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蹁跹 婉转“君”来 京剧大师张君秋纪念馆正式开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文秋墓及纪念馆地址在哪里 霓裳蹁跹 婉转“君”来 京剧大师张君秋纪念馆正式开放

霓裳蹁跹 婉转“君”来 京剧大师张君秋纪念馆正式开放

2024-07-10 16: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2月12日,江苏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周章路上张君秋纪念馆首日开放。镇江经开区新建成的这座纪念馆收藏了一部张君秋17岁时候灌制的老式唱片,馆内游客互动区也上传了12部“张派”作品,戏迷票友线上扫码即可聆听张君秋经典剧目,霓裳蹁跹、皮黄婉转,大师的声音正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回归故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凭一曲《望江亭》,张君秋独特的唱腔火遍大江南北,开启了京剧“张派”时代。万人空巷,对年少成名的张君秋来说,司空见惯。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张君秋,15岁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唱红后被评为“四小名旦”之首。当时报界评价他“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其华丽的唱腔惊艳四座。

“我父亲所有的个人介绍上,祖籍都写的是江苏镇江丹徒,尽管他生于北京、长在北京,但是他有很深的故乡情结。”76岁的寻“根”老人张学浩站在张君秋纪念馆一楼大厅,回忆起自己的父亲。

上一次大师回乡是在1986年,这也是张君秋一生中第一次且唯一一次真正踏上故土。当时张君秋收到丹徒县人民政府的邀请,欣然返乡,“全县上下传为美谈”。在张君秋纪念馆中收藏的30多年前信件文字、资料里,可一窥当时京剧泰斗回乡寻“根”时的万人空巷。

“那时候我们家的门槛快被踏破了,全国各地的京剧演员都来我家,专门要我父亲教他们学唱这首曲子。”张学浩当时的任务就是每天到胡同口迎接学生来家里学戏,“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是新剧目、新唱腔,我父亲那时候朝气蓬勃,戏曲艺术传达给人给观众的就是一个美字,而且他唱出来的戏有时代感。”

在张学浩看来,父辈戏里的时代感融入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发展百废待兴。作为京剧演员,张君秋想方设法从香港回到内地,一路北上,途中成立剧团,以义演方式为国家筹集资金,支持抗美援朝,同时他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进工厂、矿山、部队等进行演出,不遗余力地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贡献。

“我父亲是为国为家鞠躬尽瘁。”张学浩告诉记者,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在奔赴工作途中。为了京剧艺术的抢救、传留和振兴,1994年起,历时三年多时间,张君秋主持“京剧音配像”工程,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总顾问,与京剧诸多名家一起,根据老一辈京剧表演名家留下的声音资料,由年轻的传承人配合声音进行表演,最终完成了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音配像”120部影音资料。1997年5月27日,张君秋在去审核京剧声音资料的路上,突发疾病去世……斯人已逝,余音回响,这120部京剧“音配像”资料为祖国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至今电视、网络上这些经典传唱仍广为流传。

除了张君秋纪念馆,经过3个月的努力,镇江经开区张君秋大剧院目前也已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剧场内含507个座位,配备一流舞台灯光音响系统、中国巨幕、杜比音效电影放映系统。为提升镇江城市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张君秋大剧院每年将开展2场以上大型“张派”京剧公益演出,全年将累计开展24场以上精品演出活动,真正让“张派”传音从线上走到线下,让京剧大师的家乡百姓共享高雅艺术文化盛宴。(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 潘宇琴 )

【责任编辑:蔡东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