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论文通用12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应用统计学的论文题目 医学统计学论文通用12篇

医学统计学论文通用12篇

2024-07-14 0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医学统计学论文

时间:2022-09-06 11:21:19

第1篇

[关键词]医学期刊;队列研究;统计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52-03

队列研究又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以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这里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等)、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因素等)或行为(如吸烟等)[2]。观察的结局主要是与暴露因子可能有关的结局。队列研究中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相对明确,受一些偏倚的影响小,是观察性研究方法中验证病因能力最强的研究方法[3],其证据等级仅次于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尽管我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也陆续开展了一些队列研究[4]。如果这些研究未能正确使用该研究方法,不但不能有效验证病因假设,还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收集并分析了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论文,发现其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旨在引起作者、编者和审稿专家的重视,提高期刊论文的质量。

1队列研究文献的检索

以“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纵向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4~2015年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献共1874篇,剔除重复文献和非研究性文献后,获得研究性文献929篇(表1)。

2 载文量及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

根据李康等[5]主编的《医学统计学》和Cochrane推荐的Newcastle-Ottawa-Scale(NOS)工具[6]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评判,评判结果在文献评价表中登记并复核,采用Excel管理和分析数据。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队列研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约占82.0%;而使用了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仅占13.0%(表2)。

3常见统计学问题

3.1研究对象描述不清楚或不确切

研究对象的选择是随访研究的首要问题,因此文中关于研究对象的描述必须准确清楚,根据研究属于总体研究或是抽样研究,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应加以区别[7]。目前我国队列研究中关于研究对象的描述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描述中对总体研究或抽样研究未加以明确说明;抽样研究中的描写模棱两可,未说明具体抽样方法。从统计学上讲,总体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而抽样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例如,就“某高校教师肥胖率及其对糖尿病发病影响的研究”而言,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研究的纳入标准为“某高校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教师”,排除标准为“妊娠期、哺乳期女教工”。如果研究为总体研究,其研究对象应是该高校的所有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非孕(哺乳)教师;如果研究为抽样研究,则其研究对象是该高校所有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非孕(哺乳)教师的一个随机样本,研究对象描述中还应具体说明所使用的抽样方法,如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或分层抽样等,同时写明随机抽样的具体实施方法。

3.2结局事件及其判断标准描述不全面

随访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结局事件,其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研究中既要记录是否发生了结局事件,还应记录是否存在失访及失访原因(失去联系、因其他疾病死亡、研究终止)。分析我国2014~2015年已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章发现,大多数研究均未描述是否存在失访,部分研究对结局事件的判断标准描述不全面。按照队列研究的设计要求,结局事件要有明确统一的判断标准。例如,2型糖尿病结局的判断标准[8-9]:确诊糖尿病,即自我报告医生诊断糖尿病和(或)正在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者;未确诊糖尿病,即未诊断糖尿病但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者;对于随访期发生死亡者,如果其死亡原因中含有糖尿病也认为是随访期发生2型糖尿病。

3.3统计分析不充分或错误

3.3.1基线特征描述不全面 队列研究中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基线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方向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解释,因此基线特征的描述是队列研究资料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而目前国内的队列研究文献中存在较严重的不按暴露有无分组描述基线特征的现象。此外,如随访过程中存在失访,则失访者与随访者基线特征的比较也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解释。在查阅的929篇研究性队列研究文献中无失访情况描述,无失访者与随访者基线特征比较者达90%以上。

因此,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应首先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基线特征的一致性,以分析基线特征的差异对研究结果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方向,同时也可确定多因素分析中需要调整的混杂因素。如果研究中有失访,还应比较失访者与随访者的基线特征是否一致,以判断失访对研究结果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方向。

3.3.2统计推断方法选择不当 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一向是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队列研究中主要涉及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χ2检验、Logistic回归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此三种方法的误用和混用在队列研究文献中较严重,包括误用χ2检验代替Logistic回归、误用Logistic回归代替Cox回归等。由表2可知,929篇研究性队列研究文献中应用了Cox回归的仅占13.0%,且2015年的比例与2014年基本相同(13.1% vs 13.0%),可见这一方法的正确应用近两年内并未引起作者以及编辑足够的重视。

队列研究中统计学方法选择的正确思路为[10]:若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基线特征一致,则可以直接应用χ2检验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事件是否有关联,同时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关联强度。相反,若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基线特征存在差异,应采用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如果数据资料中无时间变量,可采用Logistic回归,并在模型中调整组间存在差异的基线特征变量;如果有时间变量,则应采用Cox回归,并在模型中调整组间存在差异的基线特征。

3.4其他问题

国内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献存在的其他问题:①应用Logistic回归或Cox回归时,分类变量或等级变量无赋值说明,造成结果解释的混乱。例如,只有在明确“男性=1,女性=0”或者相反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解释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②误用χ2检验公式:应该使用校正公式时,却应用了非校正的通用公式或专用公式;不能应用χ2检验时,却计算了χ2值。例如,两组率比较时,只有满足总例数n≥40且理论频数T≥5的条件下,才能采用非校正的四格表χ2检验的通用公式或专用公式;如果n≥40且1≤T

4队列研究医学论文作者及编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结果表明,队列研究医学论文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基本正确,编辑人员也比较重视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情况,但是仍有部分论文在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的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信性。为使作者、编辑和审稿者高度重视统计学的正确应用,进一步提高队列研究医学论文的质量,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4.1提高对统计学知识的认识,强化统计学意识

目前,国内医学科研工作者未认识到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要加大“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科研工作者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普及医学统计学知识,强化医学统计学意识,促使其在科研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中正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11]。

4.2加强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审稿工作

医学研究,包括队列研究,其统计分析都是以科学研究设计为基础的。研究设计不科学、有缺陷,即使应用了高级的统计学方法也于事无补。所以,审稿专家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知识,能够做到从研究设计到统计分析,系统地审核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确保论文质量[12]。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所有稿件应先通过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的审核,然后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审稿,以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13]。因此,医学期刊编委会应增设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业的专家委员,严格审核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不合格的论文坚决不发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和水平。

有计划地定期聘请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对期刊编辑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知识培训[14]。通过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选派编辑人员参加专题培训班、定期组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奖励等措施,以提高编辑人员学习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论文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啸飞.前瞻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A]//2014浙江省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2014: 15.

[2]李立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59.

[3]李立明,吕筠.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1):1187-1189.

[4]王慧,陈培战,张作文,等.我国人群队列研究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1):1016-1021.

[5]李康,贺佳.医学统计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4-150.

[6]何琼,黄渊秀,康文婧,等.2001-2010年我国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0):913-916.

[7]王芳,戴国华,娄昊.循证中医药队列研究的随访设计[J].山东中医杂志,2016,(1):14-17.

[8]樊森,陈纪春,黄建凤,等.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 29(5):372-376.

[9]李卫东,傅坤发,连燕舒,等.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 18(28):3426-3429.

[10]韩梅,陈薇,曹卉娟,等.比较效果研究常用方法之二:队列研究设计[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3):20-23.

[11]沈洪兵.重视大型队列研究的人才梯队建设和技术储备[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47-548.

[12]高永,张中文,石德文,等.基于Excel的统计分析系统在期刊编辑部审稿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3,25(5):478.

[13]黄晨,袁平戈,张大志.医学期刊来稿中有关统计学错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5):2268.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硕士;学位论文;数理统计;调查

摘 要:目的 分析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数理统计应用情况. 方法 随机抽取2000/2001年100位河南医科大学应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对其中数理统计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论文中采用单因素设计者占94.0%,多因素设计占6.0%,应用正确率为96.6%;论文中使用经典基本数理统计方法为97.9%,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为75.7%;应用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进行适用条件判断,而应用非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则是推断结论有误. 结论 应加强硕士学位论文的数理统计设计和审查工作.

Keywords:medical master graduates;thesis;statistics;in-vestigation

Abstract:AIM Analysis case of using statistical theory in the thesis of2000~2001master graduates.METHODS 100thesis of this year’s medical master graduates in Hena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taken out randomly.Their theoretical scor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ealth statistics in their thesis were analyzed.RESULTS Master graduate has grasped the theory of health statistics preferably.The abso-lute majority,namely97.9%of the total students,have used the basic statistic method in their thesis,75.7percent could use statistic method correctly.The main problem arising in using parametric test is that they hadn’t judged the applying condition,while in non-parametric test is that the conclusion is wrong.CONCLUSION Ought to strengthen checkup health statistical in the thesis of master graduates.

0 引言

数理统计的应用正确与否是论文科学性的重要标志.近年在医学学术期刊(包括国内著名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著,数理统计方面还存在问题,甚至导出错误的结论[1-4] .数理统计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已成为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硕士研究生的重视.为了解医学硕士生学位论文中数理统计的应用情况,为课题的统计设计和论文审查提供科学依据,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作者随机抽取河南医科大学应届硕士学位论文100篇,对其数理统计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000/2001年河南医科大学共有医学硕士研究毕业生222人,应用随机数表随机抽取100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初稿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设计类型、使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及使用的统计学工具,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查.结果推断利用SAS(6.12)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设计类型 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单因素设计的比重较大,占94.0%,统计学设计正确率较高(Tab1).

2.2 统计学方法 论文中使用经典的基本统计学方法的占绝对多数,为97.9%(856/874),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为75.7%,且不同的统计学方法之间的正确应用率存在着差别.应用参数统计方法者518次,应用正确者357次,正确应用率为68.9%;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者346次,应用正确者305次,正确应用率为88.1%.对参数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低于非参数统计方法(χ2 =35.8,P

表1 硕士论文的实验设计类型及正确应用情况 略

表2 论文中应用的统计学方法分布及正确应用情况 略

表3 获取结果时使用的计算工具 略

2.3 数理统计问题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在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中的构成不同,应用参数统计时出现的问题是未进行使用条件判断者159次,未正确应用统计方法者9次,推断结论有误者19次;而应用非参数统计时出现问题是未进行使用条件判断者8次,未正确应用统计方法者14次,推断结论有误者21次(两者相比χ2 =48.31,P

3 讨论

在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教学中,开设数理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研究生正确地应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解决医学研究中如何科学地进行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推断问题.传统的经典的和基本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仍然是当前硕士研究生进 行科研工作的统计学方面的主要工具.论文中采用的完全随机、配对及配伍等单因素设计的比重较大占94.0%,多因素设计占的比重较少为6.0%,总的来说,其统计学设计的正确率是比较高的.说明学生对统计学设计理论比较重视并能正确应用.论文中使用经典的基本统计学方法占绝对多数为97.9%(856/874),主要为t检验、F检验、χ2 检验及秩和检验等,这与这些方法成熟、简单明了且实用性极强有很大关系,而近些年来新发展的比较前沿的统计学分析方法[5-12] ,由于对设计要求严格,使用过程复杂,非专业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而实际应用较少.这提示在今后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除应继续进行基础部分内容的学习外,还应加强新的统计学方法和使用条件的教学力度.

论文中以基本的经典的统计学方法为主,但实际应用时的正确应用率仅为75.7%,且不同的统计学方法之间的正确应用率存在着差别,对参数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率低于非参数统计方法.经进一步分析,应用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进行适用条件判断,而应用非参数统计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则是推断结论有误.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数理统计学有着其独特的逻辑性,概念多、公式多且连贯性强,众多的公式和分析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传统的教材编写和教学重点是统计学方法的计算技巧,其结果容易将学生引导到仅注重学习统计计算方法上,忽略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对资料的综合分析.所以t检验、F检验等经典的统计方法虽看似简单,但要正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来说仍有相当难度.秩和检验等非参数统计由于其适用条件较参数统计宽松,使得其正确应用率高于参数检验,而并非学生对非参数检验掌握的比参数检验更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完善与普及,各种复杂的统计计算不必再用手工计算.本次研究表明大部分人(91.0%)通过应用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及SAS获取结果,这些结果比手工计算的更准确、更规范,所以各种统计方法的计算过程大可不必细致介绍,而要重点介绍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加强资料分析实践,提高硕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Wang GS,Qian GS,Yang XJ,Huang CJ,Wei H.The statis-tics of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s in clinical research pa-pers in China [J].Di-san Junyi Daxue Xuebao(Acta Acad Med Militaris Tertiae),1997;19(2):163-165.

[2]Chen P,Zu SX.The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used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J].Anhui Yike Daxue Xue-bao(Acta Univ Med Anhui),1998;33(2):108-110.

[3]Fang JQ,Ling L,Zhang MR.Frequently appearing statistical mistakes in recent medical article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J].Zhongshan Yike Daxue Xuebao(Acad J Sun Yat-sen Univ Med Sci),1999;20(4):314-318.

[4]Wang Q,Zhang BH.Current use of statistical methods in five cor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J].Zhonghua Yixue Zazhi(Natl Med J China),1998;78(3):230-233.

[5]Zhang GK,Yao C,Xu YY.Contrast between two schools of thought on hypothesis test [J].Zhongguo Weisheng Tongji(Chin J Health Statist),1999;16(2):85-87.

[6]Shang L,Xu YY,Hou RL,Zhang SP,Zhou YR,Chen CS.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fitting centile curves for growth standard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6):676-678.

[7]Li XS,Ni ZZ.On the problems of fitting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for hierachically structured data in medical research [J].Huaxi YikeDaxueXuebao(J WestChina Univ Med Sci),1999;30(1):59-62.

[8]Li XS,Zhang WT,Ni ZZ.Multilevel models in analysis of crossover design [J].Zhongguo Weisheng Tongji(Chin J Health Statist),1999;16(5):273-275.

[9]Li XS,Liu QY,Ni ZZ.Meta analysis using multilevel models [J].Zhongguo Weisheng Tongji(Chin J Health Statist),1999:16(3):133-135.

[10]Sun XW,Fang JQ,Yang XF.Number-theoretic method for pa-rameters estimation in multivariate nonlinear regression with ap-plication [J].Zhongguo Weisheng Tongji(Chin J Health Statist),1999;16(1):6-7.

第3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从业者的《卫生统计学》知识有较高要求,不仅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常用统计原理、统计方法的理解,还包括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和部分多因素分析等。因此《,卫生统计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2.1改革教学内容

2.1.1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精选授课内容: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对专业岗位需求有清晰的认识,认真研读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整体需求和知识结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卫生统计学》专业知识的需求主要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常用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很少用到多元回归分析、医学科研设计等统计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筛选。

2.1.2强调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形成统计思维,避免死记硬背:五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差、喜欢死记硬背概念、生搬硬套公式等情况,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很容易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张冠李戴。作为教师,应在讲清《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讲清、讲透几种最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统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式的应用条件上,让学生对统计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建立统计知识的整体观。课后让学生及时复习,以满足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2.1.3结合统计软件,淡化公式的数理推导和记忆《:卫生统计学》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数据枯燥的特点,但它不是数学,不像数学那样着重公式的推导、证明、记忆,并通过大量的习题运算来强化公式《。卫生统计学》的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和实践应用性强,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适的统计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过程简单化,更容易激起学生学好《卫生统计学》的兴趣。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不再拘泥于繁杂的计算过程,而是更加注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根据资料的类型,利用软件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地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统计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

2.2改革教学方法

2.2.1密切结合医学实例,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卫生统计学》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应用型学科,多数同学由于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认识不够,不能深刻认识《卫生统计学》的重要性,导致缺乏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习、案例讨论。课堂上教师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和计算等,然后让学生采用手工法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结果是繁琐的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对所学的内容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问题时无所适从《。卫生统计学》授课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应用教学法等,通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案例避开繁琐的运算,着重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学这一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多,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适当拓展课本知识:适当拓展对数据量较大的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训练,如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如何相互转换、导入,不同形式录入的数据如何整理分析,如何选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只有通过具体的资料分析、统计方法的应用训练,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统计思维。

2.3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

2.3.1注重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上,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务必摒弃简单的以期中或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应做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调整考试结构,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基本能力的评价要覆盖课堂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应用程度等方面,以全面考查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具体案例的统计分析能力。

2.3.2从知识评价的单一体系向知识、能力、应用分析等多元评价转变:目前,多数《卫生统计学》教材和各院校开设的《卫生统计学》课程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公式的推导、运算,很多时间花费在讲解基本原理和具体公式上,导致最终的考核评价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较少侧重对于统计思维的养成、具体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核。为此,对于《卫生统计学》考核的具体评价应该包括课堂知识的掌握、课后的总结归纳、统计软件的应用、具体的案例分析等多元评价。

2.3.3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客体):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应该包括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等进行的定期评价,以期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统计学;运动医学论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5-04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errors in sports medical theses in

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ZHANG N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mistakes commonly seen in the writing of sports medical research theses in 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in recent years: 1)the division of experiment groups was irrational; the selection of testees violated the principle of homogeneity; 2)the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of multiple samples was wrongly replaced with multiple t tests;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was wrongly used for multip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irrational; 3)data type was wrongly judged, thus a wrong quantitative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he test of two sample rates was wrongly replaced with the t test of two samples.

Key words: statistics;sports medicine theses;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结果科学性、可靠性的有力保障。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通过论文可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也便于查阅者的了解、评价和引用。因此,在论文中要完整、准确地进行统计学内容的表述,以展示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运动医学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仍相当严重,其中实验设计和统计资料的应用上最为突出。本文介绍论文中出现错误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正确的统计学内容表述,以便供广大运动医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1实验设计方面的问题

1)实验分组不合理。

例1:《有氧健身操结合饮食控制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的实验研究》[1]一文中研究对象为:西安市碑林区某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77人年龄40~65(55.35±7.26)岁。按照接诊顺序将入选MS患者随机分为以下2组,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

该文作者所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跨度较大(40~65岁),因为年龄的不同机能的代谢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不能认为他们来自于同一个总体。把他们随机分入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参加试验,两组之间的可比性可能很差,其结论的可信度很低;如果,按年龄段分层随机化,组间的均衡性要高得多。

2)受试对象的选取违背同质性原则。

例2:《不同类型休闲活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差异性研究》[2]一文中对成都市老年大学、锦江区老年活动中心,随机选取离退休5年以上,年龄65~75岁之间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她们的年龄段将活动类型分为:为棋牌队、曲艺队、门球队、舞蹈队;测量指标为:血压及脉率,肺活量,椎体骨密度。

从一般的常识可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利于其血压及脉率,肺活量、椎体骨密度指标向好的方向发展。原作者所选取的活动类型为:棋牌、曲艺队、门球队、舞蹈。其中棋牌是一种智力游戏和身体运动没有什么关系,而曲艺,门球,舞蹈主要以身体运动为主(曲艺有利于人体的肺活量的提高)。所以原作者在试验设计时违背同质性原则[3]。

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遵守3大原则:对照、随机、重复。对照原则:要确定处理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如无对照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分组时有处理组和对照组。对照原则要求处理组和对照组除处理因素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应力求一致(即齐同比较或有可比性)。随机原则:是使每个实验对象在接受分组处理时具有相等的机会,以减少偏性,使各种因素对各组的影响保持一致(均衡性好),通过随机化可减少分组人为误差。这是对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重复原则:是指可靠的实验应能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出来(重现性),这就要求实验要有一定的例数(重复数)。因此,重复的含义是重现性与重复数。重现性可用统计学中显著性检验的值来衡量其是否满意[4]。

2定量资料统计分析存在的统计学错误

2.1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错误应用多个t检验

例3:《有氧运动对大鼠血糖、血脂和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5]一文中,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运动训练组和大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大鼠进行自由饮食和自由饮水;运动训练组动物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6周的游泳训练。有氧运动(游泳)、运动后2周和运动后4周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以及实验结束时(运动后6周)断头取血,分别做血糖、血脂和有关凝血指标的测定。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

这类错误是定量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错误,而且是原则性错误,会增加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6]。案例(原)表1资料为对照组、小运动组、大运动组不同有氧运动时间对大鼠血清LDL水平的影响,原作者用t检验分别对各组均数逐一进行比较。对照组大鼠在实验期间血清LDL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运动组大鼠随着有氧运动时间的延长,血清LDL浓度逐渐降低,至第6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期(第4周和第6周)小运动组大鼠血清LD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是对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当对两个以上的总体(样本)均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时,如果用t检验,4个总体(样本)均数则需做c24=6次可能组合的检验。若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则将降低统计结论效度。所以,两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用t检验,两个以上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用方差分析。

2.2处理多因素设计定量资料误用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例4:《不同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7]一文中,实验目的为:观察补充复方阿胶中药与补充铁剂营养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以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每只体重约300 g,随机分为4组,C组为安静对照组(n=8),E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n=8),ENⅠ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阿胶营养补充组(n=8),ENⅡ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铁剂营养补充组(n=8)。然后ENⅠ组和ENⅡ组营养补充4周。实验结束后24h内处死。结论:9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导致大鼠红细胞相关指标的显著性下降,引起运动性贫血,但血液铁代谢无显著变化;补充4周复方阿胶中药制剂或铁制剂,提高红细胞相关指标,改善大鼠运动性贫血状况。数据统计方法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中one-wayANOVA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

原文采用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合适,仔细考察各处理组之间的关系有:是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是否补阿胶营养或补铁剂营养(两者都能促进RBC生成,增加Hb含量的物质,在本研究中可以认为它们是同一因素),原文在固定一个因素于某个水平下观测另一个因素的作用,这种做法割裂了实验设计的整体性。正确的做法是,先从专业角度上分析二个实验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是否存在二个因素有主次之分、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等情况。也就说对事物的影响只考虑施加了一个条件(因素)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施加了2个以上的条件(因素)为多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是多因素方差分析还要考虑施加的条件(因素)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没有主次之分。具体看(原)表2资料,施加了两个条例(因素)即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补阿胶营养或补铁剂营养,然后考虑两条件(因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2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应采用交互作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此定量资料为宜。

2.3统计方法不合理,每一种统计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

例5:《高脂饮食对大鼠脂肪组织脂解调节因素的影响》[8],原文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方法对(原)表3各组FFA浓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个总体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要求方差齐性。方差齐性实际上是指要比较的各组数据分布是否一致,通俗的说就是各组是否适合比较,一般的经验是如果在比较的各组中,如有一组的标准差是另一组的一倍时方差不齐性的概率较大。在做方差分析时,做方差齐性检验主要是确认数据的合理性(不具相关性)。对(原)表3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可发现C组与OR组及OB组FFA浓度指标不能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故不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方法。可以先进行对数、倒数或函数的转换,选择适当的转换形式,直到齐性检验变为不显著(不相关)。如果还不行就只能用非参数的单因素分析。

3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存在的统计学错误

3.1误判资料类型,而误用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例6:题目:《传统体育对老年知识分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观察研究》[9]原作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是: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各症状按症状轻重不同采用“半定量”计分法,按程度进行分级和计分,共分为4级:(“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E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6个月的传统体育锻炼实验,症状计分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A组心悸、耳鸣、失眠症状外,3组均能改善老年知识分子E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P

统计资料常常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两大类,所谓定量资料是指对每个观察单位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如身高(cm)、血压(mmHg)、脉搏(次/min)、红细胞(104/mm-3)转氨酶(酶活性)等,都属于计量资料。而定性资料是指记录每个观察单位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和性质[10]:如血型(A、B、O、AB)、职业(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性别(男、女),等等。本资料观察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疗效,这里的0、1、2、3、4代表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属于定性资料中有序资料,(如:无、轻、中、重;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但原作者却错误地将其判断为定量资料,表的标题后括号内写 ±s的形式,表中给出也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数据。一般来说,t检验仅适于分析来自“单组设计、配对设计和成组设计”的定量资料,用分析定量资料的方法分析定性资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判定统计资料的类型是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的首要前提[11]。本资料属定性资料,应根据分析目的,合理选用适合此类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如Riditi分析或者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

3.2两样本率的检验误用两样本的t检验来代替

例7:《健身跑运动对中年人血脂异常者血脂、身体成分的影响》[12]一文中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成低强度组(L组)、中等强度组(M组)和对照组(C组)。数据统计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相关指标数据用t检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P

运动医学研究离不开统计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如果选择错误导致结果有偏倚或结果原则性的错误,对运动医学的危害性较大。正确的统计分析是获得正确的科研结论的要素之一。只有明确资料的性质、试验设计类型、分析目的,掌握相关统计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才能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 郭汉,高晓华. 有氧健身操结合饮食控制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的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77-82.

[2] 王科峰. 不同类型休闲活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差异性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8):70-72.

[3] 潘发明,范引光,叶冬青. 卫生统计学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拓展[J]. 疾病控制,2004,8(4):1-2.

[4] 赵书祥. 实用体育统计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5] 章罗庚. 有氧运动对大鼠血糖、血脂和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66-68.

[6] 胡良平,刘惠刚. 定量与定性资料统计分析错误辨析(2)[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6):15-16.

[7] 薛统,高颀. 不同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62-64.

[8] 田吉明,汪军,王瑞元. 高脂饮食对大鼠脂肪组织脂解调节因素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60-64.

[9] 汤庆华. 传统体育对老年知识分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观察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67-69.

[10] 安胜利,统计学系列讲座(第8讲):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J]. 护理学报,2006,13(9):94-95.

[11] 周素华,陆云霞. t检验和χ2检验常见误用辨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2):110-111.

第5篇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统计工具从计算器发展到计算机为主,能应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处理医学科研数据已成为必备的能力。否则,一方面有人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使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势必造成大量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医学研究的许多数据关系到病人的治疗、转归,甚至生死,统计方法的误用会导致严重的论理问题。我们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摆脱大量的繁琐演算的束缚,在单位时间内讲授的信息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统计学教学不再是数据的罗列和公式的堆砌,而是研究设计的艺术和数据表达的艺术,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思维和推理的乐趣。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院级教学研究立项的课题:

(1)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2001年)

(2)医学研究生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2002年)

(3)《心理统计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题库的构建(2004年)

另外开了《医学科研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选修课

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上所进行的改革,具体做到了“四增三减”:减少了目前已无必要讲授的详细手工计算步骤与技巧;减少了复杂的公式推导,改为公式内涵的剖析;减少了部分浅显内容,改为自学或课堂讨论;增加了“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增加了“医学统计学软件使用”;增加了“多元统计分析”;增加了“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

(2)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建立了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开设了统计学电脑实验课;开设了“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讨论课。

(3)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革:着重考核医学统计学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和纠正错误能力。不考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

三、发表相关论文:

(1)医学科研论文中t检验误用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21(2)

(2)医学科研论文中x2检验误用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论文待发表)

(3)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

(4)胆石病病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1,28(4)

四、编写的教材:

(1)《医学科研方法与临床流行病学》(2003.8,安徽大学出版社)

(2)《预防医学》(第2版)(2003.8,人民军医出版社)

(3)《心理统计学》(2004.8,安徽大学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心理评估学》(2004.5,安徽大学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5)《卫生统计学实习指导》(2003.10,安徽大学出版社)

(6)《流行病学实习指导》(200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五、成果创新点:

(1)将统计学软件、多媒体教学模式首次引入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学之中;

(2)将统计思维和科研创造性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3)改革了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

(4)首次在我院学生中开设“医学科研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讨论形式的教学模式

(5)特别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统一

(6)编写“医学统计学”相关教材

六、成果应用情况:

(1)已经将改革的内容应用于我院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医学统计学”;

(2)在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CAI教学”模式;

(3)在考试内容已作了相应的改革;

第6篇

摘要: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医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学科。其中概率论是该课程的数学基础。但是在医学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概率论不会作为一门专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否可能会对学生医学统计学的学习造成影响呢?本研究基于49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发现概率论基础与其医学统计学成绩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概率论的学习会对学生后续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产生相当的激励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融合概率论等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提出具体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概率论;本科生;教学改革

一、课程背景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为解决医学实际问题而对医学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断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1]。该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应用概率论等数学知识与医学实际科学问题结合。其主要目标是在随机偶然事件中找出其中潜在的必然性,即随机事件的客观规律性。例如,判断某种新疗法是否对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不同年龄的病人对某种药物的反应是否一致等问题。医学统计学在20世纪20年代后逐渐成为一门学科,近几十年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与数据分析领域得到极广的应用。可以说,没有医学统计,就没有医学科学研究。统计在医学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技能,因此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数医学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医学统计这项重要技能对于今后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都至关重要。所有统计都是基于概率论基础的,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小概率事件在单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的原则。采用类似反证法的思想,首先假定0假设,然后基于概率论计算事件的发生概率,如果该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则认为对应显著性水平上0假设不成立。该过程设计较多的概率论知识,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缺乏概率论学习的系统性,难以理解统计学基础原理部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类相关专业学生中属于学习较为困难的科目[2]。因此,相对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等专业课程,医学统计学更多地侧重于统计方法的介绍,着重了解各种现有统计方法,如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等的适用范围与具体操作。

二、教学问题分析

那么概率论等数学基础的缺失对于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是否会造成影响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项教学试验进行验证,试验流程如右图所示。试验对象为贵州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二学生,共49人。在第一次教学课程时发放概率论试卷,对学生当前概率论知识水平进行简单测试,为保证试验的双盲,对试卷进行封存处理。在所有教学课程完毕,期末成绩出来之后对概率论试卷进行批改。然后统计学生的概率论知识水平,这里采用偏相关分析概率论分数与医学统计学分数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其余非数学类课程平均成绩作为协变量放入用于排除学生个体因素,例如学习努力程度等的干扰。统计分析后发现医学院护理学学生医学统计学分数与概率论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统计学试卷分为理论部分与上机操作部分,学生概率论分数与上机操作部分总分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部分试验结果显示学生本身的概率论基础知识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后续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概率论基础知识水平不仅影响了医学统计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在看似不相关的上机实践操作中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这可能与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不足而对本门课的学习信心产生了影响有关。

三、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一)教学内容1.增强基础数学内容教学从本门课的教学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出,概率论等基础数学知识水平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医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有其特殊性,课程较多。在此基础上增加概率论等数学基础课程会进一步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导致整体学习效果的下降。因此,本论文提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内容的教学,如古典概率、概率密度函数、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律等内容,在相关课程开始之前安排对于基础数学内容的教学。2.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从教学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同时发现医学统计学实践操作部分的学习效果也与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相关。而实践操作部分教学内容实际是不需要数学基础知识的。这提示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的欠缺可能导致了对医学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对整门课程学习的信心不足,导致对全部课程学习效果的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淡化,但该部分的淡化并不意味着对理论推导过程的不重视,而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浅出,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而不是大段的公式推导,例如,统计推断的过程可以采用和数学定理推导中的反证法进行类比的方式,如下表所示,而不强调统计推断的数学推导过程。让学生简单理解其思想即可,不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二)教学模式理论实践结合。针对学生反映的理论学习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医学统计学数学理论性较强,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明白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将教学地点从教室转变到机房,每次教学前半学时进行理论课程教学,后半学时进行上机操作,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流程都是从理论到实践。例如,单样本T检验的教学,前半课时进行T分布、T检验,以及单样本T检验的理论教学,后半学时提出实际医学问题,如护理学学生进行医学统计学学习时脉搏频率与标准脉搏频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让学生明白如何应用统计学原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教学参与度。

(三)考核方式1.淡化对统计学理论的考核医学统计学具有其特殊的课程背景,学习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今后工作科研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进行考核时更应该强调对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同时淡化对统计学理论的考核。对于学生而言,其考核要点应该侧重于统计学方法的适用问题,即该方法能够用于解决哪一类的医学实际问题;统计学方法的适用条件,例如,双样本T检验需要两组样本数据呈正态分布;统计学软件的使用,例如,对SPSS或者R软件的应用等。让学生学习完该门课程后能够直面工作科研中遇到的实际医学问题。2.考核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传统医学统计学课程主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过度强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是一种被动式的,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才会去思考到底用哪种统计学方法,对知识应用的场景有限。为此本文提出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之后进一步思考所学知识该怎么运用,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在作业考核时不再限定学生的作业题目,例如,在学习完双样本T检验课程之后,布置作业提出3个能够采用双样本T检验解决的实际医学问题,自行收集或者编造数据,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中的双样本T检验分析问题。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由原来的“被动式”变为“主动式”,自行寻找知识应用的场景,并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学生能融会自己所学的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上所述,医学统计学课程有其特殊的教学背景,对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其复杂的数学理论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从不同方面提出了部分改革方案,但仍存在考虑不足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再逐渐完善并提出更加可行的方案。

第7篇

[关键词]

健康网讯:

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胡良平教授对医学界出现的统计学错误很是忧心。他提及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全国各类医学期刊中,有统计学错误的论著竟占到80%。他说:“随便拿起一本我国的医学杂志,我就几乎肯定能找出其中的统计错误。”

胡良平教授说:“让人忧虑的不仅是上述现象,它们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我国整个医学界对统计学的不重视,对统计学方法掌握和应用的不合格。”他谈到,不可否认,少数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增添、省略或篡改某些实验数据是造成医学统计错误的原因之一,但就整个医学界的整体来看,统计学的处境不容乐观----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给予医学统计以正确、恰当的认识;有关业务人员统计学知识和基本功底太薄弱;相关学校的统计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以为完成了教学大纲布置的任务便能让学生有足够的统计知识去完成日后的工作和研究;有关医学杂志并没有统计学专家参与稿件审阅;有关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的评审也没有统计学专家参与……

于是,在这种氛围下,一系列不良现象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许多课题缺乏统计研究设计方案或设计方案经不起推敲;有些实验研究缺乏必要的预实验,以至出现异常现象时,研究者措手不及;有些因收集数据不当,不可避免地导致误用统计分析方法;有些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误,用单因素设计取代多因素设计,以至于无法考察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些研究人员误用t检验分析一切定量资料,误用χ2检验分析一切定性资料,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用一元统计分析方法取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在错误的统计研究设计指导下收集的错误数据,又用错误的方法进行处理后得出的错误结论常被写进论文,“证明”了新发现或新发明,然后这些充斥错误统计数据和结论的论文堂而皇之地刊登在我国优秀期刊上……“其后果可想而知。有严重统计学错误的论文怎能说明作者的观点,质量不高的杂志怎能推动医学新知识的严肃交流,有错不改或根本不知道有错误存在又怎能促进整个国家医学的发展呢?”胡良平教授十分忧虑地说道。

据了解,由于变异性在医学科研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这一领域,运用统计学的场合比其他研究领域要多得多。同时,统计学知识近年来也获得了大发展,胡教授介绍说:“多个边缘学科的合作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大规模多层次的调查资料的出现等,促进了META分析和多水平统计模型的诞生和发展;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促进了重复测量设计、分式析因设计、反应面设计、混料设计、均匀设计等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的发展;包含固定效应因素和随机效应因素的复杂课题的研究,促进了一般与广义、线性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研究和不断完善;许多大型通用统计软件包的出现,又使得复杂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成为可能。”所有这一切为医学科研提供了更有力的辅助工具。

可是,如果没人用,或者根本不知道其存在,或者误用和滥用,那么工具再好也是毫无意义。“上至我国许多重大、关键课题与项目的主持人都不重视统计学知识,那么他们下面子课题的负责人和一般的研究人员又怎能重视统计学知识呢?许多名牌医学杂志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统计学错误,又怎能让阅读这些杂志的人避免统计学错误呢?”因此,胡教授呼吁,重视医学统计学刻不容缓:一是政府和科研机构业务管理者,应增强自身的统计学知识素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重视医学科研工作的科学性。二是参加评审“科研成果”、“核心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和“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等的专家,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统计学素质,以便有能力识别常见的统计学错误。三是努力提高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加强对有关人员统计培训的力度。四是学术期刊的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它们对稿件的统计学质量几乎没提任何实质性的要求,认真修改“稿约”,提高稿件的统计学质量是避免期刊出现严重错误的关键举措之一。同时,可以借鉴国外著名期刊设置统计学审稿人制度,或邀请有关统计学者参与审稿。

胡教授非常希望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能和统计学者进行科研协作。他认为,医学统计学虽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但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不是任何科研人员通过短期培训便可以真正掌握的。至于复杂的统计学理论和技术,专业性较强,不必人人掌握,这就需要研究人员能主动与统计学工作者开展科研协作,尤其要高度重视科研设计的质量,这不仅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胡良平教授说:“近几年,我们不断呼吁有关部门重视医学统计学,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过我们仍要大力呼吁,希望各方面重视医学统计学,这对保证科研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经济、高效,推动整个医学界良好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科学时报)

第8篇

【关键词】 中医医案 统计分析方法 证候 多元统计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古今医案蕴藏着医家宝贵的辨证论治经验和知常达变的思维方法,如何从浩淼文献中总结各医家的辨证论治经验及思维方法,是一项重要课题。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今医案进行研究无疑将事半功倍。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统计学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尽管只有20年的历史[1],但发展很快,目前已由单纯的频数分析向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多统计分析方向过渡;研究内容也由分析主药和方剂使用规律向分析证治规律的层面上转移。统计学与中医医案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研究中医医案的重要途径。

1 应用领域

1.1 对经典医籍的研究

对经典医籍方证用药的研究是目前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医案较多的类型之一。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经典古代医籍的整理、数据库的录入及建立、人工智能查询、方证用药、症状证型等的研究,但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方药的研究。如郑氏[2]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共44个医案50诊47个汤剂处方,分析出了胃脘痛门的用药特点。此外,程氏[3]研究统计了《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咳嗽的医案143案156诊,总结出了外感、内伤多个核心方。

1.2 对症状的研究

在中医证型的研究过程中,较多的是对症状、体征、舌脉的研究,一般多应用回归分析,研究证型与症状的相关性。该方法对于中医规范化研究将有很大裨益。如赵氏[4]根据中医理论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选择了临床上常见的26项症状、体征,对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91例患者的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症状、体征与证型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提示临床所选26项症状、体征与病情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1.3 对用药规律的分析

在应用统计学原理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的过程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用药规律。因中医用药的频次统计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能总结出一些疾病治疗的基本方药。周氏等[5]就明清时期消渴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广泛收集了反映明清时期医家各学派的医案资料59例进行统计分析,寻求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黄氏等[6]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分析,探索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剂的用药规律。采用检索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l23首、中药146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

1.4 对方剂的研究

除了中医医案的用药规律,统计分析方法较多地应用于对一些中医经典方剂的证治规律探索,明确中医药方剂应用证型、治法,通过研究能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张氏[7]对《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证古今医案共158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病规律、辨证规律、用药规律及其在临床疾病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该方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指标、舌苔、脉象以及用药规律等。此外,何氏等[8]研究了五苓散方证的证治规律,通过从11部古今医案专著和40余种现代期刊中采集的3633例五苓散主治医案的统计分析,得出五苓散方证的主症、舌苔、脉象、基本病机,并考证分析了五苓散方证主治用药规律及其与现代医学疾病的联系。李氏等[9]通过对古今生化汤证204例医案的全面系统统计分析,阐明了生化汤证证治规律、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1.5 藏象研究

建立中医医案的数据库,还能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孙氏等[10]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信息研究室“中医药基础数据库”中的方剂文献数据库,取其中记载了3个及3个以上适应症的方剂663个,作为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可行性的预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中医藏象理论中的五行学说相关内容有一部分得到了验证,但有更大的部分没有得到验证。由于用于分析数据的局限性,分析的结果只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整个研究的更大意义在于依据对中医理论发生发展的认识,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1.6 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

统计分析方法尚应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人工智能查询分析中医医案,但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吴氏等[11]采用计算机C语言开发古今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并在对医案中的词语进行词素解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查询专用主题词表,采用主题词与逻辑运算符组合的查询方式,且在正式查询前对查询表达式进行合法性检查,按症状、病机、治法、药物4个方面进行相关频次统计,并以超级链接的方式为查询者提供具体原始信息。该系统具有便于多角度统计分析医案的特点。

2 中医医案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2.1 频数分析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该方法为早期中医医案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仅对某一变量的出现次数进行频数分析或相关性分析。如郭氏等[12]针对感音神经性耳聋10年临床医案共1688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就年龄、病因、病程、预后、辨证规律、耳聋分级、临床检测手段、用药情况等进行了频数分析,揭示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和辨治规律,探讨其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和用药规律,以期为正确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简单易行,在以往的医案研究多见,但由于中医医案的复杂性,往往很难达到更高的分析要求。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近年来,中医医案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Logistic回归分析。在医案研究中,Logistic回归是根据判别对象若干个指标(在证候研究中通常是症状、舌、脉等变量)的观测结果判定其应属于哪一类(如证型、方剂的疗效均可看作要进行判别的类)的统计方法。研究者通常是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并根据传统的辨证理论对每个患者进行辨证,确定为某证,然后采用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症状与证之间的判别函数,达到筛选和确定证候相关症状的目的。从氏等[13]总结了历史上著名医家医案22 459条,筛选变量,通过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选出肺病的常见临床证候、与某一证候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并定量地表达了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及用药对该证候的重要性。

2.3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对象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类别的聚合。由于聚类分析并不作出最后的结论,而是对整个样本资料按指标和样品的相似程度进行归类,以利于研究者的下一步分析,故属于探索性分析。如郑氏[14]在查阅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明清医家论治骨痹的理论、方药、医案为主要辨析依据,分析研究了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用药规律;采用R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寻求古代名医的处方用药结构规律;根据系统聚类的结果,表明当归与甘草、牛膝与杜仲等是相关性较大的因子。

2.4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将观测变量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变量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在证候研究过程中,证候指标多而杂是一大特点,如果直接用这些指标进行回归、判别或相关分析,常会出现回归结果不稳定、判别函数变化较大等现象,有时甚至因为增加或减少几个病例,导致回归或判别结果产生很大变化。这主要是指标太多、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此时,若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用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几个新变量行进一步统计分析,能很好地克服一般回归、判别分析的不足[15]。

2.5 多元统计分析的综合应用

单一的统计方法虽然在处理数据时存在诸多问题,但两种或几种统计方法的联合运用将有助于消除不同统计方法的缺陷,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如王氏等[16]对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资料(3909例),在变量的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并结合文献的系统分析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对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以探讨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提示多元统计分析是揭示中医证候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

3 结语

近年来,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统计分析法可应用于对中医医案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方药的应用规律、证型相关性研究、方证的研究等方面。此外,尚可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查询分析医案系统。统计分析方法已从单一频次统计分析过渡到多种较复杂的统计方法及其联合应用。但总体而言,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不足,如一些重要医案的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尚未真正建立统一、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不规范等,有待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 童.中医文献研究中统计学应用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5,33(2):58.

[2] 郑 璇.《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 2006,17(1):122.

[3] 程文江.《临证指南医案》中咳嗽医案的统计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1):15-16.

[4] 赵晓威.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加瘀血阻络证宏观指标统计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88-89.

[5] 周 君,冯 妍.明清时期消渴病案59例用药统计分析[J].国医论坛, 2005,20(6):18.

[6] 黄春梅,苏培基,李大刚.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9):36-37.

[7] 张 琦.苓桂术甘汤证治规律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5,18(1):8-10.

[8] 何新慧,何建利,卢林耿.五苓散方证证治规律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15-18.

[9] 李朝平,刘 新.生化汤证证治规律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 13(2):19-21.

[10] 孙尚拱,高剑波,烟建华.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2):120-126.

[11] 吴中平,何新慧,柯雪帆.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3):54-56.

[12] 郭 宏.感音神经性耳聋医案1 688例统计分析[J].中医杂志,1997, 38(6):355-356.

[13] 从 华,张启明.肺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5):322-327.

[14] 郑 红.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95-97.

第9篇

关键词:《卫生统计学》 课程特点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82-02

《卫生统计学》是使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论收集―整理―分析医学资料的一门学科,它的特点是应用性广、实用性强。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为了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在目前的医学院校中,医学统计学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但是因为这门课程涉及到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数学公式,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的困难性比较高。所以,探讨《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卫生统计学》有效教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卫生统计学》的课程特点

《卫生统计学》是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对人群健康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卫生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就是概念抽象、理论深奥、数据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和《医学统计学》有所不同,学习的重点不是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同时,又不同于医学学科的学习,学习的重点也不在于记忆和背诵,而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所以《卫生统计学》又具有了逻辑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1]。

2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现状

2.1 定位不明确

《卫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和《医学统计学》交叉的现象。《卫生统计学》以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将其运用在公共卫生领域,比较侧重公共卫生学的社会性;《医学统计学》侧重的是医学的生物性。所以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目前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统计学》的区分不明主要体现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比如,有的医学院校为《卫生统计学》专设了教学部门,但是这个部门开展的工作却是编写医学统计学的教材,进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甚至有的医学院校虽然设立了《卫生统计学》的硕士点,却进行的是医学统计学的考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两者也经常被混为一谈。这样的情况给《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

2.2 教学重点不合理

第一,《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统计学基础,其中涉及到的知识是数据资料描述、统计和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相关回归分析,调查设计等;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是横断面研究资料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队列研究的分析和设计、生存分析、寿命表和Meta分析。目前,在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依然集中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对于专业性知识部分涉及的内容非常少,甚至卫生统计调查方法、卫生统计制度等很多内容都没有在现行的《卫生统计学》中涉及。这种情况给《卫生统计学》课程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第二,《卫生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普遍是基本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公式的推导,没有完善的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内容。统计思维对于《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一种透过数据就能对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在《卫生统计学》的教学中,忽视了对统计思维的培养,对《卫生统计学》教学的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作用。

2.3 缺乏电脑实验课程

《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很强,为了保证课堂效果,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要和电脑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软件将抽象性比较强的统计学概念转变为直观的数据结果或者是形象生动的图形,可以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的医学院校中,因为资金和课时的问题,还没有开设电脑实验课程,影响了《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3]。

2.4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在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在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单一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卫生统计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在遇到统计学问题的时候,不能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决,影响了《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3 《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上述问题,就需要对《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小组交流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教学法等方法来改善《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卫生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通过案例为学生设计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创造性、仿真性,能够很好的将启发式教学、民主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融为一体。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卫生统计学》的教学目的[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准备教学案例。在课程开始之前,要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融合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实践,根据以上内容精心选取案例,对案例进行实际的分析,保证案例符合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保证选择的案例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第二,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按照以下的流程来进行:案例介绍―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和分析―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方法。具体的应用步骤如下: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案例所反映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辩论,还可以是个人发言;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客观的点评,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点和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讨论过程中不准确、不完整的方面给予指正。

3.2 基于问题教学法

基于问题教学法(PBL)的应用核心是“问题”,应用流程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建立假设―论证假设―总结。这种教学法实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捕捉、整合、判断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5]。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理论的讲授。应用基于问题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章节的内容相结合,然后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从而引出问题,然后将处理问题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思路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

第二,问题的确定。在理论讲授完成之后,授课老师根据授课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或者在文献中曾经出现的统计问题,来确定学生的具体问题,在确定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进行明确。

第三,讨论学习。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由学习小组来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小组可以针对文献中的不足之处和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分析,或者还可以对如何实现课堂效果的改进进行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

第四,总结评定。教师针对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同时要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报告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的方式可以有三种,分别是: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通过基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3 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就是在《卫生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来训练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卫生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相关的计算和检验问题时,大都是通过计算器来完成的。计算器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计算量,导致计算过程繁琐,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课程时间,导致在《卫生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6]。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因为涉及到配套设施的购买问题和相关课时的安排问题,所以要循序渐进的来实现。

首先,实验教学的应用可以从预防医学专业开始,在进行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其部分内容可以使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方差分析的时候,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公式比较多,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应用计算器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计算方面会浪费过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电脑教学,将方差分析时需要的数据,比如:SS处理、SS总、SS区组、SS误差等,通过幻灯片对学生进行讲授,让学生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卫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节约部分实验课课时,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4 搭建非实时课堂学习平台

因为《卫生统计学》的内容非常抽象、实践性非常强,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教学课时有限,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很难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搭建非实时课堂学习平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实时课堂中可以对课程的难点、重点进行学习,在非实时课堂平台中,通过网上课程辅导、网上讨论、课件练习、网上作业、资料查找、网上论文指导、期末复习等环节,可以很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灵活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卫生统计学》的开展。

4 结语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和《医学统计学》有一定的差异,和其他的医学学科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卫生统计学》和《医学统计学》混为一谈,同时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导致《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卫生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分别是: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电脑实验法和非实时课程平台的搭建等。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提高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进林.《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PBL教学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158.

[2]贾贤杰,付连国,吴学森,等.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10):1122-1124.

[3]王娟,王家骥,雷毅雄,等.研究性教学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5):57-58.

[4]胡乃宝,王玖,韩春雷,等.《卫生统计学》实践性教学[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5):106-109.

第10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消化内科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又称实证医学,是近代新兴的一门学科,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以医学经验为主,前者强调科学研究证据,并在最佳方案上建立医疗决策[1]。医生通过EBM准确、严谨地获取最佳医疗依据,结合自身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从患者角度出发,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2-3]。将EBM思想引入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循证医学思维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措施。该研究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消化内科临床实践的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循证医学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培训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58名在该院消化内科临床实践的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名实习生进行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其中男生16名,女生13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52±1.26)岁;观察组29名实习生进行EBM的临床带教方法,其中男生15名,女生14名,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2.34±1.37)岁。两组实习生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消化内科特点,观察组学生开展基于EBM的临床带教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基础知识学习:带教教师详细讲解如何应用网络数据库查阅文献,让学生掌握查阅方法;②选择病例:选择消化内科经典病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明确诊治思路;③小组合作:每五人一组,利用学校数据资源及科室临床病案,找出研究证据;④小组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文献查阅情况,针对问题给出小组结论;⑤病例讨论:老师进行病例讨论、点评,并对所有问题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影像及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带教方法。

1.3教学效果评价

带教期结束后,通过消化内科学相关理论知识考试以及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考评,评估两组学生临床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病案分析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通过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包括自学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等方面调查。

1.4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临床考评情况比较

带教期结束后,观察组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病案分析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上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理论知识掌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学生能力培养情况比较

通过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观察组学生在自学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对教学方法认可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循证医学是新兴的一种教育方法,目前虽然尚未十分完善,但其在医学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4]。医生结合自身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检索工具搜集证据得出最佳医疗决策,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消化内科是临床教学中的主干学科,不仅具有病种复杂、知识面广、知识点散等特点,同时涉及消化解剖、生理、病理等多门学科,是医学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与热点[5]。通过循证医学进行消化内科临床医学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分辨真假的辨别能力,并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点[6]:①提出问题,消化内科患病情况较为复杂,学生可从病因、治疗方案、诊断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②收集相关证据,从问题出发,通过文献检索等途径搜集最新证据;③评估证据,对搜集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严格评价,做出最佳方案;④实施证据,临床治疗为患者选用最佳诊疗方案;⑤疗效评价,通过治疗后效果评价证据的价值,并提出改善建议。开展循证医学临床教育,带教教师对学生进行EBM相关知识培训,通过EBM实施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保证EBM教学方法顺利实施。通过EBM教学后,研究发现,观察组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89.47±7.18)、病案分析能力(90.84±7.35)及临床科研能力(88.48±6.14)上均优于对照组学生(76.12±5.09、72.58±6.74、76.67±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建成[7]的研究也表明,循证医学组学生的实践技能(88.5±7.1)、病案分析能力(91.2±4.5)较传统带教组学生(75.3±6.2、71.8±5.3)有显著提高,与该研究结果一致;两组理论知识掌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BM教学方法在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病案分析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上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观察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与传统带教无差别,表明EBM教学能够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8]。带教结束后,通过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观察组学生在自学能力(82.76%)、文献查阅能力(93.1%)、临床思辨能力(79.31%)、医患沟通能力(75.86%)及对教学方法认可程度(96.55%)均高于对照组(58.62%、51.72%、51.72%、48.28%、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BM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文献检索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大量最新的医学信息,大多数同学对EBM教学方法持认可态度,说明EBM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并建立良好医学观念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刘凌,方利洲,张剑青,等.循证医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医科人学学报,2013,34(7):153-157.

[2]江艳,徐玉善,蒋世钊,等.循证医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5):89-90.

[3]肖帅,方敏,刘龙飞,等.循证医学模式在外科腹痛本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28):344.

[4]纳玉辉,刘梅,段晶,等.引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儿科临床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7):54-55.

[5]唐寒梅,高迪,达哇卓玛,等.循证医学模式对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3(6):92-93.

[6]罗秋育,林揆斌.循证医学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实践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3):19-20.

[7]包建成,刘俊芬.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影响[J].医学教学,2016,16(86):291.

第11篇

关键词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具有前沿知识、创新能力以及掌握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纵观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其重点逐步经历了由教育制度完善到提高研究生质量的转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六大发展改革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指标是博士学位申请者在获得博士学位时的质量。目前对博士生培养质量及其评价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与舆论关注的热点。

1研究背景

博士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质量,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体现,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博士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是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管理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检验指标,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研究方法

2.1资料来源及方法

通过调研国内具有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选取其中已有中医学博士毕业生的14所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以下简称“评阅意见书”),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2.2评价指标名称统一化

对各中医药院校“评阅意见书”中评价指标名称描述的统一性问题,参照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对同义的名称信息进行统一。“论文选题、选题价值、选题”统一名称“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创新性、论文成果的创新性、创新性”统一名称“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论文写作能力与总结提炼、写作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统一名称“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研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科研作风”统一名称“科学研究的能力”;“理论基础、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统一名称“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论文综述、文献综述、综述”统一名称“论文综述”;“论文价值、实用价值”统一名称“论文价值”;“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研究方法和技术水平”统一名称“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

3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比较和分析

将14所中医药院校“评阅意见书”中的评价指标进行统一处理后,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满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论文选题”(92.86%)、“论文的创新点”(85.71%)、“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85.71%)、“科学研究的能力”(71.43%)、“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71.43%)、“论文综述”(64.29%)、“论文价值”(14.29%)、“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14.29%)、“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7.14%)、“工作难度和工作量”(7.14%)及“论文规范性”(7.14%)。

指标重要性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论文的创新点”(28.75€?3.6)、“科学研究的能力”(26.2€?.69)、“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21.37€?.23)、“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20€?.92)、“论文价值”(18.4€?.43)、“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18.4€?.34)、“论文综述”(17.967€?.467)、“论文选题”(17.438€?.166)、“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12.725€?.41)、“工作难度和工作量”(10€?.71)及“论文规范性”(10€?.70)。

权重满分比大于50%的指标有6个,包括“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论文综述”。根据评价指标权重满分比值可以看出,50%以上的中医药院校对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时都选用“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论文综述”等常用指标,这些常用指标中“论文的创新点”、“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赋值均比较高,是影响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

权重满分比小于50%的指標有5个,包括“论文价值”、“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及“论文规范性”。说明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各院校也有一些特异性的差异,根据评价指标权重满分比值可以看出,部分院校尤其看重博士学位论文的“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和“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两个指标。

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4.1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4.1.1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本研究收集的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来自于国内具有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且国内普遍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涵盖目前国内中医药类高校对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各个标准。具(下转第69页)(上接第67页)有较高的权威性,协调程度较高,充分显示了评价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4.1.2指标体系侧重中医学学术学位型博士培养特点

相比中医专业学位型博士,学术学位型侧重于中医学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中医学科学研究人员为目标,其学位论文应更注重研究创新性,对中医学领域在知识和认识上能作出独特而有意义的贡献。指标“论文的创新点”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该各评价体系中给予了较高的权重,这也充分显示了学术学位型博士培养特点。

4.2问题与建议

4.2.1采取多元模式,分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把握住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也成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各高校须以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目的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博士研究生,分类构建学术学位型和专业学位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对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

4.2.2進一步探索描述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针对现有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缺陷,突出量化评分作用,有利于更清晰、更精确有效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这也是评价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就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和创新性而言,描述性评价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其评审意见的指向性和主导性仍是显著的、有价值的,对培养单位改进博士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认为以描述性评价为主,发挥量化评价的有益作用,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4.2.3鼓励专家及导师参与,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第12篇

考试科目

天津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