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狂飙》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地图 电视剧《狂飙》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电视剧《狂飙》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2023-04-03 14: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狂飙》这部剧的总编剧,话题下逛一圈,不禁感叹“观者甚是有心”,真的很感谢大家对于这部剧的喜欢和分享的新奇脑洞。

初来知乎,就挑一个大家讨论较多的点,好好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吧~

——贯穿整部剧始终,也是反黑最关键证据的录音笔。

看过剧的朋友都知道,这支录音笔是黄翠翠死亡的导火索。

全剧开篇只闻“其名”,不见“其影”,直到一单元结尾,秘书在信访办成堆的文件夹中托熟人找出,交给赵立冬时才现出“真身”,并且成为指导组查出何黎明贪腐的关键证据之一。

可别小看这支录音笔,在剧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剧外的讨论也尤为的激烈,我大致总结了三个大家关注度热度比较高的议题:

1.录音笔是否能作为指认证据?为什么每个和它有关系的人都在拼死寻找?2.录音笔大致20多年过后才被发现,仍然完整保存了一段清晰的语音,是一直被很好保护,还是说这段刻意为了配合情节才精心这么设计?录音笔的质量真的有这么好吗?3.录音笔内容是否只有何黎明一人?录音笔的内容曝光之前,是否被赵立冬进行过删减?

别着急,接下来我会从创作者的角度,一一进行作答,大家有什么想法意见,也欢迎评论区留言和讨论。

1、录音笔是否能作为指认证据?为什么每个和它有关系的人都在拼死寻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录音作为视听资料的一种,是所认可的证据形式,并且相对于其它证据类型来说,从往期案例的证明力看,也是较高的。不过这属于法律范畴范围的问题,深究起来就需要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如果录音笔真实生效,得在多重效益&情况分析下,评估其价值。

我们今天简单些,暂且只从剧情上来看。

剧情交代,录音笔清晰且完整记录了「何黎明和黄翠翠的“上山”的对话实录」。

不管是否能够作为呈堂时一份合法的证据,它都是黄翠翠死亡案的重大线索,是何黎明进入督导组视线、将其作为重要调查对象的关键材料。在真实的案卷中,记录了大量“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调查经历,像录音笔这种检举材料,功不可没。

我们将不妨将「何黎明」的人物小传,从剧中抽离来看,也足以论证这点。

赵立冬能坐到京海市政法委书记的位置,并且20年来的稳居高位、胡作非为,正是因为何黎明作为赵立冬的上级领导,一直在为赵立冬打伞撑腰。相对的,赵立冬也会投桃报李,向何黎明输送黑色利益,相互间的勾结可想而知。

赵立冬为了自保,手上必然有大量的往来证据存留,录音笔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赵立冬拿到录音笔后,并未急于销毁,而是收入囊中,便是为「赵立冬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掏出录音笔要挟何黎明」埋下的伏笔。“二十年来,再苦再累都没把录音笔拿出来。”,也足以可见录音笔的重要性,作为是赵立冬的撒手锏,只有走投无路才会用它。

2、录音笔大致20多年过后才被发现,仍然完整保存了一段清晰的语音,是一直被很好保护,还是说这段刻意为了配合情节才精心这么设计?录音笔的质量真的有这么好吗?

剧中录音笔出现的时候,王秘书对录音笔的描述是「都落灰了」,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说明,在王秘书找到它之前,录音笔一直是无人看护的状态;而被找到后,作为赵立冬要挟何黎明的重要证据,自然会被用心保存。

但这个设计,也引发了一些观众对于「录音笔质量这么好?」话题的激烈讨论,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录音笔是我现实中离不开的办公工具,包括创造《狂飙》剧本中,也经常用到,我完全不担心它的质量。

如今市面上我们能接触和使用到的录音笔,经过技术的研发,不管是在功能开发,还是硬件处理上,都有很大的升级。但作为一个品类的基础功能,录音和保存一直是产品最重视的技术指标。

现阶段的录音笔,除了能满足剧中黄翠翠使用的常规录音功能外,还能进行多语音转写,实时翻译,角色分离,常用模式区分,拍照记录等功能,它在外观细节和实键操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不过个头和功能上的多元化,让它不会只成为像「黄翠翠一样用来隐匿录音」的辅助工具,而是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办公桌上。

尤其是像我这种创作类的工作者,在会议交谈、头脑风暴、专业课学习中都用得到,就算在公园散步中,突然冒出一个新鲜的想法,想要随手记录下来,就会拿出录音笔,随身启用。它比手机录音的质量来得清晰,专业录音功能和转写功能也为日后的成文带来更多的便利,成为了我和一些同行的必备工具。

我自己就有一个带在身边

回到剧中的「录音笔」,有些观众朋友在纠结——

“编剧为什么一定要设计「录音笔」做证据?2000年的产品,放在2021年还能用,并且播放声音还能如此清晰?”

在2000年期间,别说「录音笔」没有普及,连「手机」都很难做到人手一个。所以,在当时录音笔出现在大众眼里的印象大多只有「录音」功能,小巧好隐藏,又具备清晰录音功能,是用于「对某些重要聊天内容的录音」的最佳选择,黄翠翠想趁“上山”拿到一些可以利用的证据,才会刻意选择小巧隐蔽的录音笔。

而且在对于一支只开发简易的「录音」功能的录音笔来说,在不受外力且没有被长期使用磨损的情况下,20年间重新换块电池基本能用,也属于合理范围内。这部分逻辑其实可参考「老年机」的耐用性。功能单一的电子产品,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顽强”很多。

至于「录音内容」的清晰度的解释,黄翠翠和何黎明属于贴身接触对话,录音内容从一开始就被录制得很清晰,外放功能没被磨损,自然放出来的声音清晰

3、录音笔内容是否只有何黎明一人?录音笔的内容曝光之前,是否被赵立冬进行过删减?

我的答案是——只有何黎明。

在我的设计中,何黎明与其他“上山”的官员不同,他是赵立冬精心笼络的保护伞,必然会得到更“独特”的待遇。

黄翠翠是赵立冬派徐江单独给何黎明安排的,黄翠翠能接触到的也只有何黎明而已,录音笔的内容,只录到了两人的声音,就可以说明。只是谁也没想到黄翠翠以为能用录音要挟徐江获利,结果钱财两空、命丧黄泉,才牵扯出后文的剧情,也就是大家调侃的一句话概括全剧——“寻找一支录音笔”。

至于「录音内容在曝光前,是否被赵立冬进行过删减」,这点需要就录音笔本身功能展开说明。

如果这是一部描述近十年的剧,删减的想法很大可能成立,毕竟已经存在这项技术了;但剧中时间逻辑,录音笔出现在2000年,它的出厂时间甚至会更早,能平安无事的储存这段录音20年都是“半个玄学”,更别说涉及到「录音内容支持被人工后期删减,而且还是选角色精准删减」这种高级功能了

作为一个创造者,真心希望大家能得开心。类型剧不是纪录片,要兼顾真实感和快节奏,偶尔会做一些取舍。取自现实,但不完全依赖现实,一切都是为了创作出能被大多数观众喜欢的故事。

刚也提到了,剧里剧外的我和「录音笔」都有着不解之缘,但剧中剧外的「录音笔」的角色身份又不大一样。

剧外的「录音笔」,在创造《狂飙》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狂飙》又是一部需要埋设不少疑点的剧,让创作过程减少了不少的工作量:

举个具体的例子和大家说说,刚提到我在创造《狂飙》这部剧中,戏里戏外都用到了录音笔,戏外用的是讯飞SR502,属于当时比较新的款式。

在《狂飙》初期构思阶段,我会利用它的「相机」、「拍照识字」功能,记录下新闻资料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反复的研读和人物情节的思考。利用录音模式,感受人物情绪进行台词的诠释和录制,反复的播放和录制,不断的推敲和丰满,每字每句精益求精。

有时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我会利用「会议模式」记录会议内容,说实话,这比手机单纯的录音功能要强太多,它从技术层面上能够「调节收音音量」,就算每个人的音量不一样,都能完整且清晰的记录,哪怕是用方言进行讨论,也能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语种进行录制。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它能进行「角色分离」,自动区别人讲话,在转写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分段区分,省了我不少整理会议纪要的时间,在系统里还能记录「自己的声纹库」和「个人词库」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在一些重要的访谈时,我也会利用「录音笔」打开「访谈模式」进行记录,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角度的发言,提供给我多元的视角。不瞒大家说,我在创作阶段握着录音笔的时间,可能比看手机的时间还要多。

剧内的「录音笔」,就大不一样,它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录音工具,是一个没怎么出现,但反复被提起的有力证据。我也试图想过通过丰富录音笔,把剧情往更加丰满的状态推进。但在剧中出现的「录音笔」,在它所处的时代下,也只能将它的作用挖掘到最大的限度,也就是大家剧中看到的那样。

好了,今天的这篇内容,就飙到这里了。

很感谢大家对于《狂飙》的喜爱,后续有时间我也会回答大家关注度和讨论比较激烈的话题,也希望大家喜欢《狂飙》中,设置「录音笔」的环节,当然如果你有更好对「录音笔」的相关问题的解释角度,也欢迎评论区讨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