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广富林遗址:探秘6000年前上海,“挖地三尺”即一个时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富林遗址考古 航拍广富林遗址:探秘6000年前上海,“挖地三尺”即一个时代

航拍广富林遗址:探秘6000年前上海,“挖地三尺”即一个时代

2024-07-10 15: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广富林,原称皇甫林、广福林,位于松江城西北6公里,辰山塘东岸。广富林地区地处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古代属于华亭谷范畴,孕育了灿烂的广富林古文化,是上古时期东吴东部文化、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1958年,松江县北部距离佘山不远的广富林村中,一批村民正挥汗如雨,疏通着村边施家浜和辰山塘两条河道。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正在开凿的,其实是一段穿越6000年的上海历史——随着疏浚工程的深入,不断有村民报告说发现了古代遗物。和中国很多重大的考古发现一样,一个古代遗址的秘密就这样不经意间被当代人悄然打开!

  

  通过发掘,发现了良诸文化的墓地和新石器时代末期一类新的文化遗存,由于后者在环太湖地区从未发现,上海的考古学家将其暂命名为“广富林遗存”。在此之前由于当时缺乏充分的考古资料,学界一般暂将广富林地区的考古发现文化类型归入良渚文化或马桥文化,2006年,中外考古专家聚集松江,经过学术研讨和实地考察后认为:“广富林遗存”是新发现的文化遗存,是一种新见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广富林文化”。

  

  通过发掘,发现了良诸文化的墓地和新石器时代末期一类新的文化遗存,由于后者在环太湖地区从未发现,上海的考古学家将其暂命名为“广富林遗存”。在此之前由于当时缺乏充分的考古资料,学界一般暂将广富林地区的考古发现文化类型归入良渚文化或马桥文化,2006年,中外考古专家聚集松江,经过学术研讨和实地考察后认为:“广富林遗存”是新发现的文化遗存,是一种新见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广富林文化”。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至4300年前的长江下游的史前文明,而以广富林遗址命名的广富林文化,距今大约为4000年前,时代上晚于良渚文化,文化成就也远不如前者,却是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研究十分重要的内容。除了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的遗存外,广富林遗址有时代更早的崧泽文化遗存,也有周、汉、唐等各个时代的遗存。

  

  当然,整个遗址中最有价值的发现,还是大量广富林文化遗存的发现。“共计有墓葬10座,灰坑286个、灰沟21条、水井22口、房址3座、特殊遗迹5处。”这批重要发现,被专家们后来命名为“广富林文化”。“因为在良渚文化之后、马桥文化之前一直存在年代缺环,而广富林遗址的考古发现,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这一的空白”。

  

  广富林一开张就成为网红爆款,网红景点“三厅屋顶”更是成为了打卡圣地。作为松江的第一座郊野公园,广富林郊野公园的设计者有意识地为我们保留了一部分昔日江南农村的景象,水稻、油菜、梨树、竹林、鱼池等错落其间。在这里还能经常看到白鹭、松鼠等野生动物。这样的一番农田阡陌的景象,甚至可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黄翔说,“今天广富林附近的地理环境,几乎和6000年前没有太大差别,甚至还出土过一些古人的钓鱼器具,说明当时的农耕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广富林附近的这片土地一直没有被城市化所吞没,现在仍能够清晰地看到周边的佘山、辰山、凤凰山等“松江九峰”的优美景象。

  

  随着考古发现的越来越多,专家们同时提出了关于广富林文化来源的两点基本认识:这里的考古发现既有来自北方的龙山文化因素,如来自于黄河、淮河流域的王油坊类型;但也不乏由浙南闽北地区南来的以印纹陶罐类为代表的器具……似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广富林,这里的先人就已经完成了一次海派风格的南北融合。

  

  在遗址的北侧有一座巨大瓦罐式样的别致建筑,这里是规划中的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

  

  在考古遗址展示馆旁边,有一片几乎没有开发的地块。看似荒芜的这里,地下却可能埋藏着未知的“国家宝藏”。广富林遗址的外围建设区域基本上都进行过考古工作,只有这片区域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这些未来可能的古代发现,可能藏在地底两三米,当你走在这片核心保护区时,你距离那些历朝历代的广富林先民们,或许只有“挖地三尺”的距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