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空间】启发式教学的幼儿教育运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 【理论空间】启发式教学的幼儿教育运用

【理论空间】启发式教学的幼儿教育运用

2024-05-11 2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贴近幼儿实际,注重启发技巧启发式教学在运用的时候,要注重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得到提升,找到思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科学活动“神奇的鸡蛋”中,为了说明“鸡蛋只要在碗边轻轻一敲就裂了,而放在掌心用力握也握不烂”的科学道理,教师用了“压强”和“压力”这两个物理专有名词来向幼儿解释。结果,幼儿一头雾水。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理解水平,没有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幼儿能理解、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

由此可见,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学习规律的启发才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误导和阻碍幼儿的思维。

(二)以未知者的角色与幼儿一起探寻在运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先知先觉、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要适当“扮不懂”“装傻”,和幼儿一起探寻,多给幼儿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启发。如,在“风娃娃”活动中,“风娃娃往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人们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人们都在责怪它。”抓住这里的省略号,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说说风娃娃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便。幼儿一下子就议论开了,“吹乱我的头发,天冷了吹得我的脸好疼”“如果发生火灾了,风娃娃一吹,火会越来越大,把房子都烧没了”“台风来了,会把船掀翻”。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大胆地想象,在积极回应提问中拓展了思维。

有一次孩子们玩扔纸球游戏,有个纸球扔到树上去,卡住了,他们跑过来向老师求助。老师也做出一副没有办法的样子:“球下不来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呢,不如一起来想想办法吧!”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了各种尝试:跳起来拍,不行,不够高;搬张桌子来垫高,“山坡”不稳,摆在地面又离很远;后来找来梯子、长棍子,终于把球弄下来了。大家都欢呼雀跃,这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努力的结果,假如老师没有“装傻”,启发幼儿一步步进行探索,而是一下子就告诉大家答案,幼儿就不会获得那么多的成长。

(三)利用生活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启发式教学,要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有价值、有依据的思考,而不是仅仅是异想天开。大班语言活动“片片树叶故事多”中,教师引导家长周末带着幼儿去公园观察树叶形状,看树叶飘落的样子,捡树叶,画树叶,进行树叶艺术创作,在班上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树叶的主题探索。有了生活经验的铺垫,再以诗歌《落叶》为文本,组织语言活动,以从“说一句话”到“说一段话”再到“说一个故事”为目标,让幼儿将树叶与实物建立联系,进行发散思维。

教师创设树叶从大树下飘落下来的场景,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树叶、场景产生联想,实现有意义的经验建构。

(四)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展思维、巩固认知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多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经验,多提供动手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小班“小小运水工”科学活动中,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运水,发现玩具筛运不了水。“为什么玩具筛运不了水?”因为下面有洞洞。那怎样才可以让玩具筛也可以用来运水呢?教师启发幼儿进行尝试、探索。有的幼儿在筛底部放一张塑料垫,发现水还是会从四周漏出来;又改成在筛外面套一个塑料袋,发现水会掉到塑料袋上,变成是塑料袋运水了,而不是用筛运水了;又尝试把袋子套在筛子里面,这次可以运水了……

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实践中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思考,鼓励和肯定幼儿的尝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注重发问的方式,启迪幼儿思维教学中提问方式有很多,例如,可直接问,也可间接问;既可正着问,也可反着问;既可明问,也可暗问;既可大范围问,也可小范围问;既可对照比较问,也可层层推进地问……

例如在“青蛙搬家”语言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讲讲有关青蛙搬家的方法。有幼儿说:“大雁在天空飞,青蛙可以一蹦一跳地跟着走。”有幼儿反驳:“这样蹦要蹦到什么时候呀?”大家把目光转向了老师。老师笑了笑,说:“你们能不能改进一下这个做法呢?”有的幼儿说:“青蛙可以找来一条很长很长的弹力竿,青蛙坐在竿顶上,大雁把它一弹就弹出很远了。”这个想法也让其他幼儿产生了疑问:“那样青蛙会不会摔死?”该幼儿补充说:“在青蛙的身上装上弹力球,这样就不会摔死了。”

教师恰当的启发,使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也对讨论起到连续的促进作用,使教、学实现了良好的互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