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祖国唱首歌》:点亮歌曲诞生背后的历史时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家界谷建英 《我给祖国唱首歌》:点亮歌曲诞生背后的历史时刻

《我给祖国唱首歌》:点亮歌曲诞生背后的历史时刻

2023-07-17 1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庆节前各地的快闪活动中,《我和我的祖国》是传唱最广的一首。国庆临近,成都的“90后”说唱组合“天府音乐”诞生了想要和原唱李谷一合唱这首歌的想法。而此时的李谷一正在深圳南山区参加一场快闪活动,她不仅同意了“天府音乐”的请求,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他们在海边录制了MV。《我给祖国唱首歌》的第一集《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以这样的故事交织起片中的两条行进线——基于历史维度的歌曲的词曲作者和首唱、基于现实维度的当下唱这首歌的典型代表。

“李谷一老师的歌声很温柔,舞台下则有湖南人典型的泼辣性格。”许家星所谓的泼辣,更多是指李谷一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

作为第一集的导演,许家星和李谷一的接触是从微信聊天开始的。最早相约见面时,许家星正在云南进行另一部纪录片的前采工作。“云南有好多好吃的,多吃点!”“等我从云南回来,带些特产给您!”“不用了,谢谢你的孝心!”近乎家常式的聊天,让许家星对这位老艺术家多了很多亲切感,“后来的相处中,李老师也是非常爱护照顾我们这些后辈。”

很快,许家星就感受到李谷一对待工作的严谨和认真。夏末的深圳,海边温度高达40摄氏度,李谷一在海边一遍遍重复着MV中的动作,为“天府之国”的MV做着最好的呈现。“既然答应了,就要把事情做好。”许家星还记得自己最初将录制意图讲给李谷一时的担心,作为改革先锋、著名的老艺术家,会愿意和一个年轻的说唱组合合作吗?“李谷一老师就回答了一句话:‘只要是爱国,怎么做都行!’”许家星后来和其他导演说起这句话,得到了众人的呼应——在拍摄的接触中,大家都感慨于老艺术家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深情。

在第二集《今天是你的生日》导演马秋迪的镜头中,低调的韩静霆和久未公开露面的谷建芬为了国博的国庆音乐会精心准备,老伴儿在家中指导韩静霆练习朗诵和他们一起去商场为音乐会买衣服的画面会让人会心一笑。

在第三集《我爱你中国》导演王雪丹珺的镜头中,词作者瞿琮为了搜集不同版本的《我爱你中国》而奔走的身影让人难忘之余又心生敬意。

在第四集《我的祖国》导演石舜禹的镜头中,92岁高龄的乔羽依然能够清楚地唱完整段《我的祖国》的歌词,还即兴写下《我的祖国》歌词的书法作品。

在第五集《歌唱祖国》导演罗婵璨的镜头中,这首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歌曲就像是王斌怀念父亲王莘的一座桥梁,每次提及背后往事都会潸然泪下。

“时代成就了他们,他们成就了经典。”提及五首歌曲的诞生与传唱,联合总导演石岚如此评价。

“原来看纪录片也能追星”

“原来看纪录片也能追星。”《我给祖国唱首歌》播出后,有观众在纪录频道的微博评论中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做一部不同于以往的纪录片。从立项之初,周莉芬和她的团队就始终秉持这一宗旨。“既要给纪录频道的专业观众看,也要给年轻人看,而且要让他们喜欢看,让他们感受纪录片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从近70年的红歌中选出5首最广为传唱的歌曲之后,创作之初,作为总导演的周莉芬为片子设计了两条行进线:一条基于历史维度,找到每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和首唱;一条基于现实维度,找到当下唱这首歌的典型代表。有了这样的交织,片子在主旋律之余,融入了更多鲜活的时代感。

当下都有哪些人在唱这些歌?团队找到了在国内一档综艺类节目中崭露头角的人气歌手南枫,找到了国内第一个将爱国和说唱结合起来的说唱组合“天府音乐”,找到了早已红遍网络的旅欧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这些年轻的面孔带来了不一样的火花,更带来了如今传播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词——流量。9月30日,“天府音乐”和李谷一合唱的新版《我和我的祖国》上线,很快就升到热搜榜第一位,累计点击量达到3.5亿,“用年轻的力量影响年轻人”,这正是这个团队所期待的,也是他们努力去尝试的。

事实上,操刀这部纪录片的正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90后”。他们会不吝于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想法,例如第三集的导演王雪丹珺在采访中遇到了南枫的铁粉接机,敏锐地发现这个男生的高人气,便把他介绍给第四集《我的祖国》的导演。他们会大胆在片中加入一些新鲜活泼的元素,比如片头,就采用了波普风的逐帧动画与实拍相结合的方法,是纪录片少有的尝试。他们会在后期制作时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然后熬夜一起改一起拼。

“这是一支能抗的队伍!”周莉芬这样评价她的这些“小朋友们”。制作周期紧张,是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有的纪录片光拍就要拍一年甚至几年,普遍后期制作都要三四个月,而我们整个拍摄制作就只有3个月。”在石岚看来,这种非常规的拍摄周期,非常考验导演们的能力,“拍摄谷建芬老师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要在3小时内拍完谷建芬和这首歌的关系,难度非常大。”任务完成的背后,是团队付出的大量努力,和嘉宾反复沟通,不断调整方案,熬夜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还要“挨骂”……每个人都在成长,这是年轻导演们最大的感受。

从70年前到今天,从中国走向世界

究竟有多少人在唱这些红歌?这个问题,在拍摄这部纪录片之前,在联合总导演石岚、五位分集导演,甚至项目总负责人周莉芬脑海中都是个模糊的概念,最直观的感受多是大会上的集体合唱和快闪中的频频亮相。直到真正开始做这部纪录片,开始研究,他们才发现,歌曲流传之广、传唱度之高超乎他们想象。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我的中国……”第三集《我爱你中国》就是以歌曲词作者瞿琮老师寻找不同版本的《我爱你中国》为主线展开的。迄今为止,瞿琮老师已经搜集了千余个《我爱你中国》的版本,这一数字让这一集的导演王雪丹珺也非常惊讶。

“一首好的歌曲之所以能够流传,不仅因为它镌刻着特定时期的文化烙印,同样也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它的魅力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从70年前到今天,从中国走向世界。”短短3个月,团队拍摄足迹从首都北京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从经济迅猛的上海到承载国家重要使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好山好水的湖北张家界到小桥流水的苏州……纪录片中,每个人对于歌曲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人陈复忠最喜欢的是那句“愿你逆风起飞,雨中获得收获”;“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中国”是石倚洁对当下最好的理解;而在旅居法国的著名艺术家时可龙记忆中,每到重要节日,华侨们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都会让身在异乡的他心潮澎湃。同样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由耶鲁留学生南枫和陕北原生态民歌手如霞分别演绎,完全没有违和感,而“我爱你中国”缓缓由外国歌唱家荷西唱出,也很有味道。

为什么突破时间和空间,这些歌曲可以跨越地域、久唱不衰?“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在歌曲中找到他和国家的关系。”许家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就像李谷一老师,那段时间她老伴儿在生病,家里事情非常多,但是她最终选择参加深圳南山的快闪,我想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对她的重要意义吧。正是改革开放的春潮,才让李谷一迎来了艺术生涯的春天。”导演组曾经很认真地讨论过这个问题,最终形成了共识:这些歌曲每一首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捕捉到那个时代的精神。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9年11月下旬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