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无需使用苯海拉明、或异丙嗪、或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异丙嗪还叫什么 输血前无需使用苯海拉明、或异丙嗪、或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

输血前无需使用苯海拉明、或异丙嗪、或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

2023-06-18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指南、规范怎么说?

临床研究表明,输血前用药不能预防输血反应。同时其他国家已经不常规的在输血前用药。那么,很多人的顾虑是,万一不用药,患者出问题了怎么办?自己会不会有什么责任呢?

2014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编著的《围手术期输血指南2014》、2017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编著的《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2020年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编著的《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这些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均没有提到输血前用药,均未对输血前用药做出要求,输血前预防用药似乎是一个压根就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最具权威的是,2000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这个规范对输血的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和介绍,介绍了输血流程、如何检测输血反应、血液如何存储、输液前如何核对信息等等,甚至对输血同意书中应该体现的内容也做出了要求。

但是,在我国的官方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完全没有提到输血前应该预防性使用药物的问题。

从以上指南和规范可以看出,输血前不使用预防药物,完全合规合法,符合国家规范,符合指南推荐。

但是,估计也有人会想,难道是说输血前预防用药应该常规使用,所以指南规范对此无需提及?这样解释似乎太过牵强……

临床研究发现输血前用药无用

从理论上讲,输血前用药的作用应该很有限,因为单次的给与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理论上讲对晚期的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可能无效。而事实上,真实的临床研究发现输血前用药对各种输血反应均无预防作用。

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3项RCT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共纳入517例患者,共4444次输血。结果表明,输血前使用 抗过敏药物不能减少输血相关的输血反应。所有非溶血性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和轻度过敏反应的RR值分别为0.92 (95% CI, 0.63–1.35)、0.54 (95% CI, 0.26–1.1)、1.37 (95% CI0.81–2.31)。1

2010年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也同样表明输血前用药不能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

2016年发表在Lancet系统综述也不推荐在输血前的预防性用药。3

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文献,不排除我检索的文献不全面,我是没有找到证据来支持输血前使用苯海拉明、或异丙嗪、或 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来预防输血反应。

其他国家怎么做?

2017年,日本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发现,5.1%的医院会在输注红细胞前会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21.2%的医院在输血小板前预防性用药,10.9%的医院在输新鲜冰冻血浆前预防性用药。4

可以看出,目前国外多数医院已经并不在输血前用药。输血前用药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输血前用药有什么危害?

首先,根据目前的证据,既然输血前用药不能够预防输血反应,那么就不应该在输血前用药。

无论什么药物,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如果一种治疗,没有好处却存在不良反应,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呢?

输血前用药不但不能预防输血反应,反而可能在初期会掩盖严重的过敏反应和输血反应,从而干扰临床中对病情的评判,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参考文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