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灵山】灵山史话·走进文明(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西灵山县说什么话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走进文明(中)

【文化灵山】灵山史话·走进文明(中)

2024-06-20 2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四、丰塘炮期

灵山的习俗很多,但非常有特色的要数“炮期”。炮期在古时称“炮圩”,又名“炮会”,源自新春正月里“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习俗的演变,始于明代末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炮期主要分布于丰塘镇的各个村委、社区,所以统称“丰塘炮期”。

丰塘炮期以其独特的民俗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它独有的神韵,长盛不衰。活动内容分为祭炮、迎炮、送炮、放炮。放炮完毕,村中群众到炮台争抢炮纸带回家中放进灶君、鸡笼、鸭笼以求福禄运就、六畜兴旺、家业宏发。

丰塘炮期

丰塘镇的先辈们为了避免村与村之间节期的冲突,利用抽签的形式选定正月里的某一天为各村的炮期节日。全镇共有17个节期,如正月初五清村,初六五楞村,初八平岭村,初九沙塘村,初十根竹村,十二陂塘村、华龙、华兴村,十三大池村,十四陆屋村,十五潭龙村、英榜村、修竹村,十八川心村,十九桥笪村,二十睦村,五月十三丰塘社区等。最主要的炮期是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九。

丰塘镇地图

炮期制作的小花炮一般高1米、直径30厘米左右。大花炮的高度一般在1.6米到2米、直径40到80厘米,叫“炮王”。炮期制作的大花炮还可以作花灯使用,堪称手工艺一绝,个个玲珑剔透,既古朴典雅,又清新秀丽。

制作大花炮的材料用上乘的靓竹、韧蔑、刀具、沙纸、宣纸、香糊、画笔、颜料等造型装裱,鸣放时用的自制炮竹。表演所需的道具和器材有花轿、腰鼓、钱鞭、花扇、锁呐、锣鼓、狮龙等。

大小花炮

炮期前一天,全村群众自觉集队搭炮台、搭彩楼,到处张灯结彩,张贴对联,悬挂横额。

炮期这一天的清晨,锣鼓喧天,炮童(由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和狮龙队把大花炮送到轻烟缭绕的祭坛上,各家各户都把大花炮视为吉祥物,纷纷前来烧香“祈福”。八九点钟的时候,村中的狮龙队开始到各家各户拜厅,各家各户都燃放鞭炮,迎接狮龙前来拜贺。届时,球类比赛、拨河赛等文体活动和敬老爱幼座谈会、扶助贫困学童、奖励优秀学子的颁发仪式也随之举办。

花炮队整装待发

慰问老人

给优秀学生颁奖

下午三时左右开始迎炮、送炮。彩旗队、擎炮队、八音队、腰鼓队、钱尺队、花扇队、八仙队、狮龙队等先后表演,再组成300多人的迎送炮队伍,扛着猪头、抬着“仙公”游遍全村的主干道路以及巷子胡同。

下午五时左右,送炮队伍把大花炮送往彩旗飞扬的“炮台”。 成千上万观看放炮的人群在工作人员的指挥安排下,在炮场周围严严实实地围成了一个大圆圈。炮手依次燃放大花炮,隆隆的炮声震天动地,待放完最后一个“炮王”时,人们欢呼雀跃,互相拥进炮场,争抢着五颜六色的纷飞炮纸,家家户户深信用彩炮纸孵鸡、鸭蛋能给全家带来好运。晚上,各家各户都设晚晏招待前来庆贺的宾客和亲戚朋友。

炮队在田野中穿行

龙行千家

醒狮攀顶保平安

炮响震天鸣

当今,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炮期庆祝活动,不仅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加强了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团结和谐,增强了党群干群的联系,起到了化解矛盾、化解怨仇的作用,大家欢聚一堂共庆炮期节日,畅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大计,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因此,对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民间艺术

灵山县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少量的壮族、苗族、仫佬族的人口,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把一些习惯成自然的东西,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具有独特浓郁的地方特色艺术文化,现存的戏曲、曲艺、舞蹈、音乐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

灵山采茶戏

戏 曲 采茶戏是灵山民间最有历史传统、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种。最早的采茶戏班是伯劳万利圩根竹塘村的“六秀采茶班”,之后在武利安金、伯劳邓阳、那隆钟灵等村庄相继成立了采茶班。史料已载入《广西地方戏曲史料汇编》第十一辑中。

据史料记载,灵山采茶戏于明末清初开始流行。起初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闹春演唱,十九世纪初开始成立采茶戏班常年巡村演唱。采茶戏程式多样,曲调丰富,民国初年,在灵山的东西南北中出现了几十个采茶班,排演了很多民间故事,如《陈三磨镜》、《朱买臣》、《屎坑蚊》、《杀狗献米》、《高文举》、《张飞审瓜》、《王三打鸟》、《伦文叙》等。灵山采茶戏程式有:开台茶、迎春茶、点茶、炒茶、送哥卖茶、盘茶、梳妆茶、贺茶、拜年茶、钱鞭茶、煞台茶等十多种。各种程式的表演深受群众喜爱。采茶曲调极为丰富,群众非常熟悉,戏剧表演故事性强,人物性格突出。主要角色通常是茶公、茶娘、丑旦,有的还根据剧情来设置其他角色。茶公表演用矮步,茶娘用云步。灵山采茶最初用灵山话演唱,解放后,为了适应时代和形势的需要,很多创作剧目改用粤语演唱,所移植的广东小粤剧《打铜锣》、《补锅》,创作剧本《送子参军》、《卖瓦》、《山村医疗站》、《凤眼泉心》、《一分钱》等都用粤语演唱。灵山采茶的表演赋予舞蹈性,有载歌载舞的表演程式,特别是“开台茶”、“送哥卖茶”、“钱鞭茶”、“大落花园”、“小落花园”等都是舞蹈表演很强的排场。灵山采茶的民间流传极广,灵山人有喜爱看采茶戏的习惯,目前,檀圩社岭、陆屋广隆、武利安金、文利谷埠、伯劳万利等地的采茶班演出活动比较经常。

另外,灵山还有春牛戏、岭头剧、山歌剧等剧种。

春牛调

曲 艺 主要有采茶调、春牛调、岭头调等曲调。

采茶调,是灵山流行最广的曲调,主要特点是用灵山话演唱,曲调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采茶调经常用在各种节庆以及党和政府中心任务中现编一些曲艺演唱,近几年编写有《茶山欢歌》、《农家大嫂学电脑》、《打工妹回乡》、《装上沼气顶呱呱》等表演唱节目。

春牛调,是灵山流行甚广的曲调,主要唱“叹牛调”和“使牛调”。春牛队有乐器、锣鼓,有固定的唱本,每唱四句打一次锣鼓,调式都是上下句。用灵山话演唱,每逢演唱前都有开场白,开场白的台词是“初到贵境,脚踏贵地,今晚到此唱春牛不是采茶戏,好睇(看)你就睇到尾,不好睇你就返去,返去要记得带齐亚大和亚二、亚三和亚四,闲话少提,唱春牛就开始。”开场白后第一曲就唱叹牛,唱词是“牛啊牛,到了春天你就愁,又要犁田撒谷种,又要犁坡种芋头……”接着唱预祝新年好景得好运的唱曲,再唱天时地利、万物复苏、人情世故、民间故事、民间古典等。

岭头调,是灵山农村八月中秋时节跳岭头的唱调,用灵山话或粤语演唱,有独特的传统唱本,唱调以跳灯、三师格、跳大红、四师格为主,用象鼓、高边锣、马锣等打击乐器配衬,主要唱法是唱一次上下句过一次锣鼓。近年用岭头调创编了一些歌舞表演节目,其中,1983年县文化馆编写的《飞天乐》节目参加自治区文艺会演获奖,广西电视台、电台多次播放。

岭头舞

舞 蹈 主要有采茶舞、岭头舞、舞狮、舞龙、十八学士舞、蝙蝠舞、鹬蚌舞等种类。

采茶舞,包括开台茶舞、钱鞭舞、仙花舞。开台茶舞是唱采茶戏的开台仪式,每逢采茶班演出前,用开台茶舞开场,乐器、锣鼓奏开台茶曲调。钱鞭舞是当采茶戏的演唱进入高潮时,来一段钱鞭舞调节气氛,有专门曲调,自由轻快,舞蹈动作是敲打肩膀、手臂、腰间、大腿、小腿、脚掌面、脚跟,拍打手掌动作。参加表演的可以是男队,也可以是女队,或者男女组合,人数可多可少,少至一两个,多至几十上百个均可。仙花舞是奏“大落花园”曲调,舞蹈多为扇舞、绸带舞、手巾花舞,也可以根据舞蹈需要运用其它道具,人数可多可少,独舞、双人舞、群舞均可,传统的仙花舞蹈是根据采茶戏中情节需要而编排,曲调热烈欢快。

岭头舞,是一个人戴四方形竹编(或木制)面具,手执戟锏边唱边舞,作为一场跳岭头的开场引子。包括跳灯舞、跳三师、跳四帅、跳五雷等。“跳灯舞”是跳岭头时的开场舞。“跳三师”是跳岭头中较主要的表演舞式,由三人头戴四方形竹编面具,手执戟锏手铃,边唱边跳,舞蹈特色为走三角,一人背对背,一人面对面,步伐以踮脚为主,每个段落都有一次圆场穿插动作,曲调是唱“三师格”,大锣、长鼓间配伴舞蹈。“跳四帅”是跳岭头的重要部分,人物有“邓、赵、马、关”四帅,配以张龙、赵虎,戴木制面具,面具插山鸡尾,手执刀、枪、剑、戟,身穿袍、甲,有舞弄刀枪互相对打动作,长鼓、大锣配衬,场面壮观。“跳五雷”是跳岭头中的高潮戏、重场戏,人物是天兵天将,雷神、雨神、风神、日月神等,各执各的兵器,在紧锣密鼓的气氛中狂舞。天兵天将,各路神仙出入场安排很有次序,舞蹈程式独特,人物个性很强且有戏剧性。

舞狮,是民间道具舞蹈,盛行全县。每逢春节和喜庆日子,就请瑞狮起舞。民间认为狮乃动物之王,雄伟之物,能驱邪赶鬼,带来吉祥。因而春节期间舞狮尤为热闹,狮队全部出动,或表演、或登门贺年,有的伴以武术表演。表演程式各地大同小异,有大鼓、高边锣、钹、唢呐等打击吹奏,按节奏行舞。

舞龙,是民间道具舞蹈。县内民间传说山脉似龙,古人讲风水崇拜龙,后人则扎龙舞以讨瑞祥。龙队一般有“龙脚”(即舞龙的人)20人,多则40~50人。起舞时一人手举“龙珠”,合着锣鼓节奏,引龙戏珠或抢珠,逗龙游舞,盘龙翻滚,有的伴以鱼、虾、龟、鳖一起舞,生动有趣。

十八学士舞,是灵山县很有特色的民间舞蹈,新圩镇白坭岭村的十八学士舞保留得较好。道具是用竹篾编成白鹤形,鹤身用各种色纸剪成鹤毛糊粘在模型上,鹤身长2米左右,共十八只鹤,锣鼓唢呐配衬,舞蹈时一人背一只在背上弯背进行舞蹈,需要场地较宽。十八学士舞的原意是祝愿各村各户人家读书中举,多出秀才、状元。

蝙蝠舞,取“五福临门”之意。蝙蝠身、翼用竹篾编扎,用黑色、绿色为主的彩布缝制。一队共五只蝙蝠,舞蹈时一人背一只,动作以蝙蝠飞动的动作为主,有锣鼓唢呐配衬。县内主要有烟墩镇茅针村等地较盛行,是新春佳节祝愿人们五福临门、福禄双全的民间舞蹈形式。

鹬蚌舞,是民间演绎鹬(也说“鹤”)蚌相争之戏。道具是用竹篾编扎若干只蚌螺和若干只白鹤、以蚌鹤相争的形式编排舞蹈,舞蹈中有一个渔翁戏弄蚌、鹤,舞蹈富有情趣,这种舞蹈不限于春节,在各种节庆中都有表演。

八音

音 乐 主要有山歌、八音等形式。

山歌,分为灵山山歌、高塘山歌、壮族山歌。灵山山歌在灵山大部分村镇通用。高塘山歌是丰塘镇高华村委高塘村特有,它与灵山山歌明显的区别主要是起式与拉腔区别较大。壮族山歌是太平镇那线、那廉和烟墩镇邓塘壮族村庄特有,壮族山歌主要是用在嫁娶时的对歌,当新郎去女方接亲,到村边时,先来一轮对歌才能进村,当迎亲回到男家村边时,又再对歌,办完各种礼节仪式后才能入村。以上几种山歌曲调都较简单。

八音,是灵山历史悠久的民间吹奏乐,也叫吹打乐。有“坐奏”、“行奏”两种。吹奏人员有5人、6人、10人不等。道具有唢呐、号筒、笛子、月琴、二弦、三弦、箫、笙、高边锣、大钹、小锣、叮叮、大胡、喉管等。以上是较复杂的组成。较简单的组成有:大唢呐、武锣、苏锣各一面,鼓一只,钹一付。人员和乐器的组成随不同场合有增有减。灵山民间的红白喜事均有吹奏八音的习俗,曲调比较丰富,主要有大开、小开、九八音、万年欢、八音、大王朝、堪武过门。灵山的八音队分布很广,全县几乎村村都有。

▍图文来源:灵山宣传

▍图文整理:布 瓜

▍审 核:卢 炼

▍投稿热线:18176040866(稿费50-200元不等)

▍惠民卡咨询热线:0777-2807328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

◎今天,钦州开海啦,快来钦州吃海鲜!

◎抖音大赛 | 无青春,不抖音,抖掉不HIGH心!

◎这个夏天吃海鲜、看海豚、听音乐、享自由,尽在钦州三娘湾!

◎【游记】在开海节之前,我去了一趟三娘湾

◎【遵义旅游专列开到北部湾】钦州专列四日游让你一次玩个够!

◎钦州开海节优惠套餐重磅来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