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所杜倩萍:开斋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开斋节历史 民族所杜倩萍:开斋节

民族所杜倩萍:开斋节

2024-07-08 2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斋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共同节日之一。开斋节源于伊斯兰教,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之意译。新疆地区的突厥语族称其为“肉孜节”,意为斋戒节,而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称其为“大尔德”(大节日),甘肃、青海及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回族直接称其为“过年”。各地对开斋节的称谓尽管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传统文化节日,其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的春节、藏族的过藏年。开斋节前夕,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节日美好时光。

  开斋节起始于623年,历经近1400年演变,已成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另两大节日为圣纪节和宰牲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忱和虔敬的态度参加节日活动。开斋是与封斋或斋戒紧密相连的,按照规定,每年希吉莱历的9月为斋月,凡健康的成年男女穆斯林都应封斋,即每日从拂晓至日落禁止饮食、娱乐、房事及一切非礼行为。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若因天气原因不见新月,则再封斋一日,开斋节也顺延一日,庆祝斋功圆满完成,一般在希吉莱历10月1日。届时,上述诸族皆清洁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家家宰牛羊,做油香、馓子、油馃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以招待、馈赠亲友,接济穷无所依之人。虔诚的穆斯林则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做礼拜,听教长讲经布道,教友间互道“色俩目”(平安)。然后分头去游坟(上坟),悼念亡人。男女青年常喜欢在此日举行婚礼,以示幸福和吉祥。而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以游牧为主的民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各种活动。

  开斋节既是回、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盛大节日,又是穆斯林自我反省、提高修养的日子,故开斋节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斋戒是穆斯林念、拜、课、斋、朝五项基本功课之一。斋戒重在信念,即清心寡欲,表里一致,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心不思邪,身不妄邪,更不能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否则,封斋毫无意义。封斋之目的,主要是通过省过、节欲、清心,逐渐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穆斯林习惯用阿拉伯语称斋戒月为“莱麦丹月”,即戒炼月之意,就是通过斋戒练思想、练意志、练身体。据伊斯兰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也就是通过遭受饥饿和干渴的痛苦,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廉洁守法的操行,吃苦耐劳、互助互爱的精神和经得起风浪的健康体魄。

  第二,斋戒可切身体验贫民饥渴之苦,生发扶弱济贫之心,而开斋节期间,伊斯兰法又将会礼前出“菲土尔·赛德盖”(开斋施舍),作为可嘉行为之一。也就是说,穆斯林在前往清真寺礼拜前,首先要自觉地缴纳“开斋捐”,即按家庭人口数发一定开斋给贫民(乜贴、施舍,一般是每人2.4斤面粉或2.5斤小麦,也可折合为现金)。之后,又把一部分节日食品散发给需要周济之人,目的是“扶贫济困,净化人的心灵”,增强人们扶危济困意识,避免贫苦人在节日沿街行乞,而共享节日的欢乐,故开斋节又称为“清贫节”。

  第三,斋戒是省察己躬、抑恶扬善的一种特殊方式,开斋节则是加深亲友感情、增进邻里关系、缓和各种矛盾的好时机。开斋节来临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打扫院落,赶制节日服装,做各种食品,准备招待贺节的客人。节日清晨,穆斯林们聚集在清真寺做礼拜,然后互道平安。晚辈要挨家挨户向先辈“拜尔德”(意思是祝贺斋月的圆满),亲友邻居走家串户,互相祝贺和赠送节日食品。即使平常有矛盾,也都不计较过去的摩擦,握手言和,同归于好。因此,开斋节又有促进人们之间尊老爱幼、团结和谐风气的作用。

  总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作为我国西北众多兄弟民族盛大传统节日的开斋节,从封斋到开斋,其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是这些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