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种基因图谱的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延边的高中排名 中国人种基因图谱的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人种基因图谱的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2024-05-22 2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人种基因图谱的华夏族的起源与形成  

(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

 

黄河下流域先民创造了大汶口文化及其龙山文化,广泛分布在在山东、豫东、冀东、辽东半岛和淮海地区。

自从大汶口文化向中原地区扩张,使得仰韶彩陶文化退出历史舞台以来,中原地区在大汶口文化的强烈影响之下开始出现灰陶黑陶,但不是真正意义的龙山文化,被命名为当地二期、三期文化。

典型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以山东龙山文化为典型代表,中原龙山文化的基本面貌清晰地显示出大汶口文化对中原地区的深刻影响,含有较多的大汶口文化因素,趋向于东方化。

 

黄河下流域先民以鸟为祖图腾,繁衍为以各种鸟为子图腾的诸多部落。

东夷人创造了先进的海岱文化,发明了带羽毛弓箭、创造了龙山骨刻文(对汉字的诞生有启蒙作用)、制作青铜器与冶铁、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

为中原华夏文化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作用,华夏文明就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古羌夏族吸收先进的东部东夷文化后进入文明社会进而在周朝超越东夷文化的。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近2000件骨刻文,说明骨刻文和商代甲骨文源流传承关系非常密切。

甲骨卜辞是现能确认的既是最早的汉语书面语,又是商人的书面语。

而先商又是东夷的一个主体部分,汉语也确是源于东夷语。

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羌语与文化习俗的传承均依靠口口相传。

羌语应该是周人古羌语的活化石,可以作为考究对象。

羌语属于多音节语,无声调语,黏着语,羌语的语法结构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类型的,和现代汉语差别非常大。

汉语是孤立语或分析语,有丰富的声调系统,确实源于东夷语言结构。

如果影响周人语言的是东夷商语,那么商族人的语言才是现代汉语的根源,单音节,多声调,孤立语,与现代汉语相似的语法结构,这些种种现代汉语的特征肯定不是从古羌语继承过来,那么只有从商语继承过来汉语是周人语言和商人语言的综合体,汉语从周人的语言那里继承来了大量的古老的词汇和同源词,但是从商人的语言那里继承来了特殊的语言结构。

根据历史传说,太昊是著名的东夷集团首领,伏羲风姓氏后裔分支属于太昊集团西迁的一支。

春秋时的任(济宁市)、宿-须句(东平县)、颛臾(费县西北)都是太昊后裔回到东夷故里后建立的方国。

太昊部落(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曲阜发展为太昊集团,西迁一支在淮阳发展为伏羲风姓部族),分为山东与淮阳和两大系统,均以东夷语言为主,少昊部落是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直属后裔,蚩尤出自于东夷少昊氏。

太昊集团崇拜龙图腾,少昊蚩尤集团以鸟为图腾崇拜。

神农氏炎帝部落起源于陕西姜水流域,东迁到今豫东一带地区,与少昊蚩尤集团交错分布,有时发生矛盾和冲突。

神农氏炎帝部落被迫回迁姜水故乡与黄帝集团结盟。

 

嬴姓始祖少昊,其后裔春秋时仍有徐、江、葛、黄、淮夷、费、郯、谭、锺离等国。

少昊嬴姓的一部分西迁在晋陕立国,成为秦国、赵国的祖先。

少昊后裔有两个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夷,是东方嬴姓各族的共同祖先。

华夏雏形开始产生于商周时代。

商代赢姓诸侯国,传说嬴姓祖先是来自东夷首领少昊氏,形成了华族集团。

周代分封了姬姓诸侯国,统称夏族集团。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并称华夏。

汉朝开创人刘邦作为徐夷后裔,拜祭蚩尤为战神。

汉朝确立前后历400余年,随着经济、文化及国家的大一统,泛称华夏的中原黄河流域居民,兼并了南方苗蛮百越集团,统称为汉人,汉族的正式形成就是从汉朝开始的。

东夷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新泰乌珠台人(距今5—2万年左右),后李文化(距今8400-7700年左右),北辛文化(距今7300-6100年左右),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左右),岳石文化(距今4000-3600年左右)和诸历史时期文化。

其主干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间跨度近4000年。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山东、豫东、冀东、辽东半岛和淮海地区都有广泛分布,留下了东夷先民的活动遗迹。

到了距今5000年以后,一种新文化以压倒之势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早先的各个文化区,这就是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普遍采用大汶口文化发明的快轮制陶技术和占卜。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均属东夷人创造的典型父系社会文化。

分子人类学证实龙山文化人骨Y-DNA均为O3-M122,含有部分O3e,没有其它类型,和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龙山人。

无论五胡乱华和蒙元满清入侵中原,都改变不了汉族以03-M122为主体的永久性格局。

夏商周的起源与龙山文化有紧密联系。

 

龙山文化先民对华夏民族的诞生与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千年汉族父系基因以03-M122为主体的稳固基础。

东夷人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同中原文明一同构成了整个华夏文明的系统体系,是黄河文明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主体和渊源之一。

在黄河流域东西两大系部落集团中,夏人出自西系,而又融合了东方少昊集团许多部落最早建立国家的一支。

商人出自黄河流域东西两大系部落集团中的东系,虽然与夏人一样是东西的两大系部落融合的复合型共同体。

商朝以玄鸟为图腾,与东夷有血缘同源关系,确对商朝与东夷的关系影响极为深刻。

商代人殉、人祭之风渊源于东夷,从甲骨卜辞的记录看,用为人殉、人牲的主要是羌人。

商朝分封了东方赢姓诸国,建立广泛联盟关系,九夷之师作为商朝最精锐的部队,是居住在山东的东夷部落组成的部队,一直支持商朝远征西羌,但商纣王腐败荒淫,不停地向赢姓诸国强征财物,频繁征伐西边羌方,东方赢姓诸国已经厌倦了商纣无休止的穷兵黩武,拒绝了商朝让他们参战的要求。

东方诸族纷纷叛离商纣王,商朝不得不从西边调兵,去征伐东方赢姓诸国。

周武王坐收渔人之利,入主中原夺权。

从西周初期东夷与商遗裔联合起来反对周王的情况看,商与东夷的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

秦人原为东夷集团的一支,被周王室调到在西陲,长期与羌戎作战,建立秦国。

成王伐盍(葢)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而商奄即今山东曲阜包括莱芜一带的嬴姓大国,证实秦人最早的先人,是从山东迁来的。

秦人出自于少昊赢姓后裔,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汉朝开创人刘邦作为徐夷后裔,拜祭蚩尤为战神,为汉族大一统做出决定性的历史贡献。

汉朝继秦的统一之后,开创了大一统的局 面,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

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与东方地文化有着长期的、频繁的往来,表现为二里头文化所包含的较多东方文化因素,考古学界一致认为龙山文化是二里头文化的主要来源。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近2000件骨刻文,和商代甲骨文源流传承关系非常密切,甲骨文中的很多文字直接继承了骨刻文的特点和风格,但二里头文化遗址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

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寺文化人群人骨含有较多的南亚人种成分,在人种类型上与他们前身的仰韶文化居民非常接近,但和黄河下流域文化居民有较大的差距。

随着中原文化与东方地文化有着长期的、频繁的往来,二里头文化四期是在前三期基础上与东方文化交流融合,二里头文化居民在人种类型上发生了变化,更加接近东亚人种特征,可以说明该地区已经出现大量的人群交流。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报告表明:山东龙山文化(诸城呈子II期)的人骨研究显示了与大汶口文化的一致性同时与现代华北人也较接近,因此认为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乃至近代,人种类型上是连续的而不是取代的关系。

分子人类学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寺文化人群人骨mtDNA分析显示M系单倍群占85%,二里头文化母系M占64.3%(与以前相比,N系稍有增加),可以说明古中原母系无疑是M系高频为特征。

山东长岛7000年前人骨mtDNA分析显示N系单倍群占70%,淄博地区距今 2500 和 2000 年前的人骨mtDNA均为N系,N系含有少量中亚-欧洲基因。

可见新石器时代东部西部母系mtDNA差别巨大。

西安现代组mtDNA:N系占37%,M占63%,;河南现代组mtDNA:N系占47%,M占53%;青岛现代组N系占40%,M占60%(在山东地区属于例外,可能是因为青岛是开放城市,外地移民较多);山东淄博现代组N系占57%,M占43%,但泰安、荣成地区N系高达60~67%,整个山东平均值N系占51%,M占49%。

由此看出,在黄河流域,母系mtDNA-N的含量及分布,显示它自东往西扩散的趋势。

从父系基因来看,根据龙山文化古人骨DNA的研究表明,龙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M122,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和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龙山文化先民,也就是龙山人。

O3-M122是汉族的绝对主体,根据2004年文波的数据,山东汉族为59.5%、河南52%、陕西汉族56.7%,显示它自东往西扩散的趋势,可见黄河下流域O3-M122比例居于北方首位,母系mtDNA-N比例也是在北方最高的。

研究父系基因,同时也要关注母系基因。

老亚洲CD原来对应的是母系M,均属亚洲旧石器人类。

北方汉族母系基因M占绝多数,N非常低频。

山东母系M和N各占一半,和北方其他地区明显不一样。

早期父系O3原来对应的是母系N。

新亚洲人O单倍群是3~5万年前起源于南亚的,分为O1、O2、O3。

在旧石器时代1-2万年前,O1、O2先北上扩散,考古证实红山文化人骨Y-DNA含有O1O2,最可能和日韩O2b有紧密联系。

虽然O3比O1O2起步晚,但北上爆发扩张取代了O1O2。

古中原母系基因全是M,和藏缅族群相同,但当时古东夷母系N高频。

随着龙山文化大规模扩张,mtDNA-N扩散到中原。

胶辽官话Y染色体O3占66.70%,在全国各方言区居于首位。

冀鲁官话Y染色体O3占64.90%,居于次位,并且母系mtDNA-N是在北方中最高的。

龙山文化以压倒之势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早先的各个文化区,O3大爆发扩张,彻底取代北亚通古斯C和羌藏D,获得母系M,并且把百越O1和苗瑶O2a赶退至长江流域。

O2b被迫北上逃到东北蛮荒地区,然后通过朝鲜半岛,扩散到日本。

龙山文化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地区,终于形成了北方汉族父系O3配偶母系N、M的格局现状。

黄河上游藏缅族群及其西北汉族特有的O3e-M134高发频率,O3-M122比例低。

而黄河下游以O3-M122为最,O3e-M134不多见。

O3-M122是O3e-M134的祖型,O3-M122最早进入黄河中下领域成为东方主人,迫使O3e向西迁徒,与羌藏D系共处融合,形成了藏缅族群。

有O3e-M134的地方一般都有O3-M122,但有O3-M122的地方不一定有O3e-M134。

从黄河流域的整个趋势来看,O3e-M134是西部比东部高,越往东越低。

在黄河下流域,O3-M122的含量显超过O3e-M134,显示它自东往西扩散的趋势。

在O3-M122的细分谱系中,O3*-M122、O3a4-002611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流域,显然是东夷集团的主体类型,因为这个单倍群在藏缅语人群中很稀少,但是在汉族里的比例却能占较大的比例。

东夷人以O3-M122为最,几乎没有羌藏D系,和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

东夷O3-M122与夏周O3e-M134均属汉族父系祖先的两大来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