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调式及其和声演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弗里吉亚调式音阶怎么写 中古调式及其和声演化

中古调式及其和声演化

2023-12-04 0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722年法国音乐理论家拉莫出版《和声学》一书,标志着功能和声体系的正式建立。而在此之前,基于七种调式形成多声部音乐在纵向上的以三度音程为基础构成的和弦进行,可称为中古调式和声。中古调式在功能和声体系建立之后一度衰落,仅在少量作品中出现。但是随着浪漫主义晚期和声功能被打破,中古调式再一次以新的形式回到创作中,相比于功能和声体系而言,中古调式和声具有以下特点。

1 作为独立调式的中古调式:

1.1 和声材料方面:主要以六种正格/变格中古调式为主:中古调式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其主要由三种四音组构成。四音组理论由古罗马时期的神学家波伊提乌提出,为由两个全音及一个半音构成的依次上行的四个音构成。因此根据组合可以得到全全半,全半全,半全全三种四音组。古罗马时期的四种中古调式主要是由这三种四音组模进组合而成,如下图所示:

古罗马时期的教会调式(四种)及其四音组(三种)

因此形成了多利亚调式(两个全半全四音组),弗里几亚调式(两个半全全四音组),伊奥利亚调式(古罗马时期为古利底亚调式)(两个全全半四音组)。和混合利底亚调式。混合利底亚调式比较特殊,可以看成是多利亚调式向下延申一个全音(两个全半全四音组向下延申一音)。四种调式同时存在与其相对应的变格调式(副调式),即在调式音阶基础上向下方延申四个音。古罗马时期音乐因为年代久远无法具体判断八种调式(正格/变格)的使用手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期的副调式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调式在使用,且不同调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参与构成的四音组不同(如区别正格多利亚调式与变格混合利底亚调式,正格混合利底亚调式与变格古利底亚调式)。

中世纪及以后的音乐在古罗马四音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与重组,增加了爱奥里亚调式,洛克利亚调式(理论中的)与利底亚调式,并将古利底亚调式更名为伊奥利亚调式。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教会调式形态。用法上,这个时期的调式特征与古罗马时期教会调式特征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调式中心音的强调,各种调式的中心音具有相对明确的概念及位置(开始,结尾,节拍强调处),如下例所示:

华丽奥尔加农片段中的正副调式形态

在上例所示的华丽奥尔加农片段中,旋律在爱奥里亚调式中。可以发现爱奥里亚调式主音(红色)占据节拍相对重要的位置且位于终止落音,而变格爱奥里亚调式(绿色)则是一种片段性的旋律进行(旋律在下方的延申)。因此在这个时期,变格调式是正格调式旋律进行(下方)的补充,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调式,正格/变格调式享有共同的调式主音(正格调式主音)。而在更后面的作品中,教会调式作为大小调式的交替调式,在调性与功能观点的影响下,四音组的观念趋于淘汰,同时正格/变格调式则几乎完全融合成一种功能进行下的一体化的调式形态。同时,不同于调性和声体系的大小调式基础,调式和声体系中的调式基础具有多种调式,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替与复合:

中古调式旋律材料,伴随调式复合(选自纪尧姆·德·马肖《玫瑰,百合,春天与绿色》)

1.2 和声思维方面:多声部旋律占主导,纵向和声在旋律进行基础上考虑音程协和性。不同于完善的和声功能思维,调式和声时期的和声思维主要还是停留在音程方面。巴洛克时期以前的音乐以多声部复调性音乐为主,而声部写作遵从福克斯分类对位体系。纵向上的和声效果则由旋律进行构成,变化音来源于调式转换/交替或伪乐变音体系或根据表达需求改变和弦形态。

各声部旋律性强,纵向和声由旋律进行构成,不同于功能性进行(选自雅各布·奥布雷赫特《弥撒曲》)

1.3 变化音与半音化方面:变化音主要来源于调式转换/交替或伪乐变音系统,半音化线条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功能和声体系中,变化音主要为和弦外音/交替性变化音/离调性变化音/调内变化音(变和弦变化音),而在调式和声体系中,变化音最常见的来源则为调式转换/交替或伪乐变音系统。伪乐变音系统是一类处于声部进行或和声效果考虑而在实际演奏中将一个音升高或降低,以取得和声进行的圆满、避免不良音程(三全音,减八度等)进行,在上例马肖的作品终止式中出现的双导音也是来自伪乐变音系统。另外在半音化方面,根据表达需要,这个时期的作品也有相对独立的半音化线条,而不同于功能和声时期典型的依赖于功能进行(连锁)的半音化线条。

伪乐变音系统认为进行到八度音程时,小六度音程须改变为大六度音程,若上声部级进上行须升高半音,下声部级进下行须降低半音(选择安德烈·加布里埃利《阿玛·拉奎拉·乔夫 》声部中的半音化线条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以表达忧伤的情绪(选自卢卡·马伦奇奥《孤独与忧伤》)而在功能和声体系中,半音化线条往往依附于功能进行(选自黄自《思乡》)

1.4 终止模式方面:随时代变化,多种终止模式并行发展。作为结束一个音乐结构或者乐思的和声材料,终止式在以功能和声体系为主的共性写作时期被严格定义(正格终止(包括完满/不完满)/变格终止/半终止/阻碍终止),在此之前,终止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由单声部格里高利圣咏中的两种模式(级进/中级)逐渐演变到类似D-T的功能性正格终止模式,为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除此之外,节奏上的休止也是这个时期终止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具体终止模式的演变过程可参考之前的专栏文章《西方早期音乐的终止模式》)

兰迪尼终止式是一种经典的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终止模式(选自兰迪尼·弗朗西斯科《亲爱的,我没有》)

2 作为交替调式的中古调式:

众所周知和声的发展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辨证发展,功能和声体系的建立否定了中古调式和声中的一些手法,六种调式音阶随着半音化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两种调式音阶(大/小调式),但是功能和声体系中调式和声的身影却并未完全消失,如小调中的弗里吉亚进行(d-s)、弗里吉亚半终止(tsvi6-D)等等。而到了浪漫主义晚期,中古调式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作品中。

2.1 作为交替和弦对置性点插入:产生调式特征性和弦改变和声色彩。中古调式因其特征性音程(相对于大小调式)在不同音级上构成的和弦性质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和声色彩。因此为表达作者不同的情绪,来自中古调式的交替和弦常在作品中用于替代大小调式和弦,以起到改变和声色彩的作用。

来自中古调式的和弦常作为大小调式和弦的替代,以形成和声色彩的对比(选自莫里斯·拉威尔《魔笛》)终止式中属(导)和弦以弗里吉亚调式五级(七级)和弦替代,即构成常见的弗里吉亚终止,此处也可看成弗里吉亚调式,前后大三和弦(六和弦)为皮卡第三度和弦(选自利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

2.2 作为调式片段整体性调插入:常出现调式特征性的和声进行。功能和声体系下,大小调式典型的和声进行是根据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的总结而来。在浪漫主义晚期诞生的色彩和声理论,则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对七种中古调式(包含伊奥里亚/爱奥里亚调式)的特征性进行进行了扩充与总结(关于各调式功能性进行可参考专栏文章《从调式特征音谈调式和声中的功能进行》)。

混合利底亚调式中的T-S-d-t(T-d-T)特征性进行(选自贝拉·巴托克《献给儿童》之《夏日和风》)弗里吉亚调式中的t-s-ss-t(t-ss-t)特征性进行(选自克劳德·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多利亚调式中的t-d-St特征性进行(选自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罗斯民歌》)

补充内容:伪乐变音系统常见规则:

a1.小三度音程变为大三度音程的情况:进行到纯五度/八度,上声部(下声部)级进上行(下行)时升高(降低)半音。

a2.大三度音程变为小三度音程的情况:进行到纯五度/八度,下声部(上声部)级进下行(上行)时降低(升高)半音。

a3.小六度音程变为大六度音程的情况:进行到八度,上声部(下声部)级进上行(下行)时升高(降低)半音。

a4.大六度音程变为小六度音程的情况:进行到八度,下声部(上声部)级进下行(上行)时降低(升高)半音。

b.三声部终止式的要求:进入纯五度/八度,上方二声部级进上行,同时升高形成“双导音”。

c.上辅助音降低半音,下辅助音升高半音。

d.避免不协和音程进行。如F与B二音,可使用#F-B或F-bB。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