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康熙历史简介100字内容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简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据《日下旧闻考》所载,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圆明”取恪守圆通中庸,聪明睿智之意。

  清雍正帝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在赐园的南面修建宫廷区,严格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宫门,还有左右外朝房和内阁各府各衙门的值房,成为皇帝在圆明园“避喧听政”的主要建筑群;第二部分,将原赐园向北、东、西三面拓展,构建曲水岛渚,增设亭榭楼阁,这部分构成了后来乾隆帝御题“四十景”的主体。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围配置的建筑组群。

  清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将长春园和绮春园并入,“?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期间,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至清道光时期,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在清皇室150多年的创建和营造下,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抢掠,并火烧三山五园,虽然,清同治帝欲修复,但终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汇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在鼎盛时期,圆明园的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建筑形制千变万化,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形象地描述: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为“禹贡九州”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

  圆明园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名蓬莱洲。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

  圆明园,乾隆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的园林杰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都不愧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