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了5地之后,我们与“吨粮田”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东玉米产量每亩多少斤 探访了5地之后,我们与“吨粮田”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探访了5地之后,我们与“吨粮田”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2023-06-24 13: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六月南风起时

麦似云黄

江南江北的垄上田间

又到了最忙碌的时候

收割机驶过阡陌之间

成熟的小麦一片片告别土地

化成金黄的麦粒

收归粮仓

一年的新麦就收完了

下一季的忙碌正式开启

▲山东德州,麦田迎来丰收。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在城市里的人们

已经很少关注这段麦田中最耀眼也辛苦的时刻

市场上永远不会短缺的粮食

餐桌上越来越丰富的食物

可能会让许多人忽略

其实每一次丰收都同样艰难

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即便在现代化技术早就走进农田的今天

依然如此

一场麦收的背后

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智慧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

每一点进步和成绩

最终都会化成沉甸甸的收获

都会在最微小的麦粒上展现

每年亩产一吨粮食的农田是怎样的?

沿着一路东去的滚滚长江

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天府粮仓

长江和汉水冲击而成的江汉平原上

稻麦轮作的模式下

一整年都在不断地为人们生产口粮

跟随九曲黄河的滔滔河水

在黄河与淮河、海河冲击而成的黄淮海平原上

小麦和玉米是这里的主角

这里是中国农业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现今最大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一代代的科学家

就在这里改造中低产田

许多原本亩产只有一百多公斤的土地

如今全年的粮食产量已然超过一吨

甚至不少地方

已经开始向着每年亩产一吨半的目标迈进

然而

在高产纪录不断被刷新的同时

也必须看到

我国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中低产田

还有大量的盐碱地、滩涂地、山地等边际土地

等待改良与开发

等待适合那里的种子和技术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粮食产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

消费的需求则以更快的速度提升

同时

全球气候的变化

极端天气的频发

也随时威胁着粮食生产

要把饭碗更好

更安全地端在自己手里

产量依旧是未来必然追求的目标

我们需要更多的高产农田

需要更多真正的“吨粮田”

━━━━━

八问“吨粮田”,

它能否成为今年丰收主力军?

八个问题带你深入了解“吨粮田”,详解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创建它的战略意义。

良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良种是粮食生产的根基,良法是粮食生产的保障。粮安天下,但如何才能安粮?202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这也是“吨粮田”这个名词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什么是“吨粮田”?怎样才能建成“吨粮田”?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吨粮田”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在2023年夏收紧张进行之际,新京报记者在实地探访的同时,也采访了多位农业专家,详解“吨粮田”的来龙去脉,以及中国下大力气创建“吨粮田”的战略意义。

▲ 曲周盐碱地变成“吨粮田”。 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1 什么是“吨粮田”?

新京报:这次麦收新京报记者探访的粮田,亩产收获有的是千余斤,为何能叫吨粮田?吨粮田如何计算?我国哪些地方吨粮田较多?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永贵:你们探访的是这一季的收成,不是全年产量。简单理解,吨粮田即每亩地周年生产1000公斤粮食的田块。周年生产中,有些地方一年种植两季,如稻麦轮作、小麦玉米轮作等,有些地方一年只种一季,比如东北的玉米、水稻等。不管是一季还是两季,或者更多,只要周年中产出一吨以上粮食,就是吨粮田。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淮海就开始创建吨粮田,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山东德州,较早提出吨粮田创建,到现在,当地已经在创建“吨半”粮田了,当然,吨半粮田也属于吨粮田范畴。

创建吨粮田,就是要最大限度挖掘粮食产量潜力,重点抓好良田、良种以及栽培种植技术、农机精量播种和减损技术。从良田角度看,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等粮食主产区的中高产田均属于吨粮田,而且建造了高标准农田,粮食保障能力很强;中低产田是今后一段时期吨粮田发展的重要目标,应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中低产田旱涝保收能力,实现周年生产粮食超过1000公斤。

在良种良法方面,新品种与新栽培技术结合可加快推进吨粮田实现目标,例如内蒙古通辽以及新疆伊犁、昌吉等地推广使用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也在大面积种植区域实现了吨粮目标。

此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也提升了播种质量,有利于种植管理的精准度,同时机械化程度也降低了收获和收储环节的粮食减损。整体来看,通过强化农田条件基础建设,结合良种良法良机技术,可加快实现吨粮田创建目标。

2 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吨粮田?

新京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吨粮田,在“十九连丰”的时候,为何仍在持续强调提升产量?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目前来看,我国人口增速在放缓,为何还要不断强调和重视粮食产量?其实,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我们的粮食刚性需求还在不断增长,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增长。从品类来看,两大口粮基本可以实现自给,小麦供需大体平衡,水稻略有富余,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消费中,直接食用的粮食数量在不断减少。相对来说,其他粮食作物的供需缺口就比较大,比如大豆,众所周知,我国每年进口大豆近亿吨。玉米缺口当前大约在5000万吨,其根本原因是饲料用量增长,我国玉米大部分用于饲料生产,进而生产肉蛋奶等产品,其实也是间接为居民生产食物。

总体而言,我国粮食供需仍处在紧平衡状态,尤其随着形势不断变化,我们必然要依靠自身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因此,也就需要不断地提高粮食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且开发接近极限,未来耕地面积扩大的空间已经很小,大幅度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不太现实,提高单产应该是未来主攻的方向,这可能也是“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主要方向之一。

3 吨粮田会是今年的丰收主力吗?

新京报:在我国当前的粮食生产中,吨粮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当前粮食生产的主力吗?

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从当前的数据看,吨粮田还不是粮食生产的主力。2022年,全国粮食单产平均为387公斤每亩,这个数据,距离吨粮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着吨粮田不重要,恰恰相反,吨粮田对未来粮食安全的保障意义极其重大。尤其未来一段时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凸显,中国必须不断提高粮食的单产,以满足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在今天,面对人口相对较多、耕地相对较少的情况,国家提出建设吨粮田,对提振我们的信心至关重要,同时也显示出,我们粮食单产的潜力,还有很大的挖掘和提升空间。

未来,随着良种良法的推广,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和推进,我国粮食单产水平必然将不断提升,吨粮田的面积也将越来越大。国家在此时提出建设吨粮田,也是为鼓励和促进粮食单产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4 机械化是高产的必要条件吗?

新京报:这轮夏收中,新京报记者在吨粮田中目睹了高频次、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这是否和粮食产能不断提升也有直接关系?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目前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稳产增产的贡献率确实在不断提高。举例来说,机械化玉米精量播种或水稻移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良好的田间管理,包括植保、施肥、灌溉等,需要使用相关农业装备,同样对稳产丰产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粮食收获方面,机收可以实现高效抢收,尤其遇到灾害天气,能够更好保障颗粒归仓。

当前,降低机收损失是行业目前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减损一般有四个途径。第一,提高收获装备性能,保证良好作业状态。也可在机器上安装智能化控制设备,当出现漏割、压行或损失较高等情况,及时提醒机手,或者自动调整。第二,强化农机和农艺技术融合,比如培育更加适宜机收的作物品种,要求成熟期一致,植株抗倒伏等。第三,推进农田高标准建设,使田块更加平整,“小变大、弯变直”,减少机械田间调头转弯,可降低机收损失。第四,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经验的熟练机手,作业损失明显低于新机手,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机手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同时推动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等组织发展,提升粮食机收专业化服务水平。

5 高标准农田是不是都能建成吨粮田?

新京报:我国目前已经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并且这一建设仍在进行,吨粮田和高标准农田有何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卢昌艾:万物生于土、长于土,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基,藏粮于地是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在粮食生产中,大部分都是露地种植,这也意味着对于耕地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以耕地质量来判断,我个人认为,达到吨粮的农田,基本上都是良田,耕地质量普遍在国家平均水平以上。

耕地质量包括耕地地力、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水平等,作物产量除了耕地质量影响外,还受到光照、积温、灌溉等条件的影响。比如我国华北地区光照较为充足,在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满足一年亩产一吨的会更多些,相对来说,南方吨粮田会少一点。南方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多云多雨,可能使得光照有所不足,如湖南、江西等南方区域。

如果说真正的高产区,那么新疆、云南的河谷地区可能是典型。这些地方光照条件非常好,在满足灌溉需求的条件下,产量会非常高。而东北地区如黑龙江,虽然土地肥沃,但光热条件相对不足,积温不足,实现超高产量更难一点。

总体而言,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是实现高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目的就是摸清我们的耕地质量家底,更好地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为未来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打好基础。

6 小农户也可以建成吨粮田吗?

新京报:现代农业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往往更利于良种良法普及,进而实现高产,但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是否可以建成吨粮田?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小麦首席分析师刘锐:规模化和高产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纯粹因果关系。吨粮田是按照产量去衡量,而不是按照规模去计算。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年亩产一吨,往往需要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的转化成果,包括适应当地的良种,适合当地的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等。精耕细作的小农户,当然是可以实现亩年产一吨的。事实上,最早的吨粮田,就是出现在小规模的地块中,比如说科学家的试验田,其实都是小规模农田。

当前,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等,也使得小农户可以更方便接受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很多产粮区,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帮助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小农户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品种的多样性和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一个地区,每家每户种不一样的品种,品质特性都不一样,可能每种都很好,但这种生产模式下,小农户产品的商品性就有所欠缺,混收混储的粮食产品,品种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必然会影响后端的加工利用等。因此,未来如何提高小农户产品的商品性,可能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

7 干旱缺水的地区也能建成吨粮田吗?

新京报:过去有吨粮千方水的说法,可见水是粮食丰收的根本。但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近一半的耕地是旱作耕地,一年一熟,这样的农田也可以实现亩产一吨吗?

中国农科院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梅旭荣:30年前,中国农科院联合地方科研单位在山西寿阳建立了旱作农业示范区,围绕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和旱地作物高效生产开展科技攻关。寿阳县98%的土地是靠天吃饭的旱地,是典型的旱作区。在高产方面,我们研发和集成了一系列技术,比如选育高效用水的品种、秸秆和地膜覆盖保墒、秸秆和有机肥增碳改土、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综合集成模式等进行了大规模示范应用,在“十一五”期间亩产就达到了一吨。

目前,寿阳县30%以上的农田实现了亩产春玉米一吨的产量,普通中高产农户,普遍可以达到亩产750公斤到900公斤的产量。而且,这些技术和模式,正在不断推广和辐射,比如甘肃,很多地方也做得非常好,配套耐旱节水丰产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春玉米的亩产也可以达到一吨。当前,我们围绕着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目标,进行综合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集成,根据不同场景进行推广与集成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旱作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8 绿色农业能实现亩产一吨吗?

新京报:说到绿色农业,人们往往会想到有机和产量低等,如今农业科技发展迅速,是否可以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的高产,甚至亩产一吨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团队首席张晴雯:农业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如何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获得高产,正是目前农业科研中重要攻关方向之一。过去长期高强度集约化的种植,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农田土壤碳源补充不足、地力耗竭等,这些都是制约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痛点”。

近年来,科学家们研发集成了很多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技术、方法、途径等,使我们可以在保持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粮食的高产。这其中,有继承传统农耕经验的部分,也有利用现代科技改良农田提升生产能力的方法。比如,种养循环,提升地力是实现高产的途径之一。

相对于单一种植模式,种养耦合的方式,使得土壤有机质、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等,都有了显著提高。

但目前,我国种植趋于集约化、养殖趋于规模化,如何重构种养耦合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未来努力攻关的方向看,首先,要明确种养结合提升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与调控机制,同时重点解决各环节间,衔接匹配的关键技术。进而研发适合土壤地力条件、作物生长需求的粪肥精准施用与产能提升技术。同时,提出适宜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种养循环、提升地力与产能的模式,最终实现能量的合理流动、资源的高效利用、产能的稳步提升,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

实地探访“吨粮田”→

麦收时节

新京报记者分五路出发

往返行程3000多公里

深度探访“吨粮田”

在夏收夏播时的真实表现

山东德州

▲山东德州齐河县,“吨半粮田”核心区。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三十年中,他见证了这片农田从亩产不到一吨到一吨半的全过程,他自己也变成一位优秀的种田能手。”

地点: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产量:小麦亩产693.91公斤,玉米亩产852.42公斤

品种:小麦济麦22等,玉米登海605等

特点:二十万亩集中连片“吨半粮田”

▲北京市顺义区“吨粮田”丰收。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小麦专家说,今年全市的小麦生产可谓历经坎坷,去年秋天播种时遭遇了50年一遇的持续秋旱。”

地点: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

产量:小麦玉米两茬地,一些种植大户小麦亩产达到了668.6公斤,加上500公斤的玉米产量,一年下来亩产达2300多斤

品种:小麦航麦247、京花11、轮选169、良星99,玉米纪元一号、NK815、纪元168、京农科985

特点:首都农业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是农田里的常客,科技转化率高

河北邯郸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处麦田里,机械正在作业。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永年区、曲周县等地农业负责人均告诉记者,要让农田实现超吨半,就得加大建设高标准农田力度。”

地点: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与曲周县

品种:小麦有马兰1号、中麦578等;玉米有沧玉76、农大372

产量:小麦亩产约550公斤;玉米亩产预测约700公斤

特点:吨粮县里的麦 收,超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盐碱地里的“吨半粮”

河南安阳

▲6月11日,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路网纵横。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在各种探索中,从技术到设备,示范区也在不断的优胜劣汰。”

地点: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

产量:亩均小麦1191斤(2023年夏粮数据),亩均玉米1110斤(2022年秋粮数据)

品种:郑麦369、中麦578、新麦26、中麦27、泛麦8号

特点:国家标准级别的“吨半粮田”

江苏

▲6月3日,江苏兴化的一处农田中,一渠之隔的麦田和水稻育秧田。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沉甸甸的粮食收获归仓的时候,人们也在期待新麦的味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味道就会充满每一条街道和每一个村庄。”

地点:江苏省兴化市

产量:小麦亩产399.9公斤,水稻亩产628.7公斤

品种:小麦杨麦28等,水稻南粳9108等

特点:稻麦轮作,全年生产口粮

更多的政策在不断支持粮食产能的提升

更多的力量在向农业汇聚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

最基础、最重要的事业

仍然是保障我们的粮食

粮安天下

任重道远

也警钟长鸣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耿子叶赵利新 王巍曹晶瑞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李立军卢茜吴兴发

值班编辑 古丽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