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刃有余”到“依乎天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庖丁解牛遵循什么规律原句 从“游刃有余”到“依乎天理”

从“游刃有余”到“依乎天理”

2024-05-21 07: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庖丁解牛》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养生主》。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呢!那就是做一件事情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并以此衍生出“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等成语。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原文】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译文】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原文】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译文】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原文】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译文】

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原文】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文】

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原文】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译文】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原文】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感悟】

一、做事情要心无旁骛,潜心修炼,这一步是基础,缺一不可,这是练“技”。练技艺,练技术。

专心致志,反复练习,才能练就高超的技艺,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地步。

庖丁从起初的“所见无非牛者”到“未曾见全牛也”苦心修炼了三年。然而要想成为高人,仅有“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道”。

二、只有“依乎天理”,才能超越技艺的层面,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做事情只技高一筹就超越大多数人了,如果我们要在此领域中成为大咖,成为精英或翘楚,那就要依照事物的自然规律,追求“道”。

比如说我是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断钻研和反复的教学实践,各年级的教材都非常熟悉,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非常到位,在教学上能够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不错,那只能说我是一个不错的老师,我只能称为一个好的“匠人”,这只能说明我的技艺高超。

如果在此基础上我能潜心研究教学理论,依据教育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将此总结推广,在同行中有广泛的影响,那我就超越的技术层面,达到“道”的精神层面上了,那我就不再是“匠人”,而是“大师”了。

技”是“道”的前提和基础,“道”是“技”的最终归宿。从“技”跃升到“道”需要一个“质”的飞跃。

只有遵循“道”,即依照天理,依照自然规律,才能做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