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园民间游戏名称 “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2024-07-12 2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育才四幼 徐燕萍

  

  一、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民间文化财富,源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中自创的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其价值也备受学校、幼儿园的重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民间游戏却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民俗节庆活动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或者偶然在各种怀旧的杂志、书刊中作为不起眼的“补丁”出现,成为附属品。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高科技的现代媒体类游戏。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幼儿园也在推动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尤其是园本课程的构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我们需要找回民间游戏,让它成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如何筛选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游戏资源?如何将幼儿园中的游戏形成体系?如何将游戏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如何对游戏中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开展探索。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游戏:指的是一种娱乐活动,如捉迷藏,踢键子。游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之分,前者如下棋、积木、打牌等。后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绳等器材进行的活动,多为集体活动,并有情节和规则,具有竞赛性。

  2.民间游戏:是一种产生于民间,在民间流传,由民间自发创编的、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并积淀和蕴含着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情结,折射和反映着当地和整个民族所特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方式的嬉戏活动。

  3.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经验和语言,借助各种具有民间特色的玩具,通过肢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适合幼儿身心年龄特点的具有民族风味的娱乐活动。

  4.幼儿园游戏课程:指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内容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要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自我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民间游戏的挖掘和应用,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创新游戏新途径,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掌握民间游戏的指导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和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华传统民间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还原生活本真,帮助人们认识最根本的人性和百姓精神生活的完美塑造,提高幼儿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幼儿对家乡、民族文化的认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有利于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幼儿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为类似地区、类似条件的幼儿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所需材料简单、环保,容易学,种类丰富,玩法多样的特点,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竞争、合作、互助意识,有利于幼儿形成勇敢、坚强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个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幼儿园办学特色。

  三、文献综述(略)

  四、研究程序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2月)

  该阶段主要是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发布的国家“十二五”课题指南,确定研究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填写申请表,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组织教师开展有关幼儿民间游戏的理论学习,并做好资料收集;对照开题报告的要求,补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实施前的方案设计,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报告会,邀请专家、教育同行到园指导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2年1月-2014年9月)

  2012.1—2012.9 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搜集民间游戏,并做好统计归类工作。教师学习了解民间游戏的玩法、价值;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进行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的前期理论建构探索。

  2012.9—2013.12 实践研究中选择出适合小中大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民间游戏,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渗透、实施;对一些游戏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初步建构起不同年龄段的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2013年6月,参加宝安区兴华幼儿园举行的课题中期汇报会,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同年10月,举办课题中期成果展示活动,接待来自全市150多位幼教同行观摩。

  2013.12—2014.9 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的系统实施,对园本特色课程在幼儿发展、家园社区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等领域的效果开展研究。民间游戏优秀课例《有趣的竹竿》在育儿周刊、广东省学前教育学会联合组织的“快乐玩、主动学”游戏研讨会上做展示,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教授等的高度评价;多次接待来自东南亚华文学校、台湾、香港、澳门、市区等幼教同行的观摩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

  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要求,启动结题相关程序,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编印幼儿民间游戏园本教材、刻录教师民间游戏优秀课例,汇总课题优秀论文以及民间游戏活动集锦,以半日活动开放形式向深圳幼教同行展示、分享课题研究经验。

  五、主要观点与成果内容

  (一)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目标

  幼儿园基于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对办园特色的把握,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要求,确定了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幼儿个体发展的总目标,并根据大、中、小班划定年龄段目标,如表1所示。再次是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目标设计中充分考虑情感和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

  表1: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总目标及各年龄段分目标

  

  序号

  总目标

  分目标

  1

  喜欢玩民间游戏

  小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快乐地参与民间游戏活动

  中班:能主动向教师提出玩民间游戏的愿望

  大班:能自己组织同伴开展民间游戏活动

  2

  初步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民族自豪感

  小班:知道中国有很多民间游戏

  中班:知道民间游戏是古时候人们创造的,那时的人们很聪明

  大班:知道民间游戏已传承了很多年,中国有56个民族,各地区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3

  促进各种能力发展

  小班:大胆自信参与活动,能够玩简单的合作游戏,有5秒以上的自控力

  中班:能与同伴愉快活动,大胆自信表达自己的意愿,有8秒以上的自控力

  大班:能与同伴协商开展活动,会较好地分配角色,能创造性地玩游戏,有10秒以上的自控力

  4

  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等发展

  小班:掌握基本的自然跑、双脚跳跳

  中班:能及时躲闪、控制身体平衡,能前、侧滚翻,能投掷

  大班:掌握一定的控制方法,能单脚跳、花样跳,会一分钟跳大绳50次以上

  5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能够听老师的指令活动;玩过的器械放回原来的地方

  中班:使用简单的缠绕方法学等整理器械,摆放有序;能够耐心倾听老师的活动讲解

  大班:掌握正确的收拾器械的方法,并放回指定区域;活动中能够遵守纪律

  

  (二)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内容

  课题组发动300多位家长参与了民间游戏的搜集工作,占全园幼儿总人数的80%。共有35名教师(包括保育员)参与了民间游戏的搜集活动,参与率达100%。家长搜集到民间游戏106个(重复不计),教师搜集到民间游戏135个(重复不计),根据趣味性、安全性、教育性、活动性、适宜性、儿童性等原则筛选出各类适合孩子的民间游戏共106个。对筛选的游戏按年龄段适宜性进行分类:其中小班31个,中班35个,大班40个。借鉴《纲要》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分类方法,把民间游戏分为语言类11个、益智类30个,体能类56个、艺术类9个,如表2所示。

  表2:幼儿民间游戏分类

  

  序号

  内容

  游戏名称

  合计

  1

  语言类

  《九十九座山》《你拍一我拍一》《从前有座山》《外婆桥》《数蛤蟆》《说相反》《张打铁李打铁》《我唱歌儿骑着马》《接龙》《说的容易做的难》《板凳歪歪》

  11

  2

  体能类

  《荷花荷花几月开》《马兰花》《吹泡泡》《袋鼠跳》《老鹰抓小鸡》《骑大马》《拉大锯》《赶小猪》《竹蜻蜓》《老狼老狼几点钟》《网小鱼》《踩影子》《摸石头过河》《小孩小孩真爱玩》《小风车转转转》《大风吹》《小推车》《迷迷转》《城门城门几丈高》《踩高跷》《抬罗汉》《调灯笼》《好玩的沙包》《二人三足》《贴烧饼》《切西瓜》《老鼠笼》《拉绳角力》《穿大鞋》《蜈蚣走》《揪尾巴》《炒黄豆》《划龙舟》《捕蛇》《扳手腕》《抖空竹》《有趣的竹竿》《斗鸡》《踢毽子》《编花篮》《脚跟脚尖跳跳跳》《抬花轿》《跳皮筋》《跳房子》《滚铁环》《挤油渣》《扎手绢》《瞎子摸拐子》《卷心菜》《打陀螺》《跳山羊》《放风筝》《跳大绳》《跳大海》《拔河》

  56

  3

  益智类

  《木头人》《躲猫猫》《过家家》《镜子游戏》《石头剪刀布》《猜谜语》《玩纸牌》《九连环》《魔方》《玩骰子》《棋类》《盲人击鼓》《响纸》《拍手背》《种莲子》《夹豆子》《击鼓传花》《大西瓜小西瓜》《翻花绳》《挑棒子》《盘脚莲》《有趣的四角包》《金锁银锁》《顶锅盖》《小脚梆梆》《吹羽毛》《蚊子叮手》《抓石子》《抢椅子》《种莲子》

  30

  4

  艺术类

  《老鼠娶亲》《小老鼠上灯台》《贴五官》《玩泥巴》《剪纸》《折纸》《手影游戏》《套圈》《丢手绢》

  9

  总计

  106

  

  (三)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实施

  1.幼儿园民间游戏玩法及材料的改编与创新

  民间游戏受到人们文化素养、社会环境、地域条件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精心筛选幼儿民间游戏。在筛选游戏过程中,注意幼儿游戏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可行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从民间游戏的内容上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新,一是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三种方法,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在实施方法和规则上精心完善;二是从民间游戏的形式上进行适宜地改编和创新,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游戏材料投放的形式上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造或改编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如“沙包”常规的玩法是投掷、夹包跳、顶沙包、抛接完等,我们则对其增加难度,让幼儿夹包时增加前滚翻,顶沙包时脚下提供平衡木等,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

  除了对玩法进行改编或创新,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还会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幼儿园自身条件,对民间游戏的材料进行改编与创新。还是以“沙包”游戏为例,除了常规的沙包(5厘米左右正方形)外,增加20厘米左右的沙包当罗汉,增加2厘米左右的小沙包当小石子玩抓石子的游戏,让游戏更加多元有趣。

  2.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组织策略

  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在组织游戏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如:中、大班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较好,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动作难度稍大,规则较复杂的民间游戏;小班幼儿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选择一些规则单一、形象具体、趣味性强的民间游戏。其次在活动内容上要动静交替,在环节上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时间,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同时,还要考虑幼儿的各种能力的自由和发展。游戏水平的高低、幼儿兴趣的大小,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合理指导,特别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如表3所示。

  表3:教师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

  

  序号

  策略名称

  策略注释

  1

  示范法

  游戏时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动作向孩子示范游戏的玩法,使孩子直观地学习玩法,激发游戏兴趣。如,挑棒子。老师示范怎样把一捆棒子洒落在桌子上,再用一定的方法把棒子挑起来而不碰到别的棒子,激发孩子挑战的愿望,在游戏中学会冷静思考。

  2

  探索法

  提供各种道具或者教师以语言启发的形式让孩子自己探索游戏的玩法,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激发游戏的兴趣。如,好玩的四角包。老师为每位孩子提供几个四角包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玩法,尝试同伴一起协商建立游戏规则等。

  3

  竞赛法

  通过与同伴或者教师间比赛的形式激发游戏的兴趣,熟练游戏的玩法。如,二人三足。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跑得最快,通过竞赛,激发兴趣,学会分享胜利的喜悦,承受失败的挫折。

  4

  讲解法

  教师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告知孩子游戏玩法,规则等。如,卷心菜。教师告诉孩子先围成一个大圈,排头的小朋友拉住同伴的手往圆心走,越绕越小,慢慢就变成卷心菜的样子了。

  5

  亲子互动

  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游戏,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合作学会游戏,享受乐趣。如,捕鱼。请家长手拉手围成圆圈当鱼网,孩子们在网里网外自由地游当小鱼。

  6

  同伴互助

  在个别孩子已经学会某一民间游戏的前提下,由已经学会的孩子教会尚未掌握此游戏的孩子。或者是尚未学会的孩子主动向同伴模仿、学习、并获得经验的方法。

  

  此外,一日活动中民间游戏的运用,除常规的游戏活动时间外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可以加入一些简短、有趣的民间小游戏。如在餐前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金锁银锁》《你拍一我拍一》《猜谜语》《数蛤蟆》等游戏,餐后可以玩《翻花绳》等游戏,散步时可以玩《木头人》等游戏,以增加散步时的乐趣。区域里可以投放一些民间游戏玩具供幼儿玩耍,如《挑棒子》《抓石子》《五子棋》等。

  (四)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评价

  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幼儿对安全健康、快乐与智慧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适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为幼儿快乐学习、乐于表现提供适宜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与活动空间。幼儿园从基本指标和特有指标两个维度,根据游戏类型构建了套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表4: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要素

  基本指标

  情感发展

  情绪愉快、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阳光自信

  社会性发展

  遵守规则、快速融群、善于合作、自我保护

  认知发展

  主动表达、懂得倾听、善于提问、自主解决

  动作发展

  自主选材、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主动收拾

  特有指标

  语言类特有指标

  口齿清晰、表达流畅、音量适中、表达愿望强

  体能类特有指标

  姿势正确、动作协调、身体灵敏、耐力好

  益智类特有指标

  喜欢探究、仔细观察、有效记录、认识正确

  艺术类特有指标

  能发现美、能欣赏美、能表达美、能创造美

  

  六、课题成效

  课题组经过近八年的探索与实践,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民间游戏园本教材,构建整合、多元、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实现以和谐为目标、整合开放为内容、活动体验为载体、发展导向为策略的课程理念。

  (一)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幼儿为本,快乐体验。民间游戏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幼儿对安全健康、快乐与智慧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适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为幼儿快乐学习、乐于表现提供适宜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与活动空间。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情感、感受中华文化,体现特有价值。

  2.多种能力,协调发展。老师们优化班级一日活动,在各环节中渗透民间游戏,特别是区域活动、餐前、饭后、户外活动等各环节都适当运用民间游戏。在各种民间游戏的浸润中促进孩子语言飞速发展,思维的敏捷性、艺术的感受力、学习品质不断提高,注意力、控制力不断发展。

  3.良好习惯,得以养成。孩子们通过玩民间游戏使其身心得到愉悦、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练习抖空竹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各种抖、摇摆、滚、抛接等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一圈圈耐心收线并把物品归类、整理摆放的行为习惯和游戏结束后清洗双手的卫生习惯。

  (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提升

  1.持续学习,观念更新。随着园本特色课程创建的不断深入,老师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为此,幼儿园每一学年都会根据幼儿园和教师所需加大购买专业书籍、杂志等,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教育的行为。如能较好地运用维果斯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对幼儿制定的目标等。

  2.科研团队,日臻成熟。在特色创建过程中,课题研究核心团队逐步形成,园长亲自担任课题主持人,把握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明晰每一位成员的研究职责与任务。并制定课题研究的奖惩制度、教科研制度、培训制度等,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3.专家引领,能力提升。我园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到园指导。组织教师学习领会《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以及杜威、皮亚杰、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尝试将理论所学用于指导教育实践,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通过每位教师争当教研活动主持人的形式丰富园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培训指导、头脑风暴、民间游戏现场课例展示等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教学现场的组织能力、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等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4.职业认可,收获成长。在本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及兴趣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申报,共获批市级课题立项1个,区级课题立项1个,集团课题立项14个。此外,教师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的9人次,省级奖励的74人次。

  (三)家园合力共创特色课程

  1.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幼儿园制定了详细的家长参与民间游戏研究的计划、制度,认真倾听与采纳家长对课程建设的良好建议,充分挖掘家长、社区教育资源,以合作的态度推荐特色课程建设。

  2.深入沟通,形成常态。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深入了解民间游戏园本特色课程建设的背景、目的、意义、价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思想,同时获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同。

  3.开放办园,家长助教。搭建平台邀请擅长玩某种民间游戏的家长主动报名做助教,为孩子们举行民间游戏活动展示。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与学习的榜样,激发了游戏与挑战的愿望,也给家长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尝试参与教育的机会,体会幼儿教师的工作。

  4.活动共享,收获快乐。“民间游戏亲子运动会”“新年庙会”“主题晨会”“中秋灯谜会”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找寻童年回忆,体会儿时乐趣,缓解工作压力,享受亲子之情的机会。

  (四)课程特色提升办园品质

  1.科研兴园,引领示范。幼儿园从2013年起至今,受深圳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托每年举行课题成果展示会,每次都接待来自深圳的同行百余人。作为深圳市首批普惠性幼儿园,我园定期向片区园、联盟园、全市幼教同行举行展示、交流活动,起到了引领、示范、辐射的作用。通过对同行的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幼教同行对我们开展的课题有非常大的兴趣,充分肯定了民间游戏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课题成果展示充分彰显了科研给幼儿园带来的活力与魅力,为同行传递正能量——只要脚踏实、持之以恒,草根型研究也能产生奇迹。

  2.夯实特色,品质办园。经过十余年的实践研究,幼儿园在民间艺术、民间文化等基础上,民间游戏进一步充实了办园特色,在社区、片区具有很大影响力。多次在国内外幼教同行的接待活动中展示,向幼教同行展示了中华民间文化在我园的传承与创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

  七、课题反思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自身存在的弊端,如缺乏专业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在科学性、深层性、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相对的流动性也给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是一个较大的命题,本轮课题研究按照预定的计划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1)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内涵,课题组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如何统筹利用民间游戏资源,研究其广度和深度。基于我们自身能力有限,应进一步争取专家对相关民间游戏的解读、分析和深度指导,建立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知。(2)全员自主行动需要进一步激化,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活动,为全员提供了学习、交流、探讨的平台,但如何使每位教师更多地学会自主思考、学会从多样的视角看问题、找规律、拓展思考的广度还应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应验。(3)园本特色课程需要从更高层面进行整体设计,民间游戏已逐步成为本园的特色课程,如何与本园的其他特色课程进行关联、融通,需要对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园本特色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凸显本园的个性特质。

  (栏目编辑 潘丽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