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的青春有多少种可能,管院青年告诉你答案 |5.4致敬青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府谷县新民镇有多少人口 奋发的青春有多少种可能,管院青年告诉你答案 |5.4致敬青春

奋发的青春有多少种可能,管院青年告诉你答案 |5.4致敬青春

2023-05-05 0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YOUTH DAY

五四青年节特辑

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

浙大管院的青年们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也在不停地思考、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

青春何谓?从踏入管院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与梦想相伴同行;在求学生涯中,他们更是在最美的年华,书写着属于青年的肆意和潇洒......

青春何为?在毕业后,他们担起新时代青年的重任,在乡村挥洒汗水、在边关威武守护、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人生价值......

今天,在“五四”这个青年的节日。我们应该致敬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致敬那些高高在上、又始于平地的梦想;致敬可以平凡却又不甘平凡的人生;致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自己。

致敬/ 甘于奉献的你

在他们踏入管院的那一刻起,

播种和给予的种子就埋藏在心里。

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他们之中,

有人用自己的行动给更多人带来光亮,

用自己的努力给校园、社会带来温暖。

他们之中,

有人置身于助力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

而他们也做出了最勇敢的选择,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最需要需要的地方。

于他们而言,

青春的这一种可能,叫做奉献。

1

基层扶贫,他担起了时代的使命

王尧

管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管院毕业后的他,也确实担起了自己的“使命”,踏上了下乡扶贫的“长征”。

从浙大管理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良好的环境和优渥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的奔赴至陕西省深度贫困村丹凤县阳阴村参与基层扶贫工作。他和同事们将县镇村往返里程缩短了25公里,建起4座便民桥,还实现了道路亮化工程……

阳阴村深藏在秦岭深处。去阳阴村的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然而,险峻的坡陡弯见证了王尧在帮扶路上踏出的坚实脚印,也见证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在每一个岗位上,他们都将脚踏实地、勇于担当。

2

不怕苦,她去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赵一帆(白色旗袍)

赵一帆

管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

20世纪80年代,曾以“苦甲天下”闻名的赫章因农民断粮上了新华社内参,而就是这样一个贫瘠的地方,却成为了一位姑娘义无反顾的选择。这位姑娘就是赵一帆。

赵一帆一直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头脑有创意的青年,毕业的她,选调至中央统战部,并前往在贵州毕节赫章县基层扶贫。在基层挥洒汗水,助力乡村振兴,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在她看来,作为浙大管院青年,有责任、有使命、有义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青春的篇章书写在为祖国添砖加瓦的人生新征程上。

3

“三年273.8小时,她仍在路上”

邵姝钧 (第一排左一)

邵姝钧

管院2020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入校近三年,她积极参加了近20项志愿活动,累计志愿者小时数达273.8小时。从校内到校外,从“冬衣募捐”到西湖游客引导再到对外支教,获评五星级志愿者的邵姝钧始终恪尽职守、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她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有关支教的教学案例、各种资料和总结笔记,她希望能做准备的准备,完成最完满的支教工作。而这个本子,也将继续记录下她永不停歇的脚步。

4

她相信奉献可以让世界多一份美好

马靖媛(左一)

马靖媛

管院2020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在她看来,志愿者是奉献的代名词,而奉献可以让这世界多一份善意与美好。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马靖媛开启了人生第一次的志愿者经历。她相继担任乌鲁木齐校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冬衣募捐志愿者、导医台志愿者、人口普查信息志愿者、浙大管院各项活动志愿者、五四庆典礼仪志愿者......如今,来自西部的她还参与了公益支教活动,对接的是正好是新疆的孩子,她希望自己能给西部的孩子们带来一份力量,一份温暖,一份希望。

正如她一直以来的坚持,保持微笑,用一捧炽热鲜活的血,将一颗星的光明点亮。

5

建设“绿色浙江”,他使命必达

忻皓 (中)

忻皓

管院2017级创业管理博士生

他有很多身份,浙江首家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创始人、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者、也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

作为一位有着2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忻皓坚持成为“两山”理念的实践者、传播者。二十年来,他带领绿色浙江为浙江环境治理灭污染、助决策、添人手、创机制,实现了持之于恒、使命必达。

他说:“在浙大管院多我得到了新沉淀、焕发新青春。我期待成为青年社会创业的引领者,影响更多浙大学子立志做将来的领袖、选择从事社会创业——这也是我今天的使命。”

6

他在奉献中,收获幸福

汪浩(中)

汪浩

管院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

截止目前,汪浩的志愿者小时数已近四百小时,这个数字对于他来说无足轻重,但却是他热爱志愿服务的一个侧面证明。对于汪浩来说,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帮助他人,更是一个自我成长、收获知识与能力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而汪浩也希望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在奉献中,体味快乐,收获幸福。

7

“善行100,这位青年先行”

肖思妤

管院2020级智能财务专业本科生

她曾连续两年获得公益服务标兵,更是作为五星志愿者获得过“善行100”优秀志愿者的称号。“宿舍可回收垃圾分类”,这个可能再在很多人眼中不起眼的事情,却是肖思妤从入学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环保公益服务。

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她的努力既减轻了宿管阿姨的负担,又帮助同学们营造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多项校园公益服务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证明了:新时代的青年,既有拥抱梦想的决心,也有脚踏实地的恒心。

致敬/ 学有所成的你

青春是理智的狂热,是生生不熄的花火,

是步履不停的钻研与前行。

在他们的青春里,

有人拿奖拿到手软、

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不平凡”,

也有人站上讲台,

在科技战线贡献才智......

于他们而言,

青春的这一种可能,是对学术的追求。

1

“竺奖”“十佳”双料得主,

他奔跑在科研前线!

李思涵 (右二)

李思涵

管院2018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

他拿到了浙大学子的”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还被评选为浙江大学第十二届“十佳大学生”,并且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剑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资格。

自带“学霸”光芒的他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不断钻研,硕果累累,同时也不忘记用自己的经验,服务更多的同学;他用自己的行动,将“创新创业”落到实处;他用自己的光芒,影响着身边的所有人。

他奔跑在追逐科研的前线,用一张张证书、一座座奖杯向我们证明,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管院青年做得到!

2

她用一次次蜕变证明,

青年,一切皆有可能!

邵贻玥

管院2019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从刚刚入学时的胆小内敛,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到如今的乐观开朗、自信耀眼,心中满是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力量,并且成为了“竺奖”和“十佳”的双料得主。邵贻玥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属于青年的力量。

科研训练、商赛、学生工作、志愿服务、支教、公益、宣讲党史……在忙碌紧张的学习之余,她兼顾很多的实践与工作,并且样样做得漂亮、做得出彩。

她说“做热爱的事情,就是你的天赋所在。而热爱就是认真去做每一件事。”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意气风发的管院青年邵贻玥,带着积极而阳光的力量,热爱着学习,热爱着工作,也热爱着生活。

3

她在国际讲台上展示中国青年风采

李文 (左一)

李文

管院企业管理博士

在同学和老师们眼中,李文一直是一个聪明好学、思维敏捷而又低调谦逊、努力到“根本停不下来”的女孩。因为只要有空,她就会去“看文献、蹭讲座”,钻研学术、开拓视野,还充分运用管院院提供的一切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2017年,博士还没有毕业的李文接到了一同来自海外的电话,这通电话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李文成功获得了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的正式教职offer。作为一名具备国际视野中国青年,她在国际高校的讲台上发出了来自中国声音,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

4

站上三尺讲台,

她投身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

冯雯

管院企业管理博士

冯雯有着不仅一个身份,她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更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追求“生活与工作平衡”的她,一直将这些身份安排得很好。

在管院读博期间,冯雯就收获了多个论文奖,如2021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首届中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论文优秀奖;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奖等。

从管院毕业后,她成功入职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了一位站上三尺讲台的老师。她不仅实现了自己“以学术为业”的目标、投身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在学术领域尽显风采,也把知识传授给更多青年学生,助力他们追逐梦想、实现梦想。

致敬/ 以创新创业推动社会发展的你

青年是常为新的,

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

而管院的青年们也闯劲十足,

向下扎根,向上拼搏。

他们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

彰显着敢为人先、敢于突破、

勇于创新的精神。

于他们而言,

青春的这一种可能,是勇敢的探索。

1

“基于创新的创业”是他的坚持

钱文鑫

管院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毕业生

钱文鑫曾顶着寒风,四处拜访各家投资机构,也曾遭遇过创业的困惑和迷茫。而他也曾凭借优秀的创业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1年度“三大奖”中得创新创业英才奖。“三大奖”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针对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最大重奖,是对钱文鑫创新创业能力得最好证明。

自创业以来,钱文鑫始终立志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组织管理和资本创新,为推动中国科研进步作出贡献。

他的这份荣誉,也在告诉着更多创业青年:要坚持、要勇敢、要相信自己,坚持“基于创新的创业”,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

他以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服务社会企业

王承超

管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毕业生

35岁,是王承超评选上“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年纪。在荣获这项荣誉的背后,是他年复一年对服务社会创新与创业、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共同富裕的坚定与赤诚。

他致力于“义利并举、赋能公益”的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服务于社会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助力共同富裕,在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和能力构建等方面卓有建树。

王承超说,“这个称号,是对自己‘青年’阶段的一次小结。”他也将继续心怀感恩,让“善行”可持续,让行善者也能成就一个体面的生活。

致敬/ 投笔从戎、心怀家国的你

身逢盛世,责任在肩。

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

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

他们投笔从戎,

用自己的身躯顶起一片天地,

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

于他们而言,

青春的这一种可能,叫做家国情怀。

1

走出象牙塔,她变身“铿锵玫瑰”

杨雪倩

管院2018级财务管理本科生

一次支教经历,让这个优秀的女孩子走出了“象牙塔”巾,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触发了她参军入伍的想法。

作为浙江大学唯一当兵的女生,杨雪倩在她的军旅生活中,总是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作为一名通信兵,杨雪倩在部队开始了她摸爬滚打,苦练“四功”的军旅人生。两年间,杨雪倩始终在话务专业考核中名列前茅,在一百余次大小考核中均获第一。巾帼不让须眉,“四有优秀士兵”荣誉称号、个人嘉奖、“保障尖兵”等荣誉称号是她对自己的证明。

服役期满光荣退伍的杨雪倩回到学校后,也没有忘记军人的作风和自己的初心。作为一名爱国青年,她始终“发挥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当好感情联络员、思想辅导员、政策宣讲员,成为爱国奉献、忠诚担当、奋发有为的积极力量”。

2

他说: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口号

蒋沛文

管院201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

在繁华的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新天地曾有这样一个来自管院的身影,负责每日的巡逻勤务,这个身影的主人就是自管院参军入伍的蒋沛文。

在2020年的一次训练中,蒋沛文亲历了火灾救援现场,在等待救援指令的几分钟里,他深刻的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这位青年士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也对青年的使命和担当有了一次又一次更为深入的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青年展现了自己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3

当兵,是他最不后悔的选择

张盘龙

管院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

手持钢枪,沙场点兵的壮丽人生,并不是人人都能经历的。在张盘龙看来,携笔从戎,投身报国,为祖国人民站过岗、放过哨,这些经历是他一生的财富。

当兵很苦、很累,新兵训练中的每一天都是在辛苦的训练和磨砺中度过的。但是张盘龙却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作为一名青年,参军入伍是自己最不后悔的选择。”

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

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共同前进的一代。”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管院青年必将厚植家国情怀,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

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

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策划/编辑:王婧莼

信息来源:王贞玉、王凯

审核:佟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