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仁黼书法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

2024-07-15 2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张效彬 行草题跋

张效彬的书法存世较少,题跋在拍卖市场上偶有出现,笔者因工作之缘,对张氏书法略有涉猎。他对书法极为钟爱,穷其一生研习,功力很深,加之受家庭影响,自祖父起,家里世代好收藏和鉴赏,父亲张仁黼亦善书,时人杜慕堂曾评其书:“导源于鲁公,蹀躞于虞世南,用笔之厚,结体之严,不愧老成典型。”

张效彬 行楷题跋

张效彬是在文人世家中成长起来的书法家,青年时曾任驻帝俄远东(伯力)领事,为开眼看世界的早期中国人之一,具备深厚学养和广博胸襟。同时,张效彬亦属于旧京金石收藏家群体。他虽未能留下系统的碑帖著述,但其所藏碑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高,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收藏界名望甚高。通过整理张先生所藏碑帖,笔者对他的书学经历略有了解。

张效彬 行楷题跋

如他在1949年书于《隋龙藏寺碑精拓旧本》中的题跋云:“丁巳至癸亥数年间,喜临北碑。殊不免芷陔老人(李在铣)所刺择焉。不精实,乖大雅。甲子于役北海,行装已具,忽得一《皇甫明公碑》务字不损本,乃去而习欧书,十年不获寸进,因改临此碑,岁壬午又得虞公碑宋拓本,复回欧,学六七年来无所得如故也。”明确的谈到1917年至1923年间喜临北碑,但从可见的张效彬碑帖来看,并未发现魏碑作品。

张效彬 《隋龙藏寺碑精拓旧本》题字

由于笔者仅得见部分张效彬捐赠碑帖,因此不知藏品中是否存有魏碑,但可推断张效彬捐赠藏品中魏碑很少,这可能源于喜好的原因。1924年,张氏收得欧阳询《皇甫明公碑》后,开始习欧阳询,十年没有进境,故改习《隋龙藏寺碑精拓旧本》。1942年,收得欧阳询《虞恭公碑》后,复习欧楷,仍觉无进展,因此复习《隋龙藏寺碑精拓旧本》。

张效彬 行楷题跋

在此段跋文末尾,张效彬感慨自身习书虽“勤而又恒”,但“学书多而又成者少”,从此段文字来看,张效彬的学习徘徊于隋唐之间,对《隋龙藏寺碑》及欧阳询《皇甫明公碑》《虞恭公碑》均有涉猎,且“勤而又恒”,下了很大的功夫。

张效彬 行楷题字“田园风味”

他在1964年于《隋龙藏寺碑精拓旧本》后题跋中,进一步阐发了习书主张,他认为《房梁公碑》《雁塔圣教序》二碑“皆极不易学。若徒求形似,而不得其高华之丰韵,则不免习气重甚,至横不平,竖不直。故自来临褚书而名世者绝少”。可见他觉得褚书不易学,题跋中谈到他曾系统临习过褚遂良体书法,但终未能窥其奥窔。

张效彬 行楷题跋

据笔者研究,清末民初,北京确实有一批学者的书法标榜褚遂良体,习褚书也形成了一定的风气。像张效彬友人赵世骏,他即以擅长褚体书法称著一时。而活跃于京城的河南名士秦树声,亦工褚书,且他与张效彬为同乡。但从目前可见的资料来看,未见到二人交往的证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