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问三:如何突破产业升级技术之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问三:如何突破产业升级技术之困?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问三:如何突破产业升级技术之困?

2024-07-11 1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占我国GDP近三成的制造业,正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建成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但同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产业链长、企业量大、技术复杂等挑战。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48.3万户,去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76%,广大中小企业位于价值链中低端,利润微薄,数字化基础较弱、改造周期长难度大。

  身处转型浪潮中的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何拥抱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基石:打破信息孤岛 连接设备、产品、供应商、客户

  2024年6月4日,特变电工云集电气有限公司工人在操作自动化加工设备。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摄

  一家汽车零部件厂生产线90%互联,平均每8秒生产一只马达。

  一家变速器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后,技术图纸可直接传到供应商的生产线,带动140多家供应商数字化。

  一家工程装备企业根据客户电子订单灵活决定生产,交付周期缩短50%,产品库存降低70%……

  这是记者近期走访企业看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记者发现转型的一个基础是连接,最初是内部的设备、生产线、工厂、产品相连,更先进的是把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等也连起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制造需求。

  传统制造业一个主要痛点是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生产。目前,大型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普遍意愿强烈,积极打造平台连接上下游企业,形成综合客户和供应商信息的枢纽。

  中小企业则被数字化技术门槛较高、成本较高等困扰,艰难探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今年对约3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研显示,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存在转型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转型成本高企,抑制企业转型需求。

  中小企业多分布在传统产业和价值链中低端,数字化基础薄弱。重庆、湖南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厂缺乏协同采集、数据相互融合的新制造设备,市场上数字化服务商主要提供的是通用型解决方案,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IT技术升级,更是认知、思维方式与经营模式的深层转型。”赛迪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说,在顶层规划、蓝图设计、架构搭建、软硬件开发、系统实施、数据分析等方面,中小企业仅靠自身很难实现,依托平台生态是重要路径。

  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算力规模全球第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工业软件等产品和服务能力提升。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正在多措并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广东省为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产业园、产业链部署4种不同的转型路径,预计到明年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

  湖南省推进“智赋万企”行动,预计到明年推动70万家企业上云和4万家企业上平台,75%的规上制造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重庆市实施“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力促产业链“抱团”数字化转型,预计到2027年规上制造业企业基本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推动15万家企业上云。

  专家说,政府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很大程度帮助中小企业走上智能化的“高速公路”。

  重构:以数据驱动构建崭新制造模式和生态

  个性化定制一套西装要多少钱?

  “十年前要上万元,现在1000多元。”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蕴蓝说。

  针对高库存这个服装行业的痛点,脱胎于传统服装企业红领集团的酷特智能,十多年前开始创建数据大脑,研发版型、工艺等数据库,工厂每一步指令都由数据驱动完成,并提出从客户到制造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改变传统以产定销的工业批量生产模式,实现从“供需”到“需供”的转变。

  以设计为例,酷特智能可在7秒内完成对人体19个部位的数据自动采集,依托已形成的百万万亿量级数据,快速调出与客户身材相匹配的西装版型,设计成本降低90%多。与转型前的传统产线相比,目前的“全模块数字化治理体系”帮助公司减少80%的生产管理岗位,企业效率直接提升20%;该数字体系已在服装鞋帽、机械、电子等50多个行业150多家企业应用。

  2024年7月5日,在酷特智能公司,“智能量体系统”通过人机语音交互,为一名用户采集定制服装所需的数据。(马玉铭 摄)

  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就是,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发展引擎。数据可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重构制造模式和生态,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

  “日益出现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动态采集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各类数据,以数据驱动设计、采购、仓储、生产、销售、风控等多业务场景的产品服务创新,通过数据流带动商品流、订单流、发票流、资金流、物流等多流合一,提升全产业链效率。”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副会长张健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工业互联网大规模发展可以畅通经济循环,因为工业互联网下面连接设备、设施、工业资产,外面连接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是一个全面、深度、广泛的连接体系,信息和数据可以无缝流动。

  专家指出,在万物智联、平台经济、生态重构的大趋势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改进,更重要的是在数字生态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

  引擎: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将带来巨大变革

  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内的生产线一景。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长虹美菱打造“菱云”工业互联网,将上下游1700余家企业纳入同一系统,接入约2.4万台工业设备终端,为链上企业免费提供账户和软件,改变以往“两家人”的沟通模式,在一个平台实现产销协同,链上企业可一目了然看到订单数量、生产安排、完成进度,成为链主企业的一个“内部单元”。

  “这样可解决产业链上的共性问题,让中小企业多快好省用上工业互联网,它们切身体会了数字化的好处,才会追加投入,最终推动行业整体转型。”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所所长胡明勇说。

  越来越多像长虹美菱这样的大企业参与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据统计,目前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连接设备近1亿台。

  从适用行业范围看,有的是面向所有行业的通用平台,有的是针对一到少数几个行业的专用平台。从形式上看,有的是交易平台,打通企业上下游的采购数据,对接交易资源;有的是工厂管理平台,通过打通工厂的海量设备数据实现控制和管理。

  工业互联网运行的重要难点在于,打通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按照数据走向,工业互联网架构大致分为四层:网络层、存储层、软件层、产线层,每一层都对相应的服务商提出技术要求。

  目前工业互联网的服务商,有华为、联想、中国移动等信息通信企业,有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也有用友、金蝶等软件开发商,还有深耕制造业的龙头,如工程机械领域的徐工、三一,家电行业的海尔等。

  “我们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很有活力,可以开发出更好适应工业发展需要的应用、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余晓晖指出,5G应用不只是传输技术,而是把5G的高带宽、低时延的能力与计算技术、人工智能、AR、VR、人机交互等结合形成的技术组合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更大程度释放生产力,带来更大的变革。

  为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建议打造优质服务商队伍,丰富数字化服务产品,加强服务供需对接,完善数字化服务生态。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所所长龙飞说,应鼓励服务商分析行业共性问题和企业个性需求,打造一批“小快轻准”服务产品,精准匹配企业需求。研究探索建设全国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满足行业共性需求和中小企业个性需求的数字化转型资源池、工具箱,提供标准化、便利化解决方案。

  记者:熊争艳、白田田、黄兴、马姝瑞

  编辑丨设计:金地、潘一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