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金坛的千年神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庙的对联图 根植金坛的千年神话

根植金坛的千年神话

2024-07-16 08: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它的发源之地,就在金坛区直溪镇境内的董永村。

董永村原名董里,位于金坛区西北部,距金坛城二十公里,近靠道教圣地茅山,并与丹阳市的延陵南边界相毗邻。

历史上,董永村(董里)的地属曾有过多次变更。春秋战国时期,金坛属吴地。秦汉时期,金坛属曲阿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分曲阿县西南地区置延陵县,金坛地域属延陵县。至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置润州府,延陵县属润州。宋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年(758年)又复改丹阳郡为润州,金坛仍隶属润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撤消延陵县,将其上元、孝德两乡划归金坛。至此,孝子董永居住的村庄——董里,由于隶属上元乡而正式进入了金坛县辖。

现董永村由前董溪、后董溪、望仙桥和生达里4个自然村组成,原属金坛区登冠乡,1999年撤乡并入金坛区直溪镇。

董永是一孝子,其卖身葬父而感动仙女下凡相助的传说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最早见的文字记载,是汉代文学家刘向,他根据这段故事写成了《孝子图传赞》。

稍后,到了晋代,著名学者干宝在《搜神记》一卷中又写下了“董永卖身葬父、仙女下凡相助”的故事,虽然语言简朴,但情节已趋完整。

元代郭居敬编绘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卖身葬父”,亦将董永的事迹作了简洁的文字说明:“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永而去。”

宋元时代,随着说书行业的发达,“董永遇仙”的传说在话本中流行。到了明代,经过文人洪梗的采编、整理,将此收入他的《清平山堂话本》

的“雨窗集”中,使之保存了下来。

约在明代嘉靖前后,民间艺人又依据宋元话本《董永遇仙》改编成戏曲《槐荫树》、《织锦记》、《遇仙记》等,将孝子董永的形象搬上了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黄梅戏《天仙配》虽然在剧情上的发展、层次、基调上仍与《董永遇仙记》一脉相承,但已由改编者加入了反封建、反压迫的新思想,从而使“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情节更趋完善。特别是经过戏曲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精心塑造并被拍成电影,董永和七仙女的形象已更加深入人心,流传天下。

金坛直溪董永村原有一座董永庙,庙门口有一副石刻对联:“卖身葬父垂孝德,天遣仙姬陌上迎”,概括了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精华。此庙的确切建造年代已不清,毁于文革后期。据当地的李向荣等老人回忆,他们年轻时曾多次进董永庙里烧过香,庙约有20多平米。其旧址在村后菜地边,并留有董永庙的门槛石。

在董永村的东头有一座方形跨河石桥,名叫“望仙桥”,传说是因董永与七仙女之子“七夕”在此桥上望迎生母而得名。此桥重建于乾隆年间,上世纪80年代被改为平桥,平桥旁数堆由古石拱桥上拆下的巨型麻条石上,“望仙桥”三字清晰可见。其中一块古桥碑被砌在现桥墩下,碑石刻文的内容为《望仙桥重建记》,注明“望仙桥”为乾隆三十七年十月重建,并刻有建造者的名字。董永与七仙女定情的老槐树,在离董永村不远的金坛建昌镇吕坵村,该树已因年古而满目沧桑,至今游人和香客不断。1955年拍摄黄梅戏《天仙配》时,扮演七仙女的著名演员严凤英曾与导演一起来此老槐树下寻根,给当地村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董永传说中的望仙桥遗址

传说中董永与七仙女定情的老槐树在直溪镇吕丘村

金坛与著名道教圣地茅山相连。茅山顶宫立有碑文:“在家不孝父母亲,何必朝山来敬香”。而据史料记载,汉代《孝子图传赞》的作者刘向和晋代《搜神记》的作者干宝此前都曾游览或寄居过茅山,由此亦可作为“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源自金坛的地属佐证。

有关孝子董永和七仙女的遗迹,在光绪版的《金坛县志》中有多处记载:“望仙桥,在县西四十里。其侧地名董坡及董墓,旧传董永望仙处。明宣德五年耆民曹渊以石,年久圮坏。光绪四年里人捐资重修。”“孝子董永墓,在望仙桥西三十步,地名董坡,一名董坟。旧有碑,今不存。”“望仙古石,在望仙桥堍,今损其半。相传董永之子鹤生亦为孝子,曾跪此石,以望降仙,石上隐约有膝迹。”

金坛历代名贤咏叹孝子董永和七仙女的诗词也很多。明代欧阳里有《过董永桥》:“古树凝朝霞,危桥锁暝烟。仙姬分袂日,孝子倚庐年。佣葬今能否,飞升故自便。空余遗留在,千载尚称贤。”明末曹建孙有《望仙秋月》:“人间孝子天上知,卖身忽尔逢仙妻。妲娥夜夜代纤任,云鬟玉臂流清辉。千年旧迹令人忆,一去乘鸾难得再。可怜明月古今秋,祗照望仙桥下流。”清代李秉阳有《董坡怀古》和《董孝子庙》:“汉贤藏魄地,历代不消磨。孝子虽长住,居人董艳坡。今来荒郊外,衰草得秋多。独拱斜阳立,高瞻发浩歌。”“争夸董里有名贤,埋没遗碑古庙前。何惜卖身酬死父,翻传佳偶子遇仙。墓间草色才经雨,路外槐荫自锁烟。好把心香熏世俗,俾知百行孝为先。”

金坛与著名道教圣地茅山相连。茅山顶宫立有碑文:“在家不孝父母亲,何必朝山来敬香”。而据史料记载,汉代《孝子图传赞》的作者刘向和晋代《搜神记》的作者干宝此前都曾游览或寄居过茅山,由此亦可作为“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源自金坛的地属佐证。

金坛历代名贤咏叹孝子董永和七仙女的诗词也很多。明代欧阳里有《过董永桥》:“古树凝朝霞,危桥锁暝烟。仙姬分袂日,孝子倚庐年。佣葬今能否,飞升故自便。空余遗留在,千载尚称贤。”明末曹建孙有《望仙秋月》:“人间孝子天上知,卖身忽尔逢仙妻。妲娥夜夜代纤任,云鬟玉臂流清辉。千年旧迹令人忆,一去乘鸾难得再。可怜明月古今秋,祗照望仙桥下流。”清代李秉阳有《董坡怀古》和《董孝子庙》:“汉贤藏魄地,历代不消磨。孝子虽长住,居人董艳坡。今来荒郊外,衰草得秋多。独拱斜阳立,高瞻发浩歌。”“争夸董里有名贤,埋没遗碑古庙前。何惜卖身酬死父,翻传佳偶子遇仙。墓间草色才经雨,路外槐荫自锁烟。好把心香熏世俗,俾知百行孝为先。”

《金坛县志》(光绪版)中有关董永传说的记载

望仙桥遗址的乾隆年间《重建望仙桥记》之碑

民保工作人员在董永庙遗址前采访

普查人员深入民间采访董永传说

他们的肚子里都装满了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在新一代流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