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度数和价格有关系吗 专业观点

专业观点

2024-06-29 0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什么会说“孩子眼轴正常值”没有意义呢?

今天,就让我从三个方面,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01

眼轴随个体差异而不同

不适合一刀切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关注「眼轴长度」,让我们快速复习一下:

「眼轴」是衡量眼球体积大小的一个指标,眼轴越长表示眼球体积越大,眼球壁越薄,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都会变薄。

一个成年人,正常的眼轴在23.5mm左右。

当眼轴长度大于26.5mm时,眼底病的并发症会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孩子「近视度数」与「眼轴长度」进行了关联,尤其是在近视防控领域,总会提到「眼轴回退」会使得「近视度数」降低。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入在「眼轴长度」上,并希望能够有个“标准值”参考,来确认孩子眼轴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是否有可能近视,甚至希望通过「眼轴长度」换算出近视多少度等等。

但我想说,这样的想法,不太靠谱。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轴长多少,其实是根据个人的生长发育情况来决定的,有着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而屈光发育情况,更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差异会更明显,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去框起来供大家参考。

而在现实中,眼轴的具体数值,跟孩子的角膜曲率也相关联。

对于角膜曲率比较平的孩子来说,眼轴天生就比同龄其他孩子更长一些,但“长”并不代表,就一定度数比别人高,或者更容易近视。

我昨天就碰见了一个小患者,眼轴才21.3mm,但角膜曲率特别高,已经48朝上了,他的眼睛并没有什么疾病,就是天生如此,而目前已出现了轻度近视。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这类眼轴短、曲率高的孩子,我们通常会认为孩子度数不高,甚至是远视,但这时也需要再排除一个可能,即孩子可能会有“圆锥角膜”的问题,因为确实曲率比较高,会存在异常可能,对于这类孩子,在确诊近视与否前,一定要先做角膜检查。

如果纯粹按照参考「标准表格」为方法,很可能家长“认为”孩子近视时,度数已经非常高了。

02

“标准数值 ” 浮动空间大

参考价值不大

这些年,经常有家长和同行来提问,希望能够有一个标准值做参考。

比如说,我的孩子是几岁,我们就可以查个表,然后对照着表格数据,看看他眼轴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再看看每年增长的量是不是也正常,就作为近视防控的参考了。

我很理解家长们,希望有一个具体的指导数值的原因和心情。

但这样的方法,我们并不推荐。

上面这两个表格,我在2年前就看到过了。

刚看到时,我内心也是充满了佩服和激动,心想:

“哇哇哇这个东西好啊!怎么有人能搞的出来。”

于是,我拿着这些表格数据去做了仔细研究。

结果我发现,这份表格是上个世纪的内容。

我们目前用来测量眼轴的光学仪器和技术,是这几年才出来的。

而对于小小孩来说,要盯着一个地方,才能检测出眼轴的具体数值,这操作本身就非常的难,别说一两岁的宝宝,4岁之前的孩子,几乎都不可能被测准。

所以,这些表格里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呢?真的靠谱吗?

对此,我是非常存疑的。

但本着研究证伪的信念,我还是认真核对了每个年龄段的数据。

结果我发现,这里面的每组数据,浮动的数值差空间都很大。

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随便找个年龄段,都会发现,它的区间差值大部分都超过了3mm,这种浮动差值,就好像说一个成人身高从1.5米-2.5米都是正常的。

那这个数值,还有什么参考意义呢?!

就上面这两个表格所对应的值差来说,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囊括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在“正常范围”内,和孩子近视度数增长快不快,并不能划等号。

我们在做近视控制时,一直强调孩子的“年增长量”,即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一年长了多少,这才是孩子度数增长的准确幅度,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增长值是否落在了大数据正常范围内,来判断孩子还有多久会近视,或者近视增长快不快。

度数增长的“快”还是“慢”,不能跟别人比,一定要跟自己比,这才是近视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所以,单纯以表格数值去判断孩子的眼轴增长幅度,有时反而会误导一些家长,自认为孩子在“正常值”以内,而错过了近视控制的黄金时间。

不仅如此,这些表格里所谓的“正常值”,还很可能误导家长们把正常值以外的情况,都理解成“非正常值”或“异常情况”。

我上面一再强调,每个孩子的眼轴由于个体差异,天生就会有不同。

一些孩子可能天生就是角膜曲率平、眼轴长,难道他们就不正常吗?

事实上,他们的眼睛并没有任何疾病,甚至没有近视,只是眼球生出来就长这样,虽然组合结果比较特殊,但它仍然是个正常的眼球。

综上,我会认为,这个表格真的没有什么参考意义或者价值,也不推荐参考。

03

判断近视与否

验光是唯一办法

在我的后台,已经不止一次,收到过家长的提问,希望了解如何用眼轴换算近视度数,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很多家长认为测量了眼轴和角膜曲率,医生就可以估计出孩子的近视度数来,但这其实是很难的。

或者说,这样的判断其实是不准确的。

我们眼睛的总屈光度是由一系列屈光组织参数决定的,包括:

框架镜(验光结果)后顶点屈光度、角膜顶点屈光度、眼球第一主平面屈光度、角膜屈光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玻璃体腔深度、晶状体屈光度、房水折射率、玻璃体折射率、晶状体折射率、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后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前表面到晶状体第一主平面距离、晶状体后表面到晶状体第二主平面距离……等等。

当忽略一些生理性常量和细微差异的影响,进行以下简化,可以是:

由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度和晶状体位置、眼轴长度决定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孩子的屈光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眼轴(注意是“约等于”,≈,不是等于)。

在这个公式中,如果我们只有角膜曲率和眼轴的测量结果(而没有晶状体的测量结果),这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由于近视度数(屈光度)和晶状体屈光度都是变量,所以这道“题”依然是解不出来的。

这也就比较好地回答了家长的问题:

为什么当测量了角膜曲率和眼轴,还是需要验光。

事实上,孩子近视不近视,度数究竟多少,验光是唯一的办法。

对于小一些、调节力比较强的孩子,不仅要做小瞳验光,还需要做扩瞳验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数值。

单单想通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就换算出实际的度数,其实并行不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一再强调,对于孩子的近视监控,最好的办法,是为他们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保持定期的眼睛检查,了解他们的眼轴生长情况,而不是盲目地与大数据进行一个对比。

对于眼轴的控制,在之前的视频里,我也有提到过,如果希望了解,可以戳视频复习。

看完视频,你应该已经发现了,我们所建议的:

还没近视的孩子每年增加的量在0.22mm内,已经近视的孩子在0.33mm内,都是增长不算快速的表现。

而这两个数值,其实都远远小于上面两个表格里的眼轴正常浮动区间值。

说明:

孩子年龄越小,眼轴增长会越快,所以0.22mm和0.33mm的这个标准,对于不同的年龄的孩子,是可以做一定浮动的。

比如,对于年龄更小的孩子,0.22mm和0.33mm,这个标准还可以再放大一点,即8岁以下的孩子即使年增长超过了0.22mm和0.33mm,也不用太焦虑。

而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那这个值其实就需要缩小一些来看了,比如说,孩子已经14岁以上了,如果每年还长0.22mm和0.33mm,那就是增长比较快,需要加强关注了。

看到这里,我想您应该已经清楚了,为什么我不推荐家长看表格的原因了。

##总结

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发现,在填报一些高考志愿时,会有视力的要求。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了我们,近视防控要从娃娃抓起,在可以干预和改变时,尽早介入,这样才有可能拓宽我们未来的选择面。

而对于近视防控的方法,仅依靠参考「表格数值」,并不可行也不推荐。

因为,任何眼轴都有可能近视也可能不近视。

「眼轴」是了解近视发展的关键数值,但绝对不是唯一数值,更何况上述标准表格中的数值,还不准确,盲目参考完全没有意义。

梅颖,国际近视防控和角膜塑形学会资深会员( FIAOMC),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资深(SIAOA)会员。现任上海美视美景眼科门诊部院长。临床重点:近视和儿童视光学、近视防控。

来源: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

原文名:你想要的「眼轴长度标准」来了!但我不推荐你参考,因为……

眼视光观察值班编辑:李静 总编:张玲

合作、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专业观点 | 梅颖院长:OK镜“离焦量”,真的越大越好吗?

梅颖「你问我答」家长答疑专栏 | 近视防控效果不理想,问题可能出在这里

从理论到实战:梅颖院长浅析全数字化定制的多维度应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