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往事 挞子大街的前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州挞爷微博 广州往事 挞子大街的前世

广州往事 挞子大街的前世

2024-05-27 1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位于 广东省 | 新浪旅游 微博 | 2013年10月09日17:20 挞子大街挞子大街

  在广州越秀山的东南麓、应元路的东北方向,有一条街道叫做挞子大街。有人望文生义,以为“挞子”为“掷小石头”之义。其实不然。这是一个与满人有关的地名。

  在94年前,此地的旧称为鞑子大鱼塘,因为这里有一个全市最大的大鱼塘。

  鞑子大鱼塘,原是古代菊湖残留于越秀山东南麓的孑遗湖。在民国初年,塘面的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文溪的上源,有调节雨季洪水的功能,盛产肥美的淡水鱼。

  菊湖是由三国时吴国广州刺史陆胤率军民堰塞越秀山南麓的古海湾,引白云山的泉水潴留而成,是当时广州人民生命之湖。

  到了宋代,菊湖已经淤塞了。每到夏天的雨季,南岭滔滔的洪水倾泻于广州,菊湖已经不能再蓄洪了,堤崩浸广州城。

  南宋年间,大学士李昴英率广州民众,开凿了三条运河,史称“文溪”。纵横穿越菊湖,把潦水引入珠江,从而解决了广州城的水患。也是后世的“六脉渠”其中的三脉。

  文溪的开凿,使菊湖从越秀山南麓消失,但却留下一大片的沼泽和若干个凹陷的水塘。当时的地方政府把这片土地租赁给农民,开辟成水田和鱼塘,种植着莲藕、慈姑、马蹄和蕹菜。其中田塘有十多亩属附近的西竺寺的寺产。后西竺寺被政府征收,寺产拨入光孝寺。

  上述的沿制,直到明亡为止。

挞子大鱼塘挞子大鱼塘

  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清军尚可喜、耿继茂围攻广州城,十一月城破,广州军民遭屠戮。役后,尚、耿强占农田广种马草。越秀山南麓的菊湖旧壤的水田也被改作旱地种马草,鱼塘则作为尚可喜的私产而租赁。

  平定三藩后,尚族北迁归辽。按理尚可喜所占的田产及水塘应归还给地方政府和光孝寺,但却由广州的八旗将军府来继承,作为皇家的野战军额外补贴,其中就有最大的鱼塘,人们称为“鞑子大鱼塘”。

  鞑子、鞑靼,这是汉人对当时的满人的称谓。

  民国后,广州市政厅拆城墙、填六脉渠、开马路等一系列的市政工程建设,鞑子大鱼塘作为公产并收回填平。填平后这土地人们称为“大鞑地”。

  随后政府将大鞑地地块售给私人开发商,建成了商品房和街道。街道有鞑子大街、鞑子一、二、三、四、五巷及仁安街、三眼井下街……后遵孙总理倡导“五族共和”,故将鞑子改作“挞子”。

  从此,这个辽阔的鞑子大鱼塘从越秀山的东南麓消失湮灭,广州的地图再也没有鞑子大鱼塘,留下来的却是―――挞子大街。

  来源: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

【新浪旅游声明】本文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