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集团盘踞台湾多年,康熙是如何收复的?多角度围攻不留死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康熙海禁政策 郑氏集团盘踞台湾多年,康熙是如何收复的?多角度围攻不留死角

郑氏集团盘踞台湾多年,康熙是如何收复的?多角度围攻不留死角

2023-10-31 08: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收复台湾有两次,

第一次是郑成功以明朝的名义,从荷兰殖民者手里,夺回了台湾的控制权,这也是大多数人认可的真正收复台湾的事件。

第二次是康熙皇帝在清朝平定天下的基础上,以大一统清朝的名义,灭亡郑氏集团,从而收复了台湾。对这次收复台湾,褒贬不一,因为这涉及到明清两朝的正朔问题。

从汉人士族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打心眼里支持明朝的。可惜康熙统治时期,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坟头上,早就长满青草了。

因此从大一统王朝的角度来说,康熙收复台湾,也算是人心所向。毕竟郑氏集团实力太弱,弱肉强食是自古以来的道理。那么,康熙收复台湾,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第一,水师比不上郑氏集团。

郑氏集团真正起家的人,其实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这位老兄是昔日盘踞在东南亚的著名海盗头子。他手里有三千多条战船,超过20万人跟着他讨饭吃。

就问你当时天下还有第二个在海上实力超过他的人吗?我看是没有了吧?因此郑芝龙投降明朝以后,便能得到福建总兵的高官。

因此郑氏集团就是靠水师力量起家的,到了郑成功这一代,虽然郑氏集团分裂出了一部分人,但是实力尚存。此后郑成功自己也发展了不少力量。

到了郑经这一代,郑氏集团又发生了内乱,再次分出去一部分人,可郑经还是继承了郑成功留下的家底。

反观清朝,那是在马背上打天下的主。让他们用骑兵冲杀,在当时几乎天下无敌。可让他们在水上作战,对不起,这也不会啊!

第二,郑氏集团的财政资源丰厚。

这是康熙所料想不到的,由于郑氏集团常年在海上贸易,所以他们压根就不缺钱。他们完全可以从日本、东南亚,甚至荷兰等地获得源源不断的贸易资源。

因此就算康熙打算从经济上遏制郑氏集团,依旧无法阻止他们蓬勃发展的经济。况且郑氏集团的战船较多,要想从他们的海上地盘经过,还得缴纳一定的过路费,就连荷兰的贸易船只也得乖乖照办,这也是一项可观的贸易收入。

第三,民族情结的干扰。

说到底,郑氏集团那也是汉人,而清朝所统治的中原地区,绝大多数人都是汉人。这些汉人是怀念过去那个明朝的,至少从剃发易服以后,便开始怀念了。

这么一来,郑氏集团便成为了最后一个汉人集团,这是天下汉人都翘首以盼的。因此在处理郑氏集团的时候,康熙必须要小心。

如果一着不慎,再引起什么民族暴动,那康熙的小日子可就算过到头了。他最担心的就是郑氏集团利用民族情结拉仇恨,舆论一旦倒向他们,那大局可就不好控制了。

正是以上三个问题的干扰,使得清朝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复台湾。清廷也曾经做过多次招降的行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是必须要动手的了。那么康熙是怎么迎难而上的呢?

一、康熙招揽了一批郑氏集团的旧部。

郑氏集团这么大,也绝对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当初郑芝龙在的时候,大家都还算客气。但是伴随着郑芝龙投降清廷,结果被杀,郑氏集团可就矛盾重重了。

第一个和郑成功闹掰了的,就是郑芝龙的从子郑彩。当时郑成功不愿接受鲁监国,而郑彩、郑联哥俩却支持鲁监国。因此双方大打出手。结果郑彩的部队被郑成功所吞并。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就是郑成功诛杀了施琅全家,导致施琅愤然投奔了清朝,自此和郑氏集团分道扬镳。

施琅是郑芝龙手下的猛将,非常善于水战。康熙这边正愁没有懂海战的人,这回好了,施琅一来,立刻解决了这个麻烦。

此后施琅在平定台湾的问题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可以说平定台湾的战役,是施琅直接指挥的。

二、康熙对台湾的经济,采取四面围剿政策。

首先,当然是从大陆着手,康熙下令迁界禁海。这一政策对福建沿海的老百姓伤害是比较大的,因为他们必须要搬家到内陆,海边是不准他们居住的。

可福建沿海居民,多是以打鱼为生,让他们不准靠近海边,这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嘛!因此这一政策褒贬不一,但确实起到了隔绝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贸易联系的作用。

其次,康熙下令,清朝开始和日本进行贸易往来。失去大陆这棵摇钱树以后,台湾最重要的贸易地就是日本。可康熙现在也以更加优厚的条件和日本在长崎进行贸易,以此削减了郑氏集团的大量贸易收入。

没有钱,再想要让大家给你卖命,这恐怕就不行了吧?因此时间一长,康熙就知道,收复台湾的机会来了。

三、以汉治汉,收复台湾的,基本都是汉人。

首先向康熙提出建议,收复台湾的大臣便是福建著名的大才子李光地。也正是李光地推荐了施琅,这才让这位水师名将,在清朝蛰伏多年后,得以重新被启用。

此外当时的福建总督姚启圣,也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他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因此得到了如此重要的职位。而姚启圣则成为了施琅海军最有力的后援力量,所有供给都需要姚启圣来置办。

施琅自然是不用提了,他也是汉人。虽说常年跟着郑芝龙在海上混,可人家老家是福建泉州晋江的。

除此之外,施琅和姚启圣手底下的那些兵勇,大部分也都是启用了当地的汉人士兵,因此这一战,纯粹就是以汉人攻克汉人之战,因此民族情节的干扰也就荡然无存了。

四、施琅收复台湾的计划十分周密。

别以为施琅善于水战,就一定能打赢了。毕竟对面也是善于水战的主,因此这场大战其实异常凶险。

比如说镇守澎湖列岛的刘国轩,其实也是一员猛将。施琅带着3万大军,300多艘大船出击的时候,与刘国轩部打了7天7夜,这才击败对方。

所以说,在攻克台湾的时候,清廷是做出严密部署的。施琅当时兵分四路:

第一路由施琅自己亲自带着主力部队,猛攻郑氏集团的主力所在地娘妈宫。

第二路由总兵陈蟒带领,从东线澎湖港口,攻入鸡笼屿,达成目的后配合施琅夹攻娘妈宫。

第三路由董义带领从西线进入牛心湾,牵制西边的郑氏集团部队。

第四路是预备队,共有80只战船,跟在主力后面,随时补充主力力量。

由于准备充分,所以施琅大军先扫清了外围的力量,后又攻占了澎湖列岛。直到刘国轩战败,郑氏集团损失了1.7万人,其中俘虏就有5000人。

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以后,施琅秉持着康熙剿抚并用的方针,再次招降郑克塽。这个时候刘国轩也意识到了清军水师的厉害,也劝说郑克塽投降。

因此最终郑克塽无奈选择了投降,施琅上了岸以后,为了稳定军心,放弃了报仇的想法,而是主动前去祭拜郑成功的庙宇。要知道,郑成功可是杀害他全家的人,可见,这一招立马就让台湾那帮人没脾气了。

总结:布置周密,便可果断出击。

武力或许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是统一绝对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如果当初康熙迟疑数十年没有这一计划的话,那么台湾问题将会遗留给后人。

到时候郑氏集团的水师可能更加强大了,也想出了如何发展经济的新方法,同时再利用民族情结来干扰大陆人心,你说这可咋整呢?

所以说拖延症要不得,决不能把麻烦留给后来人。只要有周密的部署,外加妥善的善后安排,完全可以将统一大业提上议程。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