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标准是多少钱 信阳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信阳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信阳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摆脱贫困是信阳人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信阳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嘱托,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累计实现84.7万贫困人口脱贫,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向党和老区人民交出了首份重量级答卷。

  ——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信阳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014.3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1368元。2020年,信阳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805.68亿元,比2016年增长25.4%。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5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9元。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2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41.0%和29.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农村面貌持续改善。聚焦农村所缺、农业所需、农民所盼,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解决了4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开展了农村饮用山泉水和自备水源水质检测工作。到2017年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村公路达到“村村通、通客车”标准,贫困村通邮率达100%,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宽带实现全达标,所有村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全部完成。潢川县“1元公交”村村通模式得到交通部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99个,累计完成2308个整治村、1560个达标村,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80%和65%,视觉贫困逐步消除,农村面貌得以改变。持续实施“智志双扶”,息县弯柳树村被评为河南省首个“中华孝心示范村”“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

  ——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提升。脱贫攻坚锻炼了一大批基层干部,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长期坚持精准帮扶,常态化开展“昼访夜谈”,干部面对面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心相近、情相融,扶贫带来的政治效应不断显现,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党心民心连得更紧,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信阳实践日趋成熟。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信阳调研,对信阳市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党和国家领导人栗战书、赵乐际、丁薛祥、郭声琨等,先后到信阳调研指导,对信阳市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认可。2018年度、2019年度省级脱贫成效考核信阳市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质量抽查。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全市有3名个人和光山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市有4个集体、6名个人受到表彰,中央、省派驻信阳市还有7个集体、2名个人受到表彰。同时,有18人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市共有84名先进个人、55个先进集体获得表彰。

  提升站位,一心为民齐攻坚

  担当作为抓持续。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标尺,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主动对标总书记考察信阳时“两个更好”的嘱托,深入贯彻国家、省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要求,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兑现目标抓落实。坚持目标导向,向省委、省政府递交目标承诺书,各县区、各行业部门与市委、市政府签订目标承诺书,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全市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细化脱贫攻坚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尽锐出战。历年来的目标责任书均已兑现落实,全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加大投入抓基础。持续增加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本级投入较上年只增不减。2016年至2020年,信阳市共投入扶贫资金191.56亿元(不含兜底资金),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7.38亿元。 2020年,全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2.6亿元,已下达中央省市三级扶贫专项资金12.07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1.9亿元,较上年增长28.9%。积极谋划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快实施扶贫项目建设,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切实把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精准识别,靶向治疗拔穷根

  紧扣精准脱贫要求。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错评率、漏评率、错退率和群众满意度,坚持“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严格执行“四必到”“四见面”要求,严格“初选对象、乡镇审核、县级复审”三步走,落实扶贫对象名单“六签字”,对全市农户进行普查,实现了精准再识别、管理动态化,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严格识别程序标准。注重把好关口,紧扣人均纯收入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严格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复审公告”的程序,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实行“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精准实。

  开展“回头看,再核实”。统一部署,对全市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应进则进、应出慎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经过五轮甄别,贫困人口从2015年年底的37.97万人减少到35.99万人。2018年,我们又开展2017年度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和精准识别“回头看”,全市共对3015个行政村开展了精准识别“回头看”,排查农户93.6万户358.6万人,进一步摸清底数。

  认真组织“五清”核查。采取乡镇自查、县区交叉核查和省、市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市11.9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对策,确保识别工作达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脱贫轨迹清等“五清”标准,为扶贫开发瞄准对象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避免“富戴穷帽”,确保“有进有出”。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施“四结对”“四协同”帮扶脱贫行动。书记、市长和副书记每人联系两个县、包两个贫困村,36位市级领导干部分包联系9个县区和39个贫困村,市级领导经常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研究解决问题。市直121个单位定点结对帮扶全市121个贫困村,中央、省、市、县派出1016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形成了“第一书记当代表、单位作后盾、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团市委选派130名团干部任130个非贫困村驻村第一团支部书记,结对帮扶1300户贫困户。在非贫困村成立责任组1517个,实现全覆盖。

  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信阳市严格按照程序、标准和各项政策要求,扎实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确保全市建档立卡人口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始终坚持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坚决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贫困人口识别基本做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认真组织落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严格按程序完成贫困户脱贫退出、贫困村脱贫退出、新识别贫困户识别纳入等相关民主评议程序,通过大数据比对机制对扶贫对象进行信息比对,组织逐户对照核查,全面采集核准年度各类基础信息。

  落实政策,全力以赴强保障

  “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三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在医疗保障上。健康扶贫“3+2+N”(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贫困人口第五道医疗保障线+各地补充救助政策)医疗保障模式基本形成,县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合规药费平均报销比例在90%以上。2016年以来,全市共计利用涉农整合资金2.38亿余元,已建成中医馆160个,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贫困村合格乡村医生覆盖率达

  到100%,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在教育保障上。建立了县、乡、村控辍责任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净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全覆盖资助体系,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5.72万人次,资助资金16.08亿元;为14.12万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10.49亿元。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坚持疫情防控和辍学防控两手抓,采取装宽带、送设备、送流量等方式,对排查出的1688名线上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扶,确保线上学习“不少一人”,不因学习困难辍学一人。

  在住房保障上。信阳市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原则,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认定标准和信息公示要求,全面核准农村危房底数,持续加大危改力度,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评定全覆盖,确保4类重点对象等危房户改造全部清零。2016年至2020年全市完成了56985户的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排查问题103项,已全部整改完成。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共易地搬迁脱贫户12233户37725人,建设集中安置点222个,圆满完成搬迁任务。

  在饮水安全上。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投入资金11.72亿元,受益人口328.6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5.02万人。全面开展农村饮用山泉水和自备水源水质检测工作,及时修复损毁的农村饮水安全设施,确保了全市农村现有安全饮水设施管理规范,运转正常。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工作长效机制,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落实村级饮水安全管护人员。

  在兜底保障上。脱贫攻坚战以来,信阳市强力推动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精准衔接,先后出台了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一系列兜底保障脱贫政策,实现了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无缝对接”和对困难群体的“应救尽救”。将农村低保标准由2013年的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020年的4560元。自2017年起,对1.3万余名农村“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在其享受农村低保A类救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提高100元,目前月人均低保金达到288元。在全省率先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16年至2020年,全市残疾人“两补”资金累计发放6.16亿元,惠及“两补”对象127.2万人次。

  突出发展,千方百计促增收

  优先保障就业促增收。全力以赴保障贫困群众就业,通过境外转移、县外转移、就地转移“三个转移”一起抓,实现贫困群众就业脱贫,截至目前,全市脱贫户劳动力实现就业32.9万人。全市公益性岗位共安置5.3万人。落实生态扶贫政策,2016年以来共安置贫困劳动力担任生态护林员11815人,其中2020年度安置4938人。在培训上更加精准。按照《信阳市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扶贫三年攻坚计划》要求,突出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扎实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2020年培训贫困劳动力1.8万人。

  全力发展产业促增收。创新“多彩田园”产业带贫模式。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模式,截至2020年12月底,共建成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941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1万人,带动贫困村860个,覆盖率93.5%。茶产业健康发展。全市茶园面积213.8万亩,产值122亿元,带贫企业和合作社300多家,带动3.5万贫困户约10万人脱贫。油茶产业高质量推进。创新“林权变股权、补助资金作股金、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运行机制,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市油茶面积发展到98.29万亩、油茶加工企业20多家,带动贫困人口3.7万人脱贫。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山司马光油茶园,肯定了信阳发展油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和成果,鼓励我们“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稻渔共作”稳步推广。打造“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以“稳粮、促渔、增效、安全、生态”为目标的连片稻渔生态种养。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2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参与稻渔种养贫困户1.3万户,各类经营组织1304个,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17个。全域旅游方兴未艾。依托资源禀赋,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先后打造新县田铺大湾、浉河区楼畈村、商城县里罗成等一批全国知名旅游特色村,创建新县、浉河区、商城县三个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扶贫带动224个贫困村、4.9万贫困人口脱贫。新兴带贫产业异军突起。积极推广电商扶贫。目前,信阳市实现电商服务站点贫困村全覆盖,与“阿里村淘”“拼多多”“抖音”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了“易采光山”“固始云”等一批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了“光山十宝”“原味商城”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获得了河南省2018年度电商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全市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848座,共带动贫困户2.8万户9.5万人脱贫。消费扶贫不断发力,全市扶贫产品在河南省消费扶贫系统认定并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公布扶贫产品318个、供应商102家。全市培育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扶贫市场294个,2019年以来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8.81亿元,认证扶贫产品“三品一标”183个。金融扶贫成效初步显现。建成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金融扶贫体系,建立了县(区)乡镇、村三级金融服务组织。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全口径)已累计发放58.9亿元,累计贷款户数80211户。2019年以来,精准扶贫企业贷款累计投放15.3亿元,带动贫困户29965户。

  发展村集体经济促增收。高度重视信阳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通过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盘活集体资产、注入引导资金、组织农民自愿注资建立经济组织、发展集体产业(项目)等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均制定了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建立了村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实现了各县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覆盖。

  压实责任,硬起手腕严作风

  带头履职尽责。落实四级书记抓扶贫制度,进一步强化党政主体责任,将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指挥长会、脱贫攻坚推进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严格落实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委书记调研走访全市所有县区、任务重的乡镇,市长坚持每月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对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固始县、淮滨县进行暗访督导,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强化行业部门扶贫责任,明确15个重大专项工作组都有一名市级领导牵头。

  敢于动真碰硬。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市派2个作风提升督导组和指挥部4个督查巡查组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加大脱贫攻坚作风督查力度,坚持常态化暗访督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对全市203个乡镇(街道)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全覆盖,实行正反激励、奖优罚劣,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

  关爱扶贫干部。高度重视扶贫干部能力素质提升,2018年以来,共开展扶贫干部培训271期,培训扶贫干部71779人次。关爱扶贫干部成长,切实强化正向激励、树好用人导向,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扶贫干部,提拔重用,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巩固成果,乡村振兴开新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完善控辍保学、危房改造、医疗保障、饮水安全动态管理、困难群众兜底脱贫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坚持统筹推进、互融共赢原则,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带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改革红利。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躬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盛世伟业,我们开启的征途辽阔而美好,我们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嘱托,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信阳新篇章!

责任编辑:陈静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