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完善了密折制度,那么哪些人有密奏的特权呢?只有这四种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康熙都有哪些人扮演者 雍正完善了密折制度,那么哪些人有密奏的特权呢?只有这四种人

雍正完善了密折制度,那么哪些人有密奏的特权呢?只有这四种人

2024-07-13 13: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雍正之前,密奏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比如在康熙朝五十一年时,要求朝廷内外大臣在各自向皇帝的“请安”折内,附奏机密要事,内容大体一样。

但在康熙朝早期,上密奏者多为康熙家奴或亲信,密折内容也没有什么机密性可言,比如说气候、农作物生长情况等。到了康熙中叶,一些内务府出身的人,像曹寅、李煦等亲信,康熙会让他们打听一些江南的事情,也算是体察民情。

到了康熙晚年,康熙才把密折逐渐发展成为监督官场、通报民情的工具,而且题奏人也从少数亲信扩大到地方官员,甚至到全体中央级的官吏。

康熙认为,密折政治具有一种心理上的威慑力,负面成本不大,有助于震慑不法官员。于是,到了雍正朝,雍正把“密奏”的办法进一步具体化,作为一项制度加以推行。

他规定,在京的满汉大臣、外省的督抚提镇等中央与地方官员,均实行“密折”制度。每本密折几乎都有皇帝的朱笔批语,称为“朱批谕旨”,被批过的密折则称为“朱批奏折”。

奏折作为正式公文的名称起于顺治年间,那时君臣间的言路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题本”,凡是弹劾、钱粮、兵马、捕盗、刑名之事,就用题本,并加盖公印;另一种为“奏本”,凡是到任、升转、代属官谢恩、讲述本身私事的,皆用奏本,不用盖章。

题本和奏本在手续上都十分麻烦,拿题本来说,它规定字体要用宋体,还要有摘要和副本,要先拿给内阁审核,再由通政司上交到皇帝手中。皇帝看完后,又规定要用满汉两种文字来誊写,再经程序才下发到官员手中。如果遇上急事,不仅误事,而且过目的人太多,很容易泄密。

但密折就不一样了,它在程序上没那么繁琐,内阁、通政司都管不着,而且书写自由,也不用提要、副本这些东西,写好了直接“上达天听”,由皇帝亲自拆,保密度很高,可谓是君臣互动的一条快捷通道,简化了中国历史上文官政治的那套繁文缛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那么,雍正朝的密折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呢?

密折制的运行机制

既然是密折,保密性自然是第一位的,雍正特别要求具折人,“密之一字,最为紧要,不可令一人知之”。也就是说,密折内容只有君臣二人知晓,除非皇帝有特别指令,要求告知某有关人员时,方可令第三者阅读,或转传谕旨。

但是,雍正初年,密折还达不到这种保密效果。当时的封疆大吏在京城多半都有亲属或亲信,不论在上折前还是在收到朱批奏折后,他们都会拆看,以便发现其中有无不妥,并早作应对之策。

这种偷拆密折的事,雍正后来还是知道了,于是采取了更为严密的办法:

其一,奏折人在收到朱批谕旨后的一定时期后,原折及朱批都会被回收至宫中保存,奏折人不得留底,也不能将其中内容作为题本上奏。

其二,为了保险,每本密折还配上了“保险箱”,称为“奏匣”,配有锁玥,钥匙有两把,一把在皇帝手中,另一把在具奏官手中。不是奏匣包装的密折,一律不接收,如果奏匣丢了,可以相互借用,但没人敢仿制,因为奏匣的尺寸、颜色、装裱、锁样,都有着严格标准。

其三,接收和发还密折有奏事处处理,督抚的折子直送乾清门,交内奏太监呈皇帝;京师内的各类密折由内奏事处接收和发还;其他地方官或外任官的奏折由外奏事处接收和发还。负责接收和发还的内外奏事处的官吏,一般都是雍正的亲信,比如怡亲王允祥、尚书隆科多、大学士张廷玉等人。

其四,所有密折都是雍正本人亲自阅看,然后写朱批,从不假手于人。如果有些事情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先把折子压一压,待有了成熟意见再批发下去。

雍正一天要批二三十件至五六十件密折不等,密折内容也宽泛化,有涉及官员的取舍,也有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对于密折用纸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陈奏性质的密折用素纸,即白纸;大丧时使用的密折为白绫面的白纸;请安或推荐他人为官的密折则用黄绫面的黄纸。这样一来,雍正一看到纸质就在体知道密折所奏内容了。

而且对于密折的套封,也就是外包装也有着严格的尺寸规定,比如请安折的套封,外要用云龙黄绫,内用黄粉笺裱,长6.4寸,宽3.1寸,上下页面距离为0.5寸。

以上就是密折制度的大致运行机制,那么,这套制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密折制的作用

封建君主制时代,皇帝深居皇宫,与外界联系少,如何知晓大臣没有二心,如何洞察民情,历代统治者无不广布耳目眼线,明代的锦衣卫、东西厂都有这种作用,密折制度也差不多。

如果用雍正的话来说,密折的作用有两点:

其一,上下级通情,以便合理施政;

其二,启示臣工,以利其从政。

简单总结,就是有利他直接处理事务,强化其专断权力,同时,利用君臣间的信任,也可以起到笼络朝臣的作用,并使得官吏之间互相监督,达到控制各级官吏的效果。

上级可以用它来监督下级,下级也可能用它来密参上司,即使互不统辖的官员之间也可进行相互纠察。

总之,密折算是君臣之间一种相对便捷的联系方式,皇帝根据下属提供的相关信息,做出决策后再马上下达给请奏者,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雍正通过密折制实现了对百官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权威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