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言献策用法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8-11 1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7-19 08:40:25  阅读次数:9268 次

 

市总工会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职工队伍,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工作的决定、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职工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营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需要。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营口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源泉和支撑保障,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市职工队伍不断壮大,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市高技能职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工人短缺,供需失衡,高技能领军人才匮乏,工人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工人队伍呈现不同程度“老龄化”趋势,企业面临“招工难”、技师“断层”现象;二是高技能人才技能评价方式比较僵化,忽略了对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的考察,技能认定与职位晋升、业绩贡献和收入分配不挂钩,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三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对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投入不足,职业教育与就业体系未能实现融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不够;四是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部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

立足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高端技术荒”。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形成体系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统筹发展。创新大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深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一步推动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同,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格局。加强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统筹,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技术工人终身学习、提升技术技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更通畅的渠道。探索试行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现德技并修、育训结合、书证结合,大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本单位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师徒帮教活动,不断完善“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职业技能发展机制。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项目,细化硬件建设、招生规模、授课地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支持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协同培育模式,依托职业院校、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紧贴市场需求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市、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力争形成覆盖全区域、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信息互通、协调发展,能够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公共职业技能实训体系。

二、完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一是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衔接的制度办法,构建覆盖全面、适应技术技能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积极开辟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绿色通道,扩大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对从业人员技能评价的自主权,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市级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开展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晋升“多通道”机制,促进管理通道、职业技能通道、专业技术通道之间的衔接。

二是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逐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和专项职业技能考核办法。加强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扩大技能鉴定工种范围。

三是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引导企业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加强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建设,在部分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推动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工作年限等各种要素的激励制度。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方式,探索对技艺高超、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个人收入与利润贡献挂钩。

三、健全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一是完善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奖励制度。支持技术工人在品牌、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对于技术工人的职务发明,其奖金和报酬按照《专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保障合理分享收益。

二是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重要作用。鼓励并引导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进一步推进首席技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重要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做大做实“营口工匠”品牌,在工匠技师中培养选拔出“金牌工匠”和“优秀工匠”,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设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带徒津贴,帮扶企业留住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对引进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原单位必要的培养补偿费用。

三是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双轨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通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走上企业管理岗位的通道。进一步落实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把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管理,对高技能人才在我市落户、工资薪酬、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倾斜。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家技能竞赛活动,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有机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四、建立多渠道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加大各类专项资金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的功能作用。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和补贴对象,对参加技师、高级技师教育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产业工人,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贴。

二是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发挥政府财政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杠杆作用,落实、完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形成职业教育和培训多元办学、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参与职业培训。

五、营造良好的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环境

一是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项劳动技能竞赛,发现选拔更多的高技能领军人才,进一步叫响做实“营口工匠”品牌,组织劳模、工匠进学校、进园区、进企业、进班组,讲好劳模故事、工匠故事,扩大先进典型影响力。以劳模、营口工匠、最美劳动者等为宣传重点,创新报道手法,拓宽宣传渠道,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及公共场所和户外公益广告栏位,开展广泛化、互动式宣传。新闻媒体主要版面、黄金时段和专题栏目应多关注报道技术工人,大力宣传技术工人的贡献和价值,重点报道高技能人才岗位成才的成功案例和突出成绩,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技术”的浓厚氛围。特别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宣传技能人才、展现新时代工人阶级风采的优秀作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是加大宣传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坚持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竞争择优、选拔任用机制,发挥高级技师和技师的技术带头和示范作用。加大对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和创新能手的表彰奖励力度,建议设立“营口工匠奖”,作为技能人才的最高奖项,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