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内《穿井得一人》精讲精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庞葱与太子 初一课内《穿井得一人》精讲精练

初一课内《穿井得一人》精讲精练

2024-01-08 0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结构助词,的 得一人之使

(五)课文理解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播这件事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2】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

4.分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此处是纠正不实传闻,告诉他人事实真相。强调“不是挖出一个人而是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5.“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6.这则寓言故事中的丁氏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善良、积极进取、但又词不达意的人。

7.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4】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听到这句话并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被宋国国君听到了。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

【练习】

一、重点字词解释:

1.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 2.溉汲________________

3.及其家穿井_________4.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6.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

7.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8.丁氏对曰 ________________

9.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10.不若无闻也________________

二、词语分类归纳:

1.重要虚词

(1)之

①宋之丁氏________________

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________

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

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

⑤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

⑥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

(2)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五、问题梳理:

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或者给你什么启示或者告诉什么道理?)

2.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划线词。

(1)溉汲 (2)穿井

(3)王信之乎 (4)谓魏王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3.选文《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庞葱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传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

二、阅读《为学》,完成4-6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

5.翻译下列语句。

子何恃而往?

6.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三、阅读《郑人买履》,完成7-10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7.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3)宁信度( )

8.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先自度其足。

(3)而置之其坐。

9.《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

四、阅读《郑人逃暑》,完成11-14题

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3)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4)于身。其阴逾(5)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1.解释下列字词。

者( ) 以( ) 从() 及()患(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

1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穿井得一人参考答案】

一、重点字词解释:

1.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2.溉汲(溉汲:打水浇田,汲:从井里取水)3.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4.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5.闻之于宋君(闻:使知道,使听说)6.问之于丁氏:(于:向)7.得一人之使(使:使用,指劳力。)8.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9. 求闻之若此(若此:像这样,如此)10.不若无闻也(不若:不如,比不上)

三、词语分类归纳:

1.重要虚词。

(1)之

①宋之丁氏(助词,的)

②有闻而传之者(代词,这话)

③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④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状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之求闻”)

(2)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委派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听到(这话)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4.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到这件事。

5.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

6.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7.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

四、问题梳理:

1、答: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2.答: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提高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1.(1)打水浇田(2)挖掘,开凿(3)相信(4)对……说

2. (1)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2)如今赵国邯郸距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3.角色:丁氏——由于他的交代不清导致谣言的散播,尽管不是有意,但他的确是谣言的源头;庞葱——深知人言可畏,尤其因为空间距离无法自证清白的谣言的可怕,所以在魏王派他随太子远质邯郸前,防微杜渐的给魏王打了预防针,可惜还是没能改变结局,可谓智者和有远见者。

态度: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但是“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证)精神;魏王——尽管有庞葱的预防针,尽管庞葱已经将谣言的可畏解说得极其到位,但还是“三人成虎”,由此看出他的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

我们:谣言止于智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身素质。

二、阅读《为学》,完成4-6题

4.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凭借

5.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6.对比,立志。

三、阅读《郑人买履》,完成7-10题

7.(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8.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9.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0.而置之其坐(尺子 ) 至之市( 到、往)而忘操之(尺子)

反归取之(尺子)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四、阅读《郑人逃暑》,完成11-14题

11.的人 来 跟随 等到 担心 。

12.又移动卧席,来跟随树阴。

13.死搬教条,不知变通。

14.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学习经典知识,成就大好人生!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各年级学习资料分享“微信”群上线,请添加微信:xuziyue0007 (陈老师),备注申请:“姓名+年级+地区”,邀您入群。

关注视频号,学习更多有用的古诗文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