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光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西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玉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光彩

广西玉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光彩

2024-07-01 0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广西玉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光彩

农家书屋杂志

|

2023-06-26 15:00:52

0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一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和品格,是呈现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经过悠长岁月的文化积淀,广西玉林市非遗种类繁多,从民间文学、杂技到舞蹈、戏剧曲艺,从剪纸、羽毛画到礼俗、饮食文化,各具魅力的非遗形式涵盖玉林人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方方面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玉林八音表演

据统计,目前玉林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2项,其中包括国家级2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27项,自治区级传承人23人。推动非遗焕发新时代光彩,既是对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重要环节,也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审美的迫切需要。

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采茶部的青年演员排练桂南采茶戏

建章立制,让非遗保护“实起来”

广西玉林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政策,落实专项经费,建立非遗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非遗保护工作机制。

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普查工作,出版了《玉林文化大典》(系列丛书)、《玉林市文化遗产》、《玉林市民间信仰探索》、《奔腾的南流江》、《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汇编册》(共7卷)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著。

建立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字档案,截至目前,共收集了10个门类、8300多个项目资料。建立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2个,建立自治区、市、县(区)级非遗传承基地20多个。

玉林博白杂技《顶立》

推进非遗数字化建设,通过笔录、摄影、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记录民间传承人的讲述和表演等,对29个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进行数据采集,建立非遗数据库。

加强专业培训基地建设,打造集馆藏展示、技艺传承、研发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基地,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融合发展。

利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相关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经常举办采茶、戏曲、武术、编织等专项研讨会,让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提质升级。

培育人才,让非遗传承“强起来”

让非遗“活下来”,关键在于传承人。只有让大众了解、接受和喜欢,非遗才能经受住时间考验,具有持久生命力。

近年来,玉林市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把具有地域特色与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非遗项目纳入校园,把非遗大师请进课堂,把非遗技艺纳入课程,让学生们从小就认识非遗文化,喜爱非遗文化,从而为传承与创新非遗奠定基础。

玉林茶泡是一种味道清甜的泡茶甜品,又是一种经精雕细錾、耐人观赏的工艺品

如玉州区万秀小学创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校本课程教材《非遗之乐动茶泡》,兴业县城南小学将剪纸和鹩剧纳入校本特色课程。

同时,成立非遗保护专家库,创新非遗项目并注重人才培养,发动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抓好后备人才“拜师”“结对子”等梯队建设,培养非遗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意设计、生产制作、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不断壮大非遗人才队伍。

传承创新,让非遗名片“亮起来”

随着大众文化审美不断提高,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释放非遗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为此,玉林市充分发掘“非遗”文化IP,开展“非遗+N”模式的跨界、跨域、跨业的创新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自治区劳动模范、三环集团陶瓷研究所所长刘德新正在精细修坯

北流市以“非遗+旅游”打造文旅新业态,借助陶瓷制作技艺打造4A级旅游景区的北流陶瓷小镇,每年吸引大批学生游客到此研学,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

玉林博白芒竹编织能手制作芒编工艺品

博白县推进“非遗+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编织工艺品工业园区的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编织工艺品的产供销集散地,通过“大众化”传承、产业化保护,推动藤编这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升级换代,力争实现100亿元的产业集聚。

福绵区依托非遗“南少林十八路荘武术”,践行“功夫+禁毒”模式,打造了“传承非遗,强身禁毒”品牌,让戒毒人员通过习武强身健体,摆脱毒品,同时向青少年推广禁毒功夫操,增强禁毒意识,筑牢禁毒拒毒预防屏障。

容县推进“非遗+美食”模式,大力推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田柚皮酿”,广受市民游客喜爱。

多方推广,让非遗氛围“浓起来”

非遗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播,只有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才能吸引更多受众关注非遗文化。玉林市广泛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建立玉林文化遗产网站,开设“美在玉林·非遗魅力”栏目。

推出以“八桂先驱朱锡昂”“绿珠女传奇”为代表的“玉林有戏”;以玉林羽毛画、玉林铜錾刻为代表的“玉林有礼”;以玉林牛巴、玉林牛腩粉为代表的“玉林美味”;以玉林正骨水、北流沉香为代表的“玉林养生”等系列非遗短视频。

蒲塘镇“寒山诞”特色民俗活动

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壮族三月三”“寒山诞”等传统节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村、进社区、进景区等主题宣传展示展演活动。

积极对外推介,打好文化交流牌,本地特色工艺品参加国内外展销推介、旅游商品和工艺品大赛,屡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奖项。

每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玉林市“非遗购物节”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遗“粉丝”。(作者系中共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作者:李勇齐

编辑:公长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