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谁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谁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024-07-10 00: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下边这句相当富有哲理的话大家不陌生,

但大家未必都能随口说出它的作者和出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1、两封通信的第一封:

1905年12月,托尔斯泰收到寄自圣彼得堡一位中国留学生张庆桐的信。很快,他就回了张庆桐一信,其中有这样的文字:

尊敬的先生:

  承蒙寄赠您的书,尤其是您的来信,给了我很大的快乐。在我整个长久的一生当中,我曾有好几次同日本人交往,但从没有一次同中国人交往,也没有发生过联系,而这正是我一向非常想望的……

给托尔斯泰写信的张庆桐,是上海人,他于1896年进北京同文馆修习俄语。三年之后,被同文馆选派往俄国留学。他先后在圣彼得堡的师范学堂和法政大学攻读,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与俄国人沃兹涅克斯基一起,将中国当时著名的改革家梁启超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书译为俄文,出版后于1905年12月1日寄给托尔斯泰一册,希望能获得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的指正。

在此前数年,托尔斯泰阅读到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道德经》,极为赞叹。此后,他又花费许多精力,对孔子、孟子等中国思想家的著述进行研读,还与人编辑、翻译了中国古代先哲著作,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极大兴趣。因之,当他读到中国人的来信时,便感到亲切和愉快。托尔斯泰回想起这些渊源:

“因为很久以来,我就相当熟悉中国的宗教学说和哲学(虽然,大概是非常不完全的,这对于一个欧洲人来说是常有的情形);更不用说关于孔子、孟子、老子和对他们的著作的注疏。(被孟子驳斥了的墨翟的学说,更特别使我为之惊佩。我对于中国人民向来怀有深厚的敬意,这在极大的程度上,由于可怕的日俄战争的种种事件变得更坚强了。”

1909年,托尔斯泰与一位日本学生合作,将老子《道德经》重译一遍。在托尔斯泰逝世后的1913年出版。

有趣的还有,他从孟子著作中读到驳斥墨子的观点,而对墨子学说感到惊佩。过了几年,他还专门组织出版了对于墨子思想研究的小册子:《墨翟——关于其兼爱学说》。可见,他对中国古代思想的了解是较为持久、广泛和有相当深度的。

《致中国人的一封信》(手稿,1905年12月1日圣彼得堡)

托尔斯泰的思考特别有借鉴意义的是关于改革,他说:

“改革必须从一个民族的本质中生长出来,而且应该是一些新的、同其他民族完全不相像的形式。中国常常被人责备为顽固保守,如果把它同基督教世界得到的一些结果相比较,它比基督教世界所处的充满仇恨、刺激和永不停止的斗争的情形要好上千百倍。”

粲然案: 有了这一段文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大作《战争与和平》的标题意义。一个老人对生命、人类的思考与关怀,其实都流露出来,这和他最后的殉道——离家出走,似乎有某种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第二封通信:

  就在托尔斯泰致函张庆桐的第二年,中国学者辜鸿铭将自己的著作附上一信寄给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这回有如下的回复:

中国人的生活常引起我的兴趣到最高点;我曾竭力要知道我所懂得的一切,尤其是中国人的宗教的智慧的宝藏的孔子、老子、孟子的著作,以及关于他们的评注。我也曾调查过中国的佛教状况,并且我读过欧洲人关于中国的著作。

但是,晚近以来,在欧洲——尤其是俄国——对于中国实行种种的横暴的举动之后,于是中国人民的思想的普遍的趋向,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它永远引起我的注意。

托尔斯泰做使用的信封

托尔斯泰在这封《致中国人的信》中有表达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我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要起一种大的变化,我并且相信在这个变化中,中国将领导着东方民族扮演重要的角色。”

“照我看来,东方民族的中国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俄罗斯人,也许日本人——如果他们还不曾完全被欧洲的腐烂的文明的罗网捕住了——他们的职责是要把自由的新路径指示给世界,这条新路,在中国的语言里面,只有一个‘道’字代表它,‘道’就是说,和人类的永久的法则相符合的生活……”

粲然案:托尔斯泰对中国的理解程度是很高的,但不是最全面的,他对人类的思考停留在理想化的层面,比如他不希望中国奋起抗争,而是忍耐和屈服,是保留一种恬淡的、无争的农耕生活。甚至还认为晚清政府做的很好,这就是他的局限了。

他说:“如果学着欧洲民族的模样,草创一部宪法,设置军队,也许甚至厉行强迫的征兵制度,并创办实业,这就是否定中国人生活的一切基础,否认他们的过去,他们的淡泊的、宁静的农民生活,把真生命唯一的路径——‘道’舍弃了,不但对中国,也是对全人类。”

辜鸿铭先生著作《尊王篇》

在托尔斯泰的思绪中:

“中国人像直到现在似的继续过他们的宁静的、勤劳的农民生活,并且使自己的行为不违背孔、道、佛三教的意义——他们的基本原则是相符合的,不受人们的武力束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牺牲、退让、对人类和一切生物的爱;如果中国人这样做,他们现在所受的痛苦自会消灭,将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国能够把他们屈服。”

粲然按:托尔斯泰这段文字似乎已有所触及生命的平等本质,他意识到了在博大的智慧观照下,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独特性、包容性、天人合一等内核。他的体察显然是不仅仅依赖文字和语言本身,而是对文字背后的哲理有所体证之后的感悟。

辜鸿铭1857-1928

关于辜鸿铭的趣事:

1、嘲笑拖着长辫子:

话说,一回辜鸿铭教授在北大讲课,学生见其瓜皮小帽下的辫子,忍不住大笑,辜鸿铭先生却一本正经地说,有什么好笑的,我的辫子是看得见的,各位的心中的辫子是看不见的。学生们深感愧疚,不敢再笑。

粲然按:此中直指心性,触及灵魂航脏和不能觉察处,实孔门两千余年来自我观照之要妙处。

2、英国诗人毛姆不辞辛劳乘舢板千里迢迢溯长江而上来到重庆,几经周折见到辜鸿铭,两人一见面,辜鸿铭就直言:“你们国家的人只和苦力及买办交易,他们以为每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是这一种就一定是那一种。他们以为只要他们点点头,我们就一定会去。”

毛姆问:“你曾研究过哲学在美国近代的发展吗?”

“你是说实用主义?它是那些对不可思议的事深信不疑的人的最终避难所。我喜欢美国的石油胜过美国的哲学。”辜鸿铭说,“智慧只能在儒家经典范围内找得到。今天世界的真正动乱不在中国——虽然中国忍受它的影响——而是在欧洲及美洲。”

3、豪猪一样的难以对付

林语堂曾说:“辜鸿铭是一块硬肉,不是软弱的胃所能吸收。对于西方人,他的作品尤其像是充满硬毛的豪猪。”

他还曾说过辜鸿铭一件趣事:

一次辜鸿铭看电影,见前面坐着一个苏格兰人。在“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的那个时代,辜鸿铭决定应该表明中国人是优越的。于是,他用一尺多长的烟杆敲击前排的苏格兰光头,静静地说:“请点着它!”那人吓坏了,不得不为其点上烟。

林语堂说:“他是一个怪物,但不令人讨厌,不是这时代中的人能有的。但他有深度及卓识,这使人宽恕他的许多过失,因为真正有卓识的人是很少的。”

写作状态下的列夫托尔斯泰

最后:我们来看几句关于托尔斯泰的语录,是大家都是熟悉的,我们以为这其中有很深的哲理、很深的智慧,不可小觑。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无论艺术家描写的是什么人,圣人、强盗、皇帝、仆人,我们寻找的、看见的只是艺术家本人的灵魂。

——列夫·托尔斯泰《莫泊桑文集序》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我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要起一种大的变化,我并且相信在这个变化中,中国将领导着东方民族扮演重要的角色。

——列夫·托尔斯泰《致中国人的一封信》

粲然案: 以上这几句话,值得我们细心体悟,反复咀嚼。

这是《开明国学报》公众号所发的第三篇,我是不太会做这些电子报刊和公众号的人,请读者诸君谅解,我只能使用简单的方式,粗放,美感缺乏,不加雕琢。谢谢关注,我会每周发布一篇大家感兴趣的、有益于各位身心的文章或者感悟之点滴,感恩在此相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