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最高检:“网络+寄递”贩毒方式加剧 “数字画像”让涉毒人员无处藏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达网络 最高法、最高检:“网络+寄递”贩毒方式加剧 “数字画像”让涉毒人员无处藏身

最高法、最高检:“网络+寄递”贩毒方式加剧 “数字画像”让涉毒人员无处藏身

2024-03-25 2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孙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布依法严惩毒品犯罪情况,2018年至2022年,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突出。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逆势上升,“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的贩毒方式加剧,司法机关为涉毒人员“数字画像”,加大追诉、惩治力度。

 

“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成为贩毒主要形式

当前,毒品犯罪线上和线下交织更为紧密。最高法、最高检均公布了利用非接触式手段实施走私、贩运毒品犯罪的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副庭长欧阳南平说:“随着新兴寄递业态的发展,毒品犯罪分子大量使用国际、国内物流快递甚至同城跑腿等平台走私、贩运毒品。网络涉毒犯罪突破了传统毒品犯罪的时空限制,‘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等非接触式犯罪手段隐蔽性强,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棉衣棉鞋夹带邮寄,方言暗语掩人耳目掩饰意图

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陈某鹅、周某金等9人分别犯贩卖毒品罪、贩卖、运输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这是一起典型的通过寄递的方式贩毒的案件。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吕梅介绍:“他们夫妻两人通过快递的方式夹带在相关的物品中,从云南寄递到江苏无锡。他们把毒品藏在棉鞋和棉衣里,寄衣服的时候,夹带在衣服里边,并伪装成普通的快递,然后陆续寄递过来。之后,我们通过此案件发现,江苏东部地区是毒品的主要来源,可能就是从西南云贵川地区,甚至是从境外寄递。”

审查逮捕阶段,陈某鹅拒不交代犯罪事实,参不透电子数据中的方言、暗语,就无法让她开口,无法精准指控,检察官们赶紧找“翻译”协助办案。

吕梅说:“通过调阅审查电子数据发现,她跟上家有联系,涉及买卖海洛因的犯罪事实。因为不懂方言,所以当时邀请了云南省缉毒民警破解方言和其中的暗语,拿到相关信息之后,再去讯问陈某娥,她就不得不低头认罪了。以她作为突破口,陆续又有4人认罪认罚,承认了自己的相关犯罪事实。”

陈某鹅等人被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两年六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部分被告人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落实“七号检察建议”惩治寄递毒品犯罪

针对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贩运毒品等违法犯罪呈现大幅上升态势,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1年10月向国家邮政局制发了“七号检察建议”,并抄送交通运输部等12个相关部门。最高检第二检察厅厅长元明介绍,惩治寄递毒品犯罪力度持续加大。

元明表示:“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寄递毒品犯罪3000多人,有力遏制了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各地检察机关不断加强与邮政管理、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动机制。今年5月,最高检与国家邮政局等17部门开展平安寄递专项行动,以合作之力有效防范利用寄递渠道贩运毒品的犯罪活动。”

“数字画像”类案治理

在办案过程中,针对毒品案件交易对象交叉混杂、身份隐匿等特点,检察机关建设涉毒人员“数字画像”监督线索研判系统。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副厅长张建忠介绍:“集中采集涉毒刑事案件中吸毒贩毒人员的绰号、社交账号、金融账号、手机号码等信息汇集分析,通过‘数字画像’,从个案为主,通过案卷审查方式拓展到类案为主,以数据赋能类案治理式监督。”

“数字画像”对突破零口供案件、对关联犯罪人员全面监督、铺开追查,追诉重大犯罪嫌疑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张建忠表示:“浙江检察机关从个案查扣的涉毒人员的社交软件中,检索其他疑似参与贩毒的线索和人员,将之分别与毒资支付信息、辖区吸毒人员信息库、已判决涉毒人员处罚信息库进行碰撞检索,对贩毒人员进行‘数字画像’,从而对公安机关遗漏或者未能查询的贩毒事实和贩毒人员犯罪进行法律监督。在办理‘勇闯天涯’‘泡面达人’等系列贩毒案件中,梳理出毒品犯罪立案监督及追溯线索80余件。”

增强群众的识别能力

江苏省检察机关制作的微电影《毒术》被江苏省邮政管理部门推广至全省938家快递企业1837个分支机构24000余个快递点滚动播放,进一步推动强化一线从业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广大群众对毒品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

吕梅说:“在发现异常情况时,比如有时候不使用实名制、隐藏一些信息,或者是神秘的包裹,拒绝开箱验视,这种情况之下可能就会提高一些警惕。通过‘七号检察建议’的落实,推动公安机关对快递小哥举报快递藏毒的兑现奖励机制。”

坚持依法从严惩处 突出打击重点

2023年1月至5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11837件,判决生效17836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4527人,重刑率达25.38%,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6个百分点。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长李睿懿表示:“各级人民法院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方针,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惩走私、制造、大宗贩卖等源头性毒品犯罪、具有武装掩护、以暴力抗拒查缉等严重情节的毒品犯罪以及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侵害青少年以及危害农村地区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并更加注重从经济上制裁毒品犯罪。”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