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3000字(优秀9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格式 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3000字(优秀9篇)

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3000字(优秀9篇)

2024-06-17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建筑毕业论文如何写?写一些什么内容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3000字(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建筑毕业论文 篇一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企业之间越加激烈的竞争以及人们对于建筑越加严格的要求使得建筑企业必须提高自身建筑施工技术和水平,这样才能在新形势背景下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形势背景下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要性及相关措施,以期为我国建筑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城市化的建设是重要的一环,这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对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升也是建筑企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的制胜法宝,提升建筑企业工程施工技术是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建筑,实现自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建筑品位的外在使命,现实意义重大。

1新形势背景下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必然要求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也反过来不断促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建筑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对落后。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进程和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当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建筑施工技术也应进行发展,这样两者才能相互作用,不断提升我国文明进程和社会进步。所以在新形势背景下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才能助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才能更好的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1.2当前经济时代行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及普及使得各行各业都在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行业的科技技术创新力度,力求通过技术提升和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生产质量。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其主要特点就是工程量大、投入资金巨大、劳动力密集、技术依靠型,建筑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加依靠技术,所以在当前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来降低成本,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最后为社会建造优质的建筑就成为建筑行业当前重要的改革方向。这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趋势,即要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升问题,这是当前经济时代行业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3建筑企业通过技术管理创新获取竞争优势必然要求

我国近十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造就了一大批建筑企业,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有许多建筑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在建筑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实现企业健康和长远发展,这对建筑企业至关重要。因此,建筑企业应不断创新和提升其建筑施工技术,紧跟时代发展对于建筑的要求,建造品质优良的建筑。建筑企业应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通过市场调研和预测,对未来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技术进行预测,并在企业中建立施工技术的创新机制,鼓励相关人员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并把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去,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2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各项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管理漏洞很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施工单位高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制定好相应的政策及一系列制度等,并着力推行实施,从而实现施工管理的规范化和顺畅化,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增强施工技术管理意识

只有施工单位高层领导对施工技术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制定好相应的政策及一系列制度等,进而在单位内部全面推行,否则即使基层部门想把管理工作做好也会力不从心,施工技术管理的规范更无从谈起。必须以整个单位的名义对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做出明确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其增强施工技术管理意识、完善相关管理流程。二是明确相应的责任,以明确的职责督促相关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以行业标准要求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力争高效实现项目技术管理的完整、有序。

2.2通过培训提升管理水平与质量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出现了多样化,为了适应现实工作需要,就必须不断优化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而施工技术管理最终要着落到人的身上,所以必须适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掌握足够的管理技巧和手段。培训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根据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工作。聘请专业化的培训机构首先对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实际进行调研,然后根据建筑企业现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改进之处。另外,培训相应的现代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同时对技术管理不同环节人员进行轮岗培训,提升综合素能,明确各环节职能,这样能够更好的做好配合。

2.3完善各环节管理规程

制度能够使工作有章可循,能够对人员进行约束,能够提升工作效能,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施工环节涉及数不胜数的管理细节,因此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必须制定好相应的政策及一系列制度等,并着力推行实施,从而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和顺畅化。在相关管理规程制定方面:①要考虑其合理性,在制定规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找出以往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办法,否则容易成纸上空文;②要注重实用性,本着规程是为工作而服务的原则,从而发挥好规程的约束及指导作用;③要考虑完备性,尽可能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明确,以免出现制度盲区;④要有赏罚,规程本身就是对执行者的一种约束,既然是约束就必须要有奖惩。

2.4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亦是如此,信息化的手段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能。对于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同样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效便捷的管理,既节省人力物力又方便保管和查阅。以往纸质的整理与保管相当耗费人力,而数字化的保管方便查阅,占用物理空间极小。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存储于传输等,能够及时对相关管理资料进行归档整理,这是效能的提升。

2.5提高技术管理相关人员素质

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其最终的质量如何还是着落到人员身上,如果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工作耐心和主动性,那么就不可能将施工技术管理做得有条有序,所以必须选择拥有强烈责任感和细心耐心的敬业员工进行相关技术管理工作。①在员工选择方面,要将细心、耐心、责任感作为选择的首要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强培训和教育,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其足够的关怀,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性。②配备专业人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要求相当高的专业水准,必须利用专业水平高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有序管理。

3结语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状况来提升工程技术施工及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为此,应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水平,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同时,力求为社会建造优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李少霏。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07):143~144.

[2]陈詹成。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xx(05):2.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1] 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 王勇,李广斌。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 阿瑟·塞西尔·庇古。 福利经济学[M]。 华夏出版社,2007.

[4] 谭显明。 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 湖南大学,2012.

[5] 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 闫龙飞。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06.

[7] 向春玲: 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 张艳玲。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 朱铁臻。 城市发展学[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 陈岩松。 城市经营[D]。 同济大学,2007.

[11] 张超。 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 重庆大学,2010.

[12] 兰潇。 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 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 同济大学,2006.

[14] 赵燕菁。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 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 王春艳。 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建筑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关键词:

古建筑 建筑艺术 传统

一、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三、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的屋身。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但不论是何种建筑,结构上的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也加工成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外观上和其它国家的许多建筑一样,分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尤其大,有时几乎和屋身同高,且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标准做法。

四、“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 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祖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例如东晋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近郊修建河阳别业(金谷园):“其制宅边,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石崇《思归引 。序》);佛教高僧慧远在庐山经营东林寺:“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墨禅林,森树烟凝,石迳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高僧传。慧远传》)。诸如此类的描述,文献记载中屡见不鲜。从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风景地带的佛寺、道观、别业、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横向铺陈的灵活性而因山就势、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谐调以总体的自然环境。它们无异于点染大地风景使其凝炼生动、臻于画境的“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虽非完全自觉,但却十分明显。历来的山水“画论”和堪舆学说,对于这种环境意识都曾作过部分的美学和科学的阐述。

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更深刻地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广义的中国传统建筑应包括园林建筑。在园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伦理象征或多或少地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组织为一系列风景画面,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五、“以人为本”的建筑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住场所,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传统建筑中一开始就以建造各种神庙为主。而在中国,开始是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而且在中国古代,神权从来都是依附、从属于皇权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即使是后来的宗教建筑也是这样。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之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例如,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而在西方,那里是石头的史诗,追求建筑的永久性。在建筑体量上,中国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条,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在园林中,建筑是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它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建筑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园林布局的自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也足以说明园林艺术之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憧憬返朴归真的意愿。我国传统造园的立意、布局和手法已在国内外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借鉴。

尤其值得特殊提出的是,在论及审美行为时西方人偏于写实,重在形式的塑造,中国人偏于抒情,重在意境的创造;西方人偏于现实美的享受,中国人偏于理想美的寄托。这种理想美的寄托,渗透到各个门类的艺术中,也渗透到建筑艺术中。从宏观的规划到单体建筑的装修、装饰,都可看到对理想美的追求。如皇家建筑中的龙、凤雕饰,以及各地建筑上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的“福、禄、寿、喜”及诗画装饰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中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以上仅仅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空间、结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这虽不是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全部,但它已涉及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装修、装饰、文化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事物巨细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个性,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它以巨大的感染力,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建筑毕业论文 篇四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一)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施工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发展,只有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够为工程的后期发展实施有力的保障,避免工程在实际的使用中出现质量上以及安全上的问题。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展。通过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上以及质量上的管理与控制,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二)确保施工安全性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除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外还要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避免施工人员的伤亡。而要想有效的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必须要重视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环节以及施工区域进行重点管控,工程现场的管理人员应当重点对这些区域环节进行管理,在施工之前要求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且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展。此外,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还能够实现有效的安全控制,将一些安全隐患消灭掉,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利润

对于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建筑工程施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要想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做好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工程施工环节的管理与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通过对工程施工人员、设备、材料以及工序等各方面的细节管理与控制,实现工程施工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与浪费。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工程的现场管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于各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工程的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安全的问题

建筑的安全问题是施工现场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影响工程施工的速度和企业的发展,还可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在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管理人员有的认识不到安全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现场施工工作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得到重视,影响了现场施工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也不了解,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管理好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很大的联系,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要不断的加强,使现场管理人员更加有素质和有能力。

(二)施工准备不充分

施工单位接到中标通知之后,一方面需要和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另一方面着手开始展开施工现场准备工作,首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解与复查,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气象及交通运输等情况;其次,确定工地范围,清除施工现场障碍:第三,将占地、移民等相关手续办好:最后,做好施工现场规划。以上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于建筑施工管理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并不能将以上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得细致、全面,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受到了忽略,都会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的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对工程施工很多细节都不熟悉,施工生产效率低下,会使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事故的发生,从而会导致建筑行业缺乏创新,新的技术难以得到推广。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措施分析

(一)对于施工单位,要提高现场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很多的施工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都是施工单位缺乏施工现场管理意识造成的,所以应通过提高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意识,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加强,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对整体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认知和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增强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标准认知;通过对小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积累施工现场管理经验。例如,管理经验的吸取,应进行大量的施工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施工工程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经验积累。

(二)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每项建筑工程施工前都会进行相应的施工规划、施工管理控制规划、施工质量检测规划等,所以为实了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建箭施工单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际,结合相关施工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案,并由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方能执行管理方案;建筑工程施工前,要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人员及重要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以此深入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具体要求,为以后施工现场管理打下良好基础:选取最佳施工方案,然后根据方案组织相关施工工程参与人员,拟定相应的施工现场管理计划,并进行讨论和论证,规划出施工及施工管理中应注意事项,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

(三)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现场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要进行完善

施工单位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施工人员管理标准、施工材料管理标准及施工设备管理标准,制定针对性较高、系统性较高和专业性较高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以此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行为、施工材料的质检流程及施工设备的维护流程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各项具体工作十分复杂而且繁琐,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本身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施工管理将工程质量问题抓好,也只有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做好,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进而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最终使企业得以在现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建筑方面毕业论文 篇五

建筑项目的管理至为重要,其涉及的管理方面的内容非常多,所以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是比较困难的,在施工现场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其增益的效果不只是提升了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提高项目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建设团队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目前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但不排除某些方面仍存有较大的问题,因此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仍需要不断进行加强。

1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管理制度因素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有一个较为系统的项目管理的特点和项目运作分析,以制定出更完整的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在实际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将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发生意外,可及时使负责人对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追究其责任,以促使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高,确保圆满完成该项目。

1.2 施工质量因素

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以提高施工质量来降低建筑成本,进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但在实际项目施工中,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环境地质、施工建筑材料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合理的制定出施工计划以控制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并在要求的工期内完成建筑任务,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1.3 人员素质因素

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施工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应该加大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从而改善建筑工人的专业素质,这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1]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仅保证了施工效率和建设工程的质量,还可以有效及时的解决更多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建筑的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1.4 施工进度因素

控制建设项目施工的进展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控制好施工进度能够在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中实现更高的效率,由于施工进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较难控制,这需要建筑工人用心尽责,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确保项目尽快建成。与此同时,足够的资金也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若资金充足则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但如果资金活动流通的不够灵活,则会造成延误施工进度的现象。

2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实效的提升路径

2.1 构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对此,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的竞争,实行岗位竞争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激发学习热情的员工,改善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建筑项目的建设效率。其次,建立激励机制。从分配政策改革的工人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要全面实施工资分配方式计酬,将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建筑业产出、质量、安全、成本等指标挂钩,体现了多劳多得的理念。再次,建立监督机制。为了使规章制度切实生效,应完善各项奖励制度,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严格执行,激励员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最后,建立监督机制。要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和监督机制,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具体的计算机文件管理系统,加强过程控制工程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施工机电设备的管理干预,再加强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四个控制水平。

2.2 强化施工质量的管理

由于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第一,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建筑工人包括工程员、建筑工人、管理人员等,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若员工的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秩序混乱,大大影响到了施工的顺利实施。第二,合理运用施工技术。科学的施工工艺直接决定了建筑项目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也是确保按时完成建筑项目,保证建筑质量的最重要的措施。第三,加强施工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管理方式的进步,利用信息技术来监测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目前施工管理人员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3 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建筑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素质对整个工程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可以降低施工人员的管理难度,也可以使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一般包括施工专业素质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意识这两个方面。因此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就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使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得到提高,以有效促进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

2.4 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

第一,应该合理控制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以实现施工项目的整体优化。第二,应严格控制施工进度计划与实际施工进度的差异,以提高整体施工进度的管理。第三,除了充分考虑时间控制,也应该考虑到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资源问题的有效率问题,以实现最经济性的合理分配和利用。[3]第四,应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调整等活动手段来调动一切可运用因素,来实现施工进度计划各个阶段的施工目标,以确保达到施工进度目标。

3 结语

总之,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在房产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包括了项目施工中的各项内容,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现场施工的情况,确保项目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使项目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使项目投资成本得以降低。

建筑毕业论文 篇六

二: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企业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意识;同时,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的措施,并将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长久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是对建筑工程活动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支出,进行系统的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文中针对建筑经济成本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经济 成本管理 企业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否有收益直接影响着其生存,而一个建筑项目收益的大小是由该工程项目管理之一成本管理所决定的,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规范项目操作的基础之上,将项目成本控制在一个要求的目标之内,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系统之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需要盈利,也就是要使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差额达到最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会在工程开始之前制定一个预期的成本投入,从而在工程实施中通过各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将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对一家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衡量时,成本的控制好坏是评价的指标之一。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一般采取实施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工程中的工作重揽轻干。成本管理部门本身对成本的管理意识就不是很强,从而导致整个项目从管理者到施工人员,每个阶层的人员对成本的管理就不够重视。有些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对法律上规定的其应承担的责任不清楚;同时,自身的思想还处于传统思想的理解范畴内,认为业主和总包得关系不是合同和经济的关系,而属于友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现在有好多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还一直得不到工程款,那是因为有些必要的程序和手续还没有办理完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建设单位有意的不签手续,虽然这些情况施工单位也了解,但也许是因为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可也能是法律意识不够完善,才导致类似情况屡次发生。

2.材料的管理问题

材料的管理在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中占到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多少对该工程项目的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在材料的采购方面,有好多施工单位经常是通过别人介绍或其他的有关系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而没有对材料采购成本上进行控制,这是导致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进场、保存和使用上的管理不足,最终导致成本的再次提高。比如通过某种关系进场的原材料,在进行进场的检查时,部分工人检查不严格,造成原材料的型号或质量不符合标准,导致浪费;还有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管理也缺乏管理制度或管理不严谨,出现过量的消耗物资或材料的丢失。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屡见不鲜。

3.成本核算问题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经常出现的还有成本核算问题,像工程结算中收入和成本不匹配等。虽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配套的预结算员,但其工作对项目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大部分的预结算员在进行成本预算和核算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且缺乏对阶段成本的分析,更不用说对实际、预算以及计划成本的比较了。他们只是依照图纸和现场指令来计算,为结算提供一个依据。另外,很多管理人员觉得工程的成本的高低与自己本身的利益没有什么关系,再加上企业也没有任何奖罚机制,所以管理人员觉得只要工期按照计划完成就可以了,对实际的成本与计划和预算成本是否相符毫不关心。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对成本进行控制,导致到最后才知道项目是否盈利。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建议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得工程项目,获取经济利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编制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投标报价,也就是说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经济实力、工程的概况以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来说,就是施工企业要依据施工图纸的具体情况来把整个大工程分解成为具体的小工程,然后再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工程的特点,对投标的成本做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计划。接下来就要综合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以及有利于自身的合理的利润,最后确定投标报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谈判的时候心中有数,才能取得明显优势,从而为以后企业取得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成本计划工作,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成本管理在这一阶段表现的更加的具体、细化。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以及工程本身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而且要编制出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的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一个好的目标成本计划,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的先进行;同时,根据这种计划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的控制以及成本的分析。如果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混乱不堪,而且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那么即使有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有丰厚的预期利润,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说,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的目标的有力保证。对于项目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具体到所有的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因素上面,并且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得实际发生的成本能够在目标计划成本的范围内活动。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

实际中往往忽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一旦进入竣工收尾阶段,就把管理精力投入到其他在建工程,致使收尾工作一等二拖,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因此在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完工后及时清退冗余人员,清理现场的机械和剩余材料,结算未付款项,防止继续发生不必要的各种费用;(2)及时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把这些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复核;(3)完成决算后,应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对于各分部工程重新核算,对于超过目标成本控制的部分,进行剖析,找出原因,进行经验总结,以提高今后成本管理的水平,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4)重视工程后续保修费用支出,指定具体的保修工作责任者,要求其提出保修计划和费用计划,作为控制保修费用支出的依据。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业也不例外,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其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成本管理的紧迫性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应该依据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王继旺。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J ] . 门窗,20xx(12):368.

[2]李建明。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xx.

[3]张丽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xx.

[4]李明智。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外资,20xx(21):107.

[5]周石林。浅谈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城市经济,20xx(26):91-92.

[6]徐静,叶美英,刘燕。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成本管理[J].价值工程,20xx(7):67.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篇七

[1]。(法)埃德加·莫兰。秦海鹰译。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63-64.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22-37,62-63.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3]。曾繁仁。当然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文艺研究,2007,(4):15-22.

[14]。俞孔坚的。低碳美学下的新桃园憧憬[J]。园林,2011(03):44-48.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建筑方面毕业论文 篇八

一、建筑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特点

由于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其专业实习比其它一些专业的实习难度要大,这里有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由于建筑施工本身具有流动性强、型体宠大、施工周期长、受外界条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毕业实习特别是施工实习条件、实习内容甚至实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的影响。

2、由于施工现场以露天作业为主,建筑材料多种多样,施工组织较为复杂,工作紧张,工作面有限,高空作业多,多工种交叉配合施工,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随着建筑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施工项目普遍实行了项目承包。项目经理部出于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等诸方面的考虑,担心接受实习生会对施工带来影响,一般只同意接受少量学生实习,这就使分散实习成为目前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这样给联系学生实习的工作带来困难。

4、由于分散实习的形式,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有限,一名教师同时指导多个实习点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到位,学生得到教师的指导有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必须加强与实习场所的工程技术人员联系,争取他们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课题应能反映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较好的与就业相联系。因为学生某一方向的毕业实践具备了该方面的动手能力,通常就容易找到这方面的工作,这也是由高职教育的实践性、专业性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高职生的优势。

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大致有设计类、施工实践类、管理类等。以上各类课题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会有许多交叉的地方。方向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具体的题目,也就是选题。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尽量不用模拟题目,可以缩短同工作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让签约的实习单位提供一些课题;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广泛与相关企业联系,寻找课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出校门,根据所选方向到企业、到现场联系,寻找课题。总之,搞好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有多方面有好处:一是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实践参与实践;二是毕业设计课题反映了不同单位的情况,涉及本行业的许多方面,可以减少同一课题学生数太多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雷同;三是加强了学校与生产企业的联系,很多课题反映了高新技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直接为生产单位所用,直接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思想。

三、毕业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一)建立健全毕业实践指导组织

建立健全实践环节的管理组织,配备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做好学生毕业实践的基本条件。几年来,为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环节,我们将毕业实践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以分管教学和就业工作的系(部)副主任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实训部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在毕业实习开展前的一学期就广泛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深入到各企业了解学生需求状况,收集课题,并依此编制毕业实习指导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

同时,根据毕业实习的去向和毕业设计方向,选派指导教师。为解决学生实习分散指导教师不足的矛盾,便深入到企业和实习基地,协商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以上职称并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老师担任,不论是校内的或是校外的',原则上由专业系(部)进行资格审查后聘用,也可由学生自己联系指导教师,但必须经过审查方能担任指导工作。不论是哪里的的指导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毕业环节教学大纲,明确毕业环节的意义和教学要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

毕业实践环节管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现实条件下,很多学生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面试,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为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我们把学生的就业与实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落实实习单位时,充分利用校园人才洽商交流会的机会,尽量与用人单位挂起钩,同时广泛征求学生本人意愿,有的放矢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实习学生。在实习学生的指派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初步意向进行,有效地解决了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实习是分散进行的,故对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也必然是开放式的。为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在落实学生实习去向后,根据学生实习的区域情况,分片分区进行分组,指定实习组长和负责教师,从而便于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水平,在学生离校之前,编制毕业实习指导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将毕业实践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告之学生,并开好毕业实习动员会,要求学生必须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主动汇报实习情况及设计进度情况;要求负责教师经常性与各位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实习状况。

为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系部建立了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检查制度,定期深入到学生实习场所进行巡视检查。检查组一方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教学状况,考核学生实习成果和指导教师的教学成果,这样使学生和教师都有紧张感,做到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协调指导教师处理与各实习单位的关系,协助指导教师解决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使各生产单位与学院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的教学工作。

(三)毕业实践环节的考核

毕业实践环节的考核分实习考核和设计考核两个方面。

毕业实习的考核以指导教师平时考核为主,以学院指定的负责教师为辅。重点考核学生实习纪律、实践动手能力和实习成果(实习日志和实习综合报告)。实习纪律、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由指导教师进行,分别占30%和40%,实习成果的考核由负责教师进行,占30%。

毕业设计的考核分几个过程,首先是指导教师初评,大约占30%。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应多次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及设计成果的评阅,给每位学生定出评语,并打出初评成绩。

其次是审核教师的审核,大约占30%。校内校外指导教师指导的设计成果,一般应交叉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打出审核成绩,并进行答辩资格审查。

最后是答辩小组答辩,大约占40%。答辩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答辩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扩大知识眼界,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毕业课题工作的过程。具体做法是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学经验丰富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也可以邀请企业界的指导教师或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对答辩资格审查通过的学生进行答辩。答辩的提问,主要围绕毕业设计课题的内容展开,适当地联系与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提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分量要按教学要求,既坚持教学标准,又要有针对性。答辩成绩主要根据课题的难易情况、质量的好坏及答辩情况确定,根据百分比及多数人的意见确定最终成绩。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通过毕业实践环节,学生得到很大的锻炼,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遵守纪律的品德,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与企业的“零跨越”,体现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学院也向企业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学质量,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中,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保持良好的结合。

建筑毕业论文 篇九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 业: 建筑工程技术 I 摘 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 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 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 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 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有些裂缝的继续扩展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 始的,成为结构的破坏的先兆,这主要是指荷载产生的裂缝;有些裂缝的出现 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 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这主要是指变形产生的裂缝;还有 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和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的裂缝及冻融引起的裂缝。同时 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 为装修造成困难。由于产生裂缝的微观与宏观机理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它 也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难题。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设计原因。 2.材料原因。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5.使用原因。 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1.设计方面。 2.材料选择。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施工方面。 5.管理方面。 6.环境方面。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 资料收集与调研方案 资料、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运用相关理论与技术进 行分析 与相关实体工程结合, 进行分析研究 分析混凝土产生裂 缝具体原因 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措 施 在工程中应用并验 证 成果总结,编制报告 图 1.1 技术研究路线 2 第2章 裂缝的成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的 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 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 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及管理等相 互影响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由六项主要因素 组成的控制链见图 2.1。 结构 材料 施工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 地基 环境 裂缝处理 图 2.1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 2.1 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6.菏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抗温 度收缩配筋不足。 3 2.2 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 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 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 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 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 裂。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 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 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 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拌和不均匀(特别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 ,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和 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

3.连续浇筑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

4.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5.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6.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 4 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7.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8.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9.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砼较大的收缩,产生龟裂裂缝或疏松裂缝,致使砼微观 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养护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 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砼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 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但是 必须注意到,现场砼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砼开裂可能性就越小。 2.5 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2.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3.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4.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5.使用中短期或长期超载。

6.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 5 第3章 3.1 设计方面 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裂缝的控制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 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 采取的措施。

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 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3.1.2 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3.1.3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 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 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根据调查,各类结构的易裂部位如下:

1.框架机构和剪力墙结构房屋中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易裂部位 (1)房屋平面体形有较大凹凸时,在凹凸交接处的楼板; (2) 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 房屋南面外墙设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 (4) 房屋顶层的屋面层 (5) 与周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6) 楼板中有预埋管线时,洞的四角处; (7) 楼板开距形洞时,洞的四角处; (8) 设有后浇带的楼板,沿后浇带两侧部位。 6 2.框架结构房屋中的框架梁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 (1) 顶层纵向和横向框架梁的截面上部区域; (2) 长度较长的端部或中部纵向框架梁; (3) 横向框架梁截面中部。

3.剪力墙结构房屋中在以往部位易出现裂缝 (1) 端山墙; (2) 开间内纵墙; (3) 顶层和底层墙体; (4) 长度较大(>10m)的墙。

4.当冬季停工春季再继续施工时,地下室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 (1) 地下室顶板; (2) 地下室的窗上墙和窗下墙。

对以上易出现裂缝的部位,目前在设计中通常采用了“放” “抗”或“抗 、 放结合”的控制裂缝措施,工程经验表明在于材料、施工等部位密切配合的情 况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1.5 重视构造钢筋 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 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3.2 材料选择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 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 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 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 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 佳掺量。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的规定,根据 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外,其配制的 混凝土还应符合 4.3.2-4.3.10 的规定。

2.干缩率。混凝土 90d 的干缩率易小于 0.06%。

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 础、梁、楼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 120mm,柱、墙用的混凝土坍落度 宜小于 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时,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 控制在 180mm 左右,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 150mm。

4.用水量。不宜大于 170kg/m3。

5.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 270-450 千克每立方米,高强混 凝土不宜大于 550 千克每立方米。

6.水胶比。应采用适当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已大于 0.60。

7.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

8.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9.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 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 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3.4 施工方面 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 施工工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 荷载,以及上层机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

2.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 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和钢筋定位器 等。

4.模板的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 8 定性,间距适度,防止支撑沉陷,引起模板变形。上下层模板的支撑立柱应对 准。

5.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 应考虑周全。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随拆 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 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6.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 3.1 的规定。

7.后浇带模板的支架及拆除易被忽视,由此常造成结构缺陷,应予以特别 注意,须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8.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 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 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表 3.1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2 板 >2,≤8 >8 ≤8 >8 ― 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50 ≥75 ≥100 ≥75 ≥100 ≥100 梁、拱、壳 悬臂构件 3.4.2 混凝土的制备 1.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 的规定 进行外,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 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预拌混凝土厂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 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

2.施工者要事先制定好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3.4.3 混凝土的运输 1.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 9 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内壁关滑平整,具有防晒、防风、防雨雪、防寒设施, 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 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 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

3.运至浇捣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 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4.由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 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 90mi n,当气温高于 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 60min。当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 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实验确定。

3.4.4 混凝土的浇筑 1. 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 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

2. 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 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同时,还应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 必要时予以修正。

3. 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考虑工程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各环节的施工能力应与 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相适应,必要时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4. 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时,可采取经实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在降雨雪时 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

5. 浇筑墙、柱等较高构件时,一次浇筑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一般每层不 超过 500m,捣平后再浇筑上层,浇筑时要注意振捣到位时混凝土充满端头角 落。

6. 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 梁和楼板。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

7. 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8. 浇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要振捣密实,不 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

9. 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出凝 10 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 混凝土 5cm 左右以便形成整体。

10.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移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 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 应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

11.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其与表面的温差、 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 70℃,内外温差不超过 25℃,混凝土表面与环境差不超过 15℃。

12.滑模施工时应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模速率 匹配,防止滑模时产生拉裂、塌陷。

13.板类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14.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无设计要求时,后浇带易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 8 周后再行浇筑,且应加强 该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15.施工缝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接茬处剔凿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处铺水 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保证施工缝结合良好。

3.4.5 混凝土的养护 1. 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 派专人养护工作。

2. 混凝土浇注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 免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3. 浇筑后采用覆盖、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 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 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

4. 底版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防止表面水份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可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 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

5. 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膜围裹自生养护,也 可涂刷养护液。

6.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须时应及时松动 11 两侧模板,离缝约 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 应在墙两侧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 符合 5.6.3 条规定;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

7. 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

8. 当混凝土外加剂对养护有特殊要求时,应严格按其要求进行养护。 3.5 管理方面 应当确定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合理的选择施工进度,避免在混凝土施工 中过分抢修工期,监督混凝土施工中制定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严格执行。不 应当预先指定设计及施工方法,设计图纸上不应指定施工单位采用尚不成熟的 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及验收后发现有少量的裂缝,应当采取化学灌浆方法和封 闭方法加以处理,轻微的收缩裂缝不应作为“事故”处理,不应降低工程质量 标准,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结构物的正常耐久使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除非 承载力严重不足,不要轻易打掉重建,耗费巨资补强加固。注意到同一设计单 位设计,同一材料供应单位,同一施工单位施工,在相同环境中,裂缝程度却 完全不同,这是常遇到的现象,其要害是“非均质性” ,裂缝控制的作用效应及 抗力都是高度离散性和随机性的问题。 3.6 环境方面 注意施工的季节,环境的温湿度及气象变化对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严 格控制现场坍落度、防风、及时和气象站保持紧密联系,应当尽可能在较低的 温度环境中开始浇灌混凝土,中间特别注意急剧降温、急剧干燥对混凝土的不 利影响。注意暴雨中不能浇灌混凝土。 12 第4章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4.1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4.1.1.表面处理法 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 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 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 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4.1.2 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

宽度小于 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 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4.1.3 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利用压送 设备(压力 0.2~0.4Mpa)将补缝浆液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该方法属 传统方法,效果很好。也可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 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4.1.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 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 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 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 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4.1.5 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 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 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13 4.1.6 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 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 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 护方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适用钢筋、混凝土的长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 结构也可用于新建结构。

4.1.7 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 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 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 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 愈合[4]。 14 第5章 5.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结论 设计方面存在断面突变、施加预应力不当、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未充分 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等级过高、菏载收缩的原因。

材料选择方面存在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骨料粒径太细、混凝土外加剂和 掺和料选择不当、水泥品种原因、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存在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水灰比过大、水泥 用量越大和用水量越高、砂率和水灰比选择不当、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施工及现场养护方面主要有混凝土振捣或插入不当、拌和不均匀、连续浇 筑时间过长、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现场模板拆除和预应力张拉不当等原因。 5.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主要有:

设计方面从设计中的抗与放相结合,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采 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重视构造钢筋等控制措施。

材料选择从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和级配优良的砂、 石原材料,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等控制措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从干缩率、坍落度、用水量、水泥用量、水胶比、砂率 的配制,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等控制措施。

施工方面从模板的安装及拆除,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 控制。

管理方面应当确定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合理的选择施工进度。并且在环 境方面应注意施工的季节,环境的温湿度,严格控制现场坍落度、防风、及时 和气象站保持紧密联系。 15 5.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混凝土裂缝处理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处理法、填充法、 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 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 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 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 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16 致谢 感谢付 、沈 、杨老师的指导,使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浙江建设职 业技术学院曾经为我授过课的老师,感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的全体 老师,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我日有所长,学有所成;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 两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 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 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 挚的谢意!

最新范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3000字(6篇)11-08

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100011-08

勤工俭学论文范文优秀5篇11-08

建筑风水学论文(优秀5篇)11-08

经济法学论文(优秀8篇)11-08

市场营销学毕业论文【最新3篇】11-08

税收论文优秀7篇11-08

老年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优秀9篇11-08

周易论文(7篇)11-08

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最新9篇】11-0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