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文化带,锚起张家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家港市的乡镇有哪些 万里长江文化带,锚起张家港

万里长江文化带,锚起张家港

2024-05-31 0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朝词人李之仪在写下这首《卜算子》时,怎么都没有料到,有朝一日“长江头”和“长江尾”竟能相会。

11月14日,′2021长江文化节“云”开幕,“长江头”粗犷豪放的藏族汉子,和“长江尾”温润婉约的江南美女,跨越了6000多公里,共唱一曲《放歌春江水》。这曲“长江之歌”,时而激越如波涛奔涌,时而平和如静水深流,时而婉转如秋雨滴落,闻之,仿佛有一条百折千回东流入海的大江,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江头”和“江尾”穿越时空的神奇相会,发生在滨江小城张家港。

2004年,因江而立、因港而兴的张家港,首次向“共饮一江水”的沿江各姐妹地区发出邀约,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18年来,长江文化艺术节坚持不懈推进文化惠民、以文化人,荣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被明确为江苏重点培育的三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之一,获江苏省首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化活动品牌等多项荣誉。

今年,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导推动节庆升格,联合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长江文化节,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前沿阵地,彰显“最江南”厚重品格的有力支撑,展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擎。

君不见,长江后浪推前浪,奔腾万里不停歇。在长江文化带中,张家港无疑就是那朵恣意绽放的“后浪”。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在张家港跨越长江。

一、江南多古城。

据确切可考的史料,苏州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距今2500多年;无锡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距今2200多年;常熟于汉景帝前元时期(公元前156—公元前150年)首次设虞乡建制,距今2100余年;江阴于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阳县,距今1700余年。

这四座古城,都是张家港的近邻。和它们相比,张家港的履历颇为“简约”。1962年,常熟和江阴各划出一部分土地,成立沙洲县;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建立张家港市——即便按“虚岁”来算,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只有60年。然而,在这个江苏省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的地下,积淀着惊人的历史文化。

1989年、2008年,张家港分别发现了两处古文化遗址,一处位于金港镇东山村,名为东山村遗址,一处在位于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名为黄泗浦遗址。

东山村遗址的文化层堆积主要是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时期,标本的年代最早距今约8000年。国内考古权威们表示,在东山村遗址发掘出的多个高等级墓葬,填补了崧泽文化中早期研究史的空白,东山村遗址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它比同时期的中国其他地域文明先行一步,也进一步证明长江流域是已知中华文明最早的源头。

在黄泗浦遗址,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寺院遗址和一条古河道,出土了中国古代多个窑口的瓷器,见证了黄泗浦是一个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另外结合相关史料,专家们认定,黄泗浦是唐朝鉴真和尚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的起航地。

东山村遗址和黄泗浦遗址,分别入选2009年度和2018年度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无中生有

1962年,沙洲县成立之初,公共文化事业基本为零。但这里的人们并不认为“零”有多可怕,因为,他们很擅长“无中生有”。

县,是“无中生有”的;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是“无中生有”的;全国第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是“无中生有”的;第一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也是“无中生有”的;公共文化事业同样可以“无中生有”。

1974年,沙洲县兆丰乡(现为张家港市乐余镇兆丰办事处)文化站组织了一支业余文艺宣传队,但由于缺乏经费,宣传队只能“冬天办,春天散,过了秋后再重办”。时任兆丰文化站站长的金少章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将宣传队的文艺骨干组织起来办厂,边演出边生产,“以工养文”。

同年10月,兆丰文艺工厂诞生。创业第一年,工厂就完成产值26000元,利润6000多元。有了资金保障,宣传队自己创作、排练了多场剧目,在21个村演出了将近一百场。不到10年,工厂固定资产由几十万元上升到几百万元。通过以工养文的策略,兆丰文化站建了气派的农民文化宫,文艺宣传队的队伍也从最初的5人扩展到了200人。

将公共文化事业与乡镇经济融合在一起发展——这样的“无中生有”模式令人叹服。

1984年,兆丰文化站创作的《卖鸡蛋的小女孩》等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国庆晚会,还在中南海进行了汇报演出。由此,国内外掀起一轮“沙洲文艺旋风”,一大批外国驻华使节和新闻记者,以及国内各地文化工作者到兆丰文化站参观访问。

进入21世纪以来,张家港始终保持着全国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地位,地方公共文化事业也同步进入发展快车道。在市区,长春园书场、长江文化博物馆、职工文化中心、保利大剧院等一批城市文化新地标陆续拔地而起;在乡镇,推进区镇、办事处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标准化工程,按区镇不低于5000平方米、办事处不低于2000平方米标准,由张家港市财政按总投入的60%给予补贴。凭借张家港的经济实力,打造这些文化载体工程也许并不难。

然而,如何在这些文化载体的“躯壳”里注入“灵魂”,则再一次体现了张家港人“无中生有”的本事——

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按地域将全市划分为1015个文化网格,选聘1075名网格文化员,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层级,使文化网格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基层文化事业进入了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自觉时代;发布全国首个“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从标准和制度两个层面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全国首创试点建设社区阅读活动站。率先建立并全面推广24小时图书馆驿站,实现图书馆服务时间、空间和地域、资源、网络的功能延伸;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统一布局,在全省成立首家文化志愿者协会,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志愿者资格认证。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志愿服务团体95个,注册的文化志愿者达8000余人,每年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活动900多次,受益群众近18万人次……

其实,我们可以用另一个词来概括张家港人的种种“无中生有”。那就是,创新。

三、长江岸线

6300公里的长江,在东流入海之前转了最后一道大弯,如同母亲温柔而有力的臂膀,把张家港揽在怀里。张家港拥有近百公里的长江岸线,占江苏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18.6%。如今,有超过一半的张家港人生活在长江边上,张家港最重要的经济带也沿江铺开。

长江,也是滋养张家港文化的源泉。在这方面,黄泗浦遗址是个有力的例证。在古代,这里直接濒临长江,而且距离出海口不远,因此成为海上丝路的起点、日本遣唐使进入中国的登陆点、鉴真和尚东渡弘法的起锚地。

2004年,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一张响亮、独特的“文化名片”。什么样的IP“最张家港”?——长江。

就某种程度而言,张家港人“无中生有”的能力,正是来自长江的独特禀赋——当初沙洲县约一半的土地,就是“无中生有”的冲积沙洲,县名由此而来;张家港精神中的“敢于争先”,也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永不停息的生动写照。

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就这样“无中生有”了。长江文化节的视野,是6300公里长的长江全流域——青藏的雄浑、巴蜀的瑰丽、荆湘的豪迈、吴越的秀丽,在这片江海回荡的天地间汇聚、碰撞、交融,奏响一曲神奇的“长江之歌”。2004年以来,张家港每两年轮流举办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和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汇聚了来自沿江各省(市)的90多部大戏和150多个民俗节目;推出了“写长江”“画长江”“唱长江”“摄长江”“看长江”“赞长江”“说长江”“咏长江”等“长江颂”系列主题活动;定期举办长江文化高层论坛,交替举办长江流域戏剧家协会座谈会、群众文化学会专题研讨会,承办“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扬子江诗学奖、文学评论奖、“诗歌里的城”朗诵会……

长江文化节也成了张家港本地文化品牌和群众文艺的大舞台。随着长江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河阳文化、暨阳文化、沙上文化、香山文化等特色品牌在张家港各地竞相绽放,成功创建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名城、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小戏小品之乡、中国宝卷之乡、中国吴歌之乡。本土优秀群众团体与外地剧团一起,成为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艺进社区巡演、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精品折子戏进社区巡演的主力军,带动了一大批城乡特色文化团队的发展建设,促进了本地节目的精品化。目前,全市拥有各门类群众文艺团队800多支,一批文艺精品在“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文华奖”,“中国戏剧奖”等赛事中屡获奖项。

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卫兵表示,18年来,长江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争奇斗艳,区域经济在深化合作中协同发展,一年一度的长江文化节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盛典和重要的长江文化符号。

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南”。在张家港,人们看到了一种和长江紧紧拥抱的“江南”。

四、长江文化节

11月14日,第18届长江文化节如约而至。本届长江文化节,有两场展览值得关注。

一场是在张家港博物馆的“考古里的长江文明”主题展。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商青铜人头像、湖南马王堆遗址的西汉云纹漆钫、湖北江陵东周墓的编钟、江西海昏侯汉墓的西汉金饼、江苏大云山汉墓的铜编磬底座,来自长江流域各博物馆、考古所的近60件(套)文物汇聚一堂,尽展长江两岸各地古代文明的魅力。

“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时间线,以长江上中下游的文明遗址为空间参照,用考古文物讲好长江文明故事。”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孙建忠介绍,此次参展的文物,均出土于重量级考古遗址,其中,来自三星堆、江陵东周墓的一级文物就有7件(套)。

本次展览期间还举办国内首个考古主题沉浸式互动展《风起黄泗浦》,通过创意性地复原当下黄泗浦考古工地及唐朝黄泗浦港口,让观众融入展览之中,寻找相关的线索,层层推理,最终获得成就,从而深入了解公众考古,以及与黄泗浦遗址有关的历史知识。

另一场是张家港市美术馆的“未来非遗”当代视觉艺术展。

参展作品“游刃有余”将传统棕编技艺与当代漆艺艺术融合,创作出一幅长达30米的“长江百鱼东游入海图”;参展作品“心灵手巧·长江锚”则将传统金属加工技艺与当代纸艺相结合,展现出江尾海头张家港的壮阔豪迈;参展作品“纳百计划”运用当代艺术创作思维,让张家港传统弹棉技艺重获新生,一个个方方正正、别致可爱的“小棉被”铺满展墙,一条棉絮铺就的“长江”蜿蜒流淌。

这是一次当代艺术与传统非遗的融合创新的文化实验,更是一场艺术家与普通市民共同创作的行为艺术。近年来,张家港探索实施“艺术家驻馆公共教育项目”,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展示的资源和空间,更让普通市民在艺术家带领下深度参与到对当代艺术创作和美术馆艺术作品展示当中。此次展出的三件艺术品,就是由该市白鹿小学、常青藤小学部、老年大学共计800余人同驻馆艺术家共同制作完成。

五、发展旅游

张家港湾是近两年来新晋的游客热门打卡地。张家港保税区有着张家港最长的一段长江岸线,全长约12公里。西端,是一片开阔的滨江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鱼篓”造型的不锈钢观景台,登上顶层,江风迎面吹来,江景尽收眼底;沿着长江大堤向东,是大片的湿地和滩涂,江鸥在空中翱翔,蟛蜞在滩涂上横行;江堤南侧,散布着一座座秀丽宁静的村庄……这段长江岸线上,曾经密布着8处建材码头、7万平方米堆场,一个大型船厂,以及160多户畜禽养殖户和与养殖相关的违建房屋。2019年,张家港实施“五大整治提升工程”,将张家港湾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打造最美江湾、最美江滩、最美江堤、最美江村。

如今,张家港湾与双山岛、香山、常阴沙、永联小镇等一起,组成了张家港精彩的长江文旅带。今年长江文化节期间,“文旅互融、美好共享”长江流域精品线路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向长江流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邀约,围绕中华古文明探秘之旅、新时代长江奇迹之旅等十个主题展开线路征集,征集范围之广,辐射面之宽,均为全国主题线路征集活动之最。

“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使命,全方位聚合沿线资源、多维度拓展合作空间,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协同高质量发展。”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蔡剑峰说。

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张家港深入实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8大任务和12条保障措施,并立足《“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中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区、东部江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部山水康养旅居度假区、西部农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北部数字文化装备制造创新区,构建“一核四区”空间格局,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旅融合、工艺美术、文化装备、包装印刷、文化金融等七大领域。沙洲优黄文化园、巢代智能居家设计产业园等16个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总投资近百亿元。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站在更高的平台,张家港将切实扛起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使命担当,以更长远的视野,整合更多更好的资源,进一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弘扬长江文化精神,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强化区域联动,融合国际元素,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