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开平碉楼的起源与历史 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2024-05-27 0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第25处世界文化遗产,实现了广东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江门开平市城乡之间,现存1833座。开平碉楼的建造起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20世纪初叶,集居住、防卫与防涝功能于一体,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楼。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开平市被中国建筑学会授予“中国碉楼之乡”称号,2005年开平市塘口自力村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开平碉楼是侨乡早期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前期中国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后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2001年6月,开平市颁布实施了《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2002年7月26日,广东省政府第76号令发布了《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2007年7月24日,广东省政府第117号令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为碉楼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开平市于2001年底,委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制订了《开平碉楼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02年2月召开保护规划论证会对该保护规划进行了论证。2006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制定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规划》,为开平碉楼的进一步依法保护提供保证。

为深入挖掘开平碉楼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探索碉楼的保护管理办法,开平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五邑大学等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签订了合同,开展了有关项目的合作研究。2004年7月,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以开平碉楼为主题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2005年3月,举办了以“开平碉楼与侨乡文化”为主题的在园侨乡文化论坛。2006年,出版了《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田野调查》等学术书籍。

开平碉楼大部分为华侨私产。为理顺开平碉楼的管理权问题,开平市推行了“产权不变、政府代管”的保护管理模式,通过进村入户进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以及电话联系、发动华侨社团牵线联络、派人出国(境)登门拜访等多种渠道,积极做通产权人的工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使申报点内的碉楼绝大部分都办理了托管手续,为专家的顺利评估奠定了群众基础。

(资料来源:《广东改革开放纪事(下)》)

  (来源:“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