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街区”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推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开放式商场什么意思 “开放式街区”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推动?

“开放式街区”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推动?

2023-04-12 0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消息出来的时候,有人调侃要从机关大院开始。我比较奇怪大魔都的机关大院都在哪呢?似乎没有啊!军区是封闭的能开么,开玩笑呢;魔都人民政府有人把守能开么,边上信访8*5大门敞开;高校是封闭的能开么,小汽车免谈、步行24小时欢迎!或许...,机关大院都在帝都吧!【ps:想跟天朝叫板,小子,你还嫩了点!】

然后有人举起了《物权法》的盾牌,抗议“意见”侵权,住建部强调要理解好“逐步”,然后各路精英各种解读,好一波精彩的太极!不是说封闭的小区要打开么?要问我的意思:汤臣一品啊,木问题啊;外滩九里啊,木问题啊;江湾城啊,木问题啊...XX里啊,卧槽,别的都行我家就不行!这就是当前的国情,别人的蛋糕随便切没问题,我的馒头就是不能动,碰一下都不行!【ps:烧烤炉已经备好,早就盘算着去联洋大草坪上开party了;兄弟们,届时别客气尽管造!】

扯淡归扯淡,不知道有多少人思考过开放街区产生的背景再就是我们身边为什么缺乏这样的街区。我概念中的理想生活街区是沿小区外围有充足的配套(甚至为沿街底层开店),银行、超市、商业、餐饮、医疗、宠物、学校...,可以下班路上解决一切生活所需,甚至是定制精美的蛋糕、选购到最新的服饰、安静精致的咖啡茶座!可现实呢,你有多久没在家里看到日升日落,商铺与住宅有多少年长期价格倒挂(魔都是这样);多层住宅产品多少年前已从市面消失... 这就是现实,现实催生了现在冰冷的钢铁森林!【ps:别JB扯没用的,一切都是市场使然;抬杠者勿扰,反正我家北临的社区商业都换了好几茬了,祈祷新开的儿童游乐场别突然关门,老子可是交了年费的!!!】

再讲交通问题,未来小区道路逐步对外开放甚至是停车空间,这是拆围墙最直接的理由;我很难想象不远的未来,早晚高峰住区内部也呈现“常规性拥堵”;但不管怎么整,业主资源使用的优先权得保障吧,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如,穿过小区要不要收费、夜晚停车要不要采用不同收费标准等等。其实,想想也没啥大问题,在我国土地都公有的,大不了补你点钱呗。【ps:前几天新闻说的那个11车位哥,保安大叔喊你搬个板凳自己去收车位费!哈哈】

还想起有人趁机鼓吹封闭小区估值要疯涨...恶意满满啊,估计明眼人都在心中默念“去年买了个表”;大意还是围绕安全问题,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提出“多级物业”概念的人,你们赢了!但,话说回来:我中华泱泱大国的国民竟然会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这是莫大的悲哀!

回头看,又是废话居多!简单讲,开放式街区要生根尚需时日,但趋势难以阻挡!

阿杰(数据爱好者/凤凰社特约撰稿人)

目前没有人知道或者说没有人打开过已建的住区。不过我们可以提前想象一下将面临的问题:

1、技术层面,开放出来的道路的连接度够不够(小区道路在设计之初要求通而不畅)、道路能否融入城市的路网结构之中。

打开住区、开放道路、提升路网密度,貌似解决了问题,其实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在影响着交通效率:a、路网连接度,丁字路和断头路会极大的降低路网的效率;b、合理的路网结构,缺乏系统性的支路也很难解决交通问题,参考奥斯曼对巴黎路网的改造。

所以,在开放之前,必然需要在城市层面对路网结构进行梳理分析,那些要开放,那些没必要开放;先开放人行,还是人车全部开放等等问题。

2、操作层面上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法律上《物权法》规定了住区内道路的私有化;住区打开后必然面临着物质空间的改造,那么改造的主体是谁;再推广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对于《意见》的理解和执行力一样,不制定和修改相应的规划,《意见》很可能变成一纸空文。

3、最后为规行业本身想想。第一,这类项目没什么钱;第二,项目很难做,我们最擅长的拍脑袋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第三,这活可能要几十年后才能实现。第四,预言中的规划师下社区可能马上实现。

总结出可预见的问题,基本上也就得出了已建住区“打开”的正确方式:

a、利用交通大数据结合交通分析模型,得出那些住区道路开放可以最大程度提升交通效率。

b、寻求合适的改造模式,最好可以找到可盈利的模式

C、与住区的业主委员会共同协商补偿问题

d、苦逼的设计师同仁开始改造方案并施工改造

e、改造后评估,为下一个住区的“打开”提供经验

最后,总结一下,“街区式的住区建设,原有住区打开”等政策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但城市是一个如此复杂的有机体,必须思虑周全、谨慎操作,还要各层面政策配合才能实现。否则,很可能竹篮打水或者矫枉过正。

若青(注册规划师/博士/凤凰社核心社员)

如何看待?

开放式街区当然好!如果真正全面实现的话,社会前进了简直就是首次登月的那哥们儿所说的那样大的一大步,估计怎么也得半个世纪以后吧。接下来再努力个两三百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指日可待了!

思路很好,很理想主义!

一个例子:2008年8月,在西藏的一个村子里,我被每家每户只有几十公分高的围墙给感动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围墙,并不能围挡住任何人,抬腿一迈就进去了。他们不防备乡亲以及任何外来者。围墙只是为了在上面堆放为冬季储备的木柴。既不对外界防卫,也不对内部封拦,就连喂养的猪牛羊,到底在家还是在野,全凭它们自觉自愿了。

另一个例子:本人所在辖区,新开放了一个极为不错的博物馆,一时风头无两,刚开始的小半年,不光是节假日,就连普通工作日,博物馆前的广场上都盘踞着等待发放门票进场的群众的长队,我都打算不工作了去广场上卖冰糕矿泉水儿了(哈哈,这是玩笑话,我还是更喜欢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儿的心的比谁都忙的工作)。奇葩的是,博物馆前面,开阔平整的一个大广场,周围砌上了围墙,前方两三百米,都加上了自动门或者铁艺栏杆!下午5点闭馆,下午5点10分,博物馆前面广场上一切闲杂人等都被清场,偌大广场锁起来,封闭了!谁知道多个跃跃欲试广场舞大妈团队成员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不知道挡住了多少推着孩子早晚遛弯儿的爷爷奶奶的步伐。感受一下,这是几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在解决封闭住区之前,我们甚至有大块宝贵的公共空间,是封闭的!

如何推广?

“推广”难度太大,我只说如何“着手”“试行”。

【1】开展对城市广场、公园、滨水区等公共空间进行调查,尽可能拆除围墙壁垒,使之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因为这些是公共空间,“公共”的属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样能释放出不少空间来,必定也可为街区小尺度化改造贡献若干力量。

【2】逐渐把城市中不涉密行政事业单位(校园除外)的门禁打开,记得某项调查列出北京的诸多大院,占地宽广,临街是大楼,却留出大块后花园,如果开放与社会共享,也可挖掘出不知多少类似纽约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潜力。

【3】取消那几个大学进门参观收的门票。这个其实对开放街区无多少助益,主要是作为榜样太差劲了。

【4】真正发现盘踞在城市中心繁忙区域添堵的大型封闭住区(对于本人所在城市而言,还真有那么几个老牌超大型住区,但已经陆续在围墙上四处开门,取消门禁,近乎成为开放式小区了。当然在陆续开门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业主抵制)。基本这样的住区,年深日久,第一代业主大部分搬迁,当前的住户对于维持小区封闭的心态与意愿逐渐变得不那么强烈,缓慢取消门禁,把多处出入口与周边街区生活性街道连通,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这就好比一块冬天坚硬的猪油随着气温变暖慢慢变软甚至融化的过程。和光同尘,与之化焉,在这种情况下,是注定的。

【5】请千万不要拆除大学校园的围墙!人人都有孩子,人人都读大学。我们当前,远远未达到能维持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状态。当然,大学不可与所在社区隔离。政府可鼓励、大学可自愿制定计划,与社会分享大学校园设施。比如寒假暑假空闲时段的大学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尝试向社会开放,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大学声誉,也是双赢的做法。

难点?

很难!这么说吧。里约奥运正在进行。大家都看到了里约的贫民窟,也看到了里约的繁华区。而且,繁华区与贫民窟,可能就一墙之隔。当然,我国城市无大范围贫民窟。但我们不少城市有城中村呀!广州的石牌村,周围是高大上的酒店、电脑城、大学、居住小区,而石牌村中的环境和情景,大家请百度。石牌村居民肯定愿意打开围墙呀,推到自家围墙,打通周围社区的围墙!这样就方便到东边上个厕所,到西边游个泳,到南边散散步,到北边草坪花园晒晒太阳晾晾被子!但是,请问,东南西北各方的邻居们同意吗?所以,甚至同一开发商开发的小区内,花园洋房和高层,别墅和花园洋房之间都分隔了的;同一小区之中,那一两栋拆迁还建房与十几栋商品房之间都修了高高的围墙的。

所以,设想当前价格高低不同,建设年代各异的封闭住区全部彼此开放,不分你我,到底有多难?!我看是非常非常非常难!

话又说回来,我家住在本区唯一一个新建且开放式的住区之中。住区由9栋33层楼组成,地面层和第二层以及部分第三层全部是商业餐饮娱乐设施,负一楼除了大型超市之外,也布设了室内商业街区,地下是地铁车站,对面是大学校园。我已经居住了5年,除了走出楼门之后感觉人多,略吵闹,同楼住户构成多样之外,都不错。步行上下班,生活所需一切全部步行可达。这一住区就是作为开放式住区修建并销售的,业主对开放的状态安之若素。当然,喜欢安静的小部分人肯定已经搬到别处。

但真心的说,如果所有街区都是我家住的这样的街区的话,那当然好了!

漠扬(高级工程师/资深规划师/凤凰社核心社员)

我不明白开放街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无论是通过此举增加道路网密度,还是开辟停车空间,都将带来大量的管理问题:

第一,安全保障:街区开放最大的隐患是安全,开放式街区将使安保管理的难度大幅增加,势必大量增加设备和人员的管理支出(当然,将大大增加管理平台、监控设备销售及维护等行业的订单),对公办单位,势必增加经费支出,对住宅小区,将带来物业费用的上涨,是否大多数住户能够接受尚未可知。

第二,交通管理:基于现阶段每个城市都堵声一片的现状,于车辆通行,开放式街区将提供大量的毛细路供车主选择,但毛细路大量增加势必带来道路交通管理和交通体系的变革,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单行道,一旦违规行驶,则必然导致拥堵。

但不文明驾驶行为可通过更新管理制度解决,需要明确管理主体(不再像现在的一些城市一样,路面和人行道、城市道路和生活性道路分归交警和城管部门管理)建及时快速的应对机制,代价是增加管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大量增加。

第三,公共空间停车问题:如无明确的法规保障和完善的物业管理,将使开放区域沦为停车场,对公办单位影响尚可,但住区开放后,原先业主的共用空间被外来车辆共有,购置封闭式小区的住户,其自身权益将受到损害,很难收到居民的支持。

第四,随着土地价格不断升高,商铺租金水涨船高,网络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商业的经营模式,相对而言,住宅租金远低于商铺和写字楼的租金,街区开放势必带来住宅办公和住宅网店,由此衍生的办公车辆交通和物流交通,将与住区居民共享本已不很富余的公共空间,导致交通问题是其一,住宅办公和网店经营将带来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此类人群几乎无法管理,一定程度上将对居民的生活安全构成威胁。

开放式街区在目前国内居民平均素质不高的现阶段,我觉得没有可实施的基础。

小月半(资深规划师/凤凰社核心社员)

高校拆围墙,我是比较支持的,把城市和高校逐步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相互认为隔离。

发达国家的高校,目前除了一些达特茅斯学院这种极度清教徒型的,基本上都没有隔离措施。众所周知的牛剑。。还有哈麻。。。。。都是城里有校,校里有城,城校相融。。

再说问题本身。开放街区制,还是应该做好道路分级。小街坊状态下,谁都不愿意忽然自己睡在车水马龙的主路旁边。街道空间要做好动静分区规划,对于已建成小区实施小街坊改造,要使用环境声学检测设备,划定动静分区。

对于尚在实施中的城市新区,要重视环境学的模拟,研究住宅楼周边究竟要怎样的环境。

话说回来,我说点激烈的。。规划师不懂环境学,不做风场分析、声场分析。。不懂数据论证。。。。以后只能和效果图公司抢饭碗。。。也就是说,说、写、画之后,第四技能,必须要有:算。。

姜-厨子(资深规划师/凤凰社核心社员)

关于所谓的"开放式街区制",这个设想是美好的,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里,资源共用,互通有无,合理并完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这就跟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目标是一样一样的,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在我国目前形势下,"开放式街区制”推广的难度应该还是很大,因为这其中涉及很多的问题,比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普通的城市,两个人甲和乙,甲花了5万一平米买了一个高端小区,为的就是享受一个属于自己的封闭、安全、幽静、社区服务好的环境。而乙花1万一平米买了一个环境较差,服务较差的小区,街区一旦开放,乙就可以随意去享受甲的环境,甲会不会乐意,不多叙述,可想而知。再一个方面,该制度的推广,势必给各个单位、住区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还达不到那种程度,就拿一个大学来说,一旦开放,社会上人员可以随意进出、穿越校区,学生们的安全势必受到影响,小区也是如此,估计也只有政府机关开放会好点吧。

总之,我觉得"开放式街区制"的推广,还需要有能推广的基础,不宜操之过急,人们的素质水平,社会的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所谓的“开放式街区制”也就自然出现了,以前时代所出现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况,不正是跟这个"开放式街区制"很接近吗?

凤凰社社友辣评:

京畿-规划-小哏:学校可以适当开放,要有度,之前说的开放街区是指大的居住区吧,小的居住组团没必要开放。如果小区内部道路等级高,和外部交通容易衔接。开放是有好处的。北京空军大院和海军大院围墙能拆了, 就是进步了。

皖池州画室一层:千万不要因为领导一句话就朝死里折腾了。真的错了的话,让我们慢慢改吧。运动式的纠错,结果又错。

匠营城:确实有没建围墙的大学,而且效果不错。谁都不会希望自己小区的车行道与外共享。现在很多高校本来就已经在外迁,带动新区的发展,高校拆围跟占地大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先去把开放街区的理念研究好了再来讨论是正经,不然纯粹虾扯蛋。

冀-煜傑:大学就是个神话,留着围墙是有原因的,要不学生##怎么在墙边做运动。亮总你不觉得让高校先开始有原因的吗?在一个城市,有几个地方能比高校占地多?大学占地面积广老校区占优势地位 影响周边交通通行,学生流入太大导致交通混乱。要我说拆墙先把有规划专业的高校墙拆了才是王道,以身作则,身为规划院校 不支持规划部门的规范 这不是打脸嘛。

大海-QSS:试点是可以搞滴,但是需要挑软柿子。大学,或者说是名校显然是硬骨头。我就想问了中国还是分地区而治,各省或者说各市县的断头路,联络处都没搞好。大的交通体系都没梳理好,一个劲取鼓捣城市内部的东西。城市化啥的在中国这么大片领土有待开发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就是渣,这个就是权利部门不统一。

重庆-洋洋:如果势在必行,估计也只有先拿高校开刀。

南京-晴天:南京不少高校的路就是开放成市政道路了,南京早多少年就搞了,北京现在小搞搞还成大新闻了?南京大学的汉口路以前也是内部道路?还有南大呢、河海的,好多事呢,不照搞。没那么复杂,直接拆,就拆了,能怎么地,耍流氓,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安徽-流星尘:拿桶颜料一泼。。。盖上了。

赵都-子木:你把学校拆了,这种问题不是更严重?有本事就把学校弄外面去,解决不了这种问题这是规划的问题?还是懒政的问题?能不能说点有营养的东西?拆墙拆那个地方都要论证的又不是拍脑袋。

成都-min:我是一只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拆?拆了是不是把更多的步行交通诱导成了机动车交通。哪些地方对交通影响大,路网密度严重不够,或者是道路联通导致周边交通联系不便,增加了绕行交通才需要拆?中国太搞笑了什么都是拍脑袋 一方面提倡产城一体, 尽量绿色出行,结果呢把最好的步行空间给抹杀了。

柳州:我也想问为啥要拆大学的墙?在座各位都读过大学,中国的大学基本可以看作一个小的完备的迷你城市,有居住有商业有医疗有教育有工作的地方,基础设施也完备。除了举办活动时会有大量的瞬发交通压力之外,本身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