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贱者”的聪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设银行周六周天上班时间 “卑贱者”的聪明

“卑贱者”的聪明

2023-05-21 0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封建社会的价值判断。但古人喜欢读书倒是不争的事实,读书改变命运也是那个时候的不二途径。   知识阶层为功名,官僚阶层为仕途,不读书不行。普通百姓也是要读书的,但百姓读书往往要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因为要为生计劳碌奔波。古时候没有多少工业文明,农耕是社会的主流。农民也得读书学文化。正如陶渊明诗云:“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了还得读,耕读才能传家,便有了许多农村知识分子,有了众多的尊崇古训的晴耕雨读的农夫。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记录了写诗的心得,说他善于吸取村夫牧童的言语,从中找到好的诗句。随园有一个挑大粪的,看到园子里的花开了,兴奋地向袁枚报告:“树上有一身花。”不说树上花开了,而说树上有一身花,既把花树拟人化了,还表达出审美趣味。显然,这个身上沾有臭气的下人,在香气弥散的园子里有了自己的文化表达。袁枚受其启发,写出了“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

  善于向民间学习、向劳动者学习,是很多成功者的制胜法宝。毛主席有两句名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当然,所谓“卑贱者”并非就真卑真贱,而是指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其实,所谓的“高贵者”中,有不少却是不高不贵或者是贵而不高的。他们除了敛财弄权之外,在社会创造和日常生活方面往往并不擅长,全然没有普通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所以才有了“劳动创造世界”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小时候听大人说古。一个小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一公子哥儿骑马从田间路过,见一农夫在地里薅草,便停下来酸不溜秋地出了一个上联:“薅草郎,薅草郎,锄头薅草有几行?”农夫略加思索,对曰:“骑马哥,骑马哥,马蹄落地有好多。”公子哥儿听罢羞愧不已,悻悻而去。须知,薅草的行数是可以数计的,但马蹄落地就数不清了。这个农夫不但机智聪明,还大致懂得对仗与音韵。

  由此想到广西民间歌仙刘三姐,想起她与三个酸腐秀才的对歌时信口而出的山歌和嬉笑怒骂的机趣,也想到了秀才的照本宣科、黔驴技穷、窘态百出……山野荒村往往藏龙卧虎,贩夫走卒中不乏智者。而那些因祖上荫庇或投机取巧而趾高气扬、锦衣玉食的所谓贵人,自视甚高却往往是授人笑柄的“愚氓”,恰如《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我认识一个网名叫“水初”的热爱文艺的人。在我众多的文友中,他是唯一一个具有农民身份的人。几十年来,他一直在乡下务农,家境一般,靠田间劳作所获养家糊口。但他同时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人。我读过他写的不少接地气的散文与诗歌,文笔生动,个性鲜明。在我们的微信群里,他是有名的“百科全书”,很多问题都能在他那里获得解答。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新理念,他却一点也不陌生。显然,他读过许多书,也在电脑上自觉地上了许多“网课”,是好读书也求甚解的那种类型。我去过他的农家小院,围墙是生长多年的月季纠缠而成的,在每个春天都密密匝匝缀满鲜花。院子里绿意盎然,粗壮的藤蔓类植物爬满花架,花架下有卵石铺就的曲径和落英缤纷的小院坝。精心布局的几张茶桌上,随时都弥散着香炉茶乡土味十足的清香。院子里有几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还有形态各异的根雕——都是他个人的作品。许多年来,乡下夜晚和农闲时单调寂寞的白天,他都是在读书和文艺创作中度过的。近年来,水初又组织本地的几个农村青年,组建了一个微电影、小视频创作拍摄团队。他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和主演。他们的“爆笑巴蜀”系列小视频,如今已经火起来了。

  高手在民间,绝活出草莽。我之所以要讲上面的几个“卑贱者”的聪明故事,是想反证现实生活中某些以“精明”自诩的人,只看重身份地位与名利,而忽视普通群体的创造能力与实干精神。这,恰恰是愚不可及的表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