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传统文化精髓,提炼中国精神标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把握传统文化精髓,提炼中国精神标识

把握传统文化精髓,提炼中国精神标识

2024-07-09 20: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 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这显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自信, 体现了对中华精神的理解与把握, 也为我们提供了弘扬传统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对我们把握大势, 继续深入研究和细致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十分有益的指导。

  首先, 要把握文化的历史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文化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提出的“四个讲清楚”, 其核心要义就是如此。中国有中国的国情, 中华民族有中华民族的传统, 所以我们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文化就像一颗生生不息的大树, 它的主干就是孔孟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 它吸收着不同的文化养分, 结出了不同的文明花果。

  我们必须知道, 中华文化之树根扎得很深, 这就是孔孟老庄以前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孔子之所以说自己“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 他之所以“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 其原因正在于此。《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像《周礼》《逸周书》这些典籍, 绝不是后人向壁虚构。据《墨子•兼爱下》载:“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之也?墨子说:‘吾非与之并世同时, 亲闻其声, 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 镂于金石, 琢于盘盂, 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如果我们无视这些记载明确透露的学术信息, 就不能理解中国上古三代的深厚积淀, 就无法理解中国古代圣哲的思想何以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只有看到它的根脉, 才有可能培根固元, 继续浇灌, 才会使之在今天焕发勃勃生机。

  第二, 要把握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站位高、视野宽、格局大, 就必须把握历史文化与今天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炼和展示文化的当代价值, 就是希望人们理解中国文化具有生命力的特性, 准确理解中华文化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时代意义。历史的发展连绵不断, 它从“过去”透过“现在”而直达“将来”, 任何人都无法割断历史。今天的历史文化研究, 无非是从历史的过往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中国讲究包容和谐、以德服人、既仁且智、上下同欲、不战而屈人之兵, 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表明, “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 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 而不是谋杀。”文化具有历史属性, 也具有基因属性。文化战略守成, 国家文化安全, 需要传承文脉, 在基因传承的意义上去把握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人培养成为有爱心、有情怀、有担当、爱学习、求上进的君子, 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 可以为今天提供精神助力和价值支撑, 是社会进步的伦理框架、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

  第三, 要把握文化的世界意义。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与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等齐名的伟大思想家。美国学者亨廷顿把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明, 作为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相对应的基本人类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 用多种语言写着一行字:“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 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儒学与其他学说的“和而不同”、与时迁移和应物变化的长久生命力, 还有坚持经世致用原则, 不仅对中华民族不断延续起了重要作用, 也对当今世界解决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很早便形成了。就像万里长城不仅象征中国人热爱和平, 不进攻侵略, 而且象征包容与凝聚力。中华民族就是不少民族共同融合形成的, 中国常把外来文化本土化。世界文明多姿多样, 各种文明要平等与尊重, 文明之间应相互包容和学习。秉持这样的原则, 参透其他文明的奥妙, 就能消除独尊、歧视、排它心理, 避免无知、傲慢和偏见。世界文明之间就当求同存异, 互相涵摄, 秉持这样的“文明和谐”观念, 有了平等的态度、包容的精神, 世界就不会再有什么“文明冲突”!

  第四, 要把握文化的人类问题。

  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 在于思考人性与人的价值, 在于它具有显著的人文性特质。世界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孔汉思在起草《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时说:全球伦理最基本的两个伦理框架,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两点:一个是人道, 即孔子说的“仁”。第二个是孔子在人文规则历史中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西方有识之士已不只是盯着中国人的口袋, 也关注中国人的脑袋, 关注中国智慧, 期望从中寻找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案。

  孔子儒家常常谈论“成人”的问题。所谓“成人”, 更多的还是指人的道德人格的养成。人有自然属性, 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性即人的内涵, 指父母慈爱, 儿女孝敬;兄长温良, 弟弟尊敬;丈夫仁义, 妻子顺从;长者仁惠, 少者顺从;君主宽仁, 臣下忠诚。人要自觉以礼来约束自身。《左传》说:“人能自曲直以赴礼者, 谓之成人。”仅仅具有某种技能或某种素质, 就像通常所说的“有知识没文化”。没有礼的约束, 不仅不能“成人”, 还会使一些原本可贵的品质走向反面。因此, 明理修身, 循道而行, 推延亲情, 放大善性, 这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 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孔子儒家的理想是“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这也是几千年来历代中国人的愿望与追求。这个“公”与“私”相对, “公”就是公德意识和公共意识。人理解到自己属于一个单位, 就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人, 就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同样的道理, 人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就应当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遵守国际间的基本法则。

  第五, 要深入加强文化的开凿。

  从孔子到朱子, 从泰山到武夷, 虽有时空的悬隔, 但儒学精神在不断发展和光大。就像我曾说的“孔子是人中泰山, 泰山是山中孔子”, 朱子与武夷亦可做如是观。所以, 蔡尚思先生写到:“东周出孔丘, 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 泰山与武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誉这里为“后孔子主义”的诞生地, 也穿越时空地把泰山和武夷山联系在一起。朱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学集大成者, 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文化根脉和思想元素, 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孔子研究院是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 坐落于东方圣城曲阜,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院名。研究院集学术研究、信息交流、文献收藏、人才培养、博物展览五项功能于一体, 以“建设成为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 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为发展目标。2013年11月26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孔子研究院, 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 提出殷切期望:“孔子研究院地处孔子家乡, 具有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 要潜心钻研, 在儒学研究、国际交流这些可做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从而赋予孔子研究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孔子研究院从批准成立至今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先后承担了“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世界孔子庙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 (子课题) ”“世界书院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20余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编纂出版了《2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中华伦理范畴丛书》《世界孔子庙研究》《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正本清源说孔子》《孔府文化研究》等40余部丛书和专著。近年来, 我们也积极推动孔子儒学的交流传播。孔子学院总部理事座谈会、孔子新汉学博士生系列活动、汉语桥系列活动等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主承办八届世界儒学大会, 颁发了孔子文化奖, 创办孔子研究院高端儒学会讲, 打造国际性文明对话和学术交流高端平台,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孔子篇;组建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孔子研究院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论语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学术研究推广中心。特别是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设立, 必将对儒家文化传播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朱子故里, 理学摇篮”,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在博物展览、文献研究、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编辑出版方面成果丰硕,应成立集文献收藏、信息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博物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研究机构。南平应建设世界朱子学研究交流中心,组织引领国际朱子学研究,与孔子研究院相互合作,共同为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孔子”和“泰山”、“朱子”和“武夷山”都是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应将其运用到各类标识中, 使之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原载:《朱子文化》2019(0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