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国初期的地图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

2024-07-10 2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关于思想改造运动的必要性、运动发动的原因和目的

  一般认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党、政府与知识分子双方互动的结果。对旧知识分子进行改造是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党为了迅速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和学校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需要。而知识分子为了认同和服务于新政权、学习和了解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也主动要求进行思想改造。

  崔晓麟在其著作中分析了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对这场运动提出了更有说服力的动因。国际方面,在共产党胜局已定之时,美国发表白皮书宣称要扶植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国内方面,彻底清除欧美文化影响、进行院系调整成为这场思想改造运动的直接动因。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章。李扬也认为改造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顺利地进行高等院校的调整。不过他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新中国刚刚建立的经济政治秩序受到了震动,加剧了国内社会各阶层的紧张局面,因而改变了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改造文化教育事业要和缓、要用十年到十五的时间来做”的初衷,加快了对教育改革和知识分子改造的步伐,迅速转向清除英美文化影响,为以苏联为师进行教育改革扫清障碍。李扬:《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与社会变迁——院系调整研究之一》,《开放时代》2004年第5期。王先俊提出,从社会学角度看,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是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文化整合的需要,即将社会中不同思想文化因素的矛盾、冲突、纠葛调整和协调到一个统一体系,以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变迁的要求。王先俊:《建国初期的社会变迁与党对思想文化的整合》,《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国外的研究者认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根除中国文化中存在的“过分推崇西方、躲在‘象牙塔’里看不到革命的紧迫性、自甘颓废或无病呻吟”的现象。[美]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334页。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包括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内的众多运动,“目的是(至少部分地是)要把传统的文化和价值改造成一种将有助于实现社会平等的新文化和新价值体系”。萧延中主编:《从奠基者到红太阳》,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思想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以对现政权的新式孝道来取代构成传统中国核心道德价值观念的孝道”[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235~236页。。《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则认为思想改造运动只是共产党实施对知识分子的“控制”,使他们“就范”,目的是清除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向知识分子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美]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9、95、250页。“就范”说不仅限于知识分子。该书认为,“三反”、“五反”等运动的目的就是使城市干部、尤其是留用人员和新参加工作人员,使民族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本家等各方面的人员“就范”,以加强控制,见第95页。

  3. 关于改造的方法及运动得失的评价

  不少成果对于运动得失的评价大都比较简略,认为思想改造运动的积极方面是知识分子肃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树立了为新中国为工农服务的意识。消极方面则一笔带过,通常的说法是由于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粗暴,出现一些过激的做法,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

  近年来,在对运动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不少研究者从社会心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在更深层面进行了探讨。李扬认为,这次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为以后全面推行的院系调整打下了思想基础。但这种模式“对消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起了很大作用。在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包括法规)的情形下,以政治批判方式强行改造思想文化,必然对思想文化造成破坏。”李扬:《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与社会变迁——院系调整研究之一》,《开放时代》2004年第5期。而葛玲、满永认为,知识分子正是通过参加一系列社会运动,了解了旧中国人民生活的苦难,增强了对革命的认同,接受了共产党对其剥削阶级身份的认定,对自己的历史产生了深深的原罪感。通过“洗澡”,完成记忆的重构、心理和性格的重塑,从而达到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预期。葛玲、满永:《洗澡运动与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合法化重构——对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治意义的解读》,据《世纪中国》网站。笑蜀认为这虽然是建国以后历次政治运动中最平和的一次,但通过“挖掘‘旧我’——全盘否定‘旧我’——宣誓与‘旧我’决裂、塑造‘新我’”三段式,“知识分子从此……有意无意地……放弃积极的思想活动,放弃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笑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说微》,《文史精华》2002年第8期。有些成果深入到对知识分子群体、对社会群体深层心理影响的研究,如认为改造运动既对知识分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扭曲,也使社会上对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胡文辉:《不要把“学院知识分子”当天敌》,《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06年第6期。实际上将知识分子置于了工农群众和革命的对立面,斩断了立国和治国中的知识分子基础。刘大椿:《知识贫困与人才匮乏问题之省思》,《求是学刊》2004年第6期。《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认为,改造过程中“政府大规模使用了暴力”,“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中形成彼此间不信任”。[美]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2~93页。戴鹿鸣批驳了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改造运动整个过程中除了“三反”中的一些做法,前后阶段基本正常。改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戴鹿鸣:《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有力措施:对〈剑桥中国史〉第二章有关部分的评析》,《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1期。

  关于“三反”和“洗澡”,有研究者认为在此前后的各个改造阶段,总体上是和风细雨的,而“三反”时的坦白交代与“洗澡”时在学生群众面前的斯文扫地,“对于一向自视清高的教师们来说,其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创伤是无以言说的”,但又强调正是首先通过思想改造与政治学习运动相结合,初步推进政治认同;思想改造与社会实践运动即土改运动、抗美援朝运动相结合,进而推进政治认同;其后通过思想改造与思想批判运动即批判电影《武训传》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洗澡”运动中批判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推进思想认同;最后通过思想改造与忠诚老实运动相结合,推进组织认同。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章。有人引入政治学中“政治认同”概念,认为“洗澡”的方式作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核心阶段,正是通过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方式的“洗澡”,成功完成了知识分子由“身归”到“心归”共产党的过程,使共产党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得到知识分子的广泛认同。葛玲、满永:《洗澡运动与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合法化重构——对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治意义的解读》,据《世纪中国》网站。

  在科学界思想改造为数不多的研究中,勾文增、胡化凯的文章介绍了思想改造运动中科学批判的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刊《科学通报》由于受到《人民日报》“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没有充分介绍苏联科学的成绩”的批评,于1952年进行了调整,用专刊形式集中介绍了苏联化学批判、天文学批判、生理学批判和物理学批判的情况。研究者认为,科学批判发生在思想改造运动和院系调整时期,意味着中国科学界在科学传统、科学范式和科学体制方面完全从西方转向了苏联,为1953年科教领域全面展开的学习苏联运动消除了思想和体制上的障碍。勾文增、胡化凯:《1952年的〈科学通报〉:思想改造、学习苏联与科学批判》,《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第34期,2005年1月31日。此外,胡清宁利用地方档案材料,对中小学教师思想改造进行了微观研究,认为江苏地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接管时期开始的学习改造运动,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不间断地进行,建国后与思想批判等运动结合,改造的目标和方式与大学是一致的。胡清宁:《解放初期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学习活动——以江苏地区为中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二、问题和思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