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为何是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先行地?(图)――中新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东人的靓女指的是 广东为何是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先行地?(图)――中新网

广东为何是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先行地?(图)――中新网

2024-07-14 2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闫业伟

  1895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无论是激进者还是保守者,自强成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观念。

  广东是孙中山的故乡,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广东酝酿、发展。兴中会会员多为广东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首次武装斗争也在广州策划进行。近代中国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广东发端。

  辛亥革命虽在1911年总爆发,但作为一场以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它有一个开始、发展到高潮的过程。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策划在广州起义,确立了革命目标和革命方式,日后的革命运动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1895年“乙未广州起义”虽然未及发动便失败,但拉开了以武装起义方式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制度革命事业的历史序幕。因此,兴中会的建立与广州起义的筹划,成为辛亥革命运动的开端,也是广东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先行地的开始。

  大家访谈。

  晚清七十年,各种力量在政治舞台上轮番登场竞合消长,为什么立宪没有跑赢革命?为什么革命会发生?为什么是广东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地?这片土地如何得风气之先,进而开风气之先,哪些力量在发挥着推动作用?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让广东成为革命的突破口……围绕这些问题,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捷。

  南方日报: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策源地,与广东的历史传统有没有关系?

  邱捷:在孙中山那个时代,不要说起来造反推翻皇帝,就是对皇帝不尊敬也是死罪。为何他一个乡下青年,能有这样的见识和勇气?这与当时广东是反抗清朝活动最为激烈的地区有关。

  在孙中山出生前两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刚刚失败。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广东参与太平天国起义的人很更多。广东百姓由于不满清朝统治,同情、怀念太平天国的人不少。孙中山幼年时就听过太平天国的故事,稍为年长后,就希望做“洪秀全第二”。

  南方日报:当时中国其他省份也有民间反清活动,但为何只有广东出现了孙中山这样的民主革命领袖?

  邱捷:广东是反抗外国侵略的前哨,同时又是外国新事物传入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广东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就是在广东揭开的。两次鸦片战争都在广东发生,西方国家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首先打的是广东。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也首先是从广东开始的。广东的爱国运动以及广东人民的爱国精神,无疑是孙中山爱国思想形成的源泉。

  中国了解世界、学习西方也首先从广东开始。广东人爱国,但不盲目排外。如果孙中山不是生长在广东,他大概只能成为“洪秀全第二”,而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新事物,日后也就很难成为倡导民主革命的领袖。

  南方日报:清末民初,广东的工商业发展迅速,商人阶层的力量对推动辛亥革命有何作用?

  邱捷:广东是早期现代化“先行一步”的地区。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珠江三角洲也是国内与世界市场联系最密切的地区之一,这反映在对外贸易方面。19世纪末,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值就达1亿到2亿海关两,大致上占全国外贸额的1/4。

  广东商业、金融业特别发达,很多地方的洋货店都称为广货店,国内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商人以广东籍的最多。一些买办在从事对外贸易中学到经营近代企业的经验,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其中著名的人物有郑观应、唐廷枢、徐润等。

  广州商人在清末较长时间内都支持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主张,而对革命党保持距离。在世界革命史上,有身家的商人通常不会太激进,广州商人在辛亥革命的前面阶段,可以说比较保守。但到了1911年,特别是黄花岗起义以后,广州商人迅速倒向革命党一边。1911年11月9日,广东宣布独立,商人起了很大作用。

  清政府腐朽专制致立宪没有跑赢革命

  南方日报:商人作为立宪派,最终倒向革命,是不是出于对时局的失望乃至绝望?

  邱捷:原因主要在清王朝。应该说,立宪派在立宪改革方面作了持续、真诚的努力,但遭到清王朝的冷遇和拒绝,三次国会请愿运动都受到清廷无情打压。即使清王朝接受了立宪派的一些方案,但一落到实处,就变成了赤裸裸的强化清朝专制统治的手段。

  例如在1911年5月,清王朝宣布成立责任内阁,表面上是实行宪政的重要步骤,但13名内阁成员中,汉族大臣只占4名,满族大臣却占9名,其中皇族竟占5人。时人因此称之为“皇族内阁”。这与立宪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立宪派自比对清王朝的“预备立宪”完全看透,立宪路线图也走到了尽头。

  南方日报:怎样看待立宪派在近代史上所起的作用呢?

  邱捷:首先要肯定一点,立宪派是爱国的,他们也认为救亡图存压倒一切,要挽救中国的危亡局面,必须改变清王朝专制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立宪派中的有些人曾对专制政体作过猛烈的抨击,如梁启超就说过:“专制政体之在今日,有百害于我而无一利。”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不同在于,他们认为清王朝的专制政体是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和平手段来改造的,所以他们反对暴力革命。

  立宪派寄望中国照搬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的君主立宪制,这显然不切实际。但如果不是在“预备立宪”中的各种倒行逆施,清王朝和立宪派的关系不致濒于破裂。特别是到了1910年冬第三次国会请愿被拒,大部分立宪派人恼怒不堪的时候,清廷上的守旧势力还指控立宪派,甚至认为立宪派比革命派的危害还要大。

  如果仅仅因为立宪派反对孙中山的主张,就把他们归为反动政治力量,自然是不对的;但说革命派与立宪派只是“殊途同归”,甚至认为立宪派的和平变革较之革命派的暴力革命更加高明,也不是合乎历史实际的判断。

  武昌首义前广东是反清革命的主战场

  南方日报:广东是孙中山的故乡,南粤志士如何跟随孙中山登上历史舞台?

  邱捷:在孙中山革命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广州是不可忽视的城市。1893年冬天,孙中山和郑士良等一批志士在广州南园抗风轩(在今文德南路)集会,讨论建立革命团体的问题,虽然革命团体未能建成,但为日后兴中会的成立作了准备。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建立共和制度为目标的革命团体。在国民党前期党史最重要的研究者冯自由对兴中会会员的列表中,广东人占绝大多数,主要是广府籍华侨。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当年在广州起义,接着,孙中山、陈少白、郑士良等马上回到广州设立秘密机关,地点在双门底王家祠(今广州青年文化宫内)。

  南方日报:在武昌起义之前,广东已有多次起义,有学者认为,倘若没有广东一次次失败的起义,就不会有武昌起义的成功。

  邱捷:孙中山的《孙文学说》曾回顾了兴中会建立到黄花岗起义的10次主要的起义,其中有8次是在广东境内举行的:1895年的广州起义密谋,1900年的惠州起义,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防城起义,1908年的钦廉上思起义,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前,广东是反清革命的主战场。

  南方日报:辛亥之后,广东又为席卷全国的大革命作了哪些准备?

  邱捷: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广东也是发动反袁起义的省份。此后,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在广州地区进行起义和各项秘密革命活动。1917年以后,孙中山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会议地点为何选择广州?孙中山说:“因为十三年以前,我们都是用广州做革命的起点,广州是革命的发源地,是很光荣的,我们想从新再造民国,还要拿这个有光荣的地方做起点……广州市就是我们创造新民国的好屋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广州成为当时中国最民主、最革命的地方,工人、学生团体可以公开活动,各种爱国、革命、进步的报刊得以公开出版。孙中山还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组建革命军队。到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时,广州已经成为革命力量汇聚的中心,大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广州发生的重大事件,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发展。

  广东为近代民主革命准备了坚实基础

  那些人。

  陆皓东: 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

  他被孙中山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的第一人”;他的家乡与孙中山邻近,两人年龄也仅相差两岁,从小就很要好;他为销毁革命党人的名单,不幸被清政府逮捕……他是陆皓东,在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的秘密被侦破后,两广总督谭锤麟急调兵千余名回城防范,同时派军警四出搜捕革命党人。他冒险焚烧会员名单时被捕。

  陈启沅:

  中国缫丝工业第一人

  辛亥革命前,广东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1872年至1873年在广东南海简村创立继昌隆缫丝厂的中国近代工业先驱、越南归侨陈启沅。

  陈启沅是南海人,青年时代随兄赴越南经商,从事杂货、纱绸生意,经十多年经营,成为知名侨商;后赴暹罗(泰国)、缅甸等地考察工业,研究利用蒸汽机进行缫丝生产的工艺,萌发了回乡办工厂的念头。

  继昌隆缫丝厂作为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的民族资本工业,开创了民族工业的先河。1872年,陈启沅携资数万银元回国,在家乡西樵乡简村,修缮陈家的本宅,筹办继昌隆缫丝厂。两年后,工厂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侨资企业。

  陈少白:

  民主革命报业第一人

  1869年7月20日,陈少白出生于江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他从多种西文译本中看到世界局势的变化,并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

  1890年陈少白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拜盟为兄弟。2年后,他辍学协助孙中山在澳门、广州设医局行医,并参与革命活动。

  陈少白是“中国民主革命报业第一人”。他于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该报改变中国报纸以往长行直排的方法,采取短行分栏排版的格式,后为各报竞相仿效。《中国日报》是当时兴中会的机关报,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亦是“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

  那些事。

  兴中会筹划广州起义

  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宣告成立。就在此前的一年,它还仅仅是在美国檀香山华侨中宣传反清。作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肩负着当时还不太敢声张的历史使命。

  满怀着鸿鹄之志,1895年1月下旬,孙中山抵达香港,与杨衢云、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积极筹建革命组织。在兴中会总部成立时,通过了修订的《兴中会章程》。这个章程更加猛烈地抨击清朝的腐朽反动统治,深刻指出当时“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现状,从而更加明确地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清朝宫廷和官府,公开揭示了兴中会反清的宗旨。不过,香港兴中会总部则对外挂起“乾亨行”招牌,以经商形式作掩护,并着手筹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黄埔军校 将帅摇篮

  在广州长洲岛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学校,从来没有哪个学校像它一样,在中国近代史上烙下深深的印记。1924年,正当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现今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就坐落在长洲岛。

  “中国革命13年,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作根本,为建立革命军作准备,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开办这所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在1924年6月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对全体师生作了这番著名的演讲。

  铁马金戈的年代,从长洲岛走出了大批革命军事将领,黄埔军校堪称“将帅摇篮”。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形成后,广东成为大革命的策源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黄埔男儿在这场风暴中飒爽英姿,为国运复兴喋血沙场。

  那些光影。

  本报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1234下一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