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余广外学子走进广交会 以“译”沟通湾区与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交会英文介绍视频 八百余广外学子走进广交会 以“译”沟通湾区与世界

八百余广外学子走进广交会 以“译”沟通湾区与世界

2024-07-14 0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派东风到此时,春晖无尽满园枝。”第133届广交会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行。时隔3年,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全面恢复线下办展,本次广交会首次引入物流仓储、金融保险、检测认证、商业咨询、设计创新、跨境电商和综合服务等贸易服务企业参展。知名国外网站Showsbee Global Professional Trade Shows如此评价今年的广交会:“这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展品品种最全、海外买家分布最广、营业额最大的综合性展会。”

广交会展馆前

我校同广交会的合作已超过三十载,广交会已成为广外人才培养专业实习实践的重要合作伙伴。今年,商英学院、商学院、翻译学院共有876名广外学子服务本届广交会,他们活跃在广交会会场的各个岗位上,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交易、服务社会、沟通世界。接下来,请跟随新闻社记者的脚步走进广交会现场,听听广外人与广交会的生动故事。

视频报道

沟通:以“译”为媒搭建贸易双方的桥梁

上午9点,广交会刚刚开馆,从广交会展馆门口至地铁口的路段上就排起了进馆的长龙,其中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烈日当空,人群嘈杂,不时有人将手机举过头顶,拍下汹涌的人群画面并分享出去。

“热闹”是许多广交会参会者第一个想到的词,有多年参展经验的一位参展商表示:“对比130届,人流量明显多了很多,外国面孔也多了很多。”广交会官方数据显示,截止日前,广交会一期、二期的客流量总人次逾两百万,出口成交总额超一百七十亿美元。本次广交会共吸引了加拿大、德国、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8家企业,他们认为,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得广交会成为加强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桥梁和纽带。

广外学子正在指引客商入场

广交会展厅内同样火热,客商游走在各个摊位之间,而摊位上负责翻译的同学则需要抓住机会,争取往来的客商,以及为感兴趣的客商介绍产品。在A区8.0园林绿植部分展馆内,广外高翻学院英语笔译专业的黄俊丽就正在给外国客商介绍商品人造花,她熟练地运用地道的英语向外国客商讲述着人造花的材质、尺寸,同时记录下客人看过并感兴趣的产品,以便向客人实时报价。提起其间趣事,她笑着说:“我们摊位有卖郁金香,有个荷兰人在摊位外面说‘Holland国花’,因为是中文加英文,我就没听出来他讲了中文,后来急得他直接说national flower。”对此黄同学补充到,她提前准备了有关花的各种术语,以便在现场灵活运用。但实际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对方口音的问题,需要在翻译的时候及时转化,才能让买卖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促进交易的达成。

广外学子正在指引国外客商进行登记

广交会场馆内,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记者、我校2006级越南语专业校友周洋手持手机,正在边走边用越南语和英语直播。他在国际厂商较为集中的D区漫步,正在向线上观众介绍广交会现场的大致情况和沿途摊位的特色产品。当记者询问他为何会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直播时,周洋回答道:“这个节目其实是在越南语的平台上播放的,但是平台上面有很多跟我say hello的国际友人。”为了兼顾来自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用户需求,他常常在不同语种间切换。于周洋而言,正因为他可以熟练地切换不同国家的语言,才能对现场情况有更细致把握,让线上的国际观众了解到广交会上的概况和产品。

周洋正在向海外观众介绍摊位展品

这是周洋第二次来到广交会展馆。十六年前在广外读大二的时候,周洋曾经在广交会上当过陪同翻译。周洋告诉记者,翻译不只是外国语言和中文的互译,还有很多是几种外国语言的翻译。当时是德国的参展商和越南的采购商在谈业务,所以需要英文跟越南语互译。“万事开头难”,周洋笑称,当时他因为处于完全脱离母语的陌生语言环境中,感到十分紧张,第一场翻译完成得并不尽善尽美,对于部分词语的转换和语言间的传情达意处理还有些生疏。但在和雇主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周洋越来越了解产品特点和熟悉翻译流程,“我们的合作也越来越好”。这给周洋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他感慨道,参与广交会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对他的语言能力提升以及社会经验的积累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广外学子服务广交会开幕式

D区翻译服务中心内,朱颖琳正在用流利的口语为日本客商介绍展区内的中国产品。朱颖琳是广外日语专业的学子,在得知广交会招募驻场翻译的第一时间,就向辅导员报名。现在,朱颖琳在展区内为日本客商和参展商提供翻译支持。在翻译和交谈过程中,客商一边吃惊于朱颖琳不需要用小本子做笔记也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翻译内容,一边对朱颖琳高超的专业技能赞不绝口,甚至和朱颖琳提前预约了今年十月份第二次广交会的翻译。而当被问到部分术语是不是需要在翻译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时,朱颖琳摇摇头:“翻译内容主要是谈价钱和了解产品材质。但是我们是没法提前做准备的,因为客户都是现场预约,接着就把我带去翻译。”当碰见一些难以翻译的有关制作原料的专业术语时,她会用英语代替。同时,朱颖琳还补充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作为翻译,还要判断双方是否说的是同一个东西,有没有理解上的偏差。”翻译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互译,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处理,以更好搭建买卖双方的沟通桥梁。

守望:“感觉世界变小了,彼此都在相互连接在一起”

除了在展馆的各个区域,为参展商和客商之间进行实时翻译,广外学子还在馆内对外联络部、证件中心、综合管理部、中心办等多个后勤岗位上工作。他们用中英文为往来客商提供联系、办证、指路等后勤支持,积极活跃于广交会的台前幕后。

中午十二点半,虽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但展馆内还有许多采购商来来往往,赶向下一个展厅。商英学院国商专业20级的郑晓婷和其他5位同学刚刚结束半个小时的午饭时间,正在赶往工位。他们在B区入口处的咨询台工作,这里靠近和其他区域的连接处,人流量大,前来咨询的客商也多。郑晓婷常常将一本地图册摊开横放在一位客商与自己之间,一边用手指划出路线,一边用英语讲解。在短暂的午休时间内,记者采访了郑晓婷和她的同伴,他们对记者说,在前来咨询的人中,“问什么的都有,但是问路的人最多。”最多的时候,来咨询的外国人比例超过咨询总人数的五成。在与外国人沟通的时候,郑晓婷和同学主要通过日常的英语交际话语和外商沟通,“大家都靠关键词,而且有时候也连比带划的,能表达意思最重要。”

广外学子正在咨询处指引客商

梁爱国来自广外商英学院的法英专业,是广交会现场调研组实习生,负责与外商交流沟通、指导外商填写问卷,调查记录广交会现场需要改进之处。虽然岗前培训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梁爱国依旧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即使一开始可能不太适应,我们也会努力完成任务”。

来自高翻学院翻译专业的黄婧则在翻译服务中心工作,负责处理翻译预订的相关事项,比如回复和安排客户通过邮件或电话提前预约的翻译等。黄婧向记者透露,客商对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的需求很大,基本上这些语种的翻译都被预订完了。对于黄婧来说,自己初出茅庐,在翻译前有一定压力。因为需要对客户信息进行保密,广外学生们无法事先准备对应的译前资料,只能依靠先前的积累和现场的随机应变完成和服务对象的交流对接。

在咨询台工作时,郑晓婷印象中最深刻的事情,是碰见了一位受伤的外商。“当时他的牙齿磕碎了,看起来不太好,走路的时候眼睛都闭起来了。”在用英语简单地了解情况之后,郑晓婷和同伴立刻把他带去展馆内的医疗点,并充当外商和医生之间的翻译,在中英文互译之下帮助外商解决了难题。

黄婧正在为外商介绍

梁爱国在现场调研组的岗位上,他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来自印度和一些非洲国家的外商特别热情,他们总是愿意停下匆匆的脚步为调研小组填写问卷,并且尽量用英语来交流。梁爱国兴奋地笑着说:“几乎每次让他们填写问卷都很成功,我们还会聊很多关于本届广交会的情况。”外商们的这份热情感染了梁爱国,他每次看见这些国家的外商都会微笑着主动上前打招呼。梁爱国渐渐地找到了调研的乐趣,用不完的工作干劲仿佛充盈了他的四肢,驱动着他一刻不停地在各场馆之间奔波。

梁爱国与埃及客商的合影

在广交会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广外学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和锻炼。梁爱国则坦言:“参与到广交会这种震撼人心的大型国际性展会当中,不仅让我大开眼界,还感到了深深的自豪。你可以面对不同肤色语言的采购商,深入地感受每个国家的文化和特色,感觉世界变小了,彼此都在相互链接在一起。”广交会为境外采购商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去选择更多样、质量更高的商品,每当外商竖起大拇指为广交会点赞时,梁爱国都会不自觉地挺起胸膛。

“你们真棒,中国有你了不起。”这是一位台湾同胞对广外学子们的盛赞。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在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有各种事情在快速处理,后勤岗位的广外学子则是其中的一颗螺丝钉或者小小的齿轮,却为广交会的顺利举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外学子为广交会注入了青春活力,也让世界看见了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

广外学子为外国客商提供咨询服务

实践:出走课堂“增见识、长才干、展形象”

我校副校长焦方太在慰问广交会学子时表示,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会”,与广外结缘已有三十余载,为我校学子提供了拓宽国际化视野的锻炼平台,与广外国际化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感谢广交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广大学子能够在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中,增见识,长才干,展形象,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广外人的力量。

在商英学院副院长汪谓超看来,广外学子用翻译助力广交会,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广外学子大有可为。汪谓超还指出了文化理解在英语学习和翻译中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翻译需要基于对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的理解,只有对双边文化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有效、准确地进行文化沟通。学生应该用语言能力与文化理解搭建对外交流、贸易的桥梁,“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上语言的载体,就可以搭建一个双边文化的桥梁,我想这个是广外学子参与社会实践的初心和目的。”

广外学子为外国客商提供咨询服务

为了让广外学生能“自信大胆地开口”,广外还设立有口译队、演讲队、辩论队、笔译队等社团类组织。曾在广外就读于翻译学院的学生表示,广外培养的不只是仅仅能做口译的人,而是具有可转移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去往各行各业,在学习口译过程中努力钻研而来的技能,永远是自己的财富。”

谈到在课堂上和实际翻译中的不同之处,黄婧谈到,课堂练习常有正确答案,但实践中却常常没有,实地翻译需要随机应变,有时甚至需要边翻边学,这非常看重平时积累,“实践起来什么都不会想,但在学校的每一次学习,确实是在为我的能力添砖加瓦的,我们的课堂展示、口译课程,都像是模拟演练。”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多表达、多实践,“在课堂上,我们会上台表演自己写的故事,也做过课堂的英语辩论”。

广外学子在广交会实习时的合影(部分)

从课堂走向实地,在幕后台前奉献,在展馆内外忙碌,广外学子在广交会上的服务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每届参与广交会实习学生都以扎实的专业能力、流利的外语能力、积极的实习态度、敬业的工作精神,活跃在外商翻译、外贸业务等岗位,获得广交会主办方、参展商、采购商等多方好评。对于广外学子而言,广交会是一次将专业技能运用于实践的挑战,这是一个“服务、奉献、实践、收获”的广阔舞台,历练了广外学子的综合能力。在服务中,广外学子以“译”为媒,以青春为笔,为“广交”世界贡献出一份广外的青春力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