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云道游玩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州云道最佳入口 广州云道游玩指南

广州云道游玩指南

2024-03-28 1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广州云道于2020年5月开放,全长8公里串联了八大城市公园,途经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雕塑公园,麓湖公园,云台花园,白云山。 你可以选择一次走完全程浅游一下各个景点,全程不需走公路,欣赏沿途风景感受徒步运动的快乐。也可以分段游玩,中山纪念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4A级景区,越秀公园里保存了各种历史文物和遗迹还有广州博物馆,白云山也是国家5A级景区,这里每个景点都值得单独慢游。

云道南边的起点由越秀公园南门开始(地铁纪念堂站C出口)。从这里出发需要走一条百步梯,如果不想走长楼梯可以从越秀公园东门出发,沿途的云道指示标志也是比较清晰的。云道全程除了公园内,都是没有树荫的,夏季需要做好防晒。 路线:越秀公园--夕阳红广场--花果山公园--雕塑公园--踏芳园--聚芳园--麓湖公园 指示标志虽然标识到白云山南门,但是其实走到麓湖公园再去白云山的路就会经过公路了,可能后面云道这段路还没修好?

据记载,中山纪念堂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门。辛亥革命成功后为督军衙门。1921年至1922年期间,孙中山曾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炸毁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人们决定在此地建立中山纪念堂。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堂式建筑和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

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纪念堂建成后,经历了一段非凡的历史风云。抗战时期,日寇轰炸方州,炸毁了纪念堂的屋角。1945年9月17日抗日战争胜利,驻广州的日军,在此签字向中国政府投降。新中国成立后,按原样全面修复,并加建铁栏围墙。西楼辟为孙中山史迹陈列馆。

门票:10元/人,不允许带食物和饮料入内(矿泉水可以) 纪念堂还有10枚纪念印章,可以去收集一下

在中山纪念堂后面就是越秀公园南门,在这里需要走498级台阶(俗称百步梯)可到达中山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29年与中山纪念堂是一体化设计,并且与中央公园(现人民公园)、市政府建立在老城区的中轴线上。

从纪念碑往下约百米,百步梯的半山坡上另有一座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物,即孙总理读书治事处,建于1930年,此处原为越秀楼的旧址,也是孙中山与宋庆龄居住过的地方。

纪念碑主体高度是由59块砖砌叠而成,59整是孙中山先生的寿岁;高37米,这是国民党于大陆统治的年数;正面有一块刻着总理遗嘱的花岗岩,高度刚好在第15块砖的水平面上,与孙先生执政年数相符;碑基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

佛山牌坊始建于1826年,此“佛山”与现在广州的邻城无关。因明代永乐年间(1405年),中山纪念碑所处的山顶曾建有观音阁,后成佛寺,清代人便立此牌坊,意为“佛所在之山岗”。牌坊上行十余步的山体,还嵌藏一块石碑,原本也刻着“佛山”二字,代庖已然毁圮的寺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远近深谙此意的信徒们还常常来此焚香礼拜,缭绕的烟雾熏黑了整块石碑。后来,管理者为破除迷信,改刻成《国际歌》的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立于1644年,坊额西面隶书“古之楚庭”,东面正楷“粤秀奇峰”。“楚庭”是广州最早的名字,相传公元887年周朝,楚国国君派人到如今的广州所在地,为纪念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和当地百越(南方沿海一带)人民的友谊特意将此地命名为楚庭(亭)即百越服楚的标志性建筑。“越秀奇峰”说的是这里曾是“羊城八景”之一,在古代,这牌坊临近观音山顶(越秀山从前的名字),在这里能看到周边其它山峰以及山下景色。

广州越秀山中山纪念碑的位置,原来是一处佛教寺庙——观音阁。 观音阁历史悠久,建于南汉,最早叫悟性寺,后称万善寺。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个叫花英的都指挥(武将),曾到越秀山万善寺拜佛,感到寺庙太小,又隐藏在山林之中,不易为人注意,于是,将此寺扩建,并改名为观音阁。因为山上有观音阁,所以民间又称越秀山为观音山。

这是网上找的历史照片(拍摄位置在观音阁大门东侧的牌坊台阶前,约翰·汤姆逊摄于1869年),以下的资料和照片也是网络上找的。

这是观音阁正面偏西照片,门上挂着“名山法界”的匾额。右下方是如今尚存的“古之楚庭”牌坊。拍摄时间和作者不详。

从五层楼拍摄的观音阁。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摄于1906-1909年。

从盘福路一带的城墙上拍摄。当时大北门内有一片菜地。越秀山最高处的建筑即为观音阁。摄于19世纪,作者不详。

观音阁的西面。这是观音阁最早的照片。克里兹摄于1858年。

从后来的水塔位置拍摄,可以同时看到五层楼和观音阁的一部分。雅真照相馆摄于1878年。

1929年,在原观音阁的位置上建起了中山纪念碑,现在在博物馆门口拍摄位置跟上图位置差不多。

始建于1926年,是广州市首任市长叶剑英元帅号召青年们用自己双手建设的人民体育场。场内可容纳2万多观众。对老广球迷来说越秀山体育场是一个足球圣地,“上山睇波”就是一代又一代广州人的回忆。

以下为网络搜索资料图片。

晚清实景临摹油画,广州越秀山南麓,可见观音阁、百步梯、镇海楼以及古城墙。

清末照片,广州越秀山山脚。这张照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拍摄的,拍摄点就在今天的越秀山体育场。 

1870年,越秀山上的广州古城墙,远处是广州镇海楼。英国记者莫里循拍摄。

1873年,广州越秀山顶的镇海楼炮台。

1870年代,广州越秀山明清城墙和五层楼。赖阿芳拍摄。 

1870年代,广州,越秀山城墙。华芳影像馆作品。

镇海楼又名“五层楼”,位于越秀山小蟠龙冈上。 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当时人称呼为望海楼,这座楼建成不到百年,即在明朝成化年间,被大火烧毁,当时的广东官员在灾后主持重建,并有一位叫张岳的人为之提名镇海楼三字。镇海楼名字沿用至今。

那么镇海和望海一字之差有什么区别呢?镇海就是有防御功能的军事建筑了,而望海则成了寄情山水了,赏景宴饮场所了。那么望海,哪里有海?原来楼的南面是流经城区的珠江,其余三面全是越秀山脉,世居广州的本地人习惯把广阔的珠江称之为海,珠江最初的江面宽千米,此后两岸积沙成洲,失去原来海一般的模样。所以望海,和镇海的海就是珠江。

历史上曾五毁五建;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

广州城历史变迁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显示,已知广州城前身——番禺城建成于2200多年前。秦朝的版图。接着在岭南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 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以番禺(今广东广州)为南海郡郡治,在今仓边路、越华路、中山路、北京路一带的老城区内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广州之始)。秦朝末年,中原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义争夺天下,这时的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立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汉至唐代,广州城继续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所扩展……宋元时期,广州城进行大规模扩建,由一城拓展为三城,城南抱旗山(今番禺区大夫山)为“郡前案山”,成为广州古城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晰“番禺”的概念:古时的番禺与现今广州番禺区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简单说古时候的“番禺”是“广州府”的别称,大致是指今仓边路一带很小的区域(后代再逐步扩沿)。老城里的“番山”,在今广州市区文德路中山图书馆旧址北面的“九思亭”处小丘一带,原地势较高,南汉时扩大广州城区而被凿平。“禺山”则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唐末开拓城区时被凿平。

这小模型演示了历代广州城的变化,从中间小小的方框向外越扩越大。

从前镇海楼是广州城的制高点,如今向下看广州城已是高楼林立。

旧时的这里是广州城北的制高点,兵家必争之地,镇海楼后的蟠龙冈,是四方炮台遗址所在。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鸦片战争时曾一度被英军占为指挥部,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附近103乡群众在牛栏冈大败英军,随后包围四方炮台。这里是见证抗击对外侵略的风云之地。楼前的数十门明清铁炮,是从广州各地古炮台、遗址集中而来,时间久远,大多已经锈迹斑斑。不少的炮口,都被水泥等材料封死。

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以便在城墙上落”。越秀山明朝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外,只剩下高度不等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已修缮复原,共长180米,雉堞严整,恢复旧观。 此遗址于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越秀山镇海楼旁,停放着一台运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通道孖辫车”,这是广州公交集团电车有限公司于1998年捐赠给广州博物馆的当时广州最后一辆大通道无轨电车。据工作人员介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解决“乘车难”问题,广州新增了大通道无轨电车(铰接式电车),由两节用转盘连接起来的车厢组成,头上顶着两条长辫子,因此有了“大通道孖辫车”这个别称。

而这台大通道无轨电车(101路,自编号D1-126)由上海客车厂生产,是广州无轨电车进入了开启联合研发与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位“见证者”,是广州无轨电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仲元楼外安享晚年的老式双层巴士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越秀公园的镇海楼旁摆放着一辆老电车,但很少人知道,其实越秀公园里还存放着一辆经典的双层巴士。

广州的镇海楼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距离镇海楼200米的仲元楼就鲜为人知,仲元楼是广州博物馆在越秀山的展馆之一,被称为广州的“文渊阁”。青砖绿瓦、彩釉彩绘、清宫式围栏...处处都透露着精致。

仲元楼是为纪念辛亥革命将领邓仲元而建,1929年奠基,次年建成。1957年 广州 美术馆建成,以该仲元图书馆为馆址,现改为 广州 博物馆的展馆之一,还免费开放。

“仲元楼”建筑风格独特,它仿照 北京 故宫的文华殿建造,青砖绿瓦,灰柱石壁,十分壮观,被称为广州 现存不多的民国建筑典范,确实令人感叹。

这里还有一道造型独特的蝴蝶造型的复古旋转楼梯。进入大厅令人惊讶,典雅的装饰融合了中西装饰风格,令人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仲元楼”楼高三层,现已成为了《海贸遗珍——18-20世纪初 广州 外销艺术品》展厅,向世人展示了18世纪清代中期至20世纪初, 广州 外销的牙雕、刺绣、丝织、广彩、外销瓷、外销画等传统的工艺品,再现了清代 广州 口岸对外贸易的盛况历史。

仲元楼后面有一个自然科学馆,展示了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的历程。

相传古时发生大饥荒,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的“穗”和“羊城”也是因此得名。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这座五羊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羊头部的一块石料就重达2吨多。

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在国内还没有长隆、迪士尼这些游乐园的年代,这个游乐场就是广州孩子的欢乐天堂。

2002年,当时广东省与韩国京畿道一起搞了一个跨国互建园林的活动,双方各在对方省会城市的中心公园内建设传统园林,以示友好,这才有了这座海东京畿园。该园林2005年7月动工,11月底竣工。这些建筑的设计,都是对应着韩国的某一位名人或某一项风俗,比如前面看到的世宗楼,就是为纪念世宗大王,他的名字叫李祹,李氏朝鲜的第四代君主,朝鲜王朝的第二任国王,无论朝鲜还是韩国,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尊他为世宗大王。庭院的主色调为青灰色,无论围墙还是院门,包括亭台楼阁的层高,都相对比较矮小,据说这是600年前韩国“儒生”别墅样式。

花果山是广州广播电视台办公旧址

从越秀山到花果山中间修建了这条云道,对于周边的居民也方便了许多,过马路不用绕一大圈穿过车流。

这栋大厦就是芒果台一档综艺节目密室大逃脱第二季拍摄地点密逃大厦。

广州雕塑公园分为羊城史雕塑区、森林景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等四个大区,运用现代雕塑语言使公园的艺术特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和强烈,是一个体现广州大都市富有时代气息的市级专类公园。

麓湖现是广州市内大型人工湖之一,湖面为20公顷。

鹿鸣酒家

聚芳园——是具有大自然景色的园中园,园内有建于大鸿鹄山顶的五层鹄楼及翠云亭,叶荫植物观赏区,二万平方米的大草坪。园林式餐厅香馆,西餐厅绿岛回麓居。荷香烧烤场等。

麓湖花园

沿着麓景路出来还有一处小景,云山珠水雕塑、文溪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