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梧州地方民俗文化的调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西梧州赤水 关于广西梧州地方民俗文化的调查

关于广西梧州地方民俗文化的调查

2023-03-20 0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前言

(一)调查背景

梧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西江文化最早的一个文化中心,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城之一。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桂江交汇处,毗邻粵、港、澳,曾有广西“水上门户”的美誉。早在百年前,梧州就依托着河内港湾的优势,乘“襟连两广,水控三江”的东风,成功转型为“百货出入之枢,商贾云集之地”。

(二)调查人员:董益坤

专业班级:会计2011

学号202021066029

(三)调查地点:

梧州市三个城区(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

梧州“三县一市”地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

(四)调查时间:2021年7月4号至8月1号

(五)调查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六)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累计发放问卷(纸质问卷、电子问卷)100份,回收问卷88份,回收率为88%,其中有效问卷共87份,有效率为98.86%。

二.亮点文化简介

(1)饮食习俗文化

梧州面靠西江水,与粤、港、澳毗邻,市井繁华,饮食文化繁荣。不仅酒楼饭馆的佳肴丰富多彩,而且大街小巷的风味小吃也品类繁多,在广西长期流传着“食在梧州”的说法,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文化,茶文化、小吃文化、酒文化,以及满月酒,周岁酒,老人长寿大寿礼仪宴席酒文化等。

(2)节会文化

节日文化习俗在梧州是影响深远的民俗事象,是传承比较集中的地方文化,特别是在梧州这一水文化风情浓厚的城市,许多节会文化都彰显着水的特性。春节阖家团圆,元宵花灯节,三月三“炮节”吃黑米饭的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拜七姐”和“贮存七月七水”的习俗,端午节“龙舟竞渡”,冬至有“冬至大过年”的节日习俗,重阳节登高爬白云山等重大节日习俗保持着千百年来长此以往的民风元素"。

(3)戏曲、民歌文化

粤剧是岭南地区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粤方言地区。而梧州是粤剧发源地之一,粤剧文化在这一座古城里盘滚错节,根深蒂固。梧州粤剧在上世纪30-40年代早已是响誉粤港澳,多少名艺人在梧州开班直到今天由梧州粤剧团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女驸马》《孟丽君》、《双结缘》、《百鸟衣》、《罗汉钱》等,一直深受梧州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

梧州地处三江水口,水上定居的渔民及往返运输的船户甚多,他们历来被成为“蛋家”或者“蛋户”。“蛋家”人唱的歌谣独具一格,腔调叫“咸水歌”,有著名的民歌《撑船歌》、《堂迅谣》、《滩路歌》等,渔民们用歌声唱出生活习俗特点、反映四季渔汛,内容丰富多彩,情调优美动人。“牛娘戏”也称作“牛戏”地戏或长衫戏,是岑溪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牛娘戏是在当地民间歌舞“ 舞春色”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每年春节前后,当地群众自发开展迎春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牛娘戏中有说、有唱,娱乐性很强,深受当地农民喜爱。

蒙山县每年农历八月初四举办的“盘王节”,是夏宜瑶族人民的歌圩。八月十六日为“修路节”,是长坪瑶族人民的歌圩。每逢歌圩佳节,瑶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艳服,赶赴歌圩,唱歌跳舞,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美好新生活的赞颂,场面其乐融融。男女青年利用对歌的形式,互相倾吐爱情,问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时,互相赠送信物定亲。

(4)旅游文化

梧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梧州山水钟灵毓秀,山在城中,城将水抱。有风光、胜迹和文物点250多处,有被苏东坡称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的鸳鸯江,有爽岛大型天然瀑布群、全国最早建设的孙中山纪念堂、东南亚最大的蛇园、世界最大珍稀保护动物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李济深故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02年2月,梧州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调查分析

梧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汇集着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思想和智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意识也渐渐淡薄了,对传统民俗文化了解不深,并呈现出一代一代递减的趋势。经过本次对梧州民俗文化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梧州民俗“非常了解”的调查者仅有7%,“大致了解”的比例为32%,“一点都不了解”的比例为10%,而51%的调查者则是认为对梧州民俗“了解很少”。详细情况如图:

并伴随有以下主要问题:

人们对传统节日民俗内涵和背景了解不够

在关于梧州节会民俗活动了解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3.45%的调查者知道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吃黑米饭”的习俗,而有23%的受调查者将农历三月初三的民俗活动与清明节的民俗活动相混淆。

“七月七水在梧州人的传统观念中有何用途?”51. 92%的受调查者认为“七月七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事实上,“七月七水”久储不变、可以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人们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识比较淡薄,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和背景了解不够。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受传统民俗影响人们的观念里存在封建迷信的不良思想,这也是今后民俗文化宣传与推广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人们对传统民俗的体认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能够清楚了解梧州民俗文化的人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可以把一个民俗的来龙去脉解释得头头是道,其中的规矩,寓意,禁忌都十分了解。家庭里比较传统的中年妇女也比较熟悉梧州民俗。而大多数中年人,他们多数则是了解不深,而对于其中的民俗细则更是不清楚。至于年轻人,了解程度更不乐观,有的甚至连本土的一些常见习俗都不知晓,并且也没有主动了解的兴趣,认为这是旧时代的一套,与新时代社会格格不入。另外,通过调查家庭对孩子的民俗文化教育了解到,大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们过节开心,许多民俗传统规矩、礼节都删繁就简了,只追求“开心就好”的简易生活。这结果就造成了民俗文化的体认群体出现断层现象,最终将会导致民俗文化遗产的流失。

对此,我做出如下建议:

不断夯实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的基础。打造梧州特色民俗品牌。

整体把握梧州的区位优势,扩大民俗文化的产业链,加强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共同进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加强民俗文化氛围营造,努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台。

协调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生存的关系。

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当前,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与关注,梧州这一座历史古城在这方面应该有着一种自觉。虽然近年来梧州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于民俗遗产保护力度仍不够,开发利用不充分,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和资金投入,我市民俗遗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优秀的民俗遗产,有效开发民俗文化空间,任然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民俗文化的发展势必会有力推动梧州打造岭南山水文化名城的步伐,促进梧州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文明建设。

四.参考文献:

严敬群.《中国节日文化读本珍藏本》东方出本社.2009年11月.第1版.

火戈.《以曲会同窗红豆结真情.梧州日报》2010年1月11日.

许诘玲《现代语文.粤方言区吉祥语的文化意象》.2006年3月.

龙杰.《以歌传承的蛋家的历史文化和风情》.中国经济网.2009年.

唐娟.《梧州的乡土文化》.梧州旅游网.民俗风情.2010年8月24日.

黄淑贤.《西江文化与习俗.广西地方志》.2006年第3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