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推进碳达峰,布局废钢产业链机会来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废钢打包机工作过程及原理图解视频 钢铁行业推进碳达峰,布局废钢产业链机会来临

钢铁行业推进碳达峰,布局废钢产业链机会来临

2024-07-09 1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福利贴】军工板块14天涨幅27%,要起飞了吗?还能上车吗? || 白酒股上热搜,透露一个信号!送锦囊妙计!抽茅台酒!

来源:华宝财富魔方

分析师:王合绪   执业证书编号:S0890510120008

研究助理:张锦

研究助理:缪海超

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工信部明确提出2021年通过压缩粗钢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此之后发布《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钢铁工业力争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

在征求意见稿中多处涉及实现碳达峰的路径和举措,从见效时间和可行性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短期将以压缩产量为主、中期将以提升废钢比结构化优为主、长期将以技术创新为主来推进碳达峰。

废钢产业发展迎来政策加码和经济内循环下的资源加速释放支撑。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国内铁金属自给率达45%,废钢资源量3亿吨;整体从国产铁矿和废钢资源量来看,国产铁矿受制于开采成本较高、品位较低、产能投资建设少的影响,预计到2025年国内铁矿供给无法大幅释放增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过去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和耐用品消费上积蓄了大量钢材资源;同时在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周期下,汽车和家电耐用品消费迎来加快更新淘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废钢资源总量将非常充足,尽管自产废钢在减少,废钢铁资源总量仍将不断增加。十四五期间废钢产业发展迎来政策加码和经济内循环下的资源释放支撑,行业高速发展可期。

随着废钢资源加快释放,为提升资源掌控能力和市场集中度,近年各路资本加快对废钢产业布局,尤其是对上游拆解回收和中游加工环节的布局。短期关注资本加速布局、废钢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拉动的相关设备行业及公司,预计投资扩张推动未来四年废钢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20%。长期关注加快布局废钢回收和加工环节、且影响力有进一步提升相关公司。

1. “碳达峰”将是钢铁行业十四五期间面临的主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2020年12月16-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工信部明确2021年通过压缩粗钢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0年12月28-29日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对 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其中在第二项重点工作中提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具体目标力争到2025 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其中绿色低碳目标具体细化为推进产业间耦合发展,构建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区域内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

2. 短期压产量、中期提升废钢比是实现碳达峰的主要路径

钢铁行业能耗总量在2017年阶段性见底后,随着粗钢产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耗在2014年见顶后下降,2018年又上升,2018年全行业消耗62279万吨标煤。由于2019年和2020年暂无发布数据,无法直接判断近两年能耗变化。但从吨钢能耗来看,重点钢厂2019年前5月吨钢能耗同比下降1.25%,2020年前11月同比下降0.1%,基本持平;考虑到2019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8.3%,2020年前11月同比增长5.5%。推算2019年和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还会增加。

压缩产量和提升废钢比是实现能耗总量和强度降低的路径。按照《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目标力争2025年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降低能耗总量可以通过压缩粗钢产量或降低强度实现;强度主要指吨钢能耗,受废钢比、电炉钢占比、非高炉、氢冶金等工艺以及现场管理效率影响。考虑目前阶段氢冶金、非高炉工艺规模很小,企业管理效率相比10年前有较大提升,废钢比对总体吨钢能耗影响较大;这点可以从铁钢比与吨钢能耗的相关性得到印证,2013年以来,铁钢比和吨钢能耗整体呈现同向下行趋势,两者相关性达到0.7315。

总结意见稿中涉及到实现碳达峰的举措,从见效时间来看,可以分为较短、较长、长期三大类。从可行性角度来看,短期压缩产量、维持吨钢能耗强度的可行性较大;中期通过结构优化,提升废钢比、降低吨钢能耗实现可能性较大;长期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现有的工艺技术,降低碳排放须要长期投入。整体来看,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的路径短期将以压缩产量为主、中期将以结构优化为主、长期将以技术创新为主。

3. 废钢产业发展迎来政策加码和经济内循环下的资源释放支撑

3.1. 政策提出到2025年国内铁金属自给率目标

《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资源保障目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铁、锰、铬等矿石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其中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到45%以上,国内年产废钢资源量达到3 亿吨,废钢比达到30%。

铁金属自给包括国产铁矿石、国产废钢两大类资源。2019年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8.44亿吨,国产废钢2.4亿吨,进口铁矿矿石10.7亿吨。以1995-2019年国内铁矿石含铁量与储量平均比值33%作为国产铁矿含铁标准,以进口铁矿石中品位含铁量62%为标准,测算2019年铁金属自给率在43.5%。用铁钢产量推算2020年1-11月废钢消耗量2.13亿吨,国产铁矿石原矿产量7.89亿吨,进口铁矿石10.73亿吨,以此测算2020年1-11月铁金属自给率在40.8%,2018年以来的三年铁金属自给率平均值为41.7%。整体来看与45%的目标还有差距。2019年,我国废钢消耗量为2.16亿吨,废钢比为21.7%,与目标值30%仍存在较大差距。

3.2. 铁矿受制于国内自然资源状况,难以成为提升铁金属自给率的重要支撑点

中国铁矿石储量全球位居第四。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19年中国铁矿石原矿储量200亿吨,其中含铁量69亿吨,铁矿石原矿储量占全球比重12%,排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之后,位居第四位。

中国铁矿石品位整体较低为34%。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铁矿石原矿储量和总含铁量数据来推算2019年国内铁矿石品位为34%,全球铁矿石品位47.6%;整体来看,国内铁矿石品位较低,大幅低于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重要铁矿供给国。

相比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矿山,国内铁矿开采成本较高。从国内铁矿类上市公司披露的成本数据来看,2018年海南矿业是303元/吨,金岭矿业是491元/吨,宏达矿业是482元/吨;2019年三家企业分别是345元/吨、570元/吨、584元/吨。同期2018年FMG、力拓、BHP、VALE四大矿成本分别是85元/吨,88元/吨、93元/吨、102元/吨;2019年分别是89元/吨、100元/吨、93元/吨、94元/吨。整体来看,相比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矿山,国内铁矿开采成本较高。

近五年国内矿山固定资产投资较低,未来产能没有大幅增加的基础。2016年以来,国内矿山行业前期受价格低迷,后期受环保趋严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整体维持在较低水平,2019年完成投资809亿元,只有高峰时期2014年的一半;2020年1-11月完成约721亿元,全年预计负增长;整体来看,近5年矿山投资的缩减,未来产能没有大幅增加的基础,对后续国内铁矿的供给形成一定制约。

整体来看,尽管国内铁矿储量并不低,但受制于开采成本较高、品位较低、产能投资建设少的影响,预计到2025年国内铁矿供给无法大幅释放增量,难以成为提升铁金属自给率的重要支撑点。

3.3. 充足的钢铁积蓄量是开发社会废钢资源的基础条件

废钢铁(简称废钢)是现代钢铁工业主要的不可缺少的铁素原料,也是唯一可以大量替代铁矿石的原料,是节能载能的再生资源。与用铁矿石生产1吨钢相比,用废钢铁生产1吨钢:可节约铁矿石1.6吨,减少350公斤标准煤,减少1.4吨CO2的排放,减少3吨固体废物的排放,具有较大环保、低耗价值。

废钢主要来自钢企自产和社会采购两个途径,其中社会采购又包括加工废钢、折旧废钢。

自产废钢:指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钢厂内部产生的废钢,约占粗钢产量的4%。但随着钢厂工艺技术的提升,自产废钢在全部废钢供给的占比逐步下降。

加工废钢:指制造加工工业对钢铁产品进行机械加工时产生的废钢,长材加工约产生6%的废钢,其它产品约产生20%。

折旧废钢:指各种钢铁制品使用一定年限后报废形成的废钢。

2017年受国内打击地条钢的影响,大量社会废钢转向正规渠道,钢企社会废钢来源大幅增长。根据中国废钢协会秘书长李树斌公布的数据,2019年钢企社会采购废钢2亿吨,占资源总量的83.3%;钢企自产废钢0.4亿吨,占资源总量的16.7%。整体来看,社会废钢占比逐步攀升,自产废钢占比下降趋稳,未来社会废钢占比还将会攀升。

自产废钢总量和占比逐步下行。随着钢厂工艺技术的进步,成材率、收得率、合格率等指标不断提升,自产废钢占比不断降低,据废钢协会估计,2019年自产废钢量为4000万吨,占粗钢的比重为4%。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粗钢产量未来将企稳、将进入平台期,自产废钢总量将逐步减少。

到2025年国内钢铁积蓄量达到120亿吨,社会废钢基础资源很充足。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过去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和耐用品消费上积蓄了大量钢铁资源;截止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65亿辆;从2009年开始国内汽车销量突破1千万辆,按照汽车报废年限10-20年,2020年前后汽车报废将进入高速成长;截止2019年,国内洗衣机百户达到96台、冰箱百户达到101台、空调百户达到115.6台,从2011年开始冰箱和洗衣机销量整体趋稳,空调销量持续增长,按照家电产品5-10年的报废年限,目前三大家电产生的废钢资源稳步增加。根据中国工程院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预测,2025年我国钢铁积蓄量将达到120亿吨,2030年将达到130-135亿吨。巨大的钢铁积蓄量是开发社会废钢资源的基础。

3.4. 经济内循环下促销费政策加速废钢资源释放

经济内循环发展阶段,存量更新促进消费推动钢制耐用品淘汰增加。近几年来,国内颁布多条以旧换新、淘汰更新促进消费的政策;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转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阶段,居民对大宗性耐用消费品的存量更新需求增加,围绕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获得政策支持较多,支持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将是促消费的政策着力点之一,大量淘汰的钢制耐用消费品将转变成可再生性金属资源。

围绕废钢回收的政策不断加码,促进资源加速释放。作为社会废钢来源的主要渠道汽车拆解,过去由于盈利低、政策门槛高,导致每年进入正规拆解回收渠道的车辆少,一些应该报废的汽车通过非法途径流向二手车市场,产生的废钢资源量也少。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2020年9月1日《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新《办法》取消了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的数量控制,降低了行业门槛,取消收购价格管制,鼓励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新规在降低了门槛的同时,打开了拆解企业的盈利空间,激活汽车拆解回收产业活力,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市场潜力得到激发;未来更多的淘汰车辆将进入合规的报废渠道,行业规模将会大幅增加,加速促进废钢资源释放。

整体从国产铁矿和废钢资源量来看,国产铁矿受制于开采成本较高、品位较低、产能投资建设少的影响,预计到2025年国内铁矿供给无法大幅释放增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过去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和耐用品消费上积蓄了大量钢材资源;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内循环为主的阶段,汽车和家电耐用品消费迎来加快更新淘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废钢资源总量将非常充足,尽管自产废钢在减少,废钢铁资源总量仍将不断增加。十四五期间废钢产业发展迎来政策加码和经济内循环下的资源释放支撑,行业高速发展可期。

假设十四五期间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进入平台区,粗钢产量维持在10亿吨左右,国产铁矿原矿产量与2019年相当,维持在84000万吨左右;相关指标参考中钢协发布的数据:转炉钢的钢铁料耗1.062,电炉钢的金属料耗1.11,连铸钢坯收得率98.16%,连铸钢坯合格率99.76%。3亿吨废钢资源量完全能满足电炉钢占比15%到20%期间的铁金属自给率要求,以2019年社会废钢资源2亿吨,测算到2025年废钢产业复合增速将达到8%。

4. 废钢资源加速释放带来布局产业链投资机会

废钢产业链包括回收、加工、贸易三道环节。首先由回收环节完成废钢铁原料的收集,然后由加工企业按照国家《废钢铁标准》经废钢加工生产线进行分选、净化和加工生产出各种废钢铁产品,再通过废钢贸易商将废钢产品销售或配送给钢铁企业回炉炼钢。

废钢回收环节:普钢废钢回收市场准入门槛低、集中度非常低。汽车、船舶回收有较高准入和技术门槛。

目前我国废钢回收参与者主要分为三个类别:个体、普通废钢回收公司、专业化废钢回收公司。个体废钢回收主要从社会上收集含钢废弃物品,销售给普通废钢回收公司或废钢加工公司。普通废钢回收公司主要以中国供销再生体系企业为主,通过向个体或企业收购加工废钢实现回收。专业化废钢回收公司主要以汽车和船舶拆解回收企业为主,必须有资质才能进行收集和处理。

普钢废钢回收市场准入门槛低、集中度非常低。根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会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于2016年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个体从业人员以“40、50”人员、残疾人、农民工为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多采取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方式、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生产工艺门槛低、增值水平低、同质化现象明显。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10-20%,小企业仍有相当数量,小、散、差的特点明显,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差。

汽车、船舶回收有较高的准入和技术门槛。2019年4月22日国务院公布新版《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申请资质认定的企业应当书面向拆解经营场地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通过商务部“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应用服务”系统提出申请;同时对企业的场地、设施设备、存储、拆解技术规范,环保和固体废物处置以及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要求;截止2019年6月,商务部公布全国汽车报废拆解回收企业数732家。2011年3月交通发布的《船舶定点拆解管理办法》要求船舶拆解单位符合安全与环保拆船国际公约,同时要求具备环保、设备、人员、场地要求。整体来看,汽车、船舶回收具有较高的准入和技术门槛。

废钢加工:废钢加工环节存在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且有政策鼓励。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12月29日发布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修订版,该《准入条件》从布局和建设、规模、工艺和装备、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9方面对从事废钢加工的企业提出硬性要求。旨在加强废钢铁加工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截止2020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八批准入名单,目前共有496家企业,分布在除西藏的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

2015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财税(2015)78号文,对于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销售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30%的优惠。这对废钢铁回收加工企业规范化发展和废钢资源流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以行政手段抬高了废钢加工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国家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废钢加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规范化、大型化已确立为废钢回收和加工企业发展方向。

废钢贸易:废钢贸易环节没有政策门槛,但存在一定的客户资源门槛。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制造技术的发展,能够嫁接信息化手段、为钢厂提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废钢贸易企业将成为产业链的赢家。

目前废钢产业盈利主要来自于税费返还。由于废钢产业的特殊性,上游资源来源于个人,无法开具增值税票,导致废钢产业链上、尤其是加工环节的企业没有进税项。为此,财政部在2015年发布了财税(2015)78号文,对于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销售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30%的优惠。再加上部分省份返还部分地方留存税,整体来看废钢产业链整体盈利来自税费返还。

为提升资源掌控能力和市场集中度,资本加快对废钢产业的布局。近年葛洲坝、国投矿业、中节能、欧冶链金等央企,以及格林美、浙商中拓等上市公司在政策的鼓励下,积极进军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加大投资布局、在部分省份跑马圈地。其中葛洲坝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与湖北兴业、大连环嘉合资组建废钢公司,布局遍及湖北、河南、内蒙、辽宁、江西、安徽等。国投矿业在2014年和2017年与徽商金属、福建嘉亿达合资组建资源回收公司,布局安徽、福建。中节能投资公司于2015年通过收购进军,布局天津、河北。欧冶链金是中国宝武旗下的子公司,2019年由马钢废钢更名,2020年先后加速在江西、辽宁、安徽、上海、重庆的区域布局。再加上中国供销体系的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近年来也不断提升旗下的公司基础能力,越来越多的子公司进入符合废钢加工行业准入名单。整体来看,随着国内废钢资源加速释放,叠加下游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各路资本为提升资源掌控能力和市场集中度,加快对废钢产业的布局。

4.1. 短期关注废钢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拉动的相关设备行业

随着各路资本加快对废钢产业的布局,带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扩张。2012年工信部正式发布《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以来,每年公布一批新增企业名单,截止2020年末共发布八批496家企业。从2013-2020年新增企业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根据葛洲坝绿园科技2019年报披露的信息:2019年公司统计252家获取行业准入资格的企业,年加工能力7000万吨,仅占社会资源总量的1/3。以此推算,每家企业平均加工能力28万吨。未来国内社会废钢资源进一步释放,还需要投资建设更多的废钢加工中心。

投资扩张推动未来4年废钢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20%。废钢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支出项包括房屋建筑、废钢加工设备投资、公辅环保投资;其中废钢处理加工的主要设备是废钢破碎机、剪切机、废钢打包机及辅助设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全国废钢行业加工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21.7亿元,2024年或超过300亿元,复合增速达20%。

由于废钢处理设备规格大、工况恶劣,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和技术壁垒。国内废钢设备企业主要有江苏华宏、湖北力帝、安阳锻压、台湾正合兴等,基本上都是从仿制国外设备起家。2011年-2015年钢铁行业整体低迷,部分中小型废钢设备企业已经退出了市场;近年头部企业通过不断探索市场规律、拓展业务渠道,生产规模、产品线得到进一步拓展,市场影响力得到加强。

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再生资源加工设备的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2月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华宏科技-002645),目前拥有7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纳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华宏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原北京中物博)、苏州华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吉安鑫泰科技有限公司、东海县华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迁安聚力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是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中东回收局(BMR)等副会长单位和常务理事单位。公司一直致力于成为服务全球市场的再生资源加工装备专业制造商和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所生产的各类金属破碎、液压剪切、金属打包、金属压块等设备,各类非金属打包、压缩设备,以及报废汽车拆解设备,应用于再生资源产业的国家循环经济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9年公司再生资源加工设备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

湖北力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天奇股份(股票代码:002009)。公司位于湖北宜昌,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专注于环保装备制造的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系统方案与成套设备综合服务商。公司目前业务涵盖废钢加工、报废汽车拆解、有色金属加工及分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五大板块,涉及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资源回收、环保等重要产业,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业界享有盛誉。未来,湖北力帝将致力于推行环保装备的成套化、智能化、精细化、信息化、环保无害化,推动环保装备行业的发展和升级。2019年公司循环装备业务实现收入4.74亿元。

4.2. 长期关注加快布局废钢回收和加工环节的公司

从废钢回收、加工、贸易配送三环节的竞争格局来看,普通废钢回收环节无市场准入门槛、集中度非常低,竞争很激烈;汽车和造船拆解回收、废钢加工环节都存在一定门槛;贸易环节对客户资源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各路资本加快布局、抢占资源和渠道,整体来看未来头部企业影响力将有进一步提升。

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600068)出资设立的一家环境科技类全资子公司,于 2014 年 11 月 5 日在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注册成立。截止 2019 年底,公司注册资本金 20 亿元人民币。葛洲坝绿园公司旗下有葛洲坝环嘉、葛洲坝兴业、葛洲坝展慈、葛洲坝淮安等多家子公司。业务领域涵盖环保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再生资源利用、固废处置、环保新型材料研发与生产等。经过四年多的发展,葛洲坝绿园公司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前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中国十佳绿色责任企业”。2019年公司废钢业务收入98亿元,葛洲坝绿园公司是全国废钢铁产业联盟的牵头单位,当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5. 投资建议

“碳达峰”是钢铁行业十四五期间面临的主要任务;短期压产量、中期提升废钢比是实现碳达峰的主要路径;目前提升废钢比迎来政策加码和经济内循环下的资源释放支撑。随着废钢资源加快释放,为提升资源掌控能力和市场集中度,近年各路资本加快对废钢产业布局,尤其是对上游拆解回收和中游加工环节的布局。短期关注资本加速布局、废钢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拉动的相关设备行业,预计投资扩张推动未来四年废钢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20%。长期关注加快布局废钢回收和加工环节,影响力将有进一步提升相关公司。

6. 风险提示

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推进碳达峰目标的低于预期;内循环下,促进耐用品消费、以旧换新、加速淘汰政策低于预期;国内废钢供需释放低于预期。

分析师:王合绪  执业证书编号:S0890510120008

研究助理:张锦

研究助理:缪海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钢铁行业 钢 废钢 我要反馈 APP专享直播 上一页下一页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相关新闻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