甫尽快自首。

  1936年春,张灵甫被判了10年,进了"南京模范监狱”,在那里,他写信给吴正有夫妇忏愧,还写了申述书,试图证明自己无罪。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南京模范监狱奉命下达大赦令,就这样,张灵甫只在监狱待了一年就出来了。

  出狱后,张灵甫深知眼下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重返部队,二是再娶一房妻妾。

  虽然吴海兰的教训历历在目,但张灵甫对婚姻的需求仍停留在安全感需求上,因此,他在选择妻子时,还是更看中对方的家庭、出生以及文化程度。

舅舅曾劝他:“妻子有才是非多,笔头子厉害的女子,嘴头子也都厉害,且大都出身大户人家,你一个农家子弟招架起来难着呢!”

  可张灵甫偏不信邪,就要娶个大户人家的小姐,他一边忙前忙后联络旧友,希望谋得一官半职,一边物色合适的妻子人选。

  经昔日老师介绍,张灵甫得知西安的大户高家正在为九姑娘高艳玉寻找夫婿,九姑娘虽然28岁了,但是品貌端正,口才也是一流。

张灵甫和高艳玉

  张灵甫觉得这是上天给的机会,他一个刚出狱的农家子弟,如果有高家千金的帮助,说不定能在事业上“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随即,张灵甫就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求婚信,将自己的出生、性格、履历写得明明白白,高家老夫人和九姑娘看到信后,对张灵甫很是满意,便约他来高家见面。

  张灵甫身高1米8有余,长相帅气,谈吐文雅,高家人无可挑剔,唯独“杀妻进过监狱”这一点让人不放心,可高老太太又不好问得太直接,只旁敲侧击道:“艳玉是金枝玉叶,嫁给你本就是屈尊,你以前的两段婚姻最好处理清楚。”

  张灵甫听出了高老太太的言外之意,连忙保证绝无遗留问题,这段婚姻就此敲定。

  两人结婚后,高艳玉的家庭背景、才华谈吐,给了张灵甫极大的帮助,使得他的事业再次回春,1937年10月底,张灵甫被任命为国民党第74军第305团上校团长,8年抗战期间,张灵甫从师长到军长,最后成了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

  可随着张灵甫的官越做越大,两人的婚姻也出现了问题。

  1943年,74军移驻长沙市郊,家属们随军住在一个村落,这时,高艳玉已经有一个5岁的女儿和一个2岁的儿子。

  高艳玉喜爱文学,这天夜里,她躺在被窝里点着蜡烛看小说,看着看着竟睡了过去,没想到蜡烛点着了床单,还点着了裹在儿子身上的毛毯,虽然儿子哇哇哇地哭闹,可高艳玉白日里看孩子太累,竟然睡死过去,完全没有听到孩子的呼喊。

  不久后,高艳玉被呛醒,听见女儿在床上哇哇大哭,连忙抱着女儿往门外跑,当她回头把儿子抱出来时,发现儿子已经没了呼吸。

  张灵甫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赶回家,看到儿子后,他怒吼道:“你为什么要看小说?睡前为什么不把蜡烛熄灭?为什么?”

中年高艳玉和女儿

  张灵甫一边吼,一边抓着高艳玉的肩膀疯狂摇晃,以至于身上的配枪掉在了地上,看着那枪,他有一瞬间想要用枪解决了高艳玉,可他想起当年杀吴海兰蹲监狱的经历,又想到高艳玉这些年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辛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年后,高艳玉又生下一个儿子,两人的关系有所缓和,可两年后,因随军条件太过艰苦,小儿子拉肚不止,高艳玉因上次失去儿子,精神压力特别大,竟然吓得求神拜佛,以至错失了治疗机会,最后孩子脱水致死。

  两次痛失爱子,张灵甫彻夜难眠,他想不通,自己苦苦娶到的大家闺秀,虽然在事业上给了自己很大的支持,生活能力为何如此低下,连养孩子都不会,1945年末,张灵甫正式向高艳玉提出离婚。

  在这次婚姻中,一开始张灵甫仍然在追求第二层次中的安全感,高艳玉凭着良好的身家,出众的口才,很好地帮助了张灵甫,让他在事业上快速腾飞,获得了更多的安全感。

  当安全感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张灵甫又开始追求第三层次的爱和归属感,他希望有一个知冷知热的妻子,也希望孩子们有一个周全的母亲,可高艳玉实在不是贤妻良母的料,甚至还间接害了两个孩子,这让张灵甫的需求不被满足,以至于婚姻破裂。

  4、42岁娶18岁王玉龄,2年后战死妻子守寡70余年

  1945年的一天,张灵甫和同事张处长在长沙一个理发店对17岁的王玉龄一见钟情,当时王玉龄正陪伯母来理发,突然感觉到一对炙热的目光,原来是张灵甫透过镜子看着自己。

  两个军官大步流星地离去后,王玉龄向伯母抱怨道:“莫名其妙!进了屋就从镜子里看我,没礼貌!”

  伯母打趣道:“大小姐天生丽质,人家多看几眼很正常!

王玉龄

  王王龄嘴上愤愤不平,心里却起了涟漪。第二天,张处长带着夫人还有张灵甫来王府做客,宴席上,张灵甫故意感慨:“在下从戎多年,转战南北,漂泊不定,今天就像到了家里一样。”

  王家二老也听出了张灵甫的言外之意,本不想把王玉龄嫁给张灵甫,一来对方是军人,生活不安定,二来对方40岁了,大侄女一半还多,可碍于对方的身份,只能说让两人相处一下,最后让王玉龄自己决定。

  王家本以为玉龄万不会对张灵甫动心,可张灵甫不仅生得伟岸俊朗,还文武双全,很快就赢得了玉龄的芳心,两人的婚事就此敲定。

  1946年春,张灵甫和王玉龄到了南京,在南京一个饭店里,18岁的王玉龄嫁给了42岁的张灵甫,婚礼非常隆重,这对新人身着白色礼服,眼里全是爱意。

  多年后,邢勤英的儿子张居礼回忆,当年父亲和王玉龄结婚时,确实非常开心,还给母亲寄了一张婚礼照。

张灵甫和王玉龄

  虽然已经42岁,且经历了4段婚姻,但张灵甫第一次体会到情爱的滋味,他经常对友人说“我讨了个好老婆,比什么财富都重要,我要讨饭的话,我老婆可以给我拿碗”。

  张灵甫将自己和妻子的感情比作《浮生六记》中的男女人公,希望夫妻两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心心相印,不离不弃。

  这天,张灵甫的一个朋友写信劝告他,大意是王玉龄在南京天子脚下,经常奇装异服,招摇过市,张灵甫应该要管一管。张灵甫回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王玉龄得知后,觉得丈夫不信任自己,便提出要离婚,向来强硬的张灵甫竟巴巴地跑回家道歉,一边向王玉龄敬礼,一边说:“你要是真的离开,我就宁愿老死于山沟也不再娶。”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对妻子又爱又敬的男人,和曾经屡次对枕边人动杀机的张灵甫是同一个人吗?

  其实,还是回归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时期的张灵甫有权有势,他对婚姻的追求早已脱离了前面两个层次,变成追求第三个层次的爱和归属感了。王玉龄懂他,爱他,彻底满足了他的这一需求,两人的婚姻自然美满。

  1946年6月,内战爆发,张灵甫和王玉龄的平静生活就此被打破,8月初,张灵甫率部队从南京投入华东战场,

  1947年5月11日,张灵甫带领的整编74师被华东野战军9个主力纵队围困,在孟良崮焦急地等待增援,然而援军最终没来。5月16日,整编74师被全部歼灭,张灵甫殒命于山洞中。

  两个月前,王玉龄还挺着大肚子上前线看了张灵甫,她怎么都想不到那一次竟是永别,丈夫去世时,王玉龄刚生下儿子仅11天。

王玉龄和儿子

  因为害怕王玉龄受刺激,大家一直没有告诉她,直到几个月后,副参谋跪在王玉龄面前,呈上了张灵甫最后的遗言:

  两年后,国民党战败,王玉龄带着母亲和幼子逃到台湾,靠着张灵甫的同袍接济度日,王玉龄从小养尊处优,一下经历这么多事,真的难以接受,她曾试图自杀,最后被抢救过来。

  从鬼门关走过一遭后,王玉龄决定靠自己改变命运,她把儿子交给母亲抚养,只身去美国求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把母亲和儿子都接去了美国。

老年王玉龄

  17岁嫁给张灵甫,19岁守寡,王玉龄此后再也没嫁人,她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张灵甫最艰难的时候,她没陪在身边,也从来没有对张灵甫说过一句“我爱你”。

  王玉龄的一生是不幸的,她守了70多年寡,至今孑然一身。

  但比起一辈子没被爱过的邢勤英,19岁殒命的吴海兰,痛失2个孩子、36岁被离婚的高艳玉来说,王玉龄又算是幸运的,她在对的时机碰到了张灵甫,得到了丈夫全心全意的爱和尊重。

  写在最后:

  张灵甫前三段婚姻的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他偏激的个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结婚的时机不对,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处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中的人,是不适合进入婚姻的。

  在第一个层次的生理需求中,人们对于婚姻的要求仅仅只是性和传宗接代,所以选择的伴侣各方面条件都不会太高,结婚之后,倘若一方不断进步,另一方止步不前,婚姻势必不会稳固,

  在第二个层次的安全需求中,人们渴望通过婚姻来获得安全感,比如许多年轻女孩希望“嫁得好”,可这种婚姻往往过度依赖另一半,也会很脆弱。

  在第三个层次的爱和归属感需求中,人们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好,在选择伴侣时也就不会那么看重外在条件,往往更容易遇到真爱。

  在第四个层次的尊重需求中,人们寻找伴侣超越了情感,更加希望通过另一半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有钱人往往都是强强结合。

  等到了第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时,婚姻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啦。

  张灵甫前三段婚姻的失败,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对婚姻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此外,张灵甫从头到尾都忽略了婚姻的本质。婚姻的本质是一场价值交换,当张灵甫想从几任妻子身上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却从没想过自己能给妻子什么。

  他想从吴海兰身上获得安全感,却把吴海兰一人丢在老家,不闻不问,遇到问题从不主动沟通,很显然,这也会让吴海兰很没安全感,于是吴海兰越来越作,越来越“不可理喻”。

  他想从高艳玉身上获得爱与归属,却整天忙于公务,让妻子一人独自照顾幼子,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结果自然不会圆满。

  说到底,在之前的婚姻中,张灵甫还是只把妻子当成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工具,没有把她们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需求的人来看待。

  知古可以鉴今,张灵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感需求后,再考虑婚姻,这样我们的婚姻才会变得纯粹且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