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侗乡的坛子里,传承着千年的味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西侗族美食 【沿着高速看中国】侗乡的坛子里,传承着千年的味道

【沿着高速看中国】侗乡的坛子里,传承着千年的味道

2024-07-01 0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视频观看:侗族酸鱼

经三北高速或厦蓉高速,可达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湘、黔、桂三省(区)的交界。“九山半水半分田,茶香鱼肥楼桥美”,是许多初到三江的游客的第一印象。

侗族人民好客是出了名的,每逢节庆有客人到来,除了能欣赏到侗族歌舞,还能品尝到侗家美食,最负盛名的当属有“侗家三宝”之称的酸肉、酸鱼、酸鸭。侗族人民喜酸,“侗不离酸”是侗族民间俗语,几乎所有菜肴都可以用酸进行调制。在侗寨,每家每户都会在家中留有一角,用于储藏“侗家三宝”的坛子,在侗族传统中,外人没有资格一览坛中景象,这是属于侗乡人的美食秘籍。“侗族人坛子里的酸是不能断的,我每年都会一次性做几百斤的酸鱼储存起来。” 荣艳兰说。

荣艳兰是三江林溪镇冠洞村村民,儿时她就围在奶奶身边看她制作“侗族三宝”,耳濡目染下,如今她继承了这门腌制的手艺。

三宝中,最富特色的是酸鱼,腌制好的酸鱼肉质细嫩,酸咸可口,滋味丰厚。传统的发酵过程是侗族祖先发明的,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酸味,也逐渐成为侗族人饮食文化的一个特征。

荣艳兰正在制作酸鱼。记者 张友豪 摄

“我一般选择在每年的十一月份制作酸鱼,我们习惯用自家养殖的草鱼来制作,它的肉质更紧实、更鲜甜。”据荣艳兰介绍,酸鱼和酸肉、酸鸭的制作过程一样,先把备腌的草鱼洗净,用刀利落地去除内脏,在鱼的表面均匀地撒上食盐,然后放在太阳下晾晒两周左右,去除鱼身上的水气,同时使盐味慢慢渗入鱼的体内。晾晒完成后,在鱼内外均匀抹上蒸熟的红糯米、甜酒和辣椒粉调制而成的腌糟,再逐条放入坛子内,上面再铺上一层用袋子包好的腌糟,最后铺上芭蕉叶,其独有的香气可浸入腌鱼中,增加风味。坛子放置阴凉处,再用几十斤重的石头压住坛盖,此后便可交由时间,静待酸味逐渐蔓延开来。

每次制作酸鱼,荣艳兰都要亲力亲为。记者 张友豪 摄

侗族人认为,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纯正。因为密封性好且盐分较高,酸鱼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一般密封腌制1—3年后食用口感最佳。

侗族人食用腌鱼的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方式是生吃、烧烤、油炸。用炭火烤制的酸鱼味道更加浓郁,一口下去外脆里嫩,令人回味无穷。油炸只需用少量油将腌鱼炸至表面金黄即可上桌,香而不腻、口感酥脆。

腌制酸鱼的材料。记者 张友豪 摄

侗乡酸鱼的技艺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如今,许多游客慕名来到三江品尝这传统风味。这种酸味也成为侗族人舌根上最浓烈的乡愁。

保护版权 尊重创作

金句——彰显新担当

▌本文来源:当代广西协编 | 韦娟娟

原标题:《【沿着高速看中国】侗乡的坛子里,传承着千年的味道》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