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河伯与北海若》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庄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庄子秋水的原文及译文 《秋水·河伯与北海若》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庄子)

《秋水·河伯与北海若》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庄子)

2024-07-12 1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野语有之曰:俗语有这样的说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北海若曰:“  海神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而将可与语大理矣。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河伯曰:“  河伯说:“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末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北海若曰“否。  海神回答,“不可以。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万物的量是无穷无尽的,时间是没有终点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固定。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知量无穷。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知时无止。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知分之无常也。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河伯曰:“  河神说:“世之议者皆曰:世间议论的人们总是说:‘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最细小的东西没有形体可寻,最巨大的东西不可限定范围’。’是信情乎?”这样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吗?”  北海若曰:“  海神回答:“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真切。夫精,小之微也;精细,是小中之小;垺,大之殷也:庞大,是大中之大;故异便。不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此势之有也。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所谓精细与粗大,仅限于有形的东西。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至于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计算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剖解的;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而不可限定范围的东西,更不是用数量能够精确计算的。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是事物粗浅的外在表象;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可以用心意来传告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内在实质。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传告的,也就不限于精细和粗浅的范围了。是故大人之行:所以修养高尚者的行动。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不会出于对人的伤害,也不会赞赏给人以仁慈和恩惠;动不为利,不贱门隶;无论干什么都不是为了私利,也不会轻视从事守门差役之类的人。货财弗争,不多辞让;无论什么财物都不去争夺,也不推重谦和与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凡事从不借助他人的力气,但也不提倡自食其力,同时也不鄙夷贪婪与污秽;行殊乎俗,不多辟异;行动与世俗不同,但不主张邪僻乖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行为追随一般的人,也不以奉承和谄媚为卑贱;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人世间的所谓高官厚禄不足以作为劝勉,刑戮和侮辱不足以看作是羞耻;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知道是与非的界线不能清楚地划分,也懂得细小和巨大不可能确定清晰的界限。闻曰:听人说:‘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清虚宁寂的人能够忘却自己’。’约分之至也。”这就是约束自己而达到适得其分的境界。”  河伯曰:“  河神说:“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内在,从何处来区分它们的贵贱?恶至而倪(ní)小大?”又怎么来区别它们的大小?”  北海若曰:“  海神回答:“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依照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物体所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具有了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顺着物体所不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具有了这样的功能;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可知东与西的方向对立相反却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从人们对事物的趋向来看,顺着各种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顺着各种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知晓唐尧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而人们的趋向与持守也就看得很清楚了。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当年唐尧、虞舜禅让而称帝,宰相子之与燕王哙禅让而燕国几乎灭亡;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商汤、周武王都争夺天下而成为帝王,白公胜争夺王位却遭致杀身。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由此看来,争斗与禅让的礼制,唐尧与夏桀的作法,认可还是鄙夷都会因时而异,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不变的规律。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猫头鹰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细察毫毛之末,可是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高大的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故曰:所以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怎么只看重对的一面而忽略不对的一面、看重治而忽略乱呢?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这是因为不明了自然存在的道理和万物自身的实情。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这就像是重视天而轻视地、重视阴而轻视阳,那不可行是十分明白的了。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然而还是要谈论不休,不是愚昧便是欺骗!帝王殊禅,三代殊继。远古帝王的禅让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样。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不合时代、背逆世俗的人,称他叫篡逆之徒;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合于时代、顺应世俗的人,称他叫高义之士。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沉默下来吧,河神,你怎么会懂得万物间贵贱的门庭和大小的流别!”  河伯曰:“  河神说:“然则我何为乎?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何不为乎?又应该不做什么呢?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我将怎样推辞或接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北海若曰:“  海神回答:“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可称之为循环往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不必束缚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违碍。何少何多,是谓谢施;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更替续延;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不要偏执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端庄、威严的样子像是一国的国君,确实没有一点儿偏私的恩惠;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优游自得的样子像是祭祀中的土地神,确实没有任何偏私的赐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浩瀚周遍的样子像是通达四方而又旷远无穷,确实没有什么区分界限;兼怀万物,其孰承翼?兼蓄并且包藏万物,难道谁专门有所承受或者有所庇护?是谓无方。这就称作不偏执于事物的任何一个方面。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的,谁优谁劣呢?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时的成功。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时而空虚时而充实,万物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年不可举,时不可止。岁月不可以挽留,时间从不会停息。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消退、生长、充实、空虚,宇宙万物终结便又有了开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这样也就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评说万物的道理了。物之生也,若骤若驰。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没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么时刻不在迁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夫固将自化。”一切必定都将自然地变化!”  河伯曰:“  河神说:“然则何贵于道邪?”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看重大道呢?  北海若曰:“  海神回答:“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非谓其薄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不是说他们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的伤害而能幸免,而是说他们明察安危,安于祸福,慎处离弃与追求,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故曰:所以说:“‘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屈伸无常,也就返归大道的要冲而可谈论至极的道理。”曰:“  河神说:“何谓天?什么是天然?何谓人?”什么又是人为?”北海若曰:“  海神回答:“牛马四足,是谓天;牛马生就四只脚,这就叫天然;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鼻绾穿过牛鼻,这就叫人为。故曰:所以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