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观念论与先验实在论之争(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康德的物自体是什么意思 先验观念论与先验实在论之争(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书评

先验观念论与先验实在论之争(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书评

2024-07-10 0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康德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先验观念论(先验观念论:让对象符合我们人类知识的预设,但人类知性不能够逾越经验(感性)的范围,我们也不能够认识到物自体是什么,物自体是未知数x)”。如果,对这一概念进行反驳,那么康德哲学整个大厦就会倒塌。作者主要在捍卫康德“先验观念论”,认为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主要是在反对康德之前哲学家们的“先验实在论(我们能够认识到事物本身是什么,把现象当成了物自体本身)”。“先验实在论”导致了人类陷入了先验幻相和二律背反之中,就好比把水中的筷子,当成了筷子本身的样子。 人类只有通过康德的“先验观念论”,限制理性的范围,不让理性逾越出感性所提供质料之外,并通过想象力和判断把感性所提供的质料加以综合,行成范畴,才能够避免人类陷入到幻相之中。但是,人类的理性被幻相欺骗是不可避免的,运用“先验观念论”这个工具,限制人类的理性,使理性只是为了给知性提供一个帮助。这样人类才能够不被幻相所诱惑到。 “先验实在论”还会使人类陷入到二律背反之中,如正题“人是受因果关系束缚的”和反题“人是自由自在的”这一组二律背反,叔本华和后世大多数哲学家都认为康德在支持反题,其实康德是运用“先验观念论”否定二者的命题,并认为二者的命题是无效的(比如有的东西是甜的,有的东西是咸的。那石头是没有味道的,从而这个两个命题都无法言说石头。)这两个相反的命题,都无法去言说所有事物。因此,通过先验观念论以否定命题无效性,来解决二律背反。 康德把所有不同于自己理论的哲学家们都打上了“先验实在论”的标签,以“先验实在论”为靶子,对“先验实在论”予以批判。莱布尼茨就是“先验实在论者”,通过把现象理智化,把现象独立于时间和空间,把现象当作物自体本身,我们认识到的事物就是事物本身。洛克认为名义本质和实体本质,认为人只能认识名义上的事物,而无法认识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有通过神才能够认识,借助神,人得以认识万物。斯宾诺莎也是认为人是神的样式,人借助于神,认识到的事物,就是事物本身,直观知识才是对一切事物本质属性的直接认识。 受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早期康德也是“先验实在论”者,并认为人借助于神,可以认识到事物本身,物自体本身是什么。在中期的时候,康德从形而上学的独断论中醒来(康德原话),认为人并不能够超过感性经验的范围,人也不能够认识到事物本身是什么。妄想认识到物自体是什么,必然会陷于先验幻相和二律背反之中,无法解脱出来。只有先验观念论所采取的曲行的认识条件和边界,才能够使人类避免陷入到先验幻相的诱惑当中。 同样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正在思考这一点是不能够被质疑的得出我们关于事物的实存,就能够认识到事物本身是什么,也被康德的“先验观念论”所拒斥,康德认为我思是空洞的,没有任何的感性的质料提供给我思,那么我思并没有什么内容,也就没有办法去规定事物的存在。只有“时间”这一先验感性直观的形式,所提供给“我思”的质料,让“时间”充当认识事物的中介,我们才能够认识到事物是什么,才能够规定事物。这一点,德勒兹在《康德的批判哲学》里有提到。 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被后世哲学家们认为人类对于自在之物既然不能把我们知性概念中的任何一个应用于其上,那么这个表象对我们来说毕竟还仍然是空洞的,除了用来标志我们感性知识的限度,并留下一个我们既不能用可能经验也不能用纯粹知性去填充的空间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就是说“先验观念论”只能消极的使用,只不过是用来限制我们人类的界限,不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本身,我们还是无法“脱离了时间和空间之外的事物”。这恰恰是康德要告诉我们的,也是维特根斯坦告诉我们的,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人类理性只能保持沉默,不被先验幻相所诱惑,不陷入到二律背反之中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像康德的反对者们一样拒斥康德的“先验观念论”,不接受“人类不能认识物自体”这一概念,那么康德整个哲学大厦也将崩塌。 康德的哲学必须借助“时间”和“空间”,这一先验感性直观的形式,所提供的质料。并通过想象力和判断力加以综合,形成范畴。人类运用这些先验图型去判断事物是什么,来认识事物,对事物以加工处理。这种曲行论,才能够使我们避免先验幻相和从二律背反的泥沼中解脱出来。但是,我们不能把“先验观念论”视为同“先验实在论”一样的形而上学,必须把“先验观念论”视为元哲学,而不是一阶哲学。“先验观念论”毕竟是工具,在工具基础上建立“未来形而上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