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应急救护活动目的及意义 推动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动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7-10 1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推动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5-25

5月2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视频方式召开应急救护工作推进会,对深入开展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大力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推动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动员和部署。

会议要求,各级红十字会要把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突出位置,举全会之力切实抓紧抓好;要更新思想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工作,以开拓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努力提高服务质效、扩大覆盖面,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深做实,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上,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内蒙古、河北等省级红十字会分别介绍了开展应急救护工作的经验做法。本报摘录刊登,以飨读者。

抓住高校新生入学军训契机,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

河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宋振江

2014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同意,省红十字会会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文明办、团省委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我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初级培训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做法为“四个明确”:

明确目标任务。概括为“三个一”,即力争每所高校都建立一支应急救护师资队伍,每所高校都有一支骨干救护员队伍,每年入学新生都能够接受一次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努力实现全省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

明确基本路径。就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所需经费由省、市两级财政预算安排,省红十字会牵头抓好省属高校培训,市红十字会牵头抓好市属高校培训,先试点后逐步推开。

明确运行模式。以学校为单位,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利用暑期培训救护师资,培训时间不少于48课时;新生入学军训期间,安排不少于8课时的应急救护普及性培训,计入军训考试成绩;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再加8课时培训成救护员,培训结束后,所有教学器材全部留给学校以备后续使用。

明确培训标准。可概括为“四个统一”,一是统一预算,按照培训一名师资500元,一名新生30元、救护员50元来预算培训经费,申报列入财政预算;二是统一教材,严格按照总会编写的救护师资教程和救护员教材进行授课,内容包括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技能;三是统一评估,六部门联合采取随机抽查、集中评估的方式,进行观摩评估,现场点评;四是统一发证,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救护师资证和红十字救护员证。

7年来,全省试点高校由开始12所覆盖到44所,累计投入经费1400余万元,累计培训师资4436名,救护员6.4万名,新生47万名。此项工作,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不仅培养了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弘扬了红十字精神,强化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而且也在高校推动了红十字基层组织的建立,使“博爱燕赵·火热青春”大学生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中华骨髓库河北高校行”等活动蓬勃开展,受过应急救护培训的47万名大学生,在集体活动、志愿服务以及突发事件、赛事保障中展示所学技能,开展自救互救,涌现了许多救助他人、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成为一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生力军,应急救护进校园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文明办等11个部门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下一步,河北省红十字会将认真贯彻总会安排部署,以抓好高校应急救护培训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应急救护推进年各项任务,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浓厚氛围,为推进健康中国·河北行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积极贡献。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进机关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王芳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红十字会设置了1186个红十字应急救护点(角),培育了1000多名救护师资、18.15万名红十字救护员,完成了100余万人次普及性培训。

注重示范引领,着力扩大机关应急救护覆盖面

联合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发《关于自治区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配置AED机并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活动相关事宜的通知》,多方筹集资金,集中为首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采购AED381台,动员爱心企业捐赠100台,已投放343台,实现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地铁站点AED全覆盖,并按照每配置1台AED培训5至10名机关红十字救护员的比例,为86个区直机关单位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480人。各机关单位建立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小组,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勇于施救、科学施救,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安全。2021年组织启动“应急救护推进年”以来,已在各党政机关完成普及性培训1925人次、培训机关红十字救护员575人。“救命神器”AED机和红十字救护员已成为安全机关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注重阵地引领,着力提升机关应急救护吸引力

因地制宜打造集应急救护培训、人道文化传播、安全体验功能为一体的机关应急救护培训基地10余个。自治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自2017年投入运行以来,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培训内涵,累计接待区直机关155个支部、5129人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体验培训,成为自治区直属机关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网红打卡地”;基地先后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命名为“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命名为“第六批全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总会命名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

注重宣传引领,着力提升机关应急救护影响力

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依托“学习强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官网、“人道北疆”微信公众号和人道文化传播基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宣讲。充分发挥机关红十字会员、志愿者的主力军作用,加大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普及。承办第五届全国红十字救护大赛,举办三届全区红十字救护大赛,为更加广泛深入开展各行各业应急救护工作优化了环境、营造了氛围,扩大了影响。

“十四五”期间,自治区红十字会将进一步细化实化应急救护工作目标任务,新建设应急救护角、点共1000个,投放1000台以上AED,普及性培训100万人以上,取得应急救护培训证书人数达到30万人。

以博爱家园为阵地,实施“救在身边”行动,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江苏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齐敦品

今年以来,江苏省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站在践行为民宗旨、坚守人道初心的政治高度,以“博爱家园”为依托,大力开展“救在身边·社区讲堂”活动,共建共享美好家园,以为民服务实际成效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应急救护推进年工作。江苏省红十字会把深入开展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依法履职尽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实际行动。加强统筹谋划,党组会多次专题研究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下发相关文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一方面,算清总帐、压实责任。围绕省政府应急救护百万培训目标和总会工作要求,细化测算任务指标,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另一方面,抓住重点、跟踪问效,以博爱家园为依托,抓实阵地和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确保应急救护培训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工作合力,用好行政力量推动,积极争取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主动融入“健康江苏”、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工作大局,强化部门联动,变一家忙为大家忙,依托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针对博爱家园打造线上筹资项目,创新筹资方式,动员社会资源向基层一线聚集。

坚持重心下沉,推动应急救护扎根社区。强化博爱家园阵地作用,将博爱家园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五年1200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的目标。注重发挥已建成的600余个博爱家园阵地作用,将普及救护知识技能、发展志愿服务队伍等纳入博爱家园指导评估内容,努力将博爱家园打造成群众期待的美好家园。

突出常态长效,精心打造“救在身边”项目品牌。明确目标要求,组织全省169家冠名红十字单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致力将“红十字博爱送健康”活动打造成服务“健康江苏”建设的特色项目,力争完成全年服务500场次,服务群众10万人次的目标。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在冠名红十字单位建立志愿服务队,深入挖掘典型事例,不断扩大活动知晓度和影响力。

强化支持保障,营造应急救护进社区良好环境。强化资金保障,全省预计全年各级红十字会争取财政投入应急救护经费3700万元,其中省红十字会投入800余万元保障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提高应急救护培训经费标准;组建省级核心师资队伍,推进星级师资评定工作;每两年举办全省应急救护大赛,授予获奖者省级“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强化技术支撑,加大应急救护在线培训软件推广力度,开发救护师资管理系统,推广南京“一键互救”急救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救护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宣传动员,举办最美救护员评比等活动,大力宣传自救互救典型事迹,扩大群众应急救护知晓率、参与度和影响力。

合力推进应急救护工作,为交通安全护航

浙江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  陶竞

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悉心指导下,根据省委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要求,浙江省各级红十字会积极作为,与交通部门密切协作,推进与人民出行安全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行业应急救护能力建设。主要做法是:

协同推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007年,省红十字会与省公安厅、交通厅联合印发文件,明确将救护知识纳入驾驶人培训大纲及考试体系,将救护培训作为交通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的必要内容。近几年,浙江省红十字会通过“理事真理事,理事办实事”机制,将应急救护培训作为公安、交通、邮政等部门年度实事内容。

注重实效,重点培训一线人员

司乘、站务、交警等从业人员活跃在一线,起着第一响应人的作用。近三年,浙江省共培训交通行业红十字救护员1.48万人,开展普及培训5万余人次。

一是量身定制。专门制作《交通事故伤》标准课件,作为全省开展规范培训的蓝本,各地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精心设置培训方案,确保学得会、用得上。

二是分业培训。初期重点培训公交车(船)、出租车等传统领域司乘人员,及时拓展“网约车”、快递等从业人员培训。新型轨道交通建成后,加大培训力度。杭州市地铁一线站务人员救护员持证率达73%。

三是紧盯“前端”。开设全日制救护培训必修课,明确学生在毕业时须取得毕业证和救护员证,每年有1000多人取证。

配好设施,发挥机防辅助作用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实施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动员社会捐赠,布设AED近4000台,基本实现省内机场、市级高铁(动车)站全覆盖。杭州市红十字会协同其他单位,实现目前7条运营线路、168个站点AED全覆盖。金华市为786辆公交车配置了红十字急救箱。

数字赋能,创新急救场景应用

浙江省红十字会专门绘制了全省统一的AED电子地图,使得公共交通场所的每一台AED都一目了然。推动各地将AED电子地图接入120,和救护员一起纳入社会急救体系。推广杭州市地铁“四位一体”应急救护响应体系。以AED为中心,通过“红十字救护E站”,将地铁站的调度员、站点上的取证救护员、其他救护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有效互联互动,打破AED、求救者和救护员之间的信息孤岛,变“偶遇式急救”为“精准式急救”。

加强演练,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浙江省红十字会以地铁、公交车、校车为重点,联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救护演练、救护技能比武等活动。建立对施救成功者的褒扬机制,激发施救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全省每年由公安干警、公交司机等施救成功的事例不断涌现,受到群众好评。

坚持“五化”,实现“五动”  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福建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林圣魁

近年来,福建省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总会部署要求,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作为红十字会工作的首要任务,创新突破、精准发力,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施高位推动。积极争取将“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纳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纳入“健康福建2030”指标内容,省政府办公厅转发9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指导意见》。联合相关部门,分别将应急救护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指标、重大赛事服务保障体系、职工技能竞赛内容、党校学员培训课程等。每年将应急救护列为红十字工作首要核心业务,作为“一把手”工程,从政策引领、思想认识、措施配套以及经费倾斜、人力支持等,予以全链条保障。

二是深化数字赋能,实施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应急救护培训“互联网+”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发建立了“人人急救”全网络实名注册制的应急救护培训管理平台,统筹管理全省应急救护培训,实现全省红十字系统培训与管理一体化,培训数据可视化,教学课程模块化的“三位一体”全网络培训管理模式。自2019年5月上线两年来,已通过平台报名培训近8万人,访问量超1亿人次。着力推动培训工作规范化,成立了应急救护培训专家委员会,对各地培训机构开展资质认证,推行师资注册管理,对全省救护培训进行统一发证,确保了应急救护扩面保质。

三是固化阵地建设,实施项目拉动。推动在设区市建设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在全省所有84个县(区)城区建立红十字博爱驿站,在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红十字生命安全体验馆,在所有5A景区建设红十字救护站,在建有基层红十字组织的社区、农村设立应急救护角,在公共场所推广设置红十字应急救护一体机、急救包、AED等救护设施。大力开展“学校+社区”、公益讲座、学校安全辅导员培训等活动,大力倡导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始终让群众感到红十字应急救护无处不在,“救”在身边。

四是激化市场运作,实施双轮互动。采取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依法登记成立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既确保红十字会公益本色,又激发工作创新活力,形成了省级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为主导,各地救护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全省系统救护培训网络体系,探索了一条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依法规范、体现特色、健康可持续的长效运行路子。

五是催化活动载体,实施宣传带动。线上线下多媒体多方式拓宽应急救护工作宣传渠道,推介“AED设置公益项目”,举办“百万培训八闽行”,广泛实施应急救护培训“六进”等活动;联合省总工会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对于成绩优异的团队和个人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金牌工人”等奖项;利用“五八”博爱周、“世界急救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最美救护员”评选表彰;举办“感动生命的故事”主题演讲,深入挖掘群众性自救互救典型事迹等,有力弘扬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生命救护理念。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打造景区人道传播和为民办事服务平台

江西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龚建辉

江西省红十字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高A级旅游景区应急救护体系,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护机制,在全省建设了一批景区红十字救护站,为游客提供了及时、安全、高效的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把景区红十字救护站打造成为人道传播和为群众办实事服务平台。

整合资源,合力打造旅游景区人道服务平台

一是争取政策支持。与省文明委、卫健委、旅发委等单位联合发文,共同推进高A级旅游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印发《关于加强全省旅游景区红十字救护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各级红会因地制宜建设景区红十字救护站。

二是争取资金支持。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募集社会爱心、加大政府投入,共筹集资金400余万元,打造了15个“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目前我会正在与省高速公路集团协商,共同打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微型红十字救护站。

三是争取设施支持。为满足景区救护站建设需要,各景区管理部门按照5A级景区不低于80平米、4A级景区不低于60平米的建设标准,提供景区救护站用房。宜春明月山管委会还为红十字救护站购置了心电图机、吸氧机等救护救援装备,为救援队执勤提供免费工作餐和自由通行等支持。

凝聚力量,共同打造景区志愿服务队伍

一是建立标准化应急队伍。按有热心带头人、有稳定志愿者、有固定活动点、有规范制度、有特色工作和有一定保障力的“六有”要求,在每个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立稳定的应急救援救护队伍,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

二是建立制度化管理机制。为加强队伍管理,激励队员积极性,明确了队员的选拔条件、考勤考核办法等,并建立双向激励制约机制,形成可进可出的运行管理模式。为加强救护救援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制定了救护站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

三是建立规范化服务模式。实行“景区有站、站内有医、站外有员”服务模式,确保景区救护站建得成、留得住、有成效、可持续。即:在景区内建成红十字救护站,站内安排专职医生常驻,组建应急救护队开展执勤备勤和应急救援救护服务。

注重实效,致力打造为群众办实事服务平台

一是抓好人员培训。由当地红会组织景区救护队员定期开展救护培训,救护队员必须取得救护员证。每年举办约10期、600名景区导游培训。

二是抓好救护服务。按照定点值班与流动执勤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尤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提前部署,加强人员值守和服务。上饶红会在三清山景区组建了一支由50人组成的红十字救援队开展志愿服务。宜春200余名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员,长年在明月山景区轮班值守,开展志愿服务。

三是抓好宣传引导。立足景区,服务群众,把红十字景区救护站打造为宣传红十字精神的主阵地,引起各类媒体关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救援演练结束路遇车祸 红十字马甲再次挺身而出》《周末的明月山有你们更美》《游客摔跤受伤,志愿者送其下山》《老人景区爬山体力不支,救援队安全护送下山》等文章相继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网易、新浪等媒体报道转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