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青年设计师】张明杰:因形而来 遁形而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明杰是多大的官 【UAS青年设计师】张明杰:因形而来 遁形而往

【UAS青年设计师】张明杰:因形而来 遁形而往

2024-07-15 1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键词:室内设计;因形而来;遁形;空间属性;空间美学;高情感;工业化;装配式

路的开始

——设计之缘

与设计的缘分应该是从初一开始的。与别的孩子不同之处有两点,首先,我是自己主动的“玩儿”起了艺术,完全没有被父母安排;其次,我最先接触的“艺术形式”很小众,既非绘画也非书法而是泥塑,可能小时候动手泥塑的经历建立了我对“三维造型”的敏感性。

我的老家黑龙江,共和国的长子,重工业基地。当时的美育资源比较匮乏。我的家族,爷爷那一代人都是留学前苏联的解放前的干部,家族环境较为严肃正统。双重因素下,艺术资料和资讯少的可怜。小时候,日常泥塑创作的素材基本取材于小人书连环画册。我的父母非常开明,他们推崇顺水推舟教育方式。加上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他们就不干涉我的各种业余爱好。初二上学期,我的一件三国人物泥塑作品,在东北三省第一届少年艺术大赛中获得优秀奖。这让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刮目相看,因为在这之前,我完全是自己摸索,没有专业老师教学。父母也开始觉得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于是他们联系上中国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张锠教授(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就这样,初二的暑假,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去北京的朝圣之旅。在北京国贸大北窑的工艺美院的教师工作室内,我第一次见到张锠教授,一位高大、儒雅、宽厚的中年教授形象。教授非常耐心的现场给我示范了一件“金陵十二钗”的泥塑作品。从做骨架、夯泥料、粗雕、精雕,行云流水的雕刻动作后即刻展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那时候起,我立志要考美院的雕塑系。

△与张锠教授

进入高中后,高一下半学期要文、理分班。当年美院的雕塑系只是招文科生。文理分班俨然成为影响我终身学业和事业走向的抉择了。在一个月纠结和深刻的自我思考后,我选择了理科班,父母很惊讶我的选择,因为这背离考美院雕塑系的方向。因为我发觉自己对“造型准确性”的过分执着,让我每每在数学几何学方面的考试中都能接近满分,但是这可能并不适合走纯艺术道路。同时,我的其他的理科成绩也相当不错,那时候我隐隐觉得“ 工程美术”“ 实用艺术”可能是最适合我的道路。后来,我就如愿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经历了从本科到硕士的七年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学习。

△本科毕业设计的场地调研手稿

△硕士研究生城市更新课程设计

寻路第一站

——迷恋设计语言手法

从建筑院校毕业后,2004年我进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工作。这时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实际项目上大展设计才华了。多年来功能和形式的二元论学院教育,对大师的膜拜、对建筑史论及美学的理论积累、对那些设计语言巧夺天工的作品的迷恋,让我对大院重量级项目的设计参与充满了期待。由于在学校时的设计成绩较好,我也如愿在工作第二年被安排参与国家重点项目——青藏铁路拉萨站房,主持建筑师是 崔愷院士,我作为重要的室内方案设计师参与其中。项目开始时需场地踏勘,很荣幸和崔愷院士和 张晔总去西藏采风,这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既是宗教的朝圣之旅也是设计的朝圣之旅。

△与崔愷院士和张晔总在项目初始踏勘现场

短暂的激动和兴奋后,困难接踵而来。最初,沉浸在自己臆想的设计语言里,画了大量的设计草图,信心满满地给崔愷院士汇报。这一次的设计成果,无论功能还是设计语言,设计价值取向还是策略方法,均受到崔愷院士严厉的批评。当时,感觉自己的设计世界在崩塌,自认为是强项的方案设计能力却是如此不堪。同时,这个项目不仅仅存在设计难度,其他意想不到的困难也是盘根错节。首先,甲方由铁道部、拉萨当地政府、铁路设计院等多方组成,方案汇报要无一缺漏;其次,作为政治项目,工期紧张,设计周期被压缩得厉害;又因为是交通类建筑,配合单位类型多样,管理实施经常交叉。在一波接一波的挫折和压力面前,我快速调整了状态,反思自己的设计取向和方法。经过深刻、痛苦的自我解剖,多年来,自己执拗的“造型能力”“设计语言驾驭能力”反而成为我设计能力提升的羁绊。我的设计草图里到处充斥了“过度性”设计、“符号化”设计以及各种无意义的元素拼凑。痛定思痛后,我努力地去理解大师的建筑设计逻辑,强化了设计调研和分析的自我训练,同时加快学习掌握设备、材料、构造、法规等专业知识。在这个熬人的过程中,我终于理解到设计理论要逐一落实到设计实践上,难度有多大,在设计中,知行合一的难度有多大;也逐渐理解几张漂亮的草图和工作模型完全代表不了一个项目沉甸甸的内涵。这是第一阶段的“设计遁形”跃升。

△拉萨火车站进站大厅

△拉萨火车站进站大厅门廊

寻路第二站

——思考空间美学特征

我真正作为室内设计主持人的项目是首发大厦,经过几年大院设计流程和技术本底的训练,已经具备“ 科学、合理、适度”地推动一个项目设计和落地的能力。首发大厦项目总建筑师是 刘燕辉总,在此要感谢刘燕辉总给我独挡一面的机会。

本案是首都高速公路集团的总部办公楼,毗邻丰台区六里桥客运枢纽,是标准的大型企业办公总部。这种“殿堂式项目”一直是我院的主流和常项。业主一般为政府或国企,大都要求“稳重”“大气”“简练”。强烈的共性很容易抹杀个性,而殿堂式设计有点像“微差”设计。“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在严密的大框架下,如何把握最微妙的个性差异,是一件很让人玩味的事。特殊的执拗情愫反而使我产生了斗志。在一个紧张、压抑的外部环境中为业主营建一个全新的内部办公环境,它应该是诗意的、优雅的、安静的和明晰的。

△首发大厦门厅

大厦由大堂、下沉庭院、监控大厅、多功能厅、各种会议室、办公室等功能构成,就像一个微型城市。大堂空间是项目的核心,南北纵深110米 ,东西横跨50米,空间净高为17米。东、西、南侧均为通顶的玻璃幕墙,室外的阳光、雨雪等自然因素随时反映到室内,室内空间淡化了同室外空间的界限,成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大堂设计为明确的两端,第一端为采用米白罗马洞石结合仿木格栅的主体墙面——我称之为白山,设计得极为整体简约、体现空间超尺度的震撼力,木纹格栅采用铝方通仿木喷涂的处理形成大尺度墙面的肌理。第二端为山西黑石材铺地的水景庭院空间——与白山相对应的黑水,南北两个下沉庭院的周围是员工餐厅,形成良好的用餐景观。一层一直贯穿流到地下一层的水体叮咚响,奏出清新的乐章。从水中“生长”出来的小树摇曳的倒影。这些构成大空间里的别样景观——细腻、亲切、自然。白山黑水这一大一小、一粗一细、一黑一白构成了空间中极具张力的框架。2011年,首发大厦项目竣工,2013年该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创作奖金奖,这也是对团队成员的最大奖励。

首发大厦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的过程,完成了我对“ 设计遁形”的第二次跃升, 并自我总结出“ 四隐箴言”。

隐喻之美:室内设计中的美不可简单理解为形式美、造型美;它是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节奏美、序列美等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美学系统,设计的美不是直抒胸臆的,而是隐喻的。

隐晦之惑:对于设计本质的思考和设计思维规律的把握。设计包含理性和感性两方面,设计过程中,可量化的逻辑思维永远与顿悟的灵性的感悟相交织,可见,设计的永恒魅力在于它“说不清道不明”的隐晦之处。

隐居之所:成功的设计师要具有超脱的境界和独立的精神世界,室内设计师的精神世界应该包容的涵盖芸芸众生,同时为心灵保留一块纯粹的隐居之所。

隐退之策:某种程度上,设计工作属于服务行业,我们要为业主和使用者负责。成熟的设计师要做到“忘我”,通过设计为业主解决问题,不要把每个项目都做成“自我宣言”式的设计,设计师要适时隐退。

寻路第三站

——探究设计程序策略

应接不暇的设计项目常常使我疲于应对,设计的过程经常变成见招拆招的脑力游戏,很少能有时间沉淀下来去从容地思辨,设计行业里充满机会和希望,经常因为没有穷尽思绪而无奈和遗憾。我经常企盼一个机会,能够完整从容导出设计的机会,当这个机会来临,决不会让它轻易溜走。恰逢天桥艺术中心项目招投标启动,这要感谢 李存东院长信任我,让我来担任项目的投标负责人。我感觉到这是个可以充分尝试的机会。最终在全院共同的努力下,我院在全国7家竞标单位中胜出,并最终中标项目。

△天桥艺术中心项目区位

△天桥艺术中心东立面

天桥艺术中心是专门为音乐剧定制的剧场,也是西城区要打造东方百老汇演艺区的旗舰型项目。项目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南侧沿线,东临天坛公园、南接天桥百货商场、北临德云社,是重新规划的天桥演艺区的旗舰型项目,建设规模为10万㎡,内含1600座剧院、1000座剧院、400座实验剧场和300座多功能剧场。剧场设计寓意为“天桥印象”,将老北京天桥风抽象提炼为剪影融入到现代化的剧院建筑空间中。这里还有个插曲,甲方原本将1600座剧院定位成歌剧院。经过与毗邻的国家大剧院的差异化竞争分析,几次交流后,甲方采纳了设计院的功能定位建议,最终定位为专业音乐剧剧院。

△天桥艺术中心大堂(一)

△天桥艺术中心大堂(二)

△天桥艺术中心1600座大剧院(一)

从协助别人做设计起,就开始整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思考设计中的变量和不变量,捋出一条线索。我也一直期待能够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去完整从容地导出一个设计作品来。因为相对充裕的设计时间,这个项目上,尝试刻意放缓设计节奏和增加设计思维环节,也开始怀疑设计理论上的所谓“ 定理”“ 定律”,不会固守任何一种设计方法。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特有的矛盾体系,只要找到主导矛盾的根系,之后连根拔起,设计的脉络则显而易见。

△天桥艺术中心设计分析

△天桥艺术中心案例分析

△天桥艺术中心概念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有章法、正向的设计过程。从资料整理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出设计概念,细分为概念体系,再到设计语言这个逐层递进的过程。大体分为以下阶段: 准备预热阶段、概念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以及技术分项设计阶段。

👉准备预热阶段

1)掌握背景资料

a:项目前期基本概况

b: 天桥地域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分析

c: 国内外相关剧场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与分析

2)了解设计依据

a: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要求

b:剧场设计规范、规程

以上为准备阶段的工作全貌。在没有概念产生之前,尽量把“设计问题域”展开,了解设计中牵涉问题的全貌。这样设计的切入点会更多,更完善。

△天桥艺术中心大堂(三)

△天桥艺术中心

1600座大剧院(二)

△天桥艺术中心1600座大剧院(三)

👉概念设计阶段

通过准备阶段,设计团队进入状态,对项目有了基本认识,将进入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的工作框架如下。

1)设计概念的形成

团队头脑风暴:发散思维、跳跃思维、通感思维、形象思维、意向思维、逆向思维、混沌思维…

2)概念体系的建立

结构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建构概念系统

设计团队用两周的时间碰撞火花,大家聚在一起尽量放松、打开思维,希望能产生出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我们面前放着一块黑板,每个人即兴想到的任何词汇、文字、画面、影像、声音甚至是味道都毫无遗漏地记录在黑板上。这种做法类似于广告文案策划的方法。黑板上散点的、跳跃的灵感相互交织就可以形成多条设计线索。经过两周的头脑风暴,黑板上的信息越来越多。到了收网和滤清思路的时候了,通过观察和整合这些信息,最终确立总体概念是由“天桥印象”四个字组成。这四字概念具备很强的延展性。四字合一能表达整体含义,而分解开又具备独立引申为设计手段。这样一个完整可操作的概念体系被建立起来。

👉方案设计阶段

如果拿电影作比喻,之前的工作类似于剧本阶段。有了剧本,只是一个开始,剧本要变成影像和镜头语言(欣赏一下名导演们的镜头组草稿)就需要专业设计工作,这个阶段集中体现了设计师的功力、审美层次、 对设计语言的驾驭能力,对空间、材料、色彩、光感、结构、构造等综合的平衡能力。

👉技术分项设计阶段

基本的设计方案成型后涉及到分项技术的深化设计。作为剧场空间分项设计包含以下六类。

1)材料专项设计

2)色彩专项设计

3)照明专项设计

4)声学专项设计

5)标识专项设计

6)陈设艺术品专项设计

寻路第四站

——尝试树立专项壁垒

在经历一系列的演艺中心项目的设计工作后,2017年,团队开始跟万达文旅(后来转为融创文旅院)合作秀场及电影院线的项目。至此,文化观演类项目的全类型均已涉猎。因此,在观演剧院空间的设计方面逐渐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在观演类全专业的技术协作上(如演艺特设、自然声学、电气声学、舞台机械、视线设计、剧院内通等专业)也日臻娴熟。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是青岛秀场及万达院线系列。

△青岛秀场区位

△青岛秀场青秀剧目

△青岛秀场外立面

青岛东方影都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经济新区中央商务区内,距黄岛中心区15公里,距青岛市中心城区30公里,地块位于人工填海区域,北侧为滨海步行道,南侧为城市市政道路,东侧为四星级酒店,西侧为大剧院项目东方影都秀场,是专门为“八仙秀”节目定制的剧场,剧场设计寓意为“金螺玉珠”造型,生动飘逸,设计中出现了海洋、海底、贝壳、珍珠等生动的海洋元素。

“定制秀场”剧团的表演不同于传统的歌舞剧院,又与传统马戏表演有天壤之别。首先,定制秀场有固定的剧团驻场和“量身定做”的表演剧目;其次,表演中融合了多种不同的舞台表演艺术,如街头表演、马戏、歌剧、芭蕾舞、摇滚乐等,除了以上的艺术型表演外,杂技、魔术、小丑、空中飞人等技能类、技巧类体育运动也会包含其中,这些复杂丰富的表演门类通过统一的故事线索和悬念丛生的情节设置展现在观众眼前,声光电技术高度集成在剧院里,为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有别于传统的“镜框式”台口,秀场的舞台和观众区互动更加紧密,演员与观众相互交融,“观”与“演”的空间界线不再泾渭分明,同时,舞台机械更加复杂,特效更加炫目,营造出更生动“写实”的剧情情境。

△青岛秀场外大堂

寻路第五站

——建构设计的方法论

在涉猎文化观演空间全部类型后,2020年,应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邀请,撰写和出版了《观演建筑空间设计》。

△观演建筑空间设计出版

△观演建筑室内设计“情、境、理、术”理论架构图

△观演建筑空间设计读书会

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作为剧场室内设计的资料集,同时亦难作为剧院室内设计的程序导则,这本书聚焦于观演空间室内设计中从理性到感性,是从理论到技术,从方法到手法,从宏观到细微的多维度探究和体系性设计因素的总结。整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论述,首先简述观演建筑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分类,然后结合设计哲学、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视知觉等学科知识梳理出观演建筑空间设计的结构性思维模型,即“情、境、理、术”体系;第二部分通过7个观演建筑的实际案例分析,采用“情、境、理、术”结构模型阐释演艺中心及剧院综合体、歌舞剧院、专业剧院、音乐厅、音乐剧剧院、秀场、多功能剧院等空间的设计特点和规律。

△长安乐 音乐厅草图

△长安乐 大剧院草图

跳出自身认知、树立行业责任

——“十四五”之后的室内设计寻路

👉高情感的文本化的室内设计

对于文本化空间的设计体会为聚焦空间性叙事与叙事性空间。“十四五”之后,国家为了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自信,必定会在诸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强叙事性的文本化空间建设上增加投入。

△长江生态环境学院汇报目录

在这样的空间设计中借鉴了“语言学”的建构空间方式,将空间中的一切因素看作符号系统,从符号学、语言学的视角研究和探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特别是法国学者索绪尔从语言学理论研究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结构主义的研究和构建语言学理论的方法,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室内设计作为一门“语言系统”的内在语素、语汇、语法、语义、语用甚至语境等内容,建立文本主义、结构主义的设计观。如我们近期的项目,重庆广阳岛的长江生态环境学院的项目,在室内空间的结构艺匠延续、功能属性甄别、二次空间建构、形光色质语言组织等从语法到语素的各个层面建构出了具有重庆本土现代主义的室内空间,注重空间语素选择的合理性、地方性和富含当地记忆的叙事性。

△长江生态环境学院图书馆

△长江生态环境学院报告厅

👉高原创的哲思性的室内设计

上海的叶铮老师是我一直很尊崇的我国室内设计界前辈,也是中国当代注重哲学思考的室内设计大师。通过与他的交往,将我带入哲思型室内设计的视野,并且荣幸地收到了他的著作《空间思哲》。

通过这个视角,反思室内专业本身的概念和边界,重新思考室内装饰、建筑装饰、室内装潢、建筑设计、建筑装饰等概念的历史性动态突破。思考以往简单粗暴的“形式”和“功能”,“建构”和“装饰”等二元论的学术讨论语境是否能适应日益复杂的设计问题。如与 李兴钢大师团队合作的安仁博物馆演艺区项目中,在设计中刻意地进行了一次建构逻辑、二次关系性装饰、室内微型建构设计的尝试。

△大匠之门室外

△大匠之门室内

👉多表情的艺术性的室内设计

“十四五”规划将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生态景观修复、建筑室内设计等方面聚焦于技术语境、标准语境、生态语境话题。但是,人文和艺术因素在空间设计中永远不会落伍。艺术本身、艺术与空间的关系的探讨应该更加的当代化和现代化。室内设计中的艺术品不能是单一的宏大叙事的艺术。题材、手段、形式应该更接近当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时,整体设计协同工作需要更加多样性、弹性化和灵活化,而不应是以前从总规、控规、详规再到城市设计,到单体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这个单线性的模式,而应该是交互的。有一些项目可能是由艺术家、策展人来主导了,从近人尺度的心理层面向宏观的城市空间层面倒推的“逆向设计”,反而能带来更多的活力。

△西苑饭店会所室内

👉高模度、高标准、健康化、工业化、产品性的室内设计

“十四五”在关于高质量建设的发展规划中要求建筑行业和室内装饰行业的装配化、工业化、数字化、智慧化,指引我国装饰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我院国标建筑科技公司的装配式内装体系为例,以设计为引领、引导装配化内装全过程、全面提升装配式内装的品质,系统化设计、标准化设计、信息化设计、精细化设计。我们在通州运河城市屋盖以及广阳岛长江生态环境学院的方案设计中,就将装配率前置化等在设计中予以考虑。

△长江生态环境学院室内方案汇报

(方案三及技术专篇)

△通州屋盖

△长江环境学院国际交流中心首层大厅方案

新型建筑工业化体系:OB+SI 理论+大空间结构体系 + 架空系统 + 集中管井

标准化设计建造:标准化部品部件+标准化功能模块+标准化单元+标准化楼栋

装配式系统集成:主体系统+内装系统+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

装配式体系:基层标准化、面层定制化、功能空间定制化、产品体系工业化生产运输安装、使用健康环保材料、部品材料可追溯(一码扫天下)、快速维护和更新、缩短建设周期

👉有温度的消费性的室内设计

近年来,主题商业空间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商业竞争的加剧对线下消费的升级,并提出苛刻的要求,原有商业业态上“展示、演出、商购、餐饮、休闲”等业态不再独立与割裂,大有混合和融合的趋势。同时,主题性和清晰的IP引入等都是增加商业品牌辨识度的必然之选。主题商业空间的构建,不仅对于产品的设计、形象的塑造、乃至于文化的植入仍需立足于创新和差异化文化标签的方向。主题商业模式在深度塑造主题文化品牌中也应有更深刻的思考。在顺义别墅区设计的“让我们见个面”餐厅,主打怀旧电影的主题性餐厅,营造沉浸式的休闲用餐体验。

△展演商融合商业

结语

回溯梳理近20年的室内设计从业经历,从关注设计语言手法、思考空间美学特征、探寻设计程序策略、梳理专项技术壁垒、建构设计方法论等由“ 有形设计”实践逐渐到“ 遁形规则”的研究,是一种逐渐导向理性、学术的职业发展尝试。同时,基于“十四五”规划,在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笔者预测室内设计行业将呈现高情感的文本化的室内设计,高原创的思哲型室内设计,多表情的艺术性的室内设计,高模度、高标准、健康化、工业化、产品性的室内设计和有温度的消费性的室内设计这五个发展方向。在增量减缓存量增加的大背景下,对室内设计师在技术、艺术甚至学术上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室内设计师要逐渐具备应对从人文、社会、环境再到技术的复杂问题的能力。正所谓“ 因形而来、遁形而往”。

参考文献:

[1]崔愷.本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叶铮.空间思哲:空间本体与载体的抽象关系[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3]张明杰.观演建筑空间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4]王国彬.中国传统造园策略与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互文性研究[EB/OL].(2022-04-22)[2022-05-03].https://mp.weixin.qq.com/s/5ogkBPoWS4e46G-HKA5h6w.

END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感谢看到最后,

喜欢的话,点击下方【在看、点赞、分享】

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今日责编:陶梦媛

/ 城市建筑空间·云学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